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論文

時間:2022-08-24 10:48:00

導語: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論文

一、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基本內涵

馬克思、恩格斯深切關注人的發展、全人類的前途和命運,把人的全面、自由發展,全人類的解放,作為自己畢生研究的主題和為之奮斗的最高目標,作為衡量社會發展的最高價值標準。他們從歷史唯物主義原理出發,批駁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社會所造成的人的片面、畸形的發展,把人的發展問題提到了重要地位,科學地論述了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性及其對社會主義發展的重要意義。在馬克思主義看來,社會發展的核心是人的發展,離開了人的發展就談不上社會的發展,不可能有離開人的、與人相對立的、外在于人的社會。馬克思主義的社會發展觀是以人的解放和全面、自由的發展為最高理想的。人的全面發展,就是符合人的本質和需要的發展,就是讓每個人的創造能力和價值得到充分的體現。這正是馬克思和恩格斯所描述的未來社會的基本特征。馬克思主義強調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的統一,認為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是人的全面發展。可見,馬克思主義創立之初就把人本、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看作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

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三種存在形態理論強調:以人為本中的“人”,應包括:類存在意義上的人;社會群體意義上的人;具有獨立人格和個性的個人。根據馬克思主義人的解放和全面發展理論,強調以人為本中的“本”,需要放在各種關系中來理解和確定,主要有三層含義:第一,相對于人對人的依賴、人對物的依賴而言,把人當作主體。第二,相對于人被邊緣化而言,把人看作一切事物的前提、最終本質和根據。第三,相對于人作為手段而言,把人作為目的。因此,馬克思主義的以人為本理念具有三層基本涵義:第一,它是一種對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與地位的肯定。它既強調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地位和目的地位,又強調人在社會歷史發展中的主體作用;第二,它是一種價值取向。即強調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為了人和塑造人。尊重人,就是尊重人的類價值、社會價值和個性價值,尊重人的獨立人格、需求、能力差異、人的平等、創造個性和權利,尊重人性發展的要求。解放人,就是不斷沖破一切束縛人的潛能和能力充分發揮的體制、機制。塑造人,是說既要把人塑造成權利的主體,也要把人塑造成責任的主體;第三,它是一種思維方式。就是實踐要求我們在分析、思考和解決一切問題時,既要堅持并運用歷史(符合規律發展的要求)的尺度,也要確立并運用人(或人性化:合乎人性發展的要求)的尺度,要關注人的生活世界,要對人的生存和發展的命運確立起終極關懷,要關注人的共性、人的普遍性、共同人性與人的個性,要樹立起人的自主意識并同時承擔責任。

二、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中國化的主要成果

(一)思想對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繼承

社會發展觀是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的社會發展觀是以馬克思主義的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為指導,以對中國國情的深刻認識為主要依據,提出了以社會統籌發展為基礎的整體發展觀、以人的全面發展為中心的人本觀、以社會主義基本矛盾為動力的協調發展觀。以為代表的中國人,始終堅持社會財富是工人、農民和勞動知識分子創造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中國是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無產階級先鋒隊,黨的一大黨綱指出:“我們黨的最終目標是實現,是為整個人類的徹底解放而奮斗的,是代表著絕大多數人的根本利益的。”黨的性質決定了他必須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至高無上的地位,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自己的根本宗旨。反復告誡全黨:黨除了工人階級和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

(二)鄧小平理論對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發展

從馬克思到,都把為無產階級、絕大多數人、人民以及全人類作為自己的人學理念的基點。但在他們所處的革命年代,他們更注重的是整體、集體的人,實質上是強調“以人民為本”。這一理念貫穿于理論和實踐的各個方面,也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年輕的鄧小平就是懷著這一信念踏上革命征途的,但是隨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20世紀末,整個世界進入了全球日益“一體化”的發展階段,處于初級階段的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將會長期并存,而且還要相互越來越密切地交往。共同的利益、共同的需求,必然要遵守共同的規范、共同的準則,仍然固守過去革命戰爭時期的傳統理念顯然是不行的。面對新的歷史時期,鄧小平高瞻遠矚,認真總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經驗教訓,把人的“以人民為本”的人學理念升華為“以人為本”。“以人為本”的理念是鄧小平理論的一塊重要基石,他的人本主義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和人本觀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的繼承和創造性發展。在“以人為本”方面,鄧小平關注更多的是實踐,主要包括:第一,大力發展經濟,滿足人的需求;第二,注重人的尊嚴,重視人的價值;第三,正視人的個性,倡導多彩生活。(三)“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對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深化

“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紀新階段我黨最重大的理論創新成果。這一理論創新成果全面地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特別是在馬克思主義的人本思想上,傾注了新時代人的心血,表現出了極大的理論智慧和創新精神,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新境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中國化的新飛躍。

同志立足于現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實踐和當代世界發展的趨勢,進一步充實和發展了鄧小平“以人為本”的理念,在把發展生產力放在首位的基礎上,又提出了“人的全面發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既要著眼于人民現實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同時,又要著眼于促進人民素質的提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是新時期黨的建設的偉大綱領,是新世紀中國的神圣宣言,“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就在于實現人民的愿望、滿足人民的需要、維護人民的利益。

(四)科學發展觀對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踐行

黨的“十六大”以來,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在繼承弘揚馬列毛鄧偉大理論,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的實踐中,將“以人為本”的理念進一步發揚光大,提出“堅持以人為本,樹立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統籌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統籌國內發展和對外開放”的“科學發展觀”,而“以人為本”就是其本質與核心。在“科學發展”的道路上貫徹“以人為本”的原則就應: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提高人們群眾的物質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障人權,保障人民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權利。為人才的成長,為充分發揮人的聰明才智,“創造良好的制度、體制環境”“以人為本”的發展觀,緊緊圍繞人的生存和發展的需要,以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內容,凝結著對社會主義實踐經驗的深刻思考。以人為本,就是以人民群眾的需要為本,它的著眼點和最終目的,不僅是物,更是人,這一要求貫穿于科學發展觀的各個方面,是我們黨領導發展的根本政治理念。“以人為本”,一是要“以人的全面發展為目標”,二是要“讓發展的成果惠及全體人民”,這充分體現了中國人的價值觀和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政治本色,也進一步體現了我們黨的性質和宗旨。

三、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中國化的重大意義

(一)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中國化的理論意義

馬克思主義理論要永葆生機和活力,就必須民族化、當代化、現代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使馬克思主義在當代體現出強大的生命力。中國人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在堅持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發展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先后創立了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又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和先進性建設等一系列重大戰略思想,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中國化是其中最為重要的組成部分。正是由于中國人堅持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這片遼闊的土地上充滿著生機和活力,體現出巨大的理論威力,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的中國化為馬克思主義寶庫增添了新的內容,增強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現實針對性和生命力,為馬克思主義的發展開辟了新的光明前景。

(二)馬克思主義人本思想中國化的現實意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類社會的發展是不以任何個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但社會歷史卻從來不是脫離人的活動的無主體的過程,社會歷史活動也不是人的無目的活動。人是社會歷史的主體,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歷史“不過是追求著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動而已。”這就是說人創造了歷史,但人創造歷史活動的目的又是為了人自身,這是人類歷史運動發展的客觀規律,也是人類社會之所以能夠存在和發展的根本。可見,馬克思主義創立之初就把“以人為本”作為一種本質內涵,并且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的重要目標,看作人的自身權利的全面實現。從馬克思主義的經典著作來看,所謂人的全面發展就是人的社會關系的全面發展。它有兩個層面的含義:就整個人類社會而言,人的全面發展實質上就是人類社會從必然王國向自由王國的過渡,它強調的是人的社會化程度,即整個人類社會在經濟、政治、文化各方面的全面發展,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而又協調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