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江口水庫地震應急管理論文
時間:2022-01-08 08:53:00
導語:丹江口水庫地震應急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從汶川地震看(特)大型水庫加強地震災害應急管理的重要性據不完全統計,因汶川地震出險水庫(水電站)2473座,其中潰壩險情水庫69座,高危險情水庫331座,由地震帶來的次生災害:山體滑坡堵塞河道形成一定規模的堰塞湖35處,受威脅總人口超過200萬。由此可見,水庫一旦發生嚴重震害,不僅危及工程本身安全,還會引發次生水災,其損失往往超過地震本身造成的損失。因此,對水庫工程抗震應急管理工作的重視應上升到新的高度。
1.2丹江口水庫地震及次生災害的研究情況及意義自1970年蓄水至1985年,庫區內誘發地震800余次,南水北調中線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竣工后,壩高將由162m增至176.6m,正常蓄水位將升至170m,庫容將從210億m3增至339.1億m3,加大了水庫再次誘發地震的可能性。中國地震局地震研究所表明:二期蓄水后,水庫水域范圍擴大,在新淹沒區內具有發震構造條件的部位上,發生5級作用的地震是有可能的。一般天然地震在主震發生后,總體上震級水平呈衰減趨勢,在震情發展的預測分析上較有把握,而水庫發震機理和誘震因素很復雜,在震群活躍期震級往往維持在一定的水平反復發作,趨勢判斷難度很大,從而加大了應急決策的難度。2006年,湖北省政府確定了十堰城區、丹江口、竹溪、竹山、房縣為省地震重點監視防御區,開展丹江口水庫誘發地震研究、地震及次生災害的防治,對保障水庫上下游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的供水安全具有重要意義。
2丹江口水庫地震災害的應急管理工作情況
2.1編制完成《丹江口水庫防洪搶險應急預案》預案以切實做好水庫遭遇突發事件時的防洪搶險調度和險情搶護工作、力保水庫工程安全、最大程度保障人民群眾生命安全、減少損失為目的,對險情監測與報告、險情搶護、應急保障等方面應急工作進行了嚴格、細致的規定和部署,并根據水庫管理的內、外部環境變化作適時的調整,為水庫面對突發事件時的防洪搶險應急工作提供了指導。
2.2水庫防洪調度積累了豐富的應急管理經驗,具備一定的地震災害應急能力多年的防洪調度積累了豐富的應急處理經驗,培養了大批運行、檢修專業人員。2008年抗擊雪災和四川抗震救災中,漢江集團的搶險救災隊伍分別擔負了搶修郴州城區主干線“兩桂”線和疏通高危險級的文家壩堰塞湖的任務,體現了我們在電力、水利應急搶險方面的技術實力。
3丹江口水庫加強地震災害應急管理工作的對策與措施
3.1加強地震監測臺網的建設,提高地震災害的預警能力。目前,丹江口水庫的遙測地震臺網的技術水平為第二代,隨著二期加高工程的進行,應建設和三峽同級的第四代綜合觀測和數字地震遙測臺網。對可能誘發地震的地段要設專業地震臺網進行地震活動特征監測,以及各種地震前兆的監測研究,根據誘震預測采取防、治相結合的抗震措施。這樣不僅有利于水庫的防洪安全、水庫的安全調水和周邊民眾的生活安全,還可為丹江口水庫誘發地震研究提供寶貴的數據資料,為防震減災打下堅實的基礎。
3.2制訂、完善和落實水庫防震減災應急預案,加強預案的科學性及可操作性預案制訂、完善和落實中應注重以下方面的問題:
3.2.1須做到一旦地震,應快速對大壩的安全作出地震反應評價,提出應急措施,制定抗震減災方案,并通過遠程通信網絡將抗震減災的方案與措施在最短的時間內呈報至決策部門,使地震引起的直接與次生性災害降至最低限度。
3.2.2預防措施重點要對在強震中最易破壞的部分進行改進,或加強結構,或改變型式,提高其抗震能力,如變電站的構架、送出線路的桿塔、設備儀表的保護、閘門的啟閉系統、土石壩壩坡、上壩道路等。水利工程的破壞主要是變電、輸電架構和送出線路的倒塌、送電中斷;機電設備、儀表、通訊、備用電源的損壞;其次是邊坡崩塌,交通中斷;泄洪設施如閘門、啟閉機的破壞,導致不能正常啟閉泄洪;廠房圍墻和生活設施倒塌。地震災害發生后,關鍵要密切監測和巡查水利工程的可能受損結構、部位及設施,及時對險情進行應急處理,使地震災害的損失和危害降至最小。
3.2.3地震災害中水利工程的應急處理還涉及到水、雨、工情的監測預報和水利工程的優化調度問題。除降雨、余震等引發的山洪、滑坡、泥石流等對水利工程造成的不利影響外,山區河流沿岸的崩山、滑坡、泥石流,可能壅堵河道,形成堰塞湖等次生災害,當湖泊水位上升到一定高度后,可能沖潰堵塞壩,形成潰壩災害,對下游大壩造成沖擊。因此,預案應對工程進行科學合理的調度,在可能的情況下,既保證正常的供水、供電,又要保證工程的安全,做好準備確保大壩的泄洪設施安全,讓大壩順利泄水,降低蓄水位,甚至考慮騰空庫容,避免出現潰壩事故。預案中還需強調,水利部門有權對易發生次生災害的設施采取緊急處置措施,加強監控,還有必要提出應急性的群眾轉移、避災方案,情況緊急時,可強制組織下游群眾避災疏散,以防止災害擴展,減輕或消除危害。
3.2.4應發展應急通信優勢技術,建立起一套空中與地面相結合、有線與無線相結合、固定與機動相結合的立體應急通信系統,加強互聯互通監管和通信相關設施保護工作。制定詳盡周密的應急通信保障預案,還應定期進行應急通信演練活動。
3.2.5與地方政府積極協作,開展防震減災科學知識的普及和宣傳教育及人員培訓和應急演練,建立地震應急避難場所,推進搶險救援志愿者隊伍建設。
3.3加強水庫管理單位與地方政府間的溝通和協調,緊密結合內、外部應急預案
水庫的內部應急預案是針對大壩管理單位而制訂,外部應急預案是針對政府和公眾,對大壩上下游地區實行應急處理而制訂,兩者應緊密結合形成完整的應急系統。水庫地震災害應急預案實際上涉及水利、工程安全、社會、管理、災害、信息工程等多領域科學,它不僅要考慮水庫大壩安全本身的一系列技術問題,還要重點考慮大壩安全與社會、經濟發展之間的相互影響、作用和協調。
3.4盡快完成丹江口水利樞紐升船機系統的改造,恢復水庫上下游的水運交通
地震引發的山體滑坡將造成公路交通損毀或受阻,短期內難以搶修恢復,嚴重遏制救援人員和物資的運入,及受傷受困災民的運出。汶川地震救援時,交通運輸部的工作組提出的“路水并舉,水路先行”搶通戰略和“打通水庫路,開辟疏運碼頭”方案,對加快搶通救災運輸通道發揮了重要作用。丹江口水庫廣闊的水域提供了打通水上交通運輸線的條件,升船機改造后過壩運輸能力將提升至300噸級,若發生地震災害時也必將成為救援的重要交通生命線。由于地震預警系統建設的不完善和地震應急工作的社會復雜性,丹江口水庫地震災害應急管理的很多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現階段,要進一步加強地震預測預報設施和能力的建設,認真總結汶川特大地震應急搶險的經驗,結合水庫實際,制訂、完善地震災害應急預案,使之科學合理有效,并加強與地方的協調配合,做好預案的落實工作。
- 上一篇:局作風建設年活動計劃
- 下一篇:機關作風建設監督工作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