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顧委穩定國家長治久安論文
時間:2022-06-08 02:54:00
導語:中顧委穩定國家長治久安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中顧委設立的背景;中顧委的設立及歷程;中顧委的歷史作用進行論述。其中,主要包括:歷史的教訓--領導職務終身制的危害性、“”的爆發給國家在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壞和損失、黨沒有制定出妥善解決領導人退休的辦法、“”后遺留的干部老化問題、顧問委會是向退休制過渡的一個策略、顧問委員會是一個新的東西,是根據中國共產黨的實際情況建立的、從一開始中顧委的成立鄧小平就為其定了調子、鄧小平帶頭實現他的初衷即要求退休、中央顧問委員會經歷了十年的風雨歷程、顧問委員會的設立是鄧小平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揮出的輝煌一筆、實現了新老干部的順利交替等,具體請詳見。
[論文摘要]中央顧問委員會,是由以鄧小平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特殊的歷史時期提出并身體力行,為解決中央領導機構新老交替,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而設立的一種過渡性的領導機構。這一歷史性的創舉為保持國家穩定和長治久安,維護黨的領導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發揮了重要作用。
[論文關鍵詞]中顧委鄧小平設立領導職務終身制接班人
1982年到1992年設立的中央顧問委會,是一代偉人鄧小平站在時代的前沿,在正確把握中國政治改革和發展方向的基礎上,根據當時的特殊國情,做出的一項重要的決策,它的設立有著特定的歷史背景。
一、中顧委設立的背景
1、歷史的教訓--領導職務終身制的危害性
“”的爆發給國家在經濟政治等各個方面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破壞和損失,鄧小平親歷并兩次被打到,其嚴重的后果讓鄧小平也深刻認識到黨的權利過分集中,領導制度缺乏制約機制,黨內民主性的嚴重缺失。鄧小平開始思考如何從根本上改變這種政治體制。1979年11月在一次高級干部會議上他就曾提出過,我國要實行退休制度,“這是關系到我們黨和國家興旺發達、朝氣蓬勃的一個大問題。看來顧問制度是一個出路,應該保留,但更重要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1]1980年9月在會見意大利女記者奧琳埃娜·法拉奇提問如何避免諸如“”這樣的歷史悲劇重演時,鄧小平回答:“這要從制度方面解決問題,我們過去的一些制度,實際是受了封建主義的影響,包括個人迷信、家長制或家長作風,甚至包括干部職務終身制。我們現在正在研究避免這種現象,準備從改革制度著手。”[2]這就是鄧小平要設立中央顧問委會的初衷和重要因素。
同時,由于長期受封建專制主義思想的束縛和影響,黨沒有制定出妥善解決領導人退休的辦法,加之20世紀50年代個人崇拜主義之風的興起,實質上國家干部仍是領導職務終身制。表現在:干部連選連任,干部任用歷來只上不下,造成權力過分集中,妨礙黨的民主集中制和集體領導制度的貫徹執行,造成領導班子老化,年老的同志下不去,年輕的干部上不來,這也是共產主義運動史上無產階級政黨“一黨執政”獨掌領導權條件下的一大難題。職務終身制的實際存在,既不符合社會主義民主發展的需要,也不符合國家興旺發達的要求,造成國家機構臃腫,人員過多,人浮于事,工作效率底下。并且助長了一部分官員的官僚主義作風,使得家長制和特權階級仍存在于社會主義發展的體內,危害甚大。鄧小平正是看到了領導職務終身制的弊端,堅決廢除領導職務終身制,實行干部退休制度。
2、“”后遺留的干部老化問題
早在1977年鄧小平恢復工作后就提醒過大家,由于現在領導干部年齡老化,要注意選出接班人的想法。一次,鄧小平在中央黨、政、軍機關副部長以上干部會議上講道“現在我們搞四個現代化,急需培養、選拔一大批合格的人才。這是一個新課題,也是對老同志和高級干部提出的一個責任,就是要認真選好接班人。老干部現在大體上都是60歲左右的人了,60歲出頭的恐怕還占多數,精力畢竟不夠了,不然為什么有些同志在家里辦公呢?為什么不能在辦公室頂8個小時呢?”“我們老同志的經驗是豐富的,但是在精力這個問題上應該有自知之明。……這是自然規律,沒有辦法。”鄧小平認為“老同志現在的責任很多,第一位的責任是什么?就是認真選拔好接班人”。他還說:“如果黨容許我現在退休,今天退休,我馬上就退休。這是真話,不是假話。從整個事業看,我現在還不可能退休,我想大家也不會贊成。但是,就我個人的心情來說,確實感到這個問題太重要了。”[3]
3、顧問委會是向退休制過渡的一個策略
鄧小平雖然敏銳的認識到如果不實現干部隊伍的年輕化,“讓老人、病人擋住比較年輕、有干勁,有能力的人的路,不只是四個現代化沒有希望,甚至于要涉及到亡黨亡國的問題。”[4]但是,“老干部是骨干,處理不能太急,太急了也行不通。”[5]如果要剛恢復工作的老干部一下子退下來,老干部思想上無法接受,而且客觀上也會出現干部斷檔問題,由于的影響,老干部一下子放開也不行,在離職前要選好接班人,接班人在一線頂事,老干部利用自身經驗在二線做參謀,才能更好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中顧委就是鄧小平有意識的為解決新老干部順利交替,培養接班人而采取的史無前例的一種組織形式。
二、中顧委的設立及歷程
1980年8月18日,鄧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指出:“中央已經設立了紀律檢查委員會,正在考慮再設立一個顧問委員會(名稱還可以再考慮),連同中央委員會,都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并明確規定各自的任務和權限。這樣,就可以讓一大批原來在中央和國務院工作的老同志,充分利用他們的經驗,發揮他們的指導、監督和顧問作用。同時,也便于使中央和國務院的日常工作班子更加精干,逐步實現年輕化。”[6]此時,鄧小平已經把設立顧問委員會提到了政策性的方面,是他第一次全面的闡述關于中顧委的主張,得到了大部分同志的支持。鄧小平真正考慮全面并下決心設立顧問委員會是在黨的十二大召開前夕。1982年2月18日,鄧小平在會見柬埔寨西哈努克親王及其夫人時說,干部老化問題已到了非解決不可的地步了。
1982年7月30日,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即將向十二大提交的新黨章修正案時,鄧小平指出:“顧問委員會,應該說是我們干部領導職務從終身制走向退休制的一種過渡,我們有意識地采取這個辦法,使得過渡比較順利,……顧問委員會是個過渡,這個過渡是必要的,我們選擇了史無前例的這種形式,切合我們黨的實際。”[7]
在鄧小平的努力和直接推動下,1982年9月召開的中共十二大上成立了中央顧問委員會,大會選出了172名中央顧問委員,鄧小平當選中顧委主任,薄一波當選為副主任。9月13日,中顧委第一次全體會議在北京舉行,鄧小平講話指出:“顧問委員會是一個新的東西,是根據中國共產黨的實際情況建立的,是解決黨的中央領導機構新老交替的一種組織形式。目的是使中央委員會年輕化,同時讓一些老同志在退出第一線之后繼續發揮一定的作用。”[8]顧問委員會就是這樣一個組織。“可以設想,我們再經過10年,最多不要超過15年,取消這個顧問委員會。……顧問委員會今天剛成立,就宣布準備將來取消,這就明確了這個組織的過渡性”[9]同時明確了中顧委的地位即“中央顧問委員會是中央委員會的政治上的助手和參謀。”[10]“中顧委在中央委員會領導下工作”[11],“要注意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不要妨礙中央委員會的工作。”[12]從一開始中顧委的成立鄧小平就為其定了調子,顧問委員會始終是一個參謀性機構,是鄧小平為廢除職務終身制,實現新老交替,進一步發揮老干部作用的一項過渡性措施,其過渡性使命的需要在一段時間內完成。
‘1983年12月,中顧委第二次全體會議在京舉行。中共中央書記做了重要講話。會議一致擁護黨的十二屆二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整黨的決定》,主要討論了在整黨中發揮中顧委和中顧委委員的作用問題。1984年10月22日至23日,中顧委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由副主任薄一波,許世友主持。鄧小平出席并做了重要講話指出:“選拔年輕干部是我們顧問委員會的一個重要責任。”[13]“我們老同志在這個問題上要多顧多問,……要說服老一點的同志把位子騰出來,要不年輕干部沒有位子呀。兩年前我就說過,我希望帶頭退休,顧問委員會一成立,我就說這是過渡形式。歸根到底還是要建立退休制度。因為位子就那么多,老的不騰出位子來,年輕的上不了,事業怎么能興旺發達。這一點也要學發達國家,有些第三世界國家解決的也比較好。……我們剛進城的時候是年輕的,我45歲,好多同志比我還要年輕一些。1927年底我第一次當中央秘書長時23歲,也是大官啦,啥也不懂,也可以呀!總之選拔年輕干部是我們顧問委員會的一個重要責任。”[14]
1985年6月一些老干部聯名寫信給中央要求退出中顧委,于9月14日中顧委第四次全體會議討論了局部調整中顧委成員的問題,擬定了同意這些同志退出中顧委,并增選56位同志進入中顧委的方案,使中顧委的委員基本保持了十二大時確立的人數。這次全會展現了黨中央領導層新老交替順利進行并取得進展的良好局面。
1986年10月13日,中顧委聽取了省、市、自治區黨顧委的反映,召開了為加強聯系和溝通的交流會。會上薄一波圍繞怎樣做好顧問委員會的工作做了重要講話,指出顧問委員會的工作方針就是“宜少不宜多,宜虛不宜實;量力而行,盡力而為”,還提出了“六要六不要”等建議,為顧問委員會工作順利而有序的開展提供了一致的目標和方向。
1987年黨的十三大后,在鄧小平,李先念,陳云等人要求半退或全退的影響下,中央和各省、市、自治區一些老干部自愿退出第一線的領導崗位,一批年輕干部走上領導崗位,以為代表的第三代領導集體在實踐中逐漸成熟。鄧小平帶頭實現他的初衷即要求退休,1989年9月請求辭去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11月,黨的十三屆五中全會接受了鄧小平同志的請求。
至1992年,“鑒于黨的干部離休、退休制度已全面建立并正在順利執行,實現新老干部的合作與交替已取得預期的進展;鑒于中顧委已歷時兩屆,委員們的年事都很高了,已基本上完成了作為一種過渡性組織的任務”[15]10月9日,中顧委第九次全會建議黨的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后可以不再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
至此,黨的十四大通過了中顧委工作報告的決議。大會同意關于不再設立中顧委的建議,并對中顧委老同志表示了感謝,給予了高度評價。中央顧問委員會經歷了十年的風雨歷程,如鄧小平所預想的順利完成了向干部退休制的轉變和新老干部順利交替的歷史使命,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有著不可磨滅的歷史貢獻和作用。
三、中顧委的歷史作用
第一,顧問委員會的設立是鄧小平對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揮出的輝煌一筆,是鄧小平思想的體現,在特殊的歷史時期,廢除了職務終身制,實現了干部退休制度,符合當時中國的國情。正如鄧小平指出的:“改革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方針必須堅持,但是,方法要細密,步驟要穩妥。”[16]顧問制度的建立,首開國家領導人離退休制度之先河,既調動了老干部工作的積極性,又給了老干部順利退出領導崗位一個有效的過渡方式,并最終有效根除了職務終身制的弊端。
第二,實現了新老干部的順利交替,啟用了一批高素質的年輕干部,培養了接班人,保證了黨和國家的事業后繼有人,同時也為當今新老干部順利交替提供了思想基礎和政治保證。“干部的新老交替,從組織上保證了我們黨的政策的連續性。”[17]即保證了第二代領導集體向以為核心的第三代領導集體的平穩過渡。
顧問委員會是鄧小平在特殊的歷史時期提出并設立的一個獨特的領導機構,“在黨的歷史上值得大書特書”[18]它順應時代的潮流,建立了干部退休制,團結了中青年干部,維護了國家的穩定和長治久安,保持了黨的領導的連續性,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參考文獻:
[1][2][3][4][5][6][7][16]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2-415.
[8][9][10][11][12][13][14][17][18]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146.
[15]新華月報[Z],1992,(10):28-29.
[19]張同樂.中央顧問委員會的歷史功績[J].黨史博采,1998,(6).
- 上一篇:求同存異看待中美關系論文
- 下一篇:政府市場社會共生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