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水電可持續管理論文

時間:2022-06-27 05:28:00

導語:小水電可持續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水電可持續管理論文

一、懷化市地方電力現狀

湖南省懷化市是全國十大水電基地之一——湘西水電基地的主體。全市水能理論蘊藏量499萬千瓦,可開發量432萬千瓦,已開發228萬千瓦。懷化市到2002底,已建成中、小水(火)電站372處50萬千瓦,在建2.3萬千瓦,年發電量16.5億千瓦時,供電量18億千瓦時。市級地方電網自1982年投入運行以來,電壓等級已由35千伏發展到110千伏,并逐步向220千伏過渡;電網覆蓋面由3縣(市)發展到10縣(市、區);聯網裝機由幾萬千瓦發展到近40萬千瓦。網內成員單位除鶴城、靖州、麻陽、芷江、溆浦、新晃、辰溪縣外,還有常德市的桃源縣。目前擁有220千伏線路120公里;110千伏變電站12處、27.8萬千伏安,線路809公里;35千伏變電站61處、24.6萬千伏安,線路1481公里;10千伏線路14008公里。全市地方電力總資產超過20億元;年國內生產總值50.3億元,占全市近1/4;年上交稅收1.2億元,占全市財政總收入1/9;安排就業人員1.2萬人,人平年工資近萬元,減輕了社會就業壓力。

二、小水電的地位和作用

我市地方電力以小水電及其配套電網為主體,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發展歷程。地方電力的發展,在促進全市社會經濟發展、貧困山區脫貧致富、生態環保、中心城市建設等方面發揮了巨大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

一是滿足了全市經濟社會發展的用電需求。在地方電力快速發展之前,大部分縣、市特別是農村處于無電和缺電狀態,1984年農村戶通電率僅為58.3%。通過開發利用小水電資源建設農村水電初級電氣化,到2001年全市農村戶通電率增加到98.8%,人均年用電量由1982年的82.87千瓦時增加到308千瓦時,電氣化達標縣工農業總產值和人均收入提前實現了翻兩番的目標。在電力緊缺時期,小水電點亮了懷化的夜空,支撐著懷化市工農業的發展,目前全市70%的供電區由小水電供電;今后小水電仍將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將為我市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提供重要的能源保證。

二是推動了山區工業發展。山區小水電的發展,促進了地方工業和鄉鎮企業的發展。全市鄉鎮企業年產值由幾億元增加到43.6億元。小水電的廉價電力,降低了工業企業成本,促進了工業發展。靖州縣工業企業每年比從大網購電成本要減少1000萬元,這是該縣近年招商引資工業快速發展的原因之一。

三是小水電位居我市五大支柱產業之首,已成為市、縣兩級的重要財源。目前全市地方電力企業年上交稅收已超億元,2001年,市電力有限責任公司交稅1858萬元、上交移民基金、價格調節基金150萬元,共計2050萬元,占市級財政收入的1/6。溆浦縣地方電力企業提供給縣級的稅收1600萬元,如果沒有小水電,溆浦的干部就有一個季度不能發工資。新晃、靖州、麻陽、芷江等縣地方電力企業提供給財政的稅收在700萬元以上,占縣財政收入的1/6至1/7。

四是保護和改善了生態環境。開發利用小水電,實行以電代柴、代煤,極大地改善了我市農村能源結構,促進了生態環境的治理和保護。全市小水電年發電量18億千瓦時,相當于節約煤資源6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40萬噸、二氧化硫排放量1.1萬噸。治水辦電和生態環境治理、保護相結合,建成了一大批集發電、防洪、灌溉、供水和航運為一體的水利水電工程,形成水庫庫容15億立方米,對防洪減災發揮了重要作用。全市20%的農戶及絕大多數城市居民實現了以電代柴、代煤,每年可減少近500萬立方米的木材消耗,基本實現了“以電保林,以林蓄水,以水發電”的良性循環,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環保效益。

三、小水電面臨歷史性發展機遇

1.小水電得到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前任總理朱镕基2001年考察湖南時指出:“要重視抓好農村能源結構的調整,在有條件的農村要推廣蜂窩煤、沼氣、特別要大力發展小水電”。6月在四川考察時他再次指出:“大力發展小水電、沼氣等,解決農民的燃料和農村能源,確保退耕還林退得下、穩得住、能致富、不反彈”。8月在貴州考察時再次強調:“要解決好退耕農民當前生計和長遠發展生產問題,支持農民發展當地有資源優勢和有市場需求的產業,要通過發展小水電、沼氣等解決農民的燃料和農村能源問題”。現任總理對新時期農村水電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農村水電工作要堅持為農業、農村、農民服務的方向,把農村水電建設同經濟建設,江河治理,生態保護,扶貧開發結合起來,進一步搞好治水辦電,實施小水電代燃料工程,加快農村電網改造,提高農村電氣化水平,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并強調“發展農村水電、加快農村電氣化建設,是實現農業和農村現代化重要條件”。中央領導關于要大力發展小水電的多次講話,為新時期發展小水電事業指明了方向。

2.“十五”期間國務院部署建設400個水電農村電氣化縣和40個水電電氣化市。我市新晃等6縣(區)列入了計劃,懷化水電電氣化市建設也上報了水利部。抓住這次歷史機遇,必將大力推動我市小水電事業的發展。目前部分前期建設資金已落實,麻陽黃土溪、靖州馬鞍洞、新晃兩河口等新建、改造電站工程已全面啟動,通過電氣化建設,網內將建成一批骨干電源。

3.國務院決定實施的“小水電代燃料生態工程”,是一項保護生態環境、促進小水電可持續發展的一項戰略舉措。我市12個縣(市)已做了規劃上報。此項工程的實施將基本實現我市“以電保林、以林蓄水、以水發電、以電生財”的良性循環,必將取得良好的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4.電力體制改革方案鼓勵小水電發展。國務院印發的《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國發[2002]5號)明確,“十五”期間電力體制改革的總體目標是“打破壟斷引入競爭”,主要任務之一是“制定發電排放的環保折價標準,形成激勵清潔電源發展的新機制”。小水電是清潔可再生能源,大力發展小水電是國家能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實施《電力體制改革方案》,必將大力推動小水電的發展。

長期以來小水電在國家電力壟斷經營環境下不能參與正常的市場競爭,不得不低價上網(上網電價僅0.06~0.17元/千瓦時)。以朗江電站為例,省電力公司第三產業收購該站前的上網電價為0.11元/千瓦時,收購成為其福利電站后上網電價上升到0.348元/千瓦時,而同廠個縣同樣上省網的蓑衣塘電站卻以0.106~0.17元/千瓦時低價上網。朗江電站上省網電價高于省電力公司售給該縣電力公司電價0.3元/千瓦時,這是不正常的經濟行為。長期制約我市小水電發展的上網電價低和限制上網電量問題,應該在這次電力體制改革中得到解決。

我市大小電網并存,由于體制不順阻礙了我市電力工業發展。理順我市電力體制必須結合懷化市實際按國家電力體制改革方案進行。《電力體制改革方案》中明確:“國家電力公司以外的供電企業的資產關系維持現狀”,“目前在一縣范圍內營業區交叉的多家供電企業,應以各方現有配電網資產比例為基礎,組建縣供電有限公司或股份制有限公司”。會同縣電力公司股份制改造前地方配電資產占全縣80%左右,而省電網以控股為前提的股份制改造后地方僅占26%股份,損害了地方電力利益。解決我市大小網矛盾的關鍵,是按照國務院電力體制改革精神國家電網實行輸配分離,輸電資產由省輸電公司管理,配電部分資產與懷化市電力集團公司以股份制形式共同組建電力股份公司。省電網以控股為前提,用虛擬資產或輸電資產進行縣電網股份制改造的會同模式,是電力壟斷經營的產物,不符合電力體制改革精神。

四、營造大力發展小水電的良好環境

我市水能資源待開發量130萬千瓦,按每千瓦8000元造價推算,開發80%的水能資源可在我市產生90億的小水電建設投資,投產后每年僅發電稅收就近億元,年增發電量60億千瓦時,每年可節約煤20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66萬噸,減少二氧化硫排放3.5萬噸。創造條件大力發展小水電,將水能資源優勢發展成產業優勢,是把我市建設成五省周邊生態環保中心城市的重要內容,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保證,是實現我市農業產業化、農村城鎮化、山區工業化的一項戰略舉措。為了營造良好小水電開發環境,筆者認為:

一是落實政策。制約我市小水電發展的“瓶頸”是上網電價和電量得不到保證,電力體制改革中要落實鼓勵清潔可再生能源小水電的政策。

二是小水電資源要實行統一規劃,有序開發。

三是優化投資環境。堅持“誰投資、誰受益、誰所有”的原則,執行6%增值稅政策,并結合實際制定小水電開發優惠政策,鼓勵多途徑多渠道融資開發小水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