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肅音樂與大眾音樂審美情趣
時間:2022-11-25 04:35:00
導語:嚴肅音樂與大眾音樂審美情趣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音樂被普遍認為是一種表達情感的藝術形式,音樂的發展不能平衡的滿足不同群體的情感需要,這是音樂與情感脫節的根源所在。“嚴肅音樂”的審美與大眾音樂審美在這一方面的矛盾尤為突出。要提高“嚴肅音樂”在大眾中的接受程度必須通過潛移默化的方法進行,無論是在創作和傳播過程中,注意真實感情的充分釋放,在重視技術知識學習的同時,把情感的溝通作為首要環節,“嚴肅音樂”走進大眾并非強調其受眾的普遍性,而是要在大眾中更多的培養位于金字塔尖的受眾群體,從而提高其整體音樂欣賞能力和水平。
[關鍵詞]嚴肅音樂大眾音樂審美音樂審美情感
在我國當代的音樂美學研究中,普遍認為音樂是一種表達感情的藝術。也有人指出,這樣的說法并不全面,說音樂表現的應該是人類全部精神生活。像這樣的爭議一直都存在,但是,音樂與情感的緊密聯系卻被大家普遍認可。時間進入二十一世紀,無論是從音樂的形式還是音樂的內容、表現對象都有了變革性的發展。而音樂的創作和表演也取得了很大的進步,成為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中國現在正處在一個變革與發展的時代,很多舊有的思想觀念被打破,打開國門發展經濟的同時,世界各地的音樂文化進入中國,特別是西方音樂和一些亞洲近鄰音樂的涌入在豐富我們的音樂的同時,對中國大眾的音樂審美情感的變化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關于“大眾音樂審美”的概念,這是相對比較寬泛的。音樂本身所具有的表現形式、內容和創作主體等等因素就決定了“大眾”中的每個個體不可能擁有完全一致的審美情趣,所以在我看來音樂審美群體有有著“小眾化”的特點。而音樂的發展不能平衡的滿足不同群體的情感需要,這才是音樂與情感的脫節的根源所在。
時展到今天,人們因為不同的經濟水平、年齡結構和教育、職業背景,想要用一桿大旗來指引人們對音樂的訴求顯然是不現實的。當然音樂藝術的發展和推動仍然要以健康和進步為前提條件,要對社會起到積極的因素,提倡和培養人們對通常所說的“嚴肅音樂”的欣賞能力也是提高全民族的藝術修養的手段之一。但要注意的是,這其實是個需要用“潛移默化”的方式來傳達的,如果生硬的想從知識灌輸的角度進行,那必然顯得蒼白無力,這樣的音樂其魅力就蕩然無存了。
提起“嚴肅音樂“,對大多沒有受過專業音樂教育的普通來說,“嚴肅音樂”幾乎可以和“學院派‘或是歐洲古典音樂等同起來,的確,對具備音樂知識很少的來說,要理解復雜的,已經非常成體系的西方音樂,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就算是中國的民樂,大家熟悉的也似曾相識的旋律,能夠懂得欣賞和喜愛它的人也不多。其實關于專業技術知識的掌握只是能夠欣賞音樂,理解音樂的一個方面,而對其所要表達的情感不能達成共鳴才是“嚴肅音樂”無法走近普通人的癥結所在。
達成情感的共鳴,對于任何音樂創作者和受眾之間都不是件輕而易舉的事情,況且,現在是個媒體發達的時代,音樂的表現形式有了很大的突破。傳統的聲樂和器樂內容及表現形式都受到了現代音樂的極大挑戰。就聲樂藝術來說,以前中國民眾耳熟能詳的民歌現在對年輕人來說變成“陽春白雪”,人們對幾十年一個老調調的東西缺乏興趣,認為既不能表現人們的實際生活情況,又不能滿足人們的情感需要,于是這樣的音樂越來越高高在上,成為“學院派”研究的對象,而它和大眾的需求,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情感需求逐漸脫節。面對西方的聲樂藝術,就是我們常說的美聲唱法所表現的內容,大眾更是知之甚少。我們從小就被告知,歌劇是多么的有內涵和優雅,懂得欣賞歌劇是“高雅”的象征,但事實上,中國的歌劇演出除了專業人士捧場以外,出于對歌劇藝術的真正熱愛來欣賞的人少的可憐,而通俗音樂卻能受到群眾的喜愛,受眾的年齡層次也不斷在擴大。當然,要讓歌劇像大號可口可樂一樣人人都愛那也是不切實際的,但要讓更多的人懂得欣賞歌劇這樣“嚴肅音樂”卻是能夠提高大眾音樂素質水平的。況且所謂的“嚴肅音樂”是一種豐富藝術經驗的積累,這樣的藝術財富不能分享也是件憾事,盡管社會煤體一直在呼吁欣賞“高雅藝術”是多么的有意義,但收效甚微
其實就像人與人之間產生誤解的原因一樣,隔閡是因為沒有進行有效的溝通從相互不了解,人們對“嚴肅音樂”缺乏興趣也是由于不了解“嚴肅音樂”所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以及從事這類音樂研究和傳播的人沒有從大眾的心理和情感需要出發而導致的。這里就不能不提到學校音樂教育在這一方面的弊病。回想我們最初在學校接受音樂教育時無論是教材還是教師,他們對音樂的傳播中總是過多的強調技術知識的層面,而忽略了被教育者是否能理解音樂創作者的創作意圖和情感表達和怎樣啟發被教育者的興趣。復雜的樂理可以留給愿意從事專業音樂學習的學生們,深刻的思想內含可以從學生們感興趣的角度切入,而現實是,教師們總是像是讀一篇說明文一樣的解釋“嚴肅音樂”藝術,沒有領會學生們用感性的思維來理解,沒有告訴我們;凡是能懂得音樂、創作音樂的人都是具有豐富情感的人,這并不是說知識不重要,而是通過理解情感表達對普通的音樂欣賞者來說更被容易接受。當學生們面無表情的唱著那些他們不理解的藝術歌曲時,“嚴肅音樂”就注定了要讓人產生抗拒的心理。如果教師在介紹貝多芬的交響曲時,不是把九部交響曲一一羅列,讓學生僵硬的記憶,而是讓學生了解貝多芬的生平、曲折的一生,告訴他們貝多芬浪漫和豐富的情感世界以及他所處的時代背景。介紹《第五交響曲“命運”》,可以結合貝多芬多舛的命運,讓每個學生能夠感同身受,引導學生在音樂的世界里被感動。如果是介紹蕭邦的作品,可以從他不屈的民族性格和高貴的詩人氣質切入,讓學生們首先對蕭邦這個人有強烈的了解愿望,再介紹他的作品,結合他一生不同時期的命運轉折的愛情悲劇,那就不難使學生愿意傾聽他的音樂了。這里,我對音樂教育者的要求可能是高了些,但是音樂藝術的傳播者確實需要豐富的知識和情感體驗。要知道,“嚴肅音樂”只是因為表現手段和內容等方面有著很高的技術含量和思想內含而被稱為“嚴肅音樂”。如果從情感角度理解,從人們可以感同身受的細節了解起,那么它就不會顯得高高在上了,所以為了欣賞作品而欣賞音樂是很難達到效果的,只有從各方面激發人的情感才能使這樣“陽春白雪”的東西走進大眾,畢竟音樂在被欣賞的時候,音樂和情感的緊密聯系往往是能夠引起共鳴的。
要提高大眾的音樂審美情趣,一定是一個引導的過程。所謂的“嚴肅音樂”、“高雅藝術”的標準,也是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而不斷變化的。但是我們應該明白的常識是,在現代社會中,真正在推進文化、發展藝術的主體,既非某一種集團和利益團體,有非抽象的民族國家,而是富有創造力的個人和團體,正是無數這些有獨立個性,富有天賦的個人和團體才真正去推進了音樂及一切藝術水準的進步,只有營造一個允許他們生長的大環境,建立一種寬松的制度性構架,讓他們盡情表達情感,才能使其向真正的百花齊放、爭相輝映的局面,而各種音樂形式的繁榮是促進音樂藝術整體繁榮的保證,也是促進位于音樂藝術欣賞金字塔尖的“嚴肅音樂”能獲得更多受眾的保證。
無論是“嚴肅音樂”還是流行音樂或是其他的音樂形式,它們都是音樂滿足人們情感需求的方式。蘇珊.朗格在她的《音樂與情感》一書中提到的這樣的觀點:“音樂是情感生活的臨摹描寫”。而在我國的音樂美學研究者中錢仁康認為:“音樂可以用旋律的起伏、節奏的張弛、和聲和音響的色彩變化,在運用中表現情感的變化發展,這是任何語言藝術所不能企及的”。但是音樂如果只是技術和知識的體現而不能是欣賞者和作品所要的情感達成共鳴,那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所在了。
【參考文獻】
《音樂美學通論》,修羅林、羅小平,上海音樂出版社,1999年
《情感與形式》,蘇珊.朗格,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年
《音樂的內容和形式》,錢仁康,《音樂研究》雜志1983年第一期
《音樂美學》,王次昭,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年
- 上一篇:完善人才工作意見
- 下一篇:人才引進工程行一卡通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