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田蒙作品《隨感》有感
時間:2022-04-03 11:24:00
導語:觀田蒙作品《隨感》有感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本文介紹了法國文藝復興成熟時期的代表作家蒙田及其主要作品《隨筆》。通過細致的分析,向讀者逐步展現出這位法國十六世紀的貴族名人作家的外貌、精神面貌、哲學觀、人生觀、道德倫理觀、政治和宗教觀、教育方法以及文學藝術方法,反映出當時的各種思想和文學主流。
關鍵詞:蒙田;《隨筆》
一、蒙田生平
蒙田(Montaigne)1533年生于法國西南部的一個貴族家庭,先后學習了兩年哲學和法律。21歲時任地方援助法庭的委員。后進入波爾多議會。1568年,他的父親去世,他繼承了祖上的莊園。他立刻放棄了議員的職務,隱居在鄉下,成為蒙田園主。他閱讀量很大,還做評注,并把自己對所讀章節的思索加以整理。1508年3月,《隨筆》(LesEssais)在波爾多出版了兩卷。
1580年6月22日,他到巴黎拜見了國王亨利三世,然后穿越洛林地區、阿爾薩斯地區,到了瑞士,游遍瑞士。在德國南部快速穿越,到達意大利。在意大利他逗留了近一年,游遍了文明古國的每個角落,并獲得了波爾多議會的通知:他已被任命為該市市長。11月30日,他回到了自己的城堡。
他一上任,就顯示出政治上的才華。他向國王亨利三世上書人民不堪忍受重負的疾苦,與宗教革新派談判;期間,波爾多還發生了鼠疫,他的市民“像蒼蠅”一樣死去,這使他對人類的處境進一步進行思考。
1586年初,蒙田重新回到自己的圖書室。雖然沒有完全放棄政治生涯,但他重新整理并補充了1580年出版的兩卷書;他又寫出了新的厚厚的第三章并組織成第三卷。1588年7月,他把三卷《隨筆》交給巴黎一家出版商出版。
蒙田的最后幾年過得很安靜。1592年辭世。
二、蒙田的主要作品《隨筆》
1560-1598年,法國發生了長期的宗教戰爭。在這段動蕩的社會年代里,文學界與現實發生了密切直接的聯系,促進了諷刺詩歌、編年史、政治批評文章的發展。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蒙田的作品,它給人以智慧的啟迪。《隨筆》是他的代表作,標志著法國文藝復興的成熟。《隨筆》在其作者沒有謝世之時就取得了相當大的成功,這部作品再版數次,1603年被翻譯成英語,傳入歐洲的所有國家。在法國,蒙田有很多弟子。他的影響持續了兩個世紀,遍及所有的文學領域,首先影響了17世紀的大作家們,而后又影響了18世紀的哲學家們。在今天,他的思想仍然深深地影響著多數法國人的人生觀和處世原則觀。
1.蒙田在《隨筆》中的自己
首先,是對自己的外貌描寫。蒙田用極入微的手法描寫自己的外表,沒有自夸,而是如實表達。“身材矮小而結實;臉頰豐滿而不胖;氣色介于快樂和憂郁之間;血色中等偏熱;身體健壯而輕捷……”[1](P136)他不具備一個貴族所擁有的一切優點:在身體鍛煉方面他缺乏輕捷靈活,不具備游泳、擊劍、雜技、彈跳的任何素質。他字寫得差,書讀得更不行。他不會正確封信封、不會削筆……總之,他是個“笨重、懶惰、無所事事的人。”[1](P137)但是,他又是一個體質健壯而有耐力的人:他是一個優秀的騎手,即便是生病了,他還能騎馬行走八至十個小時。
其次,是對自己的精神面貌描寫。蒙田是一個文雅的享樂主義者,崇尚自由,鐘愛享受。對自由的熱愛是蒙田精神面貌的最顯著特征。他一直都很注重保護自己的自由,他可以置任何事情于不顧,而“讀一份合同或者去翻滿是灰塵的廢紙堆”;為了不讓自己站在國王和大人物們的保護傘下,他拒絕在宮廷里生活。當他負責公眾事務時,他想著別人,也想著自己。而追求享樂的蒙田盡可能享樂,從而逃避世界的喧囂。他的年輕時代,是在熱愛生活與豐富生活的熱情中度過的,他熱衷于享受生活中的包括物質的和精神的所有樂趣。
再次,是對自己的知識形象的描寫。他把自己說成是虔誠的人文主義者,但同時也是一個興趣偏好者。所謂人文主義者,表現在他的文化素質很高,讀書是他生活中最大的樂趣,他把自己圖書室的書讀了一遍又一遍;即便是在旅行途中,他也帶著書閱讀。他喜歡用拉丁語寫作的作家,特別是那些能夠啟迪他的判斷能力和豐富他的人生知識的詩人、史學家和倫理學家。而所謂興趣偏好者,則在于他這位人文主義者和他所蔑視的學究們沒有任何共同點。他認為那些人所掌握的字面知識虛無而無用,遠離了簡潔自然,阻礙了人們的視野。蒙田喜歡單純,討厭專門化,因為專業性越強,離人類的真理越遠,人們享受到的樂趣就越少。所以作為一個興趣偏好者,蒙田在知識方面的興趣也很廣泛:他偏好簡單、反論(與一般的見解相反)以及眾人所不能的各種情緒描寫。最后,他把自己描寫成為類似于十七世紀伏爾泰筆下的“老實人”①的形象。蒙田不僅僅只是一個埋在書堆里的人。他喜歡獨弧,但也嘗到了社會生活的歡樂。
2.蒙田在《隨筆》的思想
蒙田并不是一個真正的哲學家。他的思想過于靈活,因此形不成一個體系。然而他對問題的思考卻頗具深度。在他的《隨筆》中我們可以發現,其中有一種生活的藝術,一種政治和宗教派系、一種教育方案。
首先,是生活的藝術。在蒙田的眼中,繼承古代的智慧,一個大問題就是幸福觀。他試圖解決這個問題,確定自己在死神面前的態度,調整自己的生活。蒙田很早就告戒人們對斯多葛派(苦行主義)的哲學思想進行思索,要不停地想到死亡而不對其感到驚奇,從而造成一種奇怪的迷亂。他總結道:“要傾聽自然的聲音和教育,自然教育人們說死亡并不可怕;是生命的盡頭,而不是生命的目的,”[1](P159)事實上,他的生活藝術就比較適合他的性情:那就是在他身上有一種非常自然的道德,在不影響主要任務的情況下,放任自己的個性。
其次,是他的政治和宗教觀點。蒙田的其它觀點也是建立在他的“順從自然原則”觀上。政治上,即無政府個人主義;宗教上,即全然不信教。蒙田極為忠心地為自己的君主服務:“觀察國家的法律是規律中的規律”。[2](P34)另一方面,作為一個改革者,蒙田站在人文主義的立場上,評擊司法的殘酷,特別是折磨人的酷刑。他反對殖民主義的無恥行徑。作為懷疑論者,他能預測偏見,作為保守論者,他走在同世紀人的前列。
再次,他的教育方法。蒙田從自己所受的教育,探索了一些教育方法,在《隨筆》的《論孩子的教育》一章中,蒙田指責學校忽視了對學生在衛生和道德品質方面的教育,采取的教育方式是填鴨式的學究式,過于注重記憶法,強求嚴格的紀律性,他想出了一個個人、自由的教育計劃,通過合適的身體訓練,可以增加學生的身體素質,從而達到一個貴族應具備的體格;通過道德教育課程實踐,形成學生的性格;通過直接教學(課程、對話、閱讀、旅行),發展學生的實踐能力。
3.蒙田的語言和文筆
蒙田是一個為興趣而寫作的人。《隨筆》的語言和風格反映了他的真實面貌:在隨意的外表下面,蘊藏著一種精雕細鑿的藝術方法[3](P56)。
首先,在語言方面。他的語言豐富,用詞嚴謹。主要用法語語言寶庫里的詞匯,他的詞匯很肯定,他喜歡大眾語言中的優秀詞匯,他也從法語化了的拉丁語中汲取營養,運用到法語中,從而豐富了法蘭西語言,增強了法語的實力,同時謹慎地運用土語詞匯。
其次,在文筆方面。蒙田的文筆和他的性情一樣,具有三個主要特點:自然、動感和色彩。蒙田文筆風格的最明顯之處,就在于他運用了并列暗喻手法,把最普通的道理貫穿于耐人尋味的方法中。
結語:綜上所述,蒙田的描寫和分析是從非常客觀的角度為出發點的。正因為如此,他的作品才會受到幾百年來各國人民的熱愛,而他自己的個人魅力也一直被后世所推崇。
注釋:
[1]“老實人”是法國十八世紀哲學家伏爾泰的名著《老實人》中的主角。他的一生充滿了厄運,但是他對待生活的態度卻充滿了樂觀主義精神。
參考文獻:
[1]P.G.Castex,P.Surer,G.Becher.Histoiredelalittératurefrancaise.Paris:Hachette,1985.
[2]A.Thibaudet.Montaigne.P.P.F.Gray.Paris:Gallimard,1963.
- 上一篇:網絡社會道德特點及道德教育綜述
- 下一篇:計算機網絡犯罪的社會道德建設綜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