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透析
時間:2022-04-20 06:33:00
導語:鄧小平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透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關鍵詞:鄧小平;全面發展;解放;滿足需要;協調發展
論文摘要:鄧小平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表現在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滿足人的需要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動力,為了人類的自由和全面發展,必須走共同富裕和協調發展的道路。鄧小平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對于我們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對人的全面發展的含義的探索和論述認為:“在未來的社會里,任何人都沒有特定的活動范圍,沒有固定的職業,每個人都可以隨自己的心愿在任何部門內發展,都能通曉整個的生產系統;”“社會全體成員的才能得到全面的發展”。鄧小平在實踐中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提出共產黨的任務就是要實現“以每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這個精神原則。鄧小平非常注重調動人的積極性,在他的理論中貫穿著以人為本的思想,貫穿著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研究鄧小平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對于今天我們用科學的發展觀作指導,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
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人的解放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
人的本質在其現實性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人要獲得自由和發展,一方面要通過社會的改革甚至變革,另一方面要通過自己的斗爭,最終使人獲得解放,使其主體性得到充分發揮,才能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鄧小平在粉碎“”,第三次復出后不久,面對“兩個凡是”,尖銳指出:“‘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要“打破精神枷鎖,使我們的思想來個大解放”,號召人民要從思想上解放自己,旗幟鮮明、滿腔熱情地支持真理標準的討論,從而在此基礎上重新確立和恢復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指出:實事求是是馬克思主義、思想的精髓。要堅持馬列主義的科學體系,特別要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他第一次把這個問題與黨和國家的命運聯系起來提到了戰略的高度,指出:“一個黨,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如果一切從本本出發,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進,它的生機就停止了,就要亡黨亡國。”要求人們轉變觀念,實事求是地正確對待過去、現在和未來,正確對待自己和他人。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歸宿和目的,兩者是內在統一的。為人們自身的解放和主體性的發揮奠定了思想基礎,為通過制度改革使人們的積極性得到充分發揮和人的全面發展做了必要的準備。
“社會關系實際上決定著一個人能夠發展到什么程度。人是生活在具體的社會制度下的人,其行為活動要受到制度的制約。為此,鄧小平深刻地指出,我們現在的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是好的,但在一些具體制度上由于照搬蘇聯模式,存在著許多不完善的、過時的甚至錯誤的地方。他說:“我們過去發生的各種錯誤,固然與某些領導人的思想、作風有關,但是組織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問題更重要。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壞人無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從制度上解除人的外在束縛,解放人,就理所當然地成為改革的本質要求。在具體實踐中,他大力提倡下放權力。“農村改革是權力下放,城市經濟體制改革也要權力下放,下放給企業,下放給基層,同時廣泛調動工人和知識分子的積極性,讓他們參與管理,實現管理民主化。”人還是那些人,地還是那些地,但由于人與物之間找到了契合點,進行了重新結合,人從舊體制中解放出來,他們的積極性得到了充分的調動,效益很快就上來了。因而出現了全國農村、城市,政治、經濟、文化等的日益變化,過去不敢說的、不敢干的,敢說敢干了,過去不敢想的也敢想、甚至敢干了,人們開始出現了從沒有過的熱情和精神面貌,表現了從舊思想舊制度的束縛下解放出來的喜悅,積極性得到了充分調動,開始了新的生活。
二、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商—滿足人的需要是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內在動力
人不僅是社會發展的動力,更是社會發展的目的。需要產生動機,有動機,人的積極性才能得到調動,人是生產力中最活躍的因素,人的積極性得到了調動,社會生產力才能發展,人也才能得到全面發展。所以,滿足人的需要是促進人與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
鄧小平始終把滿足人們的需要放在第一位,指出要滿足人的利益需求,整個社會必須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發展生產力為最根本任務。“正確的政治領導的成果,歸根到底要表現在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上,人民物質文化生活的改善上。”堪’翔在社會發展過程中“最根本的因素,還是經濟增長速度,而且要體現在人民的生活逐步好起來。”明確了發展生產力是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為出發點和最終目的。鄧小平始終堅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將人民利益作為衡量一切工作得失的標準。由此,鄧小平直接提出了衡量一切政策制定及其實踐的得失的標準是“人民利益”。他指出一個國家的“各項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國家的興旺發達作為衡量做得對和不對的標準”,并最終提出了“三個有利于”標準,把標準的最終落腳點放在“有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的上。而且,鄧小平還以思想家的睿智,把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與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結合起來,大膽提出:“貧窮不是社會主義,發展太慢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可見,在領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鄧小平始終堅持著馬克思主義對“人”的終極關懷精神,人民利益至高無上,并把它作為自己理論發展的出發點和核心目的,并且與新時代和社會制度結合起來,指出了一個制度的優越性在于不斷滿足人們的需要,努力促進人與社會的全面發展。
三、共同富裕—和諧發展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然途徑
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有許多本質區別,其中一個根本區別,就是社會主義堅持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資本主義制度是建立在生產資料私人占有基礎上的,其生產的根本目的、動機和實質是剩余價值,是追求資本價值的無限增殖,而工人階級由于勞動力價值是他們取得生活資料數量的最高界限,這就必然造成一方面是資產階級的財富日益擴大,另一方面是無產階級的狀況日趨惡化。盡管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勞動者的生活水平會在資本獲得更多剩余價值的前提下得到改善和提高,但從他們的社會地位、就業狀況、精神生活等整體來看,仍然趨于貧困,特別是與資產階級所獲得的增長更快的剩余價值和利潤相比,差距在擴大,生.活水平在下降,人們很難得到自由,更難說全面發展。
社會主義制度是勞動人民當家作主、共同占有生產資料、共同創造和享有物質財富的制度。只有在這個制度下,社會生產的目的才是為了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需要,對人的尊重和關懷、人人平等的努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思想才能得到真正的體現。正如列寧所說:“只有社會主義才可能廣泛推行和真正支配根據科學原則進行的產品的社會生產和分配,以便使所有勞動者過最美好、最幸福的生活。只有社會主義才能實現這一點。而且我們知道,社會主義一定會實現這一點,而馬克思主義的全部困難和它的全部力量也就在于了解這個真理。”所以,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區別于資本主義和其他所有剝削制度的本質特征,是社會主義的根本原則,而不僅僅是一種理想和道義要求。我們必須始終不渝地堅持這一根本原則。1990年,鄧小平在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時就強調指出:“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富起來,大多數人窮,社會主義最大的優越性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共同富裕,不搞兩極分化。”卷,“社會主義的本質,是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消滅剝削,消除兩極分化,最終達到共同富裕。”他還指出:“有人擔心我們的改革會導致資本主義,這是肯定不會的,只要我們堅持兩條,就會保證不會導致社會主義向資本主義倒退,一是要始終堅持公有制經濟占絕對優勢、占絕對主導地位;二是每走一步都注意不使我們的政策導致兩極分化,也就是要走全國各地區、全國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社會主義財富屬于人民,社會主義的致富是全民共同富裕,”等等,體現了鄧小平的人的全面發展思想不僅是要尊重和關心個人的需要,更重要的對整個人類的尊重和關懷,關心的是人類的全面發展。
鄧小平的人的全面發展思想,不僅是滿足人的物質的需求,而是滿足人的物質和精神的需要,以及人與自然和社會的協調發展。鄧小平指出:“我們要在建設高度的物質文明的同時,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發展高尚的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建設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在現代文明條件下,特別是在知識經濟時代,高度發展的科學技術和高度發展的文化教育,為人的發展注人了新的內容,分享人類科學文化的成果,提高文化生活水平愈來愈成為人們的共同需要。高度的物質文明和高度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既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我國共同富裕的主要內容,同樣也是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內容。
今天,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和諧社會,正在成為人們新的發展理念。其核心都是“以人為本”,是對鄧小平關于人的全面發展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我們必須強調人類自身的利益、價值和需要,重視人的生存和生活,在處理人與自然、生態、環境、社會的關系時,我們同樣要充分考慮自然和社會、自身的利益和需要,這才能真正實現整個人類社會的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使人類變得越來越美好。理論和現實都告訴我們,鄧小平的人的全面發展思想對于我們今天構建和諧社會具有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 上一篇:結構實踐與結論的橋梁
- 下一篇:鄉鎮校園安全工作小結報告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