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經濟安全思想初探
時間:2022-04-17 02:30:00
導語:鄧小平經濟安全思想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正文】
經濟安全是指主權國家的經濟發展和經濟利益處于不受內部和外部因素破壞的狀態。如果一國的國民經濟呈現出發展和穩定的態勢就可判定其處于經濟安全狀態。在經濟全球化的趨勢下,已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對本國的經濟安全倍加重視,經濟安全無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實際經濟工作部門都已不是一個陌生的名詞。鄧小平同志雖然沒有明確地提出經濟安全的概念,也沒有對經濟安全進行過系統的理論闡述,但鄧小平同志關于經濟發展和經濟穩定的眾多論述已明顯地包涵了經濟安全的思想。深刻領會鄧小平同志的經濟安全思想,對于我們在經濟安全方面的理論研究和實際工作無疑都具有指導意義。
一、霸權主義是威脅經濟安全的外部原因
冷戰時期,世界處于美蘇爭霸的兩極格局之中,兩大集團在經濟上相互封鎖,在軍事上相互對立,世界局勢因戰爭一觸即發而處于不穩定狀態之中,發展中國家經常成為美蘇爭斗的犧牲品,其經濟發展和經濟利益受到極大的威脅,經濟安全無法得到保障。冷戰結束后,隨著蘇聯的瓦解,盡管世界格局呈現出多極化的趨勢,和平與發展已成為時代的主題,國家之間的較量主要是經濟領域的競爭,但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冷戰結束后的國際環境并沒有從根本上改變他們的不利地位。鄧小平同志曾明確指出,威脅發展中國家經濟安全的外部原因依然存在,國際政治經濟舊秩序的存在,經濟領域里的霸權主義的不斷滋生,必然導致富國掠奪窮國經濟利益、侵犯窮國經濟主權的現象,“貧弱國家、第三世界國家的主權經常被他們侵犯。他們那一套人權、自由、民主,是維護恃強凌弱的強國、富國利益,維護霸權主義者、強權主義者利益的?!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5頁。)
中國作為一個發展中的社會主義國家,其經濟安全除了面臨著一般發展中國家所共有的外部原因威脅外,還面臨著社會主義國家所特有的外部原因的威脅。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亡我之心不死,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深感不安,他們不僅長期鼓吹中國威脅論,而且還不斷地對我國進行經濟滲透和技術封鎖,特別是美國經常挑起雙邊貿易摩擦,動輒采用反傾銷手段限制中國對美的商品輸出。鄧小平同志不僅清醒的認識到國際環境對我國經濟安全構成的威脅,而且明確地指出只有爭取一個和平穩定的國際環境,才能保障我國的經濟安全。如何爭取一個和平與穩定的國際環境,鄧小平同志提出,一是要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是我國強烈要求維護國家主權的體現,也是國家獨立自主的根本保證。在國際上不容許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干涉我國內政,把我國作為國際政治“博弈”的一張牌來打,“我們中國不打別人的牌,也不允許任何人打中國牌”(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28頁。)。二是要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在建立國際政治新秩序方面,必須以和平共處五項原則作為處理國家之間政治關系的出發點,并堅持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國際爭端;在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方面,要以平等互利為原則來處理國家之間的經濟關系,只有建立在平等互利基礎上的國際經濟新秩序才能使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交往中雙方都獲得各自應有的利益。
二、農村問題是影響經濟安全的內部因素
我國正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全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從事農業,農村經濟在國民經濟中仍占有相當比重,但我國農業經濟的整體實力還比較差,發展速度也比較緩慢,農村問題不僅制約了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而且成為影響經濟安全的主要內部因素。
鄧小平同志對農村問題成為影響經濟安全的主要內部因素有著清醒的認識。首先,鄧小平同志敏銳地洞察到中國農村的最大問題就是人口多,耕地少?!案厣?,人口多特別是農民多,這種情況不是很容易改變的。這就成為中國現代化建設必須考慮的特點?!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64頁。)人口多,耕地少的問題不僅制約著我國農業更快的發展,而且影響到其它行業的發展,并且嚴重威脅到我國經濟安全。其次,鄧小平同志還認識到我國經濟的發展關鍵在于農村經濟的發展,“中國經濟能不能發展,首先要看農村能不能發展,農民生活是不是好起來。翻兩番,很重要的是這百分之八十的人口能不能達到?!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77—78頁。)再次,鄧小平同志深刻地意識到農村經濟與經濟穩定的關系,“中國有百分之八十的人口住在農村,中國穩定不穩定首先要看這百分之八十穩定不穩定,城市搞得再漂亮,沒有農村這一穩定的基礎是不行的?!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頁。)
鄧小平同志在深刻認識到農村問題對實現經濟安全的重要性的基礎上,對如何發展農村經濟,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最終實現我國的經濟安全提出了許多切實可行的政策方針。第一,鄧小平同志堅持在中國農村實行聯產承包責任制,搞多種經營。他在1984年10月會見德國總理科爾時談到我國農村經濟的發展:“這六年來發生的變化,確實比預料的要好。我們首先解決農村政策問題,搞聯產承包責任制,搞多種經營,提倡科學種田,農民有經營管理的自主權。這些政策很見效,三年農村就發生了顯著變化?!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81頁。)聯產承包責任制消除了“吃大鍋飯”和“搭便車”的現象,極大的提高了農民的生產積極性。多種經營促使農業、林業、畜牧業、漁業、副業平衡發展,有效地搞活了農村的商業經濟。第二,鄧小平同志積極倡導農業與工業相互促進。農業的發展不是一個獨立的、封閉的過程,它必然要與工業相互促進、相互推動。農業發展為工業提供原材料基礎,工業發展為農業提供有力的支援,“農業和工業,農村和城市,就是這樣互相影響、互相促進。這是一個非常生動、非常有說服力的發展過程?!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6頁。)第三,鄧小平同志主張積極發展鄉鎮企業。“鄉鎮企業的發展,主要是工業,還包括其他行業,解決了占農村剩余勞動力百分之五十的人的出路問題”(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38頁。),同時,鄉鎮企業推動了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后者反過來又對農業現代化起著巨大的推動作用。
三、經濟發展是實現經濟安全的物質基礎
經濟發展是實現經濟安全的重要保障,經濟發展可增強一國的經濟實力,經濟實力的增強既可以提高本國在國際上的地位,又可以增強處理國內經濟問題的能力,自然也就增強了國家防范經濟風險、保證經濟安全的能力。鄧小平同志不僅認識到經濟安全需要經濟發展提供物質基礎,而且明確指出保持經濟穩步、持續的發展必須注意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要防止經濟滑坡。經濟滑坡導致經濟發展的速度放慢,情況嚴重甚至會導致國民經濟結構性失調,從而使國家經濟安全受到威脅。鄧小平同志曾指出:“世界上一些國家發生問題,從根本上說,都是因為經濟上不去,沒有飯吃,沒有衣穿,工資增長被通貨膨脹抵消,生活水平下降,長期過緊日子?!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54頁。)在談及國內經濟發展時,他也強調指出,我國如果在一段時間內經濟不發展,或是低速發展,就必然會出現問題,產生不穩定的因素,從而導致經濟不安全。
第二,要防止經濟過熱。經濟發展速度太快,出現了問題就不容易糾正,人為地降低速度又會影響市場機制的正常運轉。在歷史上,經濟過熱曾給我國的經濟安全帶來了不良影響。鄧小平同志在評價經濟過熱時說過:“速度過高,帶來的問題也不少,對改革和社會風氣也有不利影響,還是穩妥一點好?!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頁。)經濟過熱容易引發泡沫經濟,虛假的繁榮導致人們過高的消費預期,不良的浪費習慣則可能引發通貨膨脹,最終給經濟發展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因此,要“講求經濟效益和總的社會效益,這樣的發展速度才過得硬?!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43頁。)只有在經濟發展過程中注重了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人民生活水平才能普遍提高,國民經濟實力才會有明顯增加,我國的經濟安全才能得以實現。
第三,要防止經濟失衡。由于地域優勢和開放先后的不同,我國在經濟建設過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現經濟失衡,即地區之間、企業之間和個人之間的貧富分化的現象。落后地區的經濟會制約發達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企業大規模破產會影響整個經濟的發展,從而經濟安全也就難以維護。經濟嚴重失衡還必然會產生民族矛盾、區域矛盾和階級矛盾,矛盾積累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嚴重阻礙改革的步伐,鄧小平同志強調說:“如果搞兩極分化,改革就算失敗了?!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39頁。)在解決地區間的經濟發展失衡時,他主張“在西北、西南和其他一些地區,那里的生產和群眾生活還很苦難,國家應從各方面給以幫助,特別是物質上給以有力的支持。”(注:《鄧小平文選》(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52頁。)他同時也指出,在適當的時候解決沿海和內地發展不平衡的問題,“在本世紀末達到小康水平的時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決這個問題。到那個時候,發達地區要繼續發展,并通過多交利稅和技術轉讓等方式大力支持不發達地區?!傊?,就全國范圍來說,我們一定能夠逐步順利解決沿海同內地貧富差距問題?!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74頁。)在談及企業之間的差距時,鄧小平同志鼓勵讓一部分企業先富起來,再來影響和帶動其它企業發展。在分析社會成員之間的貧富差距時,鄧小平同志主張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其目的是為了加快經濟發展,更快地實現共同富裕。同時,他也強調:“我們的政策是不允許社會導致兩極分化,就是說不會導致富的越富,貧的越貧。坦率地說,我們不會容許產生新的資產階級?!彼€說:“對一部分先富起來的人,也要有一些限制,例如,征收所得稅。還有,提倡有的人富裕起來以后,自愿拿出錢來辦教育、修路?!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2頁。)通過多種途徑進行社會財富的再分配,縮小貧富差距,消除經濟安全的潛在不穩定因素。
四、科技進步是保障經濟安全的基本途徑
科技能夠直接地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發展速度。在三次科技革命中大國實力的興衰充分體現了科技對國民經濟的重要作用。進入二十世紀90年代,科技水平更成為衡量各國綜合國力的重要指標之一。因而一國的科技水平越高,其經濟發展速度也就越快,經濟實力也就越強,國家保障經濟安全的能力也就越強;反之,則可能致使一國經濟長期處于停滯和落后的狀態,進而缺乏抵御外來和內在經濟風險的能力,容易導致經濟不安全。在這個意義上來說,科技進步是保障經濟安全的基本途徑。
鄧小平同志通過總結建國以來我國經濟工作的經驗和教訓,深刻地認識到科技作為生產力對維護國家經濟安全的重要作用,他一再強調“科技是第一生產力”。(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1頁。)在進行論證時,他比較了中國和日本在二戰結束后的發展道路,“拿中國來說,五十年代在技術方面與日本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們封閉了二十年,沒有把國際市場競爭擺在議事日程上,而日本卻在這個期間變成了經濟大國”(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4頁。),科技水平直接決定著一國國際地位的高下,而一國國際地位又是其維護自身經濟安全能力的重要表現。因此,鄧小平同志指出中國必須在世界高科技領域占有一席之地,“如果六十年代以來中國沒有原子彈、氫彈,沒有發射衛星,中國就不能叫有重要影響的大國,就沒有現在的國際地位?!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頁。)分析了科技進步對經濟發展,乃至對經濟安全的重要性之后,鄧小平同志提出引進國外先進技術,以加快我國科技進步。第一,引進國際上的先進技術、先進設備,作為我國經濟建設的起點。以國際先進技術和先進設備作為我國經濟建設的起點,是一個科技落后的國家充分利用“后發性效應”來促進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第二,要引進外國的先進管理經驗。鄧小平同志強調在引進技術設備時應該同時引進先進的管理方法和管理體制,先進的技術設備能夠促進企業進行現代化、規?;拇笊a,“引進先進的技術設備后,一定要按國際先進的管理方法、先進的經營方法、先進的定額來管理,也就是按照經濟規律來管理經濟?!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2頁?!多囆∑轿倪x》(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129—130頁。)第三,要利用外國智力。鄧小平同志十分重視華裔學者回國工作,也非常歡迎外國專家來華參加經濟建設。在看到我國搞經濟建設既缺乏經驗,又缺乏知識和技術時,他鼓勵有關負責人“不要怕請外國人多花了幾個錢。他們長期來也好,短期來也好,專門為一個題目來也好。請來之后,應該很好的發揮他們的作用”。
鄧小平同志在主張引進外國先進科技的同時,還非常強調中國必須發展自己的高科技,“現在世界的發展,特別是高科技領域的發展一日千里,中國不能安于落后,必須一開始就參與這個領域的發展?!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9頁。)為此,他支持并推動了我國“八六三”高科技發展計劃的實施,為我國高科技的發展制定了綱領。鄧小平同志在重視利用外國智力的同時也十分強調對國內教育事業的投入,“我們不論怎么困難,也要提高教師的待遇。這個事情,在國際上都有影響?!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275頁。)只有教育事業興旺發達,才能持續培養出高級知識分子,才能保證科技進步跟上世界先進科技發展的步伐。公務員之家版權所有
五、對外開放是促進經濟安全的有效措施
從明朝中后期到滿清政府,中國長期奉行的閉關鎖國的政策,阻礙了中外進行正常的科技文化交流,導致了近代中國貧窮落后、愚昧無知,并遭受西方列強的侵略。一系列經貿領域的不平等條約嚴重損害了中國的經濟利益,經濟安全更是無法得到保障。建國后的一段時間內,由于多種原因,我國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孤立自己搞經濟建設,導致1957年后二十年時間內我國經濟處于停滯的狀態,經濟長期停滯不前甚至個別時候發生經濟倒退,嚴重破壞了國家經濟安全。鄧小平同志在總結教訓時指出:“中國在西方國家產業革命以后變得落后了,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閉關自守。建國以后,人家封鎖我國,在某種程度上我們也還是閉關自守。這給我國帶來了一些困難。三十幾年的經驗教訓告訴我們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行的,發展不起來?!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頁。)正是在鄧小平同志對外開放思想的指導下,我國在二十世紀80年代初興辦了深圳、珠海、汕頭、廈門四個經濟特區,繼而又開放了沿海十四個港口城市,二十世紀90年代初又在全國范圍內推行對外開放,陸續開放了沿江、沿邊和內陸中心城市,基本上形成了由沿海到內地,梯次發展的全方位、多層次、有重點的對外開放格局。實行對外開放政策以來,我國的國際競爭力大幅度提高,中國經濟增長率在二十世紀80年代平均為9%、二十世紀90年代頭兩年因調整分別為4.3%、7.8%,1992年之后平均增長10%以上。對外開放增強了我國的經濟實力,也就增強了我國抵御經濟風險、維護經濟安全的能力。
實踐證明,對外開放是保證經濟安全的有效措施,但它也給我國的經濟安全帶來了許多新的問題,為了保證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發展以保障國家經濟安全,鄧小平同志對涉及經濟發展和經濟安全的金融、貿易和投資工作提出了一些具體的指導性建議。對國際金融工作,鄧小平同志強調外匯問題是能影響我國經濟發展的幾件大事之一,應該注意增加和保持我國的外匯儲備,“否則,經濟長期持續穩定發展就不可能,總有一天要萎縮下去?!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60頁。)亞洲金融危機爆發后,東南亞各國的貨幣貶值,其出口商品的競爭力相對加強,對我國的外貿乃至國內經濟產生不良影響,人民幣面臨貶值的壓力,但由于我國充足的外匯儲備使政府有能力堅持人民幣不貶值的政策,保證了國內經濟持續穩定地發展,這充分說明鄧小平同志注意增加我國的外匯儲備的論述是極其賦有遠見的。對外貿工作,鄧小平同志提醒要注意好兩個問題,“第一是技術轉讓,……,第二是雙方都應開辟貿易途徑。”(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9頁。)注意好第一個問題,我國在進行貿易時就不光是買進商品,還可以獲得更多的國際先進技術;注意好第二個問題,我國不僅可以避免貿易雙方因赤字而產生摩擦,還可以擴大進出口額的總量。對投資工作,鄧小平同志認為國民生產總值要達到翻兩番的目標需要大量的資金,“吸收外國資金肯定可以作為我國社會主義建設的重要補充,今天看來可以說是不可缺少的補充?!保ㄗⅲ骸多囆∑轿倪x》(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5頁。)但他也堅持引進外資要慎重,要有選擇性,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避免重復引進,在關系重大的行業,引進外資更要考慮到是否會威脅國家經濟安全。
六、反腐倡廉是保持經濟安全的必要手段
進入二十世紀90年代以來,人類社會的物質文明已經獲得長足進步,然而腐敗現象卻悄無聲息地在全球范圍內滋生和蔓延,并已引起許多國家的重視。行政管理人員利用手中的權力換取金錢,腐敗現象嚴重地影響了市場競爭的有序性和公平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市場經濟體系的運轉,威脅經濟安全。我國改革開放以來,資產階級自由化思想和享樂主義的不良風氣乘機侵蝕了部分領導干部的思想,一些人鉆法律的空子、利用職務之便營私舞弊、行賄受賄。鄧小平同志對此強調說:“有些黨政機關設了許多公司,把國家撥的經費去做生意,以權謀私,化公為私,……我們要提醒人們,尤其是共產黨員們,不能這樣做。”(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12頁。)以權謀私、貪污腐敗在經濟方面的直接危害就是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破壞經濟運行秩序,為經濟危機埋下隱患,最終威脅到經濟安全,因此,鄧小平同志指出:“實現我們的戰略目標,不懲治腐敗,特別是黨內高層的腐敗現象,確實有失敗的危險。”(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13頁。)鄧小平同志在強調反腐工作的重要性時還十分注意解決與腐敗現象密切相關的官僚主義問題。他認為我國不消除官僚主義,就無法實施政治體制改革,政治體制改革的滯后必然阻礙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開展,也就會阻擋我國經濟發展的步伐,最終阻礙我國經濟安全目標的實現。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所形成的機構臃腫和官僚主義作風難以跟上市場運行的節奏,無法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需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我國經濟建設的發展和經濟安全的實現,因此,他特別指出:“現行經濟體制改革每前進一步,都深感政治體制改革的必要性。不改革政治體制,就不能保障經濟體制改革的成果,不能使經濟體制改革繼續前進,就會阻礙四個現代化的實現。”(注:《鄧小平文選》(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76頁。)只有進行與經濟體制改革相配套的政治體制改革,健全和完善各項監督機制,實施依法治國,才能消除官僚主義、鏟除腐敗,保證國民經濟的安全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