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理論學習思路研究論文
時間:2022-12-16 04:09:00
導語:鄧小平理論學習思路研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本文從鄧小平理論具有內在嚴整的邏輯關聯性,鄧小平理論對馬列主義、思想既一脈相承又發展創新的關系,鄧小平理論與世界文明發展進程具有高度一致性,鄧小平理論對社會主義實踐的理論概括、指導和規劃作用,鄧小平理論蘊含了偉人鄧小平的個性特征和人格魅力等五個方面,就如何深化鄧小平理論學習提出幾點基本思路,并作了較為系統的闡述。
【關鍵詞】鄧小平理論/深化學習/基本思路
【正文】
恩格斯說過,一個民族要想登上科學的高峰,是一刻也不能離開理論思維的。而提高理論思維能力的一個有效辦法就是學習理論,用馬列主義、思想特別是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指導工作。提高全黨全民族的理論素養,使學習理論取得更好的效果,應當根據不同層次的學習對象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對黨員領導干部應提出更高的標準,要求他們學得更深一些,更系統一些。在這篇文章中,我們提出深化鄧小平理論學習的幾點基本思路,以求從更深更廣的層面來理解鄧小平理論的產生、發展過程及其精神實質和時代價值,從多方面多角度來探討如何深化鄧小平理論的學習,從而更好地掌握這一強大思想武器,打好理論根基,在實踐上更好地自覺運用鄧小平理論分析解決各種思想和工作上的實際問題。
一、鄧小平理論是作為一個內在嚴密完整的科學體系而存在的。因而,我們學習時就要在準確把握它的基本觀點及其內在邏輯結構和聯系,再現鄧小平思考問題所經過的邏輯歷程上求深化。
學習鄧小平理論首先遇到的問題是如何對待鄧小平的“文本”。這些“文本”從形式看,主要是一些報告、談話和指示,沒有很多長篇大論和思辨性文章;從表述內容看,它闡述的大多是明確的論斷和觀點,是我們已經干、正在干和將要干的事情,與我們的思想和現實生活貼得很近。但是,這并不說明鄧小平理論沒有科學體系或缺乏理論深度,也并不意味著人們只要照著干,天天在實踐就等于真正理解、掌握了它的真諦。
思想史上,偉大人物的“文本”形式往往取決于歷史的條件和個人的特點。文本的形式雖然多種多樣,但概括起來主要有兩種:學理型的理論文本和實踐型的理論文本。前者從概念、判斷到推理到分析論證方法,有嚴密邏輯性的系統的知識或觀點,不論觀點正確與否,有一個所謂“自圓其說”的內在邏輯體系。后者以談話、對話、筆記、通信、報告甚至文學形式出現的一個個分別獨立的觀點或主張,相互之間形式上不存在什么推理或論證的邏輯關系,但從整體上去考察它們,確有一種不可分割的內在聯系,解答了一系列有內在聯系的基本問題。據此觀之,鄧小平的“文本”無疑屬于后者。
鄧小平的“文本”之特色,首先表現為,鄧小平作為偉大的馬克思主義政治家和戰略家,他的歷史使命是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領導人民在中國實踐社會主義。因而他提出的每個重要思想觀點和決策,總是針對某一重要情況,為了回答或解決某一重要問題而作出的。這些重要思想觀點和決策的提出,都是以他深厚的理論功底、豐富的歷史經驗、特殊的中國國情、嶄新的時代精神為依據的。更是他在中國革命和建設實踐中長期探索、深思熟慮的結果。其次,它也表現在鄧小平在不同時間、地點、場合提出的每個重要思想觀點和決策,由于都是始終緊緊圍繞著一個根本問題即“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而提出來的,因而它們之間具有內在邏輯關聯性,形成相互依存、相互支持的整體,服從和服務于這個根本問題,或者說都是這個根本問題的邏輯展開。它們從整體上探索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規律,初步地但也是比較系統地回答了在中國這樣的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一系列基本問題。第三,它還表現在鄧小平又善于用極其簡明樸實、形象生動、老百姓喜聞樂見的語言,說出深奧的理論道理,把他對中國根本問題的長期的深刻的思考結果,快速地傳達給廣大干部群眾,便于他們理解和掌握,從而很快轉化為全黨全國人民的實際行動。這正如馬克思所指出的,先進的理論只有為群眾所掌握,才能轉化為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
認識到鄧小平理論具有一個內在嚴整的邏輯體系,我們學習時就要努力去讀懂讀通鄧小平的“文本”,在學習“文本”上多下功夫,更要透過“文本”的形式去深入挖掘、梳理它的邏輯體系和精神實質。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全面地、系統地、完整地、歷史地把握鄧小平理論。
一方面,我們既要原原本本、扎扎實實地研讀鄧小平的每一篇文章、每一個觀點,更要注重從總體上和邏輯體系上去領會這一理論的基本內容、基本觀點和基本精神,注重在學習中完整地再現鄧小平思考這些問題所經過的深刻邏輯歷程。這就是經歷了從感性具體到思維抽象、再提升為思維具體的實踐、認識、理論抽象的加工制作功夫,最后形成一個嚴整的科學體系。這個科學體系并沒有現成地很明顯地擺在那里,而是需要我們在學習與研究的基礎上把它梳理出來。
我們有些同志在學習鄧小平理論活動中,經常會出現一種偏向,即不能全面把握鄧小平的各個重要思想觀點、決策之間的內在邏輯聯系和統一關系,隨意地孤立地只強調其中的某一個方面、某一個觀點、某一項決策,而忽視與之密切相關的另一些方面、另一些觀點、另一些決策,導致對問題的片面性理解。例如,有的同志在思想認識和工作中往往把“不改革就沒有出路”、“發展是硬道理”、“穩定壓倒一切”這三個有機聯系的命題對立割裂開來,各取所需,用其中一個排斥或代替另外兩個,從而造成本不該出現的局面和后果。其實,改革、發展和穩定在鄧小平看來自始至終是內在統一的,這是他在不斷地思考、回答和指導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實踐中得出的一條基本經驗。其中,改革是動力,只有不斷深化改革,才能解決經濟社會發展的困難和問題;發展是目的,只有加快發展,才能實現“三步走”的戰略目標;穩定是前提,只有保持穩定,才能為改革和發展創造有利條件。三者關系處理得當,就能總攬全局,保證經濟社會的順利發展;處理不當,就會吃苦頭,付出代價。由此可見,如果對之作各取所需、斷章取義的理解,就是對鄧小平理論的歪曲和違背,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和掌握。只有抓住科學體系和精神實質,才能真正學好鄧小平理論。
另一方面,我們既要勤勤懇懇、不折不扣地貫徹執行鄧小平的各個重要指示和決策,更要注意了解和掌握它們形成的實踐基礎和條件。如果僅僅滿足于記住了鄧小平的一些重要指示和決策,而不能真正理解其產生的根據、來源以及它的精神實質,那么雖然照著干也有可能導致不分時間、地點、條件的生搬硬套,造成理論混亂和實踐危害。
在學習鄧小平理論活動中,常聽說有些基層干部把鄧小平理論概括成所謂“貓論、摸論、不爭論”,并用以指導具體工作。且不說這樣的概括并不完整準確,僅就他們對之的理解來看,往往有離開特定的時間、地點和條件而任意把它們抽象化、普遍化、絕對化之嫌。先看“貓論”。這些同志往往對之搞實用主義的“各取所需”,他們并不懂得鄧小平在60年代初期提出支持農業生產責任制實踐及旨在發展生產力的“貓論”,只是一個比喻而不是科學嚴密的論題,要真正理解“貓論”的邏輯,就必須透過字面涵義,抓住堅持實踐標準問題,挖掘出鄧小平在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前提下以生產力水平和群眾意愿選擇適當的生產關系,從而努力恢復和發展生產的深刻思想。再看“摸論”。這些同志也往往對之作狹隘經驗主義的理解。其實,如果人們單純從字面上去理解,就難以把握鄧小平“摸著石頭過河”所蘊含的深刻思想。要真正領悟“摸論”的邏輯,就必須從這種形象的比喻中挖掘出“摸論”本身具有的實踐方法論意義,即含有要尊重實踐、強調實踐是認識的來源的思想。回首這二十多年來的探索、試驗的歷程,我們正是遵循“摸論”的實踐方法,把前進的征途上所摸的一塊又一塊石頭連接成一條適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建設的清晰軌跡,比較系統地摸清了如何建設、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基本規律。最后看“不爭論”。這些同志也往往對之作無原則的擴延或絕對化的理解。其實,“不搞爭論”是有特定的思想內涵的,是指對改革開放中的試驗、探索不搞爭論,不必爭論明白了再去改,而是搞了以后再看,不事先用教條和框框束縛改革試驗與探索的手腳,以免由于搞無謂爭論而造成貽誤時機的不良后果。因而它含有要敢于實踐,勇于探索,一切以實踐為標準,堅持在實踐中求發展的深刻思想。但是,這并不是說,對什么都不必爭論,在事關根本方向和道路的大是大非問題上也不搞爭論,相反,對于意識形態領域的爭論,是鄧小平十分重視的。此外,對于改革開放問題的正確理論探討、學術爭鳴以及不同意見的平等的民主討論,是允許的、必要的、也是值得提倡的。
可見,我們不能離開鄧小平提出的“貓論”、“摸論”、“不爭論”的特定實踐基礎和歷史條件,離開這些耳熟能詳的命題的特定含義來孤立地絕對地理解和不分場合地生搬硬套。應當做到同志所強調的:“學習鄧小平同志的著作,不能僅僅以了解他的某些論述和某些詞句為滿足,而應真正讀懂讀通。要在把握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和領會它的精神實質上下功夫。”(注::《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求是》1998年第4期。)
二、鄧小平理論建立在馬列主義、思想基礎之上,又有其獨特的時代風格和創新的理論形態。因而,我們就要把學習鄧選與學習毛選、馬恩列斯著作結合起來,在弄懂鄧小平是如何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上求深化。
搞清楚鄧小平理論的“來龍去脈”,是我們深化學習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之一。沒有繼承的理論是無源之水,沒有發展的理論就沒有活力。鄧小平理論作為馬克思主義發展的一個新階段,既是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又是馬克思主義的當代化,因而,鄧小平理論既內含著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理、基本范疇,又賦予這些原理、范疇以新時代的意義,具有現代思維的優長;既滲透著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又運用這些立場、觀點和方法來解決中國的現實問題,從而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革命與建設的實踐中得到具體豐富和歷史展開。從繼承關系看,鄧小平理論與馬列主義、思想在基本立場、思想基礎、基本原則以及對根本任務的認識上都是一致的。因為鄧小平的全部理論創新活動,始終是在馬列主義、思想的總軌道上進行的,他不僅恪守并直接吸取了馬列主義、思想的許多基本觀點,滲透了馬列主義、思想的基本立場、觀點和方法,而且它所內含的很多屬于獨創的全新的理論觀點和原則,事實上也是依據馬列主義、思想的基本原理,對世界和中國社會變革中出現的新矛盾、新情況、新問題,在理論上所作出的新闡述、新概括和新論證。因此,這種繼承是一種高層次的繼承,根本性的繼承。
從發展關系看,鄧小平理論對馬列主義、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創新和發展,并且是主要的和主導的方面。使得鄧小平理論在主題、內容、特點和結構上都有獨特的時代風格,構成為一個相對獨立的理論形態。這種發展,首先體現在它強調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在新的實踐基礎上繼承前人又突破陳規,開拓了馬克思主義的新境界;其次體現在它堅持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的基本成果,抓住“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個根本問題,深刻地揭示了社會主義的本質,把對社會主義的認識提高到新的科學水平;此外,還體現在它堅持用馬克思主義的寬廣眼界觀察世界,對當今時代特征和總體國際形勢,對世界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成敗,發展中國家謀求發展的得失,發達國家發展的態勢和矛盾,進行正確分析,作出了新的科學判斷;等等。
認識到鄧小平理論與馬列主義、思想的“繼承”與“發展”的辯證統一關系,我們學習時就要把鄧選與毛選、馬恩列斯著作結合起來學習,特別是要在鄧小平是如何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問題上提高認識。
一方面,我們要認識鄧小平理論與馬列主義、思想的內在聯系和統一性,切實做到“老祖宗”不能丟。這就要求我們始終堅持用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來觀察、分析、解決當代中國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的重大問題,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進入新的世紀,我國思想政治領域的矛盾和斗爭不僅會長期存在,而且錯綜復雜,有時甚至會異常尖銳。近些年來,社會上一些與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相違背的思想言論時有出現。比如,有的鼓吹,歪曲、否定我們黨和人民的奮斗歷史;有的主張指導思想多元化,甚至主張用“自由主義”取代馬克思主義,否定馬列主義、思想、鄧小平理論的指導地位;有的宣揚“政治多元論”和西方式的“多黨制”、議會民主,公然誣蔑我國“沒有民主”、“沒有人權”;有的認為只有私有化才能救中國,否定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有的否定馬克思主義的勞動價值論、剩余價值理論,丟棄馬克思主義的階級和階級分析的觀點與方法;等等。如果我們對這些違反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違反改革開放政策、違反四項基本原則的錯誤觀點不及時加以批判,對于反馬克思主義的挑戰和攻擊不旗幟鮮明、理直氣壯、毫不含糊地進行積極的思想斗爭,就勢必會搞亂人們的思想,危害整個國家和社會的安定團結,干擾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進程。因此,我們必須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堅持“老祖宗”不能丟,今后不論發生什么事情,這些基本的東西都不能變、不能丟,這樣我們就有面向未來,著力創新的主心骨,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另一方面,我們耀深切領會鄧小平理論對馬列主義、思想的發展和創新,切實做到講馬克思主義要有“新話”。這就要求我們以科學的態度對待馬克思主義,不把馬克思主義當成真理的終結,而著力于理論的發展和創新。我們要把學習鄧選、毛選和馬恩列斯著作結合起來,在深入全面的比較中真正懂得鄧小平是如何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又是在何種意義上、在哪些問題上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的,從而使我們對以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在新形勢下是如何堅持和發展了鄧小平理論的有更全面的理解和深切的領會。我們還要認真借鑒和汲取世界上一切優秀文明成果,善于總結我國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實踐經驗,按照實踐標準破除對馬克思主義教條化的理解以及附加到馬克思主義名義下的錯誤觀點。一代又一代的馬克思主義者,不斷探尋新課題,解讀新現象,開展新實踐,創造新經驗。從馬克思到列寧,到,到鄧小平,到以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馬克思主義的內涵不是在簡化而是在豐富,馬克思主義的表達形式不是趨于單一而是顯現多樣化。社會主義實踐從一國到多國,從一種模式到多種模式的發展,便是有力的證明。只要我們依據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實踐的探索來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就能使她永葆生機和活力。因此,只有發展馬克思主義,才是真正地堅持馬克思主義;要真正地堅持馬克思主義,必須根據時代、科學和實踐的發展而不斷進行理論創新。正如偉人在50年代就指出的:“不如馬克思,不是馬克思主義者;等于馬克思,也不是馬克思主義者;只有超過馬克思,才是馬克思主義者。”(注:轉引自鮑宗豪等:《鄧小平方法論導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74頁。)
三、鄧小平理論既是屬于中國的,集中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追求,又是符合世界歷史進程和時代潮流的,熔鑄著人類文明的精華。因而,我們學習時就要在弘揚中華民族優秀文化傳統和吸收借鑒世界上一切優秀思想文化相結合、從而強有力地推進人類文明發展上求深化。
倘若以歷史的視角來審視鄧小平理論在人類文明發展史上的獨特地位和作用,我們不難發現:鄧小平理論作為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它的最有特色的理論品格,就是始終從世界歷史進程和時展高度來思考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根本問題,來審視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并規劃、設計中國的發展戰略。鄧小平指引并闖出了一條中國獨特的嶄新的發展道路,但它并沒有脫離人類發展的文明大道,或者說,這是中國社會主義實踐和現代世界文明的結合之路。
鄧小平理論首先是屬于中國的。它集中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反映了中華民族的理想、追求、風格和氣派。中國五千年歷史造就的傳統文化博大精深,為中華民族增強民族凝聚力和民族自信心,提高全民族素質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思想寶藏和精神營養。鄧小平在率領我們搞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始終強調決不能忽視對祖國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我們欣喜地看到,鄧小平理論使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具有了中國的民族特色,具有了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成為中國人民所喜聞樂見的馬克思主義,其中也包括對祖國文化傳統的認識和把握。例如,鄧小平理論的“實事求是”的思想精髓和“特色論”、“兩點論”、“重點論”三位一體的矛盾學說,以及以人民為價值主體以“三個有利于”為價值標準的價值觀等等,都是立足于祖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土壤,把馬克思主義同當代中國的時代特征相結合的產物。
鄧小平理論也是符合世界歷史進程和時代潮流的。它熔鑄著人類文明的精華,在充分吸納現代世界文明成果的同時,也給予現代世界文明以巨大的影響。鄧小平在探索和回答中國的重大問題時,都不是囿于以往陳舊的思維定勢和已有的現成結論,也不囿于社會主義一國的實踐經驗,而是善于以寬廣的馬克思主義理論視野觀察世界,把握時代,始終把對中國發展的理論思考置于時展主流和人類文明進步大趨勢的整體實踐中,極大地拓展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實踐領域和理論空間,也為社會主義運動在當代世界的發展提供了許多經驗和極大的可能性,為世界社會主義者認識和研究社會主義提供了科學的方法論,從而為世界社會主義事業再造輝煌預示了一個基本方向。這就是,未來世界各國走向社會主義成功的道路絕不是單一的模式,而必然是多渠道、多種模式的,必然是既體現社會主義共同本質,又分別具有本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正如鄧小平所指出的:“我們的改革不僅在中國,而且在國際范圍內也是一種試驗,我們相信會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對世界上的社會主義事業和不發達國家的發展提供某些經驗。”(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206、258、298頁;《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211、151、128頁。)
認識到鄧小平理論不僅體現著中華民族的智慧和追求,也熔鑄著人類文明的精華,我們就要充分認識它在人類思想發展史中的重要地位和深遠影響,同時在以下兩方面確立科學的態度:
一方面,要大力弘揚中華民族的優秀文化傳統。這就要求我們認真學習中國歷史特別是中國近現代史和我們黨的歷史。真正做到面向中國,了解中國歷史和國情,了解中華民族文化的優長之處。鄧小平曾指出:“了解自己的歷史很重要。”(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206、258、298頁;《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211、151、128頁。)“要懂得些中國歷史,這是中國發展的一個精神動力。”(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206、258、298頁;《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211、151、128頁。)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凝聚著燦爛的文明珍寶。一部中國近現代史,更是一部中國人民威武不屈,奮發圖強的斗爭史和創業史,我們通過學習可以從中汲取無窮無盡的精神力量。同志也強調“希望我們的各級領導要認真地讀一點歷史,首先要了解中國的歷史。如果不了解中國的歷史,特別是中國的近代史、現代史和我們黨的歷史,就不可能認識和把握中國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繼承和發揚我們黨在長期斗爭中形成的光榮傳統,也就不能勝任領導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職責。”(注: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編:《鄧小平論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76頁。)在這里也要特別強調對哲學的學習。恩格斯認為,人是具有理論思維這種天賦的潛在能力的,但關鍵在于必須加以后天的發展和培養,“而為了進行這種培養,除了學習以往的哲學,直到現在還沒有別的辦法。”(注:《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第284頁。)我們除了學習馬列主義和的哲學著作以及貫穿于鄧小平著作中豐富的哲學思想,有能力的還應當讀一些古今中外的優秀哲學著作,這對吸收思想養料、提高理論思維和創新能力是很有助益的。
另一方面,要認真學習、吸收和借鑒外國的先進文化和文明成果。這就要求我們真正做到面向世界,了解世界歷史特別是現代世界的發展進程。從人類的本性和文明的繼承性來看,人是一種理性存在物,人不僅可以憑借這種理性,自覺建構賴以生存的社會關系和結構,而且可以根據需要,在自然和社會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不斷協調自身與社會的關系,不斷建構和完善社會關系和結構,不懈追求美好社會理想。如,社會主義思想源遠流長,它就根源于人的本質,根植于人類對自由、平等、幸福的追求。正是在這種不懈追求和社會實踐中,人類一方面不斷認識社會發展規律,按照社會規律來改造自身,另一方面又不斷認識自身的本性和需要,對社會的發展作出設計和規定,不斷提出各種社會理想和治國方略,從而構成了人類社會認識的理論寶庫。在廣義上,它們作為全人類的文化遺產,作為人類文明和智慧的結晶,理應成為我們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寬厚的思想資源。從馬克思、恩格斯到列寧,到,到鄧小平,到以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都一貫強調社會主義是在繼承人類優秀文化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強調社會主義絕不能建立在文化落后和愚昧迷信的基礎上,而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社會主義的優越性,不僅沒有離開資本主義發展已經達到的成就,而恰恰是吸取資本主義時代所創造的全部文明成果和進行全新創造的產物。因此,我們必須大膽吸收和借鑒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包括當代西方發達國家先進的科技和經營管理方法,結合新的實踐進行創新,為我所用,才能加快發展,贏得同資本主義相比較的優勢。也要批判繼承外國的哲學社會科學成果,文學藝術成果等等。時代在前進,知識在更新,我們需要研究的新問題層出不窮。學習鄧小平理論還要同學習反映當代世界政治、經濟、文化新發展的各種新知識結合起來,用人類社會創造的一切優秀文明成果武裝自己,使自己的思想水平和知識水平適應時代前進的需要。
四、鄧小平理論作為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實踐總結,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品格,始終保持著與實踐的總體聯系。因而,我們學習時就要在結合新的實踐,自覺運用鄧小平理論指導和規劃實踐,解決新問題上求深化。
學好鄧小平理論,還需要我們深入把握鄧小平理論的實踐性品格。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領導人民卓有成效地從事實踐創造,同時也空前活躍地從事理論創新。二十年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所取得的成就,是我們黨和人民進行實踐創造和理論創新的結果,其最高表現和結晶就是鄧小平理論。
鄧小平是偉大的思想家和政治家,但不是先知。他不是先設定一套完整的治國方案,然后照搬這套方案來改造中國,而是在實踐中提出方案,在實踐中修正方案,為實踐所檢驗并得到豐富和完善。離開了具體的改革實踐,就不可能說明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不可能說明其實質和價值。鄧小平理論的永恒生機和活力,就在于它始終扎根于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以開放的姿態,緊跟時代和實踐的步伐,傾聽實際生活和人民群眾的呼聲,善于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和科學的新發展中吸取營養,從而使人類對社會主義的認識不斷走向豐富,走向更高的科學形態。
鄧小平理論的實踐性品格,首先表現在它的形成源于人民群眾的實踐和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鄧小平把人民群眾看做實踐的主體,把人民群眾的利益要求視為實踐的根本要求,把回答和解決這些問題看做是理論創新的根本。他多次指出,聯產承包、鄉鎮企業都是農民的創造,改革開放中的好多東西,都是基層群眾在實踐中創造出來的,我的功勞是把這些新事物概括起來,加以提倡,作為全國的指導。正是由于堅持了尊重實踐、尊重群眾的首創精神,始終把人民群眾的實踐要求和實踐創造作為自己理論創新的不竭源泉,才使得鄧小平理論成為充滿生機與活力的不斷發展的理論。
鄧小平理論的實踐性品格,也表現在它的主題來自社會主義實踐的經驗總結。鄧小平通過總結歷史經驗,發現我們過去對“什么叫社會主義,什么叫馬克思主義”這個問題的認識不是完全清醒的。這就找到了建國以來我們在社會主義實踐中出現曲折失誤的根源。鄧小平把社會主義看成是有待于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和發展的運動過程,在發展社會主義的實踐中才能不斷搞清楚“是什么”和“怎樣建”的問題。他正是在新時期依據社會主義實踐和人民群眾的要求,重新思考“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這一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開始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的第二次歷史性飛躍的歷程。
鄧小平理論的實踐性品格,還表現在它準確把握和順應了國際形勢的新變化和時展趨勢,在新的時代條件下為社會主義發展提供了新的實踐基礎。鄧小平以世界歷史的眼光,提出了世界的多極化和新科技革命使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主題。他強調要把中國社會主義的發展問題提到全人類的高度來認識。在經濟文化比較落后的國家如何建設社會主義,這是人類尤其是已經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的東方不發達國家的人們長期實踐和探索的重大理論和實踐課題。這些實踐與探索,有過巨大的輝煌,因而極大地推進了人類歷史的進程,但也有過慘痛的失敗,特別是東歐劇變,蘇聯解體,不僅給全世界的無產階級和人民群眾造成了極大的震驚和歷史性的遺憾,而且特別給中國和那些仍在堅持社會主義的國家敲響了警鐘,震驚之余,痛定思痛,這使各國社會主義者不得不作出深刻反思,即開始對傳統的社會主義觀念和模式作出理性追問,從而在更深層次上引導社會主義國家啟動社會主義改革的契機和動力,引導人民重新認識社會主義,在更高時代起點上建構新的社會主義理論的實踐基礎。
認識到鄧小平理論具有鮮明的實踐性品格,我們學習時就應該結合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的實際,結合世界政治經濟形勢的新變化,運用鄧小平理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
其一,我們要高度關注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新的偉大實踐,勇于和善于理論創新。在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已經提出和將會提出許多從未遇到的重大現實問題,迫切需要給出盡可能正確的答案。解決這些新問題,不可能指望從馬克思主義的書本中去尋找現成的答案,也不可能照套、照搬別國的模式。只有在鄧小平理論指導下,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大膽探索,勇于創新,才能形成新思想,拿出新辦法,走出新路子,推動我們全新的事業向前發展。
其二,我們要以鄧小平關于時代主題的思想為指導,來展望和把握21世紀的國際政治與經濟的主要發展趨勢,進一步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當今世界各國特別是大國之間的競爭,不同社會制度之間的斗爭,主要表現為以經濟和科技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競爭。能不能在這一競爭中取得相對于資本主義的優勢,比資本主義國家發展得更快、更好、更全面、更持久,不僅關系到每個社會主義國家的前途命運,而且會影響到其他國家人民群眾對社會制度和發展道路的選擇,關系到社會主義在全世界的前途和命運。展望未來,社會主義前途是光明和美好的。我們對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堅定性,決不是來自某種主觀的愿望和想象,而是建立在客觀存在的現實和不可抗拒的歷史進程基礎上的科學信念。對世界格局變化和新的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們應抱積極的正確的態度,其根本點就是既走向世界,融入時展潮流,又牢牢把握住中華民族自己的命運。
其三,我們要結合同志及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有關新的論述、報告和文件來深化鄧小平理論學習,從而加深理解以為核心的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是如何成績卓著地堅持、豐富和發展鄧小平理論的。十四大以來,黨的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始終堅持“一個中心、三個著眼于”,運用鄧小平理論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取得了新成果。特別是黨的十五大,對鄧小平理論的歷史地位和指導意義作了新的闡述,對鄧小平理論的科學體系、精神實質、時代精神和革命風格作了科學的概括和深刻闡發,并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鄭重地寫入黨章。十五大提出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方針和基本綱領;提出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我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提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非公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提出和實施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基本方略;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等等。2000年初同志提出按照“三個代表”的要求加強黨的建設;同年6月同志提出“四個如何認識”的問題號召全黨同志來共同深入研究;等等。這一系列新概括、新發展、新貢獻,不僅語言是新的,而且思維也是新的,提供了我們進行理論創新的很大的空間,需要我們在學習中認真領會,在實踐中切實貫徹。
五、鄧小平理論已深深打著偉人鄧小平個人的印記,體現著他的個性特征、堅定信仰和人格力量。因而,我們要學好鄧小平理論,就必須在學習鄧小平(怎樣做人)上求深化。
科學理論的形成,首先是時代的產物,是人民群眾的創造,但也不能忽視思想家、政治家個人的智慧和心血。鄧小平理論無疑是時代的產物和集體的創造,但在這個集體中,鄧小平的個人天才、經歷、權威和魁力起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或者說鄧小平理論的主要觀點都是鄧小平首先提出來并給予探索和闡述的,因而也使鄧小平理論以鄧小平的名字來命名。
首先,鄧小平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始終懷有堅定的信仰和信念。在長達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他不論是在艱苦的戰爭年代還是在和平建設時期,不論是在社會主義事業順利發展的時候還是在遇到困難和曲折的時候,不論是在自己的政治生涯一帆風順的時候還是在遇到重大挫折的時候,他的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信念都沒有發生過絲毫的動搖。他的領導生涯中“三落三起”的傳奇經歷,可謂坎坷不平,幾經浮沉,歷盡艱險,正是在這些人生“磨難”中造就了他堅忍不拔的個性特征和獨具魅力的人格精神。加拿大前總理特魯多在下野后有一次向鄧小平請教復出的“秘訣”,鄧小平的答案是“忍耐和信仰”。正是憑著這個“秘訣”,他“三次被打倒,三次又復出”,而且“一次比一次引人注目,一次比一次走向更大成功。”(注:金羽主編:《海外人士心中的鄧小平》,紅旗出版社1973年版,第95頁。)的確如此,有了堅定的信仰和信念,就能把個人的利害得失放在從屬于黨和人民利益、國家和民族利益的地位,以極大的勇氣和熱忱,以無畏的魄力和無私的境界,投身于革命和建設實踐,作出偉大的貢獻。
其次,鄧小平一貫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神,表現了其杰出的政治智慧和革命膽識。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神是鄧小平的偉大人格魅力核心內容之一。他反復強調要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同時又強調,要真正堅持實事求是,必須解放思想。他不僅這樣說了,也這樣做了。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神,促使他最早提出了對“兩個凡是”的批判,倡導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思想大討論,由此開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偉大歷程。在“實踐標準”逐漸深化的過程中,他以實事求是為根本指導思想,又把實踐標準具體化為“生產力標準”,在1992年的南方談話中又進而具體化為“三個有利于標準”,從而使我們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在長期困擾的凡事都問“姓社”、“姓資”的思維定勢中擺脫出來,大大推進了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向前邁進。鄧小平的這種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精神正是我們民族在這個時代的最重要的智慧、意志和膽識,也是鄧小平偉大人格魅力的集中體現。
第三,鄧小平對祖國對人民一片深情,始終為人民謀利益。他的“我的生命屬于國家的”,“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等感人肺腑的話語,深深地震撼著億萬人民的心。他一貫堅持從人民利益出發,“對人民負責”(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206、258、298頁;《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211、151、128頁。),“為人民造福”(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206、258、298頁;《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211、151、128頁。),“取信于民”(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206、258、298頁;《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211、151、128頁。)。他語重心長地說:“我們要想一想,我們給人民究竟做了多少事情呢?”“我們一定要根據現在的有利條件加速發展生產力,使人民的物質生活好一些,使人民的文化生活、精神面貌好一些。”(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5、206、258、298頁;《鄧小平文選》第二卷,第211、151、128頁。)他不僅這樣說了,而且這樣做了。在一生的革命生涯中,他始終心系人民,熱愛人民,關心人民,一切以人民的利益為最高準則,想方設法讓人民群眾擺脫貧困,過上富裕文明的生活。老百姓都說:“翻身不忘,致富感謝鄧小平”,就是有力的說明。正是出于這種對祖國對人民的深沉摯愛,使鄧小平在我們共和國歷史發展的重要關頭,總是不顧個人安危,幾次力挽狂瀾,注重把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創立了一種符合中國國情的,即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鄧小平理論,贏得了億萬人民的普遍擁護。
認識到鄧小平理論體現著偉人鄧小平的個性特征和人格力量,我們就要通過學習鄧小平怎樣做人包括人生信仰、革命膽識和人格精神等,來進一步深化學習和掌握鄧小平理論。同志在2000年6月的中央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指出:“各級領導干部要在‘立行’和‘立言’上多下功夫,努力把真理的力量和人格的力量統一起來,”(注:轉引自李忠杰:《人格力量很重要》,《人民日報》2000年8月1日。)這正是我們黨對于領導干部進一步提高自身素質,塑造良好的人格,增強領導干部人格的親和力、感召力和凝聚力的殷切要求。
其一,我們要學習鄧小平始終堅定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堅定共產主義的信仰,堅定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信念。這是靈魂,是動力,是方向。當前,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遭到嚴重挫折,我國的改革進入攻堅階段,發展正處于關鍵時期的歷史條件下,我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確實比較多。但越是在困難的環境、困難的工作面前,我們越是要堅定理想信念,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為什么一些黨員干部經不起執政和改革開放的考驗,不能在權力、金錢、美色面前把握住自己,蛻化變質,就是在這個“總開關”上出了問題。理想的動搖,是最危險的動搖;信念的滑坡,是最致命的滑坡。因此,在深化鄧小平理論學習過程中,首先解決好理想信念問題至關重要。
其二,我們要學習鄧小平勇于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理性態度和求實精神。當前,我們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要正確認識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高度一致性。解放思想賦予了實事求是現代開放性思維的積極意義,從而使我們能夠高瞻遠矚,開闊視野,從宏觀動態的角度正確處理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同時也才能正視現實、承認現實,敢于堅持真理修正錯誤,為實事求是注入一種符合現代開放社會的內在活力。二是要正確認識實事求是與敢于創新的內在統一性。改革開放既無先例可循,又無成功經驗可資借鑒,這就要求我們探索創新,開拓前進。在戰略上要敢于破舊立新,敢想敢闖;在戰術上要經過試驗,走一步看一步,要方法穩當,步驟適當。三是要正確認識實事求是與原則堅定、策略靈活的統一關系。原則堅定、策略靈活,二者結合才是最實際最生動的馬克思主義。在大是大非的原則問題上必須立場堅定,不妥協,不遷就,但現實中實現目標到任務不可能走筆直的路,故在處理具體問題時,講究策略的靈活性,不搞一刀切。這樣才能使我們在紛繁復雜的新情況下能夠駕馭全局,把握未來。
其三,我們要學習鄧小平始終站在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立場上想問題、辦事情。要象鄧小平那樣,做人民的忠實兒子,端正和人民群眾的關系。這既是我們世界觀改造的重大問題,同時也是關系到我們黨生死存亡、興旺發達的根本問題。要把人民群眾“擁護不擁護”、“贊成不贊成”、“高興不高興”、“答應不答應”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在工作中真正做到貼民心、幫民富、解民憂、恤民情。我們要在改造客觀世界同時改造主觀世界,不斷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升華自己的人生追求,按照“自重、自省、自警、自勵”的要求,筑牢思想防線,做到慎初、慎獨、慎微、慎終、堅持“終生為人民服務”(語),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本色和高尚品格。
以上闡述的是我們對如何深化鄧小平理論學習問題的幾點基本思路。學習理論貴在認真。學習鄧小平理論只有狠下真功夫、苦功夫,才能達到深化的目的,并能常學常新。現在,我們的國家政通人和,事業騰飛,只要全黨全國人民學習理論蔚然成風,真正地用鄧小平理論武裝頭腦,高舉偉大旗幟,我們的黨、國家和民族一定能在新世紀興旺發達,贏得世界,贏得未來。
- 上一篇:思想和鄧小平理論研究論文
- 下一篇:鄧小平理論與社會主義研究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