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中學音樂教育教學探討論文

時間:2022-04-15 05:47:00

導語:普通中學音樂教育教學探討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普通中學音樂教育教學探討論文

編者按:本文主要從音樂欣賞是欣賞者通過聽覺對音樂進行聆聽、音樂欣賞的存在不是可有可無的、音樂是最富于情感的藝術、對音樂的欣賞并不神秘和困難、發展聽覺是最重要的事情、初中音樂欣賞課是一門新的課題、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創造性是一種新穎、獨特的思維方式的體現、欣賞是聽覺,感知和聯想相結合的特殊認識過程、對世界影響很大的音樂家的生平進行簡介、音樂欣賞對音樂教學有一種推波助瀾的作用等,具體材料請詳見。

[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祖國下一代的美育教育日趨倍受人們的關注。新課程改革標準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學生缺乏最起碼的體驗感受音樂美的音樂欣賞能力,就談不上產生情感共鳴,更談不上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了。而且,音樂欣賞是培養學生審美能力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是普通中學音樂教育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重視并上好音樂欣賞課。

[關鍵詞]音樂欣賞;音樂教學;重要性

音樂欣賞,顧名思義,是欣賞者通過聽覺對音樂進行聆聽,并從中獲得音樂美的享受、精神的愉悅和理性的滿足的活動。音樂欣賞是一種最直接、最具體的審美教育活動。它以一定的音樂為審美對象,以參與欣賞活動的人為審美主體,形成一種特殊的審美觀。通過這種對音樂的聆聽,實現對音樂美的感受和鑒賞。從音樂實踐的總體來看,音樂欣賞的存在不是可有可無的。正如美國音樂學家默塞爾所說:“音樂欣賞在一定意義上是音樂活動的基本形式,是作曲家和演奏家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它與其他的藝術形式有著本質的區別,音樂是以聲音來表達內心情感的藝術,人世間的喜怒哀樂都可以找到相應音樂來表達。一切音樂都可以給人聽覺上的愉悅感。音樂是最富于情感的藝術。但音樂的情感不是任何人都能準確、深刻感受到的,更不是任何人都能恰當地表現出音樂情感的。這主要是因為音樂的情感不單是人的本能生理現象,而是一種高級的、社會性的美感。

但是,對音樂的欣賞并不神秘和困難,只要大腦、聽覺健全的人都能欣賞音樂。但要真正理解音樂作品、把握住作品的內涵,并引起相應的共鳴,就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具備相應的知識,并經歷一個長期反復聆聽和學習的過程。馬克思說:“對于不辨音律的耳朵說來,最美的音樂也毫無意義。”德國音樂評論家舒曼也說過:“發展聽覺是最重要的事情,要早點學會辨別調性和個別的音。”“要及早注意各種樂器的聲音和性質,把它們的獨特音色深深地銘刻在聽覺記憶里。”這種感知能力的獲得,只有通過欣賞的實踐才能提高。

初中音樂欣賞課是一門新的課題,在擔任初中音樂教學的幾年中,我一直在探索適合初中音樂課的上課方法,我個人認為音樂欣賞在音樂教學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通過欣賞課不僅使學生學到多方面的知識,更能獲得精神上的享受,提高審美情趣,同時也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所以,音樂欣賞是欣賞者對音樂作品的審美活動,也屬于一種創造性的精神活動。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祖國下一代的美育教育日趨倍受人們的關注。新課程改革標準指出“音樂教育以審美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如果學生缺乏最起碼的體驗感受音樂美的音樂欣賞能力,就談不上產生情感共鳴,更談不上凈化心靈,陶冶情操了。因此,在教學中我們一定要重視音樂欣賞課并上好欣賞課。

我們知道,創造性是一種新穎、獨特的思維方式的體現,音樂欣賞教學由于以音樂作品為媒介,音樂作品的不確定性給教學帶來很大的藝術空間。因此,音樂欣賞課創造性教學不是創造前人沒發現的知識,而是老師對學生有目的地引導,使學生創造性地聽,創造性地想象和創造性地活動,把個性化的東西以及自己的生活經驗和感受通過語言藝術或非語言藝術表現出來,這一表現的過程,就是創造性的體現。

欣賞是聽覺,感知和聯想相結合的特殊認識過程。在聽音樂時,往往使我們想到聽覺以外的事物。在傳統教學中,教師常常把作品背景、內容、特點、思想等直接傳授給學生,或者只是從這幾個方面簡單地進行介紹,然后欣賞;由于學生經驗不足和音樂的“不確定性”,創造性教學就應該從多方面,多角度挖掘作品,從深度、廣度掌握作品的實質,使學生能聽,會聽、創造性地聽。?

例如,在每年的維也納新年音樂會上都必上演的保留曲目《拉德茨基進行曲》作品欣賞課中,我先讓學生完整地聽一遍樂曲,學生都認為作品曲調動聽,熱情奔放,引人向上;有的學生還時不時地一邊聽一邊用手劃著拍子。通過引導,讓學生聽第二遍時,學生們認為這是一個歌頌性的作品,帶有裝飾音的八分音符和八分休止符的節奏似戰馬奔騰,具有英雄的威武形象和氣勢,又似英雄在戰馬上檢閱部隊的慶典,是一種既熱烈又嚴肅的場面;當聽第三遍時,我給學生深入介紹了作品的歷史背景,作品所歌頌的人物,從德、奧出版的歷史書上看,是一位民族英雄,但同時又是一個殺人不眨眼的劊子手,是一個戰爭的侵略者。由于他在侵略戰爭中屢建戰功,受到皇室貴族的尊敬,作曲家為他而作。只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里,人們逐漸忘記了這一歷史原因,忘記了歌頌的是侵略者,而接受了它的優美旋律。欣賞一個作品,不僅要從它完成的時代背景考慮,而且要更多方面地挖掘內容,以作品的內容為主深入欣賞,聽出層次,深度。通過講解挖掘作品,學生欣賞的層面提高了,歷史知識也更豐富了。?

再比如,我每次在給七年級剛開始上音樂課的時候,總愛給他們舉例子,并給他們欣賞一些東西,這樣來提高學生的興趣。在這以前,學生只要說是上音樂課,那就是唱歌課。我就給他們糾正了這個說法,音樂課的內容很多,包括聲樂、琴法、樂理、視唱練耳、合唱指揮、作曲、曲式分析、配器、欣賞、民族民間音樂、中外音樂簡史等等。而唱歌只是其中的聲樂部分,聲樂近年來又分成了美聲唱法、民族唱法、通俗唱法。去年的全國第十二屆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還推出了組合演唱的形式和原生態唱法。為了直觀的讓學生對聲樂有更細致的了解,我還用了多媒體讓學生觀看了錄制的青年歌手大賽的每一種唱法的比賽現場。結果下來,比我直接講的讓學生聽收獲不知要大幾倍,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記得我在給學生上七年級上冊的音樂課第四單元《歐洲風情》中,教唱歌曲《桑塔露琪亞》時,就用了欣賞課的辦法,先讓學生看意大利的地圖和一些意大利的風景圖片,初步了解他們的風俗習慣,特別是水上城市威尼斯,并結合我們以前學過的課文《威尼斯的小艇》,過渡到意大利船歌,并引出船歌的特點。然后,播放了多個版本的演唱,近一步地熟悉歌曲,特別是用意大利語演唱的意大利那不勒斯船歌《桑塔露琪亞》與世界三大男高音(帕瓦洛蒂、多明戈、卡雷拉斯)演唱的意大利那波利民歌《我的太陽》相比較后,學生都認為意大利語言非常優美,歌曲旋律動聽,與意大利的風情結合的非常完美。對意大利的“船歌”這一概念也有所了解,從而對歌曲的節奏規律的掌握也有相當大的幫助,學生在很短的時間內就基本上學會了這首歌曲,比直接教唱的效果好多了。

如今科技發達了,我就想方法使用VCD、MP3、電腦來輔助音樂課堂教學,這樣大大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使枯燥無味的欣賞內容變得更直觀,形象化了,就比只用磁帶的效果好的多。例如,在欣賞《青春舞曲》這首旋律活潑,節奏歡快的音樂時,可先介紹新疆歌舞音樂的特點(從網上下載圖片輔助進行);緊接著欣賞《青春舞曲》并引導學生分析作品;最后引導學生設計一些簡單舞蹈動作隨音樂進行律動,從而更好地體驗到音樂的美妙之處.。

在欣賞民族樂器“葫蘆絲”演奏的《月光下的鳳尾竹》時,我是這樣進行的,先介紹云南的自然風光及民俗風情文化(從網上下載圖片輔助進行);再介紹民族樂器“葫蘆絲”,并且試奏一下主題音樂;最后引導學生欣賞、分析、體驗,這就體現了音樂與人文、地理相結合,豐富了學生的文化知識,拓寬了學生的視野。音樂還可以與舞蹈、美術、文學等許多學科有機的結合,只要我們平時多觀察、思考,不僅我們的學生學的輕松,我們自己也教的輕松,而且會取得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再如,在教《黃河大合唱》中的“黃水瑤”這部分時我是這樣進行的,首先欣賞作品,然后適當引導學生各抒己見,談自己的感受。(第一樂段描繪黃河兩岸美麗風光?,敘述人民過著和平而寧靜的日子;第二樂段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者侵略中國的罪行,敘述兩岸人民背迫背井離鄉,四處逃亡的悲慘生活;第三樂段是第一樂段的再現,它發出令人悲傷的感嘆。即黃河依然如故,黃河水奔流不止,然而物在人去,天各一方,情緒十分凄涼。)最后我就啟發學生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愛好,特長把《黃水謠》這部分用自己最喜歡的方式進行創作表現,結果有的采用歌唱,有的三兩個一組創作音樂小品,有的拿起手中的筆進行素描,有的采用的即興演講……整個教室熱鬧非凡,雖然水平不高,但他們根據自己的愛好發揮了想象,并把自己所感悟到的東西用自己的方式表現出來了,這種全身心的投入,正是我們所要達到的目的。如果沒有先前的欣賞,那就無法做到這一點了。

當然,對世界影響很大的音樂家的生平進行簡介和對他作品的欣賞對學生的興趣發展也相當重要。在給七年級每一個班級上第一堂音樂課的時候,我都要給他們介紹享有全球華人第一男中音美譽的世界著名歌唱家廖昌永的不平凡的人生簡歷和從藝道路,并欣賞他唱歌的美妙聲音,來激勵大家的學習音樂的積極性。當我說到他是目前活躍于世界歌劇舞臺上極少數幾位杰出的亞裔歌唱家之一,在1996至1997年,一年內連續三次分別獲得法國第41屆圖魯茲國際聲樂比賽、多明戈世界歌劇大賽以及挪威宋雅王后國際聲樂大賽第一名,創造了世界高水準、權威性賽事中連續奪冠的一個奇跡,使得世界歌壇為之震驚的時候,學生們都異口同聲的發出了“哇”的叫聲,從他們的目光中我看到了一種敬佩的眼神。然后,我給他們播放了幾首廖昌永演唱的歌曲,一邊出示了廖昌永的簡介的幻燈片(廖昌永現任上海音樂學院教授、聲樂系主任、上海大劇院首位簽約藝術家、美國華盛頓歌劇院簽約藝術家、密西根大劇院簽約藝術家、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副主席、首屆全國“德藝雙馨文藝家”稱號獲得者、上海市文聯委員、上海音樂家協會副主席、全國青聯委員、上海青聯常委)這時的學生已從心底深深地被打動了,個個勁頭十足,好像都要去國際舞臺上拿獎似的。這為以后上音樂課也打下了堅實的心理基礎,并對以后的生活也充滿了一種美好的向往與憧憬。

通過一系列的實踐,我發現了音樂欣賞對音樂教學有一種推波助瀾的作用,所以,我在上音樂課的時候就把欣賞部分設計的更加完美、生動、形象一些,上課效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學生也獲得了不少知識,也有了學習音樂的濃厚興趣。如果取消了音樂欣賞教育,不僅談不上培育音樂鑒賞力,而且連音樂的審美價值也無從實現。鑒于音樂欣賞具有突出的審美教育價值,因此在普通中學音樂欣賞課教學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為了更好地適應新課程改革發展的要求,將素質教育落到實處,推動德、智、體、美育全面發展,我將會不斷地在教學實踐當中總結出更多、更好、更有益音樂課堂教學的方法和措施。

[參考文獻與資料]

[1]《音樂課程標準解讀》音樂課程標準研制組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年

[2]《音樂學習與教學心理》曹理、何工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0年

[3][美]默塞爾《學校音樂教學心理學》[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1998年

[4]《馬克思、恩格斯教育思想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

[5][德]羅伯特﹒舒曼《新音樂雜志》[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197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