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恩斯理論與瑞典學派貨幣理論探究論文
時間:2022-01-06 04:08:00
導語:凱恩斯理論與瑞典學派貨幣理論探究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關鍵詞:兩種利息率;資本積累;凱恩斯;米爾達爾;貨幣經濟
內容摘要:本文認為,當代宏觀經濟學對貨幣經濟的理解依然有待深入,需要學習借鑒瑞典學派的有益經驗進一步完善。瑞典學派代表人物維克塞爾將兩種利息率、資本積累、宏觀均衡和貨幣調控理論引入到現代宏觀經濟學體系中,凱恩斯和米爾達爾深受其影響。
維克塞爾“兩種利息率”分析框架下的資本累積理論
(一)“兩種利息率”理論及其歷史淵源
古典經濟學的代表人物斯密、李嘉圖、穆勒,對于貨幣的價格無一例外地用單一的利息率來衡量。而瑞典學派的維克賽爾基于古典學派的貨幣理論缺陷,率先提出了“兩種利息率”理論。“兩種利息率”即指資本的“自然利息率”和貸款的“市場利息率”。資本的“自然利息率”主要是從資本的生產性功能和預期收益率角度的分析,可定義為使用貨幣貸款時所預期獲得的利潤率。而“市場利息率”即提供貸款時由資金市場供求力量決定的利息率,也可稱為實際利息率。維克塞爾的兩種利息率仍然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古典經濟學的印記。古典經濟學家,更遠可以追溯到重商主義,在分析經濟范疇時提到過“市場價格”和“自然價格”;對價值的研究提出了“市場價值”、“自然價值”。
(二)資本動態積累理論
在兩種利息率理論的基礎上,瑞典學派提供了資本積累過程的一個標準的動態框架,即動態累積理論。資本累積過程的傳導機制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市場體系中由于“自然利息率”與“市場利息率”的不一致導致市場的相對價格受到擾動,并同貨幣價格體系的一般水平產生顯著性差異。資本動態的累積過程就以此為基礎擴散開來。“假定銀行和別的貸放資金者,其貸款利率與相符于資本自然率現時價值的那個率有所不同,不是比它低些就是高些。制度的經濟平衡因此被打破。如果(貸款)利率上升,將發生相反的情況。
(三)維克塞爾的貨幣政策理論
資本累積理論認為,無論是正向的累積過程還是負向的累積過程都不會自發趨向于收斂,即達到所謂的瓦爾拉斯一般均衡。達到均衡狀態必須依靠銀行利率調節政策。維克塞爾的資本累積理論為其進一步的“貨幣政策”提供了理論基礎。因此,維克塞爾雖然信奉市場,但卻指出了市場的內在缺陷。當經濟體表現為向上的累積過程時,投資、物價向上運動,銀行存款日益減少。當儲蓄率低于投資需求量時,銀行便會提高實際利息率,縮小實際利息率和自然利息率之間的差額。導致進一步投資動力的減弱,降低了投資物價向上運動的速率。
凱恩斯理論和瑞典學派貨幣理論的同源性
(一)兩者都認為資本主義市場經濟的不穩定性并主張國家干預經濟
維克塞爾從兩種利率的貨幣理論出發,得出資本主義商業周期的必然性。“當貸款利率恒久的高于自然利率時,關于必然發生的價格的相反變動,現已無需多言。這時企業家不但沒有超額利潤可得,他們將遭受損失。為了避免這種損失,他們希望縮小活動范圍,限于比較有利的那些方面,于是他們對勞動和土地的需求將相應的減少”。而凱恩斯基于就業理論和有效需求理論,也論述了資本主義經濟體內在的不穩定性。但凱恩斯主張進行“財政政策”干預,維克塞爾主要主張“貨幣政策”,這種差異主要源于其所處的社會經濟結構的差異性。
(二)將“理性預期”同時引入到了宏觀經濟分析模型中
以維克塞爾為代表的瑞典學派,認為“預期”在宏觀經濟的動態分析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實際資本價值的某一變動,經常是預期的……企業家預期的價格只是存在于一系列粗略的或然事物中。這種計算還由于他們的取舍態度變得更為復雜,這種取舍態度表現在對一系列或然事物的風險的評價上”。
(三)兩者都提出了貨幣“非中性”的觀點
古典和新古典經濟學一個基本的假設是:貨幣數量的增減對實際經濟變量,如產量,實際工資,就業人數等宏觀變量不會發生任何作用,而僅能影響這些實際變量的貨幣“量值”的大小。其后果就等于把一切以貨幣表示的標記做出同比例的增加或減少。維克塞爾反對這種觀點,認為銀行對貸款利率的調節直接影響投資積累的速度和規模。
(四)兩者都試圖將相對價格理論和貨幣理論二者融為一體
維克塞爾革命性地突破了傳統經濟學的分析框架,試圖把價格理論、貨幣理論和資本理論三者有機地融為一體。凱恩斯也繼承了這種分析思路。一方面凱恩斯不同意傳統的二分法,提出了自己的二分法,即主張把經濟學分為微觀經濟學和宏觀經濟學兩個部分。認為經濟理論一方面是單個行業或廠商理論以及既定數量的資源在各種不同用途之間的分配和報酬理論,另一方面是從整體來看的產量和就業理論。這種二分法本質上也是一種綜合。
綜上,瑞典學派維克塞爾的經濟理論是凱恩斯理論和現代宏觀經濟學的最直接的理論淵源。
瑞典學派米爾達爾貨幣經濟的三個均衡條件
維克塞爾的兩種利率理論是有缺陷的,他從純技術意義上定義了自然利率概念,但此概念在貨幣經濟下是很難確定的。所謂的自然利率,實際上就是資本的收益率。在貨幣經濟條件下,它不僅取決于生產因素,更取決于產品的交換價值和價格,而后者又受市場利率的影響。因此“貨幣利率也必須包含在用來確定自然利率的公式之中”。米爾達爾以瑞典學派的“兩種利率”理論為基礎,進一步提出了貨幣均衡所必須的三個條件。
(一)“貨幣利率”與“自然利率”二者相等條件下的貨幣均衡
這個均衡條件實質上與維克塞爾的兩種利率理論是一致的。米爾達爾第一個均衡條件的突出理論貢獻,是對自然利率的分析中著重強調了“預期”的作用。認為資本收益率分為“事前”收益率和“事后”收益率。在維克塞爾的理論中,自然利率和貨幣利率的對應,是要說明積累過程是如何通過企業家行動的反應而發生的。所以,只有預期收益率才對此結果產生直接的影響。在米爾達爾看來,“預期”是分析自然利率的一個核心概念。本價值的變動主要由以下三種因素:一是資本的得益和損失;二是收入和成本中的得益和損失;三是投資得益和投資損失。
因此,貨幣均衡的條件可以重新表述為,現有實際資本的資本價值與它的再生產成本相等,這樣從量化和操作的層面上更容易進行。在這種情況下,維克塞爾的均衡條件即凈新投資額必然是零。而且在這種情況下,價格體系積累過程中沒有這一個方向或從另一個方向背離均衡的趨勢。這樣,在維克塞爾的體系里,至少說從靜態均衡分析的角度講已經達到了均衡。但是,從動態均衡的角度,第一均衡條件還存在著不確定性。
(二)“儲蓄”和“投資”的相等
當貨幣利率促使儲蓄和投資相等時,貨幣利率是正常的。維克塞爾的一個基本觀點是投資和儲蓄是不能等同的。“從資本市場的觀點來看,儲蓄和投資的這種區分是維克塞爾所首創的現代貨幣理論的實質”。此均衡條件的含義是:當其相等也只有當他們相等時,價格體系是處于貨幣均衡情況,否則價格體系必然上升或下降。從動態均衡分析出發,有四種因素在影響儲蓄和投資的均衡。一是預期變動對均衡的影響;二是貨幣利率變動對均衡的影響;三是儲蓄的變動對均衡的影響;四是信用條件的變動對均衡的影響。基于資本市場的均衡的第二個條件,利潤均衡的第一個條件才有更深刻的意義。
參考文獻:
1.維克塞爾.利息與價格.商務印書館,1982
2凱恩斯.就業利息與貨幣通論.商務印書館,2002
- 上一篇:商業銀行中間業務存在的問題芻議論文
- 下一篇:保險業監管發展的方向淺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