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共同富裕經濟思想研究論文
時間:2022-01-15 09:14:00
導語:鄧小平共同富裕經濟思想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十四屆三中全會以來,“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原則一直被社會各界當作鄧小平同志的經濟思想加以倡導推行。近年來,針對我國貧富差距現狀,學者們眾說紛紜。有些觀點認為,我國的貧富差距已到了社會無法忍受的程度,需要政府立即改革,并指責這一切都歸結于我國走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道路和“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政策。其實,鄧小平同志始終沒有明確提出“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不可否認,鄧小平同志十分重視效率問題,認為社會主義絕不應是低效率的,在鑒于我國生產力極度落后,人們長期過于追求分配結果的平均、平等的情況下,從生產力標準和社會發展的全局出發提出了一系列加快經濟建設,提高效率的思想。因此,在一段時期內,“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讓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的提法鋪天蓋地的出現在全國各大媒體和報刊上,被全社會廣泛接受為我國經濟建設的指導思想,而體現鄧小平同志公平思想核心內容的“共同富裕”的理念,以及如何妥善的處理好公平和效率關系的偉大預見卻在改革的浪潮中被忽視了。
鄧小平同志對于整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發展思想是一個完整的理論體系,“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僅僅是該理論體系中一部分,當初提出“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是針對當時的客觀情況,首先解決整個社會普遍貧困的落后面貌,“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讓先富者有可能帶動后富者,最終實現共同富裕;在這個過程中,其他人不會因此變得更貧窮,不會因改革而受損害。社會主義的特點不是窮,而是富,但這種富是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并由此提出改革就是要提高勞動生產率,可見他始終是把提高效率作為手段,即作為“共同富裕”的社會主義內在目的服務的手段,始終沒有忽視公平這一價值目標。鄧小平同志多次強調“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不同的特點就是共同富裕,就是不搞兩極分化。”如果導致兩極分化,改革就算失敗了。把共同富裕既作為出發點又作為目的是鄧小平同志的一貫風格。92年,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談話中鄧小平強調“如果富的愈來愈富,窮的愈來愈窮,兩極分化就會產生,而社會主義制度就應該而且能夠避免兩極分化。……什么時候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在什么基礎上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要研究。可以設想,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鄧小平對于改革進程中出現的貧富差距問題所作出的前瞻性的論斷充分體現了他經濟發展思想中社會公平的一貫性和指導性。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和本質內容之一,是社會主義區別于資本主義的重要特征。當前我國已開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進入加快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的發展階段,共同富裕不再只是一種理想,而是現階段我國必須加以解決的重大課題。共同富裕經濟思想作為鄧小平理論的重要內容,對于社會主義的實踐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理論與鄧小平共同富裕經濟思想一脈相承
1.和諧社會理論是共同富裕思想的回歸
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第一次明確提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把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讓全體人民富裕起來,作為我們國家本世紀前期規劃的宏偉目標,對今后我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做出了戰略部署,指出追求社會公平,是中國共產黨人實現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目標肩負著的歷史使命。在此基礎上,同志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提高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能力專題研討班上,把“公平正義”作為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把實現社會公平正義放到更加突出的地位。他說: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涉及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們黨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本質要求。只有切實維護和實現社會公平和正義,人們的心情才能舒暢,各方面的社會關系才能協調,人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才能充分發揮出來。
由此可見,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社會公平正義,其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地反映和體現社會各個方面的利益要求,實現利益共享,這也是對鄧小平關于共同富裕經濟思想的再次回歸。
2.和諧社會理論豐富和發展了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
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產生于“”結束后,限于當時的社會背景,對于共同富裕的考慮主要還是停留在物質層面上,隨著中國在總體上達到小康以后,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出現了不少問題,如環境問題,貧富差距拉大問題,政治制度方面還存在著一些不健全的地方,十六屆六中全會指出:“目前,我國社會總體上是和諧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響社會和諧的矛盾和問題。”因此我們所要實現的共同富裕,不只是經濟上的共同富裕,還有精神上的文明和政治上的民主,我們將要實現的共同富裕的社會將是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以及生態文明全面發展的和諧的社會。
三、和諧社會下鄧小平共同富裕經濟思想的實現路徑
第一,堅決制止貪污、行賄、盜竊社會公共財產以及其他違法行為。鄧小平1980年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討論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政策問題時對我國的政治改革發表了綱領性意見,他指出:由于中國長期的封建專制主義的影響,也由于我們長期認為社會主義制度必須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都實行高度集權的管理體制,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中存在不少弊端:官僚主義現象嚴重;權利過分集中;家長制作風;形形色色的政治經濟特權,而近年來由于改革的不徹底,這些弊端在新時代又產生了很多新的腐敗形式,例如利用市場上交易信息不對稱,信息強勢方面能夠利用自己的信息優勢通過損害信息劣勢方面而獲利,像證券市場上虛假陳述,內幕交易,莊家操縱以謀取暴利,在逐步推行國有企業改制過程中,由于缺乏相關的監督措施和程序公正,國有資產向少數人流失等腐敗現象十分嚴重,加劇了社會兩級分化程度。中國改革的確定目標是實現經濟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建成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鄧小平指出:“我們要在大幅度提高社會生產力的同時,改革和完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發展高度的社會主義民主和完備的社會主義法制。還提出了兩項最最重要的舉措:黨政分開,政企分開。第三代領導人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重新啟動政治改革。1997年的中共十五大提出擴大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政治改革總目標;2002年十六大再推進政治改革方面又提出:建設法制國家,發展民主政治,提升政治文明等目標,前不久,十七大報告又鮮明提出了政治體制改革的方向即深化政治體制改革。
第二,采用財政稅收等政策手段抑制貧富差距擴大的傾向。效率和公平是人類社會的兩大經濟問題。經濟愈發展,公平問題就變得愈是突出。因此,世界上各市場經濟國家都要多少不等地采取政策手段來保持一定程度的平等,以保持社會的安定。常用的手段包括:財政轉移支付,個人所得稅、財產稅、遺產稅、資本利得稅的征收,社會福利設施的建立和完善等等。我們是在社會主義的條件下搞市場經濟,就要更加自覺地運用國家的政策手段來防止兩極分化的發生。鄧小平在多次講話中提出要全面采取必要的措施。例如他指出:“解決的辦法之一,就是先富起來的地區多交點利稅,支持貧困地區的發展。”“對一部分先富裕起來的個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稅。”在此理論的基礎上,國家開始逐步加快稅收制度改革的進程,2000年,由一批中外經濟學家組成的《中國財稅體制進一步改革》課題組重點就我國的稅收體制改革提出了建議:完善增值稅;規范進出口稅收制度;完善消費稅制度,調整營業稅政策;改革企業所得稅制度;改革個人所得稅制度;改革和完善地方稅;加快費改稅步伐;調整稅權;在2003年召開的中共十六屆三中全會上已經確認其中了幾項改革政策,并在近年來逐步得到實施。
第三,提倡已富幫未富,先富帶后富,實現共同富裕。鄧小平指出,“我們提倡—部分地區先富裕起來,是為了激勵和帶動其他地區也富裕起來,并目.使先富裕起來的地區幫助落后的地區更好地發展。提倡人民中有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也是同樣的道理。”在上世紀末本世紀初的時候,中央開始重提“共同富裕”,公平問題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把“公平正義”作為和諧社會的六大特征之一,中共十六大提出要在“初次分配注重效率,發揮市場的作用,鼓勵一部分人通過誠實勞動、合法經營先富起來”的同時,采取“合理調節少數壟斷性行業的過高收入”、“取締非法收入”和“擴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水平”的政策,以期更大程度地實現社會公正和逐步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十七大報告中針對目前收入分配領域中效率與公平關系問題首次提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處理好效率和公平的關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創造條件讓更多群眾擁有財產性收入”讓財產性收入覆蓋更多的普通百姓,讓全體民眾共享改革開放和發展的成果。這些都是鄧小平以“共同富裕”為核心內容的公平思想的實現路徑。
四、結論
鄧小平經濟思想的最終目標是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富裕,實現共同富裕必須分兩步走,首先,搞活經濟,大力發展生產力,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始終貫徹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思想,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實現經濟領域的多方面的改革,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裕起來,然后才能先富帶動后富,進一步的貫徹改革開發的思想路線,改革要徹底,最終實現全社會的共同富裕和和諧。
當下,進一步學習和貫徹鄧小平的改革思想對于和諧社會的實現具有及其重要的指導思想和現實意義。因為中國目前的改革還沒有將鄧小平的改革思想體系進一步的貫徹下去,中間有很多阻力和客觀因素,因此目前我們要尋求一條合適的道理,將鄧小平的改革思想大膽的貫徹和執行下去,才是和諧社會實現的有效出路。
參考文獻:
[1]朱衛華.從在文章中引用鄧小平那段論述談起[N].,2007-02-28.
[2]鄧小平文選(第3卷)[M].人民出版社,1994:123.136.370.
[3]吳敬璉.當代中國經濟改革[M].上海遠東出版社,2003,12.
[4]文選(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二○○二年十一月八日>)(第3卷)[M].人民出版社,2006.
[5]學習十七大宣傳十七大貫徹十七大[M].人民日報出版社,2007,10.
【摘要】鄧小平關于允許一部分人先富、先富帶后富、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思想,是從我國的國情出發,總結了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歷史經驗,在新時期改革開放的實踐中提出的。這一思想,既深刻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又明確了社會主義建設的目標,它是新時期改革開放的一項基本的重要思路。新時期以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實現社會公平正義的要求,是對鄧小平共同富裕思想的繼承與發展。
【關鍵詞】共同富裕和諧社會鄧小平理論
- 上一篇:科學發展觀第三階段動員大會上的講話
- 下一篇:鄧小平法律思想分析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