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貴重的歷史文化遺產
時間:2022-04-17 09:46:00
導語:漫談貴重的歷史文化遺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張大千紀念活動;重要意義
[摘要]著名的川籍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子、中華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國畫壇的經典作家和世界級的偉大藝術巨匠。2009年是他誕生110周年,海峽兩岸紛紛舉辦各種盛大活動,對他進行隆重紀念。張大千是中國現當代的藝苑巨人和畫壇泰斗,紀念他可以促進海峽兩岸人民加強共識,推進和加速兩岸文化交流。此外,紀念和發揚張大千的愛國、敬業、打拼、創新、奉獻等等崇高精神,還可以更加增強我們的發展信心與科學創新、銳意進取精神,這對于我國當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不斷開創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譜寫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實現祖國的和平統一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有著諸多重要意義。
2009年,是四川籍國畫大師張大千先生(1899—1983)的誕辰llO周年。從年初開始,海峽兩岸各地的許多機構、單位、團體、甚至個人,紛紛采用各種方式,舉辦了諸如書畫展、紀念展、研討會、報告會、座談會、欣賞會等種種盛大活動,隆重紀念這位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子、中華文化的杰出代表、中國畫壇的經典作家和世界級偉大藝術巨匠的110周年華誕。且其熱度,至今方興未艾。
這不僅是張大千先生個人的榮耀,而且是張大干先生的家鄉內江、四川,和全體中國人民、炎黃子孫的光榮。同時,它更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的驕傲!不僅如此,這個十分獨特而又非常突出、顯赫的社會現象與文化現象,更是值得我們進一步去深入研究。
那么,我們紀念張大千先生,究竟是要紀念他的什么呢?或者說,紀念張大千,有著哪些重要意義?
首先,我們紀念張大千,是要紀念和發揚他的愛國精神。
張大干一生,忠于國家,忠于民族,把他的一切都獻給了祖國。在少年時,他就參加了四川的“少年保路同志會”,為推翻封建、腐朽、黑暗的清王朝貢獻了自己的力量。而在抗戰爆發后,他雖然身陷于北平淪陷區,但他“身在曹營心在漢”,寧肯玉碎,不為瓦全,堅拒了敵偽的威逼利誘,誓死不當亡國奴,更誓死不降日寇,始終堅持了自己的民族大義和民族氣節,最后與日寇斗勇斗智,冒死逃回了大后方。晚年他移居海外后,不論他走到哪里,都仍以自己是一個中國人自豪,以作為一個中國藝術家自傲,日日夜夜為了宣揚中華文化而不遺余力,時時刻刻都保持了自己的炎黃古風。在張大千的心中,祖國始終高于一切。他經常講:“藝術無國界,但藝術家是有國界的,我有我自己的祖國!”以至于連很多外國人都贊:“像他那樣如此熱愛自己國家的大藝術家,實在是令人無限敬佩與無比感動!”
其次,我們紀念張大千,是要紀念和發揚他的敬業精神。
張大千一生,把繪畫作為了自己的終身職業,更是把繪畫藝術作為了自己的終生事業,對此愛之敬之,無以復加。他生前曾經常說:“吾視藝術,猶如性命!”因此,他所做的一切,不論是他的勤奮好學,還是他的刻苦臨摹,以及他的擅詩詞,工書法,通篆刻,長攝影,富收藏,精鑒賞,愛旅游,喜覓勝,善園林,植花木,賞奇石,養獸禽,樂美食,好烹飪,“貧無立錐,富可敵國,渾身是債,滿架皆寶”,乃至他的不辭艱辛,冒死探險,開發黃山,身入不毛,投荒大漠,苦苦面壁,到后來他的出國巡游,海外展畫,全球采風,回臺定居……等等,仍都是為了他的繪畫藝術,為了他的繪畫事業。正因為張大千在事業上的始終如一,又銳意進取,精益求精,高度敬業、愛業、樂業,兢兢業業,刻苦鉆研,踏踏實實,忘我奮斗,堅持不懈,開拓創新,這才使他在事業上取得了巨大卓越的輝煌成就,為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在世界上爭得了耀眼奪目的燦爛光輝!
第三,我們紀念張大千,是要紀念和發揚他的打拼精神。
2009年10月7日,國家主席在北京考察工作時,曾在頤和園面對一群來自加拿大的華僑華人游客說:“我們都希望國家富強、人民富裕,讓我們一起繼續來打拼!”總書記的這番話,說出了海內外中華兒女的共同心聲,頓時激起了全世界炎黃子孫的極大共鳴。
張大干一生,為了自己的進步發展,為了攀登上藝術事業的燦爛高峰,他一直是如癡如迷,不斷打拼,腳不停步,手不停揮,孜孜不倦,奮發圖強。他曾說過:“畫藝要領,用九個字即可概括:師古人,師造化,求獨創。”因此,為了學習和掌握前人書畫的精髓,他所臨摹的歷代古人的法書名畫,起碼就有一萬多幅;而為了能從大自然中擴大眼界,開闊心胸,吸取豐富的養料,他又曾遍游了國內外的名山大川、名勝古跡與人文勝景,真正做到了“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同時,他又是活到老,學到老,打拼到老,從而使他達到了“外師造化,中得心源”那爐火純青、出神人化般的高妙境界。故而他常講:“七分人事三分天,一個人任你天分如何好,不用功是不行的。”并言:“我的畫筆不會停,我會一直畫到死的那一天!”他確實用自己最后的實際行動,完全兌現了自己的諾言。
所以,張大千無論是在他的少年、青年、中年、還是晚年,無論他當時是如何之成就赫赫,盛名遠揚,但他都從不滿足,更從未自滿,依然是謙虛謹慎,虛懷若谷,而且是一輩子始終都從難從嚴要求自己,不斷地時時向古人挑戰,向時賢挑戰,并向自己挑戰。譬如,張大干就曾說過:“若問我對自己以前作的哪些作品是感到最好和最為滿意,那我可以坦白地告訴你說——‘沒有!”’又講:“我的每一幅畫,我總覺得還能改,而我也常有改它的沖動。如果一個藝術家對于自己的作品感到完全滿意,那也就是他的藝術生命走下坡的時候。”因此,張大干正是靠著自己這種從小到老、一直都連續不斷、孜孜不倦、并奮不顧身的剛毅打拼精神,才從而使他的藝術事業,得以從一個高峰邁向另一個高峰,不斷地攀登上了一個個光輝燦爛的藝術頂點!
這里還必須指出的是,張大千在一生中,并不光是只為了其個人的藝術進步來打拼,同時他也是為了中國文化藝術事業的發展與繁榮來打拼,而且他更是為了提高中國文化藝術在世界上的地位,擴大中國文化藝術在世界上的影響而更加努力地打拼。
正因為張大千在其離開祖國大陸后的幾十年中,他仍高舉著中國文化藝術的大旗,單槍匹馬,馳騁天下——他在全世界各地到處頻繁舉辦畫展,出版畫冊,舉行講演,為介紹、宣傳、推廣中國的優秀傳統文化藝術于世界,為提升、擴大和加強中國文化藝術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響,他是蓽路藍縷,勤奮創業,嘔心瀝血,殫精竭慮,由此不遺余力,貢獻卓偉。因而,他的名聲也大噪國際——他被西方藝術界、新聞界和學術界稱為是“中國無任所文化大使”,是代表了整個東方文化特別是代表了中國文化藝術的“東方之筆”,并把他與西畫泰斗畢加索相提并論,將他們并稱為了“東張西畢”11958年,張大千還以其沒骨設色中國畫《秋海棠圖》,榮獲了世界藝術博覽會的金牌大獎,又被國際藝術學會一致公選為“全世界當代第一大畫家”,并被國際輿論公稱為是“當今世界最富盛譽的中國畫大師”。張大千為中華民族和中國文化,又贏得了巨大的光榮!
第四,我們紀念張大千,是要紀念和發揚他的創新精神。
張大千在一生中,牢記著石濤的“筆墨當隨時代”,“搜盡奇峰打草稿”等等教導,本著《易經》倡導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積極態度,從青年一直到老年,他都不停地在藝術上求新,求奇,求變,長期高揚著創新的大旗,在藝術上奮發圖強,創變更新。他師法古人,“當年惟恐其不入,如今惟恐其不出”(大干自語),就是為了創立自己獨特的面貌;他師法造化,“五洲行遍猶尋勝”,“一生好人名山游”,更是為了從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中學習、感悟,吸收豐富營養,以創新自己的藝術風格。即使張大千在已經取得了很大成就、其盛名已是如日中天的情況下,他依然沒有滿足,沒有就此停步,仍在不斷地探索改革,求變出新。乃至我們現在展觀張大千的繪畫和書法作品,發現他在不同時期的作品風格與面貌迥異,其變化之快、之多、之猛、之巨,實在難以相信這是一人所為。故而畫壇上還曾流傳一句話:“大千多變,每變必興!”這,其實也正是張大干的藝術能夠大放光華和永葆青春活力的奧秘所在!
第五,我們紀念張大千,是要紀念和發揚他的奉獻精神。
張大千一生,把藝術作為了自己終生的奮斗目標,把他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藝術,奉獻給了人民,奉獻給了國家。他帶頭冒死開發黃山時是如此;他拼了命要從北平淪陷區帶著無比珍貴的大量收藏逃回大后方時是如此;他哪怕賣掉心愛古畫、再舉借巨債也要奔赴敦煌去臨摹壁畫時是如此;他移居海外前把自己最心疼鐘愛的無上至寶——如五代《韓熙載夜宴圖》、董源畫《瀟湘圖》、宋代畫《萬壑松風圖》等等一大批國寶都獻給了祖國大陸時,也是如此;他把自己付出了無數心血和慘重代價才得來的數百件臨摹敦煌壁畫全部都捐給了海峽兩岸的公家時,更是如此。甚至于就在他逝世之前,還專門留下了遺囑,把他所有的遺產,包括他價值連城的全部收藏乃至精美無比的豪華住宅,都統統無償地毫無保留地“全部捐公”。以致連臺灣的眾多媒體當時曾都紛紛驚呼:“張大千做到了真正的大公無私!”
張大干的這種大公無私、毫不利己的奉獻精神,展示出了他一生真誠為國為民的高潔情操,表現出了他的高尚思想、博大胸懷、光明磊落品德,堪稱是中國現當代優秀文人的最卓越代表人物之一。“心中無私天地寬”,這也正是張大千的藝術,能夠不斷地圖新、出新、創新,并得以在各個方面都取得了戛戛獨造的輝煌成就的根源所在。
最后,我們紀念張大千,還有著一個特別重要的意義,那就是能從張大千的個人命運中進行深重反思和吸取力量,以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早日實現。
張大千自從去國以來,就一直不斷地思國懷鄉,念友思親,為之魂牽夢縈,情不能已。而到他晚年定居臺灣后,面對著只有一水之隔的大陸故山,他更是頻頻相望,苦苦思戀,老淚縱橫,肝腸寸斷。因而還在臺灣時,張大千就以“患了最嚴重的鄉思病”著稱。
早在僑居海外時,張大干就有“把酒凄然天北望,故人應念我投荒”;“行遍歐西南北美,看山還是故山青”;“海角天涯鬢已霜,揮毫蘸淚寫滄桑;五洲行遍猶尋勝,萬里歸遲總戀鄉!”“漓江不管人離別,翹首西南淚滿襟”……的種種之哭。而當他移居臺灣之后,張大千感到是離家更近,卻又似更遠,于是他更加有了“百本栽梅亦自嗟,看花墜淚倍思家”;“半世江南圖畫里,而今能畫不能歸”;“神州無限佳山水,歸寫龍門砥柱奇!”“平生結夢青城宅,蠟屐苔痕畫里情”……的深深之哀。由于歷史原因所造成的海峽兩岸人為的長時期隔絕分裂,使得張大千的心如刀剜,淚如雨下,因他也正是這場民族大悲劇的直接受害者!
因此,張大干在晚年時,曾經朝思暮想,日思夜戀,用他的詩、他的畫、和他的筆,吼出了無數中華兒女的愴痛心聲:渴望和期盼著國家能夠早日統一,海峽兩岸的親人同胞們能夠早日團聚!張大干的這慘痛心聲與悲切呼喚,表達了中華民族的共同心愿,更是體現了日益強烈的浩浩蕩蕩之時代潮流,激發我們要更加地發奮努力,去盡早結束這場民族悲劇,促進祖國和平統一神圣大業的早日實現!’
因此,張大千不僅是中國現當代的畫壇巨匠與藝苑泰斗,而且他的作品和他所代表的中華文化藝術,還深深打動和連通了海峽兩岸人民的心,表達了兩岸同胞的高度一致共識。所以海內外有很多人都說,張大千及其藝術,是促進海峽兩岸民眾互相加強溝通與彼此深人了解的最好“平臺”,是加速海峽兩岸文化交流和情感交流的最好“橋梁”,同時更是我們大力推進兩岸關系進一步和平發展的最好“媒介”與最有效途徑之一!
綜上所述,張大千先生,是20世紀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的最杰出優秀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為中華民族的奮起與中華文化的振興,作出了不可磨滅的偉大貢獻。因此,我們紀念張大千先生,就是要以他的愛國精神、敬業精神、打拼精神、創新精神和奉獻精神等等崇高精神為榜樣,并要將之發揚光大,來鼓舞我們的前進斗志,英勇頑強,與時俱進,不斷創新,銳意進取,從而更加增強我們的發展信心,去竭盡全力,做好我們的各項工作,以加速推進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與此同時,我們還要按照黨中央的戰略部署,“堅定不移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推動海峽兩岸關系和平發展,繼續為實現祖國完全統一這一中華民族的共同心愿而奮斗!”這就是說,我們必須在黨的領導下,各司其職,各盡其能,勤勞工作,奮發圖強,為了祖國和平統一大業的盡早實現,為了我國當下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以及不斷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譜寫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朝著把我國建設成為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遠大目標,繼續前進!
- 上一篇:小議重工在經濟危機的營銷策略
- 下一篇:依法行政工作小結報告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