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我國工藝美術產業拓展的綜述

時間:2022-05-10 10:03:00

導語:有關我國工藝美術產業拓展的綜述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有關我國工藝美術產業拓展的綜述

摘要: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后,中國的文化產業得到廣泛的重視和發展,表現出強勁的發展勢頭。而工藝美術產業是文化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工藝美術產業化的改革和發展長期滯后,工藝美術產業所能帶來的巨大經濟價值在國民經濟中沒有得到充分的體現,還是一個相對弱小的產業。本文歸納了從古至今,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及現狀,總結前人的觀點,闡述了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研究的現狀及其存在的問題,并在此基礎上,對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的未來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

關鍵詞:傳統文化;工藝美術產業;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理念

中國工藝美術是中國人民為滿足自己的物質需要和精神需要,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采用各種物質材料和工藝技術所創造的人工造物的總稱。它是中國傳統文化和藝術的一部分,既是物質的又是非物質的。作為商品生產,它有著巨大的經濟價值;作為傳統藝術的一部分,它是生活的藝術,生活文化的“活化石”。工藝美術的背后蘊涵著非物質的技術內容和文化藝術內容,在歷史上產生過巨大的經濟價值,至今仍維持著一個以手工生產為主要特征的產業群,作為工業生產的互補。

在以科技為主導的現代社會,對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的保護與發展遭遇到了發展經濟、技術更新和文化變遷的三大矛盾,產生了技藝傳承乏人、創新理念落后、保護力度不強等諸多問題。人們已越來越深刻的認識到保護和發展工藝美術產業的迫切性,以及改善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的現狀、進行工藝美術創新與應用的重要性。可以說,無論從哪個方面來看,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的價值和歷史意義都有再認識的可能。本篇文章就是對此提出了一些觀點和建議。

一、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歷程

李滋新在《試論中國工藝美術的起源及其發展簡史》中說,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的原始發生可追溯到遠古先民的第一件勞動工具的創造。凝聚在原始工具里的實用內涵和精神內涵,既確立了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的初始形態,亦確立了工藝美術作為中華民族造型藝術先導的地位。

在結合了李滋新在《試論中國工藝美術的起源及其發展簡史》、愛德華、盧西?史密斯《世界工藝史》、卞宗舜、周旭在《中國工藝美術史》等文獻中,對于中國工業美術產業的發展史的闡述,根據時代的變遷,產業發展歷程如下:

1、新石器時代

在新石器時代,石玉、牙骨、編織、縫紉,特別是制陶工藝,已鮮明地顯示了中國工藝美術重視實用和審美相統一的造物思想和設計意匠,亦鮮明地顯示了工匠把握材料性能和制作工藝的能力以及對形式美法則的認識和運用。

2、商、西周時期

在這一時期,中國工藝美術產業有了劃時代的進步,工藝造物的實用內涵和精神內涵進一步豐富和加強。精神內涵中大量滲入的社會意識和宗教意識,使這一時期的工藝美術具有一種崇高的美學魅力。原始青瓷和漆器獲得初步發展,而青銅器和玉器則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3、春秋戰國至秦漢時代

春秋戰國至秦漢時代的工藝美術顯示了中國封建社會早期經濟實力和意識形態的發展。理性主義精神的崛起和高揚,使指向實用功利和現實人生的價值追求,與傳承原始文化傳統的充滿激情和浪漫色彩的形式有機統一,由此而產生的輕利活潑、飛動奔放、雄強古拙的美學特征,在陶瓷、漆器和絲織品上得到充分的表現。

4、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

三國兩晉南北朝在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和整個意識形態上的轉折,造成工藝美術生產格局和價值追求的變化。生產中心逐漸由北方移向南方,工藝造物趨向內在人格和心性的顯示。這一時期崇尚主體人格精神的造物傾向和空疏、清靜、平淡的審美風范,深刻地影響了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的整體發展。青瓷、建筑物件和宗教工藝美術在這一時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5、初、盛唐時期

中國工藝美術產業在初唐和盛唐獲得全面的發展,呈現繁榮發達的景象。織錦、印染、陶瓷、金銀器、漆器和木工等的技藝水平和生產規模都超越了前代。經濟的發達,中外文化的交流以及人的思想意識的解放,使隋唐工藝美術表現出舒展博大的氣勢、精巧圓婉的裝飾意匠和富麗豐滿的形態特征。

6、宋朝時期

中國古代工藝美術比較完美的范式和境界出現在宋代,并集中地表現在陶瓷上。發達的手工業和尚文重理的文化氛圍,為保持造物與主體審美理想的和諧統一提供了極大的可能性,從而形成一代沉靜典雅、平淡含蓄、心物化一的美學風范。宋代工藝美術充分地物化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精神和審美意識,它體現和揭示的創造原則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現實指導意義。蒙古族以其強大的軍事勢力統一中國后,工藝美術產業有著一定的發展。染織工藝的織金錦、陶瓷工藝的青花和釉里紅是這一時期的突出貢獻。

7、元、明朝時期

來自尚武的游牧文化的影響,元代工藝美術風格趨向粗獷、豪放和剛勁。明朝是中國歷史上又一個強盛的時代。資本主義因素的萌發以及與此相適應的新的文化和科學的產生,促使明代工藝美術產業跨入一個新階段,織錦、棉紡、陶瓷、漆器、金工、家具和建筑裝飾等門類都得到較全面的發展。明代的工藝美術產業傳承了宋以來的美學追求,并向程式化和完善化發展,具有端莊、簡約、健實等審美特點。

8、清代

中國古代工藝美術產業的各個門類在清代更加完善化,其品種之繁多、技藝之精湛、手法之豐富都遠遠超過前代,呈現出集各歷史時期之大成的局面。導源于上層貴族審美趣味的以技藝取勝的造物觀念,在清代工藝美術生產中進一步強化,以致一代藝術風格日趨矯飾雕琢、精致繁縟。1840年鴉片戰爭之后,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的生產格局、產品結構、工藝思想和藝術風格都呈現著新的面貌。衰敗和新生、模仿與創造、恪守與分化構成近現代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的基本景觀。

9、現代

承襲清代形制的傳統工藝在現代工業文明的沖擊之下迅速衰落,而適應新時代要求的現代工藝美術產業則迅速崛起,蓬勃發展,清新、簡潔、明快的現代工藝美術標示著一種嶄新的文化形態和內涵,因此它與傳統工藝美術的差異是極為明顯的。現代工藝美術產業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工藝造物活動開辟了新的領域,并樹立起新的審美風范和價值標準。

從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歷史看來,工藝美術產業以其生活用品和生活環境的方式,無時無刻的在影響著人們,具有無可比擬的經常性、廣泛性和深入性。無論是在建設物質文明建設,還是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中,都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二、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的現狀分析及其存在的問題

吳良鏞在《談我國工藝美術的發展》中指出,談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與振興,必須正視工藝美術當前的窘境。“”期間工藝美術作為傳統文化的載體,首當其沖地被斥為“封資修”而遭到封殺,有些品類至今未能恢復元氣。其次,改革開放后大工業產品迅速沖擊到城市鄉村,使很多手工藝品失去市場。近年來外來加工產品大面積生產,使工藝美術品的藝術原創性更加減弱。再次,國外節俗對當代中國人的影響巨大,本土的傳統節俗遭冷遇,與其相關的工藝美術產業隨之衰落。更讓人擔憂的是,由于傳統文化教育的缺失,中小學、大學甚至藝術院校的學生都對中國傳統文化、傳統藝術缺乏認識,缺乏感情,工藝美術事業的傳承后繼乏人。

(一)過分依賴海外市場產業陷入衰退境地

新中國成立后發展起來的當代中國工藝美術產業,在其半個多世紀的歷程中,曾經幾度興衰。

翻開卞宗舜、周旭所著的《中國工藝美術史》的現代史篇章,就會發現,近數十年來的中國工藝美術市場都是以海外為主。這一時期工藝美術產業多次的興旺衰退,與海外市場的進退緊密關聯。上世紀50年代初,新中國的外貿口岸恢復了中斷多年的工藝品出口業務,海外市場需求增加,訂單漸多,在一定程度上推進了國內工藝品生產的發展,一些老字號傳統工藝品企業,很多都是在那時建立的。“”中后期,傳統題材的工藝品逐漸恢復生產并出口,海外市場看到停止貿易多年的中國工藝品,“胃口大開”,各地工藝品外貿公司的訂單紛至沓來,來華旅游的老外也大箱小包地滿載中國工藝品而歸。由此,當時的中國工藝美術產業也隨之迅猛擴展。上規模的工藝美術企業,大部分都是在那時發展形成的。尤其在上世紀70年代初至80年代末的10多年間,其發展達到巔峰,創造了不計其數的工藝瑰寶,成為國家貿易出口的拳頭產品。但是此后,便進入了又一輪衰退期,而且是持續時間最長的一次;許多企業倒閉或轉產,一些歷史悠久的品種正在逐漸消失甚至人亡藝絕。

目前,雖然全國工藝美術品市場正在逐漸回暖,少數地方的一些工藝品,如江蘇宜興紫砂,及全國部分工藝作品出現了供不應求的現象,但就整個行業來說,直至今日也沒有完全走出困境。仔細分析,這與近年來我國工藝美術市場重點轉移的嚴重滯后以及由此造成的創新力度不足有很大的關系。

(二)國內市場重視不夠創新能力急需提高

過分依賴國際市場的情形,是中國工藝美術產業在特定時期、特有客觀條件下形成的特殊性質,是不會長久不變的。王培波在《傳統與時尚——關于當代美術工藝的思考》中提到,上世紀80年代后期,海外市場對中國工藝品需求明顯減少,受其影響,國內工藝美術生產形勢也陡然而變。這時,如果我們能及時調整銷售戰略,將市場重心移向國內,那么中國工藝美術產業就不會陷入嚴重的被動局面,持續的時間也會短一些。但遺憾的是,我們卻沒有及時朝著這一方向去改變、去努力,市場目光還是主要盯住海外。在設計、生產方面考慮最多的還是外國人對中國工藝品的審美情趣和需求。這種情況相當程度上造成了中國當代工藝美術產業創新理念落后,研究開發、設計題材和生產制作都始終沒能從根本上突破傳統的制約。

現在國內人們的吃、穿、住、行、用,都達到了歷史最高水平。物質生活提高了,人們必然要追求精神生活的質量。可是為什么具有美化生活、提高審美情趣等精神功能的工藝美術產品,卻在漸漸遠離人們的視線呢?最主要的癥結,就是我們的工藝美術設計和生產方面的創新理念,太落后于形勢的發展了。現代人們的生活習慣和審美情趣發生了深刻變化。人們尤其是青年人,追求的是個性美、簡練美、快捷美。而長久以來存在于一些中國傳統工藝美術中的是多年不變的單調品種、千篇一律的傳統題材和繁瑣堆砌的技藝,早已很難引起多數現代人的審美共鳴了。轉變傳統的觀念,更正落伍的市場定位已經迫在眉睫。

(三)、技藝失傳和后繼無人的問題

傳統工藝美術的技藝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傳統工藝美術的關鍵要素之一,也是傳統文化、精神的具體體現。

張立在《中國工藝美術發展初探》提到,現在,不少傳統技藝已經失傳。如漆藝方面,明代黃成《髹飾錄》記載的數百種漆工藝,至今很多已失傳,而從漆工藝行業或制作的層面上看,加工工藝和技藝水平普遍達不到歷史上曾有的高度,缺失了傳統工藝那種在技藝層面上精工精致、精益求精的態度,更不要說達到精致以后的超逸和神韻了。問題不是今人不如古人,而在于是否真正具有古代工匠藝人那種不計名利、專于技藝和制作的心境。

在李明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與工藝美術的可持續發展》中也有提到,對全國大多數的傳統工藝美術行業而言,一方面是技藝失傳,一方面是現有技藝面臨無人承續的狀態。過去子承父業,現在因為現代教育和經濟的發展,就業渠道拓寬,相當多的子女不愿繼承父母的工藝技藝和職業生活,原因一方面是手工藝操持的辛苦,另一方面則是傳統手工藝非得數年乃至數十年的勞作和體悟才能達到一定的高度,對于急功近利的當代人而言,確實視為畏途。

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的保護與發展,關鍵是人才的培養。以往人才培養的國家性、計劃性、長遠性以及各級辦教育的積極性,現在已經大打折扣,原有的工藝美術技術學校和高校,由于各種原因大多數已不從事傳統工藝美術的招生和教學,致使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的人才培養缺失了最重要的一環。長此以往,其后果嚴重。

三、發展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的策略

作為有著幾千年悠久歷史文化的民族,中國有發展成為工藝美術產業強國的優勢和條件。無論從市場需求,還是發展前景等方面來看,工藝美術產業都需要從制造大國向創新強國轉變。對于我國工藝美術產業所存在的發展問題,提出以下對策:

(一)傳統與現代相融合走多層次創新之路

1、符合市場消費的多層次、多樣性創新

陸曄、文潔成在《創新發展工藝美術》中提及,工藝美術是一門造型藝術,創新必須遵循藝術的發展規律。同時它又是一個產業,因而每一項產品(作品)的創新,都應該有正確的前瞻性市場定位:國內市場、海外市場;中老年消費群、年輕人消費群;低價位門類、高價位品種;室內裝飾品、旅游紀念品、禮品、收藏品……

市場不同,消費對象不同,對工藝美術的品種類別、風格品位、材料質地、題材體裁、質量檔次等的需求也是各不相同。產業化中的任何一種工藝美術品,都必須得到市場消費者的認可,通過商品交換,才能使藝術價值和經濟價值得以體現。

2、重視材料和技術創新

杜夫海納在《美學與哲學》中有對工藝美術與純藝術如繪畫、書法等進行了比較,一個顯著區別是,形態載體及其生產制作過程有突出的物質屬性,即各種工藝美術品的藝術形象和審美趣味,是通過對各種物質材料進行專門的技術加工而加以實現的。

因此,新材料的創造和生產技術(制作技藝)的改進,是工藝美術產業創新的一個主要方面。尤其是一些現代風格、批量生產的工藝品,更要不斷地運用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進行新品種、新花色的開發。

吳良鏞在《談我國工藝美術的發展》提到:近些年來,行業內有人認為工藝美術應“退工還藝”,完全回到手工制作的道路上去,是十分片面和錯誤的。我們提倡傳承中國工藝美術優秀的傳統手工技藝,但這并不表示傳統的手工技藝就不需要進步了,因為并不是所有的工藝美術品種都適合采用手工技藝制作。使用何種生產手段,一定要從具體產品(作品)出發,因品種制宜、因特點制宜、因條件制宜、因市場制宜。

3、重視時尚化產品的創新

陸曄、文潔成在《創新發展工藝美術》中不僅提到了工藝美術產業的市場定位,還對這一定位進行了分析、比較,他覺得:以往多數工藝品品種在國內市場的定位,可能是以中老年人群和集體消費為主,而對年輕人和家庭消費往往重視不夠,這種有失偏頗的定位是不符合產業化市場要求的。因為,年輕人和家庭將越來越成為工藝美術消費市場的主流。而這一消費群具有很強的時尚性、新奇性的特點。為滿足這一市場需要,就必須重視時尚化工藝美術產業的開發和生產。

有人認為,時尚是與發展中國工藝美術背道而馳的行為。這種認識是片面的,當代中國工藝美術產業,走的是多元化而不是單一化的發展道路,我們既不能因傳統而棄時尚,也不能為時尚而輕傳統。如前些年熱門一時的唐裝、南京云錦與現代服飾的結合等,都是將傳統和時尚成功結合的很好例證。同時,時尚化工藝美術品的風格也應該是多種多樣的,有的重傳統格調,有的偏域外風情;有的形式奇特,有的材質新穎;有的藝術性強,有的兼顧實用。不僅如此,還可以與文具、玩具、服飾、電子產品等實行互動結合。

(二)重視知識產權保護,以法律手段保護產業發展。

張立在《中國工藝美術發展初探》中提到:由于目前法制環境的不夠完善和人們知識產權觀念的淡薄,出于經濟利益的驅動,當前工藝美術產業內仿制和侵權現象較為嚴重,長而久之造成市場混亂,行業聲譽受損,嚴重挫傷了業內人士創新的主動性,以至有些新創作、開發的作品都不敢及時投產入市,而是束之高閣,連參加展覽也只選取作品(產品)的局部。此風不剎,此習不改,就會大大阻礙工藝美術的創新,影響產業化的正常進程。

因此,增強業內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提倡有序競爭,加快完善法制環境,以法律手段保護創新,成為中國工藝美術產業從業者的共同呼喚。

因為只有這樣,中國當代工藝美術才有活力,產業才能持續發展,優秀的文化藝術才能代代相傳、發揚光大。

(三)要解決后繼無人的問題,抓學校教育是關鍵。

李明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與工藝美術的可持續發展》中寫到:長期以來,教育部門對于工藝美術很少涉及,偏重于理論和規范,照本宣科的多,橫向綜合的少,德育和美育不搭界,早些年一直將工藝美術的某些內容和文化現象一概排斥為封建迷信的糟糠。舊式徒弟制度的工藝制作,即是工藝技術日就退步的一個原因。要解決這個問題,必須先求技術人才,再及于一般制作者的培養不可。歐美、日本都有美術工藝學校,藉以培植專門人才,從事工藝工作。我們也必須舉辦專門的工藝學校,至少要在工藝產業地區先開設工藝補習學校,然后在已設的藝術學校中,仿造外國藝術學校的辦法,設立純粹美術與工藝美術兩部,以培養專門人才。另外,應將工藝美術教育貫穿于教育的全過程,在學前教育、中小學教育中應加大工藝美術的教育內容,高等教育中要設立相應的學科和專業,并重視在全民中普及工藝美術文化的教育。

讓學生學習手工藝技法,接受傳統藝術的熏陶,可以讓孩子們在美的體驗中具備平和的心態,繼而愛心與責任感、使命感也會在心中生發。只有主動培養合適的發展環境,我國的工藝美術產業才能全面走上良性發展之路。

(四)從他國的工藝美術產業發展得到啟示——以日本為例

柳宗悅在《日本手工藝》中寫到,日本傳統工藝美術產業振興的目的有三個方面:一是傳承傳統的技藝和文化,豐富國民生活;二是整合地域資源、包括技術資源,以形成產業鏈,在歷史的發展延續中,保持日本民俗風情,為地域經濟的發展做貢獻;三是在經濟產業省的支持下,不僅著眼于傳統工藝美術文化層面上的技藝保護、保存,而且著眼于傳統工藝美術產業的持續和發展。

趙云川在《日本傳統工藝的發展現狀及教育——東京藝術大學國際交流部會長、漆藝藝術家三田村有純教授訪談錄》中,也對于日本工藝美術產業的發展進行了一系列的總結與說明。他分別從傳統工藝美術產業振興的措施和落實、產業振興的政策、產地指導、產業發展的創新理念、產業的促進和普及、產業開拓和產業支援的經費等方面,一一做了詳細的解說。

從這篇訪談錄中能夠充分的感覺到,隨著日本文化逐漸為世界所注目,日本對傳統文化產業走向世界亦成為他們關心的問題。在京都,日本全國唯一的一所傳統工藝美術大學——京都傳統工藝大學,從2007年開始,有部分專業開始招收四年制本科學生。其生源來自全國各地,年齡以青年為主。設有陶藝、木雕、蒔繪、木工、金屬工藝、漆工藝、竹工藝、石工藝和紙工藝(日本紙)以及綜合工藝等專業。學校聘請日本尤以京都的著名工藝匠師為主要師資,傳承日本傳統工藝技藝。

四、對以上述的總結及對中國工藝美術產業發展趨向的預測

工藝美術是高度濃縮了的民族文化,是民族文化的形象表現,是民族藝術無聲的史詩,是民族意念的理想和情感的升華,是歷代勞動人民、匠師、藝人的偉大創造和智慧結晶,其繁多的種類、精湛的技藝令人贊嘆。然而,由于現代人認識觀念上的過分現實化,傳統民間工藝再生的傳承性在新時代的變異;加上現代化商品的沖擊和替代,人們誤以為過時的傳統工藝美術產業是將淘汰消亡的,而忘卻了曾為民族意念的精神和應用的工藝美術并非隨圖形的不適而失去存在價值。相反,其豐厚的民俗內涵、藝術的原發性、創造性、和技藝正是一切藝術表現永生不絕的源泉。

通過對工藝美術產業的認識和了解,可從中感受到我國歷代工藝美術創造的偉大和藝術的光輝,能夠體會出各歷史時期工藝美術的藝術特色和民族風格,了解一些古代藝人卓越的設計意匠和創作方法,使我們在創造更多更好的新工藝美術的過程中,得到一些借鑒和啟發,從而為祖國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今天,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經濟全球化趨勢增強,信息時代向我們走來。如果以信息作為時代的指示器,則整個人類都處在一個新的文化紀元興起的周期開端。從全球利益和整個人類來考慮,全球經濟、全球政治、全球文化已成為運籌治國的良策選擇。我們生活的時代是一個在多元中尋求一體化,在統一中存在多維沖突、對抗的時代,時間正扶攜著整個人類進入21世紀。以經濟全球化發展方向為視角,根據本國利益、條件、特點進行調整;把“傳統”、“現代”、“民族”、“世界”融為一體,確立全方位的戰略觀念,這是中國現代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的趨向,也是新的發展契機。只要我們正確認識我國目前社會經濟和科技環境對現代工藝美術產業的影響,樹立正確的創新理念,堅持正確發展趨向,抓住新的發展契機,中國現代工藝美術產業方能在21世紀立于不敗之地,充滿勃勃生機。

參考文獻:

[1]吳良鏞.談我國工藝美術的發展[J].裝飾,1997(1)

[2]張立.中國工藝美術發展初探[J].探索與爭鳴,2001(8)

[3]李硯祖.工藝美術概論[M].長春:吉林美術出版社,1999

[4]龐薰琴.論工藝美術[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87

[5]卞宗舜,周旭.中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7

[6]張夫也.外國工藝美術史[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3

[7]柳宗悅.日本の手工蕓[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8]李滋新.試論中國工藝美術的起源及其發展簡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1983

[9]杜夫海納.美學與哲學[M].孫非,譯.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5

[10]李硯祖.物質與非物質: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與發展[J].文藝研究,2006(12)

[11]愛德華、盧西?史密斯.世界工藝史[M].杭州: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1993

[12]楊珂.21世紀中國工藝美術的發展趨向——三大環境對工藝美術發展的影響[J].山西教育學院學報,2001(4)

[13]Taschen.JonathanM.Woodham.Twentieth-CentryDesign[M].London:OxfordUniversityPress,1997

[14]李硯祖.傳統工藝美術的當代性與地域性——再談傳統工藝美術的保護與發展[J].南京藝術學院學報,2008(1)

[15]王培波.傳統與時尚——關于當代美術工藝的思考[J].裝飾,2000(4)

[16]陸曄,文潔成.創新發展工藝美術[N].上海工藝美術報,2007-2-1

[17]李明.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與工藝美術的可持續發展[J].藝術設計,2007(2)

[18]趙云川.日本傳統工藝的發展現狀及教育——東京藝術大學國際交流部會長、漆藝藝術家三田村有純教授訪談錄[J].裝飾,2007(1)

[19]Charlotte.PeterFiell.Designofthe20th[J].MarketingScience,199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