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理論形成分析論文

時間:2022-07-31 09:11:00

導語:馬克思理論形成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馬克思理論形成分析論文

【內容提要】關于馬克思理論形成的思想來源,除了人們所熟知的“三個直接來源”外,對于以基督教為代表的宗教文化的清理與批判,同樣構成馬克思理論形成的重要思想資源。馬克思“對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的命題,表達了對宗教的批判在馬克思理論形成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對宗教批判的直接成果之一就是馬克思關于人的解放理論即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形成。

【關鍵詞】馬克思理論/宗教批判理論/人的解放理論

【正文】

中圖分類號:B516.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0257-2834(2004)01-0070-04

列寧在論及馬克思主義學說的思想資源時曾有如下重要判斷,認為馬克思主義繼承了人類最優秀的文化遺產。以基督教為主導的西方宗教文化在馬克思理論的形成過程中亦有其不可忽視的影響,以致馬克思斷言“對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本文擬對這一課題進行探討。

一、宗教批判是馬克思前期理論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

基督教文化深刻地影響著西方人的精神世界和情感世界。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宗教的學說和觀點比任何其他理論都更深刻地影響著西方的文化,在西方,包括馬克思的時代,無論你是不是一個基督教徒,無論你是有神論者還是無神論者,你都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基督教的事件、基督教的語言、基督教的觀念以及基督教的情感。無論是馬克思當時,還是當代世界,宗教觀念都不僅是歷史性的東西,而且同樣是現實性的東西。因此,馬克思理論這樣一個對改變西方世界乃至整個人類社會具有深遠影響的理論,不可能回避基督教的影響,相反必然是對宗教的存在做出直接回應、而且是正面開戰的理論。深入研究馬克思理論,我們可以看到,在其理論形成的最初階段,對基督教神學的批判具有重要作用,按馬克思自己的理解就是,對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

另一方面,正因為宗教是具有一般意義的文化前提性存在,所以,宗教思想不僅曾經是西歐封建文化的主要內容,而且也是后來的西方資產階級理論的某種內在的“宿命”。資產階級的思想和理論經常包含著與宗教有關的內容,其中或是對宗教的肯定或是對宗教的批判;即便是對宗教的批判,資產階級的理論也在科學性、革命性和徹底性上表現出局限。如以反宗教起家的費爾巴哈哲學,最后也以建立某種新宗教為歸宿。所以,馬克思的理論在對資產階級的理論進行批判的過程中,必然要對它們其中的宗教理論和宗教情結,包括其中的反宗教理論進行批判。批判黑格爾、謝林、費爾巴哈都必然涉及到他們的宗教觀念。馬克思在進行他的宗教批判的過程中,深刻地揭示了這一關系:“宗教是這個世界的總理論,是它的包羅萬象的綱要,它的具有通俗形式的邏輯,它的唯靈論的榮譽問題,它的狂熱,它的道德約束,它的莊嚴補充,它借以求得慰藉和辯護的總根據。宗教是人的本質在幻想中的實現。因為人的本質不具有真正的現實性。因為,反宗教的斗爭間接地就是反對以宗教為精神撫慰的那個世界的斗爭?!盵1](P1-2)

“對宗教的批判是其他一切批判的前提”[1](P1),“對宗教的批判就是對苦難塵世——宗教是它的神圣光環——的批判的胚芽”[1](P2)。這可以表明馬克思所提出的宗教批判在他的全部理論中的地位。在馬克思之前進行這一批判并獲得重大成就的是費爾巴哈,但是,費爾巴哈的批判并不徹底。反宗教斗爭的任務最終是由馬克思自己完成的。

從《論猶太人問題》到《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再到《德意志意識形態》,一直到《費爾巴哈提綱》,我們可以看到對宗教的批判在馬克思的理論創立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因為宗教是這個世界的總理論,對宗教的批判就成為對這個世界的總批判。這個總批判是其他批判的前提和萌芽。馬克思的這一總批判,一方面是對作為一般意義的宗教理論的批判,另一方面是對作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一部分的宗教理論的批判。德國曾經經歷過深刻的宗教改革,宗教改革的本質是使宗教資產階級化,完成宗教在資本主義社會繼續存在的歷史改裝。這一歷史改裝,并不僅僅是宗教實現“時代化”,同時也是宗教理念的深化和進一步“完善”,使之達到新的“歷史水平”,成為更深刻地禁錮人的精神枷鎖。“路德破除了對權威的信仰,是因為他恢復了信仰的權威,他把僧侶變成了世俗的人,是因為他把世俗人變成了僧侶。他把人從外在的宗教篤誠中解放出來,是因為他把宗教篤誠變成了人的內在世界。他把肉體從鎖鏈中解放出來,是因為他給人的心靈套上了鎖鏈?!盵1](P10)資產階級的理論與宗教的聯盟的可能,表明它們有著共同的社會歷史基礎。

對作為一種世界觀性質的宗教的批判,構成了馬克思的哲學理論的一部分;而對作為人類幸福和解放虛假關懷的宗教具體內容的批判,結合對資產階級把人類幸福和解放簡單歸結為宗教解放的理論的批判,則構成馬克思的人的解放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當然,這兩方面的批判及其成果之間有著綜合的復雜關系,宗教的解放與人的解放具有深層的關聯。青年黑格爾派的重要人物鮑威爾在宗教批判中提出,社會壓迫的根源在于宗教。所以,猶太人的解放就像基督徒的解放一樣,只有通過克服自己的宗教才可能獲得。鮑威爾把歷史過程和社會不平等現象歸結于宗教。馬克思的批判則更深刻地揭示了社會壓迫的根源在于世俗世界?!霸谖覀兛磥?,宗教已經不是世俗狹隘性的原因,而只是它的表現。因此,我們用自由公民的世俗桎梏來說明他們的宗教桎梏。我們并不認為:公民要消滅他們的世俗桎梏,必須首先克服他們的宗教狹隘性。我們認為:他們只有消滅了世俗桎梏,才能克服宗教狹隘性。我們不把世俗問題化為神學問題。我們要把神學問題化為世俗問題?!彼?,“政治解放和宗教的關系問題已經成了政治解放和人類解放的關系問題”[2](P425)。由此科學社會主義的人類解放理論在這一批判邏輯中得以孕育和發展。反宗教的批判,激發了馬克思的人類解放理論的形成。通過宗教批判所確立的前提,馬克思的理論向舊世界和舊制度展開了深刻和全面的批判。同時,在對社會批判的過程中完成了對宗教本身的批判。

二、宗教批判的直接成果之一是馬克思的人的解放理論

馬克思的思想經過對宗教批判的過渡和推動,在確立了人是人的最高本質的深刻基礎上,提出了人的解放的理論。無疑,科學社會主義的結論可以從其他思想批判的道路上引出。恩格斯的科學社會主義思想是直接通過對英國的現實社會狀況批判形成的,是通過對資本主義制度的現實感受和與無產階級的直接接觸而形成的。而馬克思的道路體現了某種純粹的德國特色。正如恩格斯所說,“德國人則是通過哲學,通過對基本原理的思考而成為共產主義者的?!盵2](P576)馬克思也看到了通過宗教批判實現向現實批判的轉變這一德國特色,他指出,《黑格爾法哲學批判》的“探討是聯系德國進行的”[1](P2)。德國的道路就是理論的道路,就是哲學的道路,其中包括宗教批判的道路?!皬臍v史的觀點來看,理論的解放對德國也有特別實際的意義。德國革命的過去就是理論性的,這就是宗教改革。正像當時的革命是從僧侶的頭腦開始一樣,現在的革命則從哲學家的頭腦開始?!盵1](P10)

人們早已注意到當初萊茵省議會對林木盜竊法辯論中所產生的物質利益問題對馬克思思想轉變的推動作用。確實,物質利益這一現實問題開始瓦解了馬克思當時的充滿黑格爾絕對理性的思維。物質利益問題的介入則第一次以超出這種世界觀的方式向單純理性的觀念提出了挑戰。當著早期馬克思的思想產生危機之時,即正在開始真正理解物質利益在歷史中作用的思想躍遷過程中,反宗教與反黑格爾哲學的批判對完成這一思想躍遷起到了特殊的催化作用?!爱敽诟駹栒軐W無力解決馬克思在《萊茵報》所遇到的那些物質問題的時候,費爾巴哈的《關于哲學改造的臨時綱要》發表了。它致命地打擊了黑格爾哲學——神學的最后的避難所和合理的支柱?!盵3](P70-71)這一催化作用以及催化的成果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做了總結?!秾а浴分皩懴碌摹逗诟駹柗ㄕ軐W批判》直接源于宗教批判的某種完成——實際上源于費爾巴哈的哲學成果,要解決的問題就是物質利益問題。馬克思后來在1859年發表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指出了這一理論成果的地位:這一理論成果是指導他的“研究工作的總的成果?!盵4](P32)物質利益問題就是塵世的問題,就是現實的問題,就是政治問題,就是深層的社會問題。馬克思指出這一聯系的內在邏輯:“真理的彼岸世界消逝以后,歷史的任務就是確立此岸世界的真理。人的自我異化的神圣形象被揭穿以后,揭露具有非神圣形象的自我異化,就成了為歷史服務的哲學的迫切任務。于是,對天國的批判變成對塵世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變成對法的批判,對神學的批判變成對政治的批判?!盵1](P2)而《導言》再次深化和擴展對宗教批判的成果,提出“宗教是人民的鴉片”等重要結論。同時,還確立另一個成果,即確立現實世界的人的真正地位?!胺醋诮膛械母鶕牵喝藙撛炝俗诮?,而不是宗教創造了人。就是說,宗教是還沒有獲得自身或已經再度喪失自身的人的自我意識和自我感覺?!盵1](P1)“對宗教批判最后歸結為人是人的最高本質這樣一個學說,從而也歸結為這樣的絕對命令:必須推翻那些使人成為被侮辱、被奴役、被遺棄和被蔑視的東西的一切關系?!盵1](P9-10)由此,馬克思進一步通過對抽象而崇高的人的本性的追問,實現了對這一塵世的批判的新的思想躍遷,提出了通過無產階級革命徹底完成批判的任務,從而實現人的解放,并且提出了實現人的解放的手段和途徑。

馬克思一開始就在《導言》中宣告,他的批判是建立在對德國基本完成了的宗教批判的基礎上的:“就德國來說,對宗教的批判基本上已經結束?!盵1](P1)宗教批判的完成為其他批判創造了條件。所以,馬克思開始轉向更為深刻和無情的現實批判?!白詮陌l現神圣家族的秘密在于世俗家庭之后,世俗家庭本身就應當在理論上和實踐上被消滅?!盵1](P55)宗教的本質是人的本質,人的本質應當得到符合人的本質的尊重和實現。馬克思提出了這一新的批判的革命性轉變的基本要點:第一,把這一批判提到了武器批判的新境界?!芭械奈淦鳟斎徊荒艽嫖淦鞯呐?,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盵1](P9)第二,這一新的批判的主體是現代無產階級,其理論武裝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罢軐W把無產階級當作自己的物質武器,同樣,無產階級也把哲學當作自己的精神武器?!盵1](P15)“德國人的解放就是人的解放。這個解放的頭腦是哲學,它的心臟是無產階級。哲學不消滅無產階級,就不能成為現實;無產階級不把哲學變成現實,就不可能消滅自身?!盵1](P16)第三,這一批判的手段就是否定私有財產,否定迄今為止的世界制度。由此,可以看出,對于科學社會主義理論來說,《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開始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完整形態,因為它已經初步完整地提出了人的解放的主體、現實途徑和理論武器。

這里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馬克思的人的解放理論在《導言》中基本上是從抽象的人性論角度出發,以“合乎理性”的原則推論出來的。所以,《導言》中的人的解放理論還不是從更為科學的人的本質運動即生產方式的運動中得出的。關于人性論問題,以往人們主要是從消極方面來看待的,并把這種抽象的人性論與整個資產階級的思想體系聯系起來,把抽象的人性論作為資產階級思想的一部分。從馬克思的思想轉變過程可以看出,抽象的人性論并不等于是資產階級的理論。抽象的人性論本身可能是中性的,它可以是過渡到科學的人的解放理論的中間環節。作為純粹抽象的人性論,尚不能對其屬性加以確定。如人是人的最高本質這一命題,本身具有抽象的真理性(而且,相比于神學來說,它又有著反宗教的現實真理性),它必須經過進一步的展開才可能確立它的屬性。所以,僅僅強調人是人的最高本質這一點,還不是真正完成了的人的理論,而是屬性待定的理論。馬克思的歷史哲學其內在邏輯首先是確立人的存在,其次再把人的存在歸結到人的本質運動,即生產方式的運動。人是人的最高本質的命題,形成了理論的邏輯張力,要求理論對人的本質做出進一步解釋。人是人的最高本質的命題,在反宗教意義上是充實的、正確的,而在對人的本質的真正揭示這一點上卻是空洞的、待定的。費爾巴哈對此做出了自己的解釋,馬克思則超越了費爾巴哈的解釋,上升到了新的思想高度,從而完成了思想的根本轉變。

總之,在馬克思的思想形成的脈絡中,一條清晰的線索是對宗教的批判。對宗教的批判是他的全部批判的前提,對宗教的批判推動著馬克思完成了他的人的理論即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也推動著他完成了他的人的解放理論,即共產主義理論。

收稿日期:2003-10-12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6.

[3]梅林.馬克思傳[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

[4]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