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市場文化重構論文
時間:2022-04-08 11:54:00
導語:證券市場文化重構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內容提要本文認為,我國證券市場已生成一種具有消極作用和負面影響的文化,即莊家文化。既然文化中已出現了某些不利因素,就必須適時地進行調整或重構。重構的基本框架是:加強制度建設,強化市場主體的守法意識,培育市場正義精神,從而促進證券市場的規范發展。
文化因素是任何經濟活動都無法回避的基礎,正如美國的丹尼爾·貝爾所說:“為經濟提供方向的最終還是養育經濟于其中的文化價值系統”。文化價值系統包裹的是人在經濟活動中所體現的道德水準、精神品格、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從這個意義上說,經濟活動本質是一種文化活動。認清這一點,對于經濟活動本身非常重要。由此出發,我們有必要將中國證券市場納入文化的分析范圍,分析中國證券市場文化因素的長短優劣及其作用影響,揚棄某些負面因素,在已有的積極因素基礎上重構中國證券市場文化。
一、莊股時代的莊家文化
莊家本是賭場用語,指賭博中某一局的主持人。而股市中的“莊家”則是一個模糊概念,主要指通過大量資金進行證券買賣的機構或大戶。機構大戶之類的莊家除私募基金外,還包括哪些?我們不妨引用兩段話。1996年12月15日《人民日報》特約評論員文章《正確認識當前股票市場》中指出:“一些資金大戶利用股市飆升和散戶跟風,頻頻坐莊,輪番炒作。這些大戶多屬國有企業,憑借其地位、關系,呼風喚雨,牟取暴利。”2000年10月《財經》雜志登載的《基金黑幕》“莊家之變”一節在敘述了君安謝幕后說:“證券公司莊家們并未就此蟄伏,只是手法更顯‘高明’。在任家眼中,證券投資基金未始不能被利用為做任程序之一環。此次《財經》披露出證據的諸多證券投資基金,也頗多莊家氣了——莊家不會消失,它們只是前赴后繼。”
正是莊家們的前赴后繼,才使得莊股綿延不絕,乃至人們將中國證券市場這10年稱之為莊股時代,在這莊股時代,卻又生成了一種文化——莊家文化。
語言是文化的表征,股市中出現頻率最高、構詞能力最強的是“莊”字。以“莊”作為中心詞構詞的有:長莊、短莊、強莊、悍莊、大莊、小莊、老莊、新莊、善莊、惡莊、黑莊、笨莊、蠢莊、臭莊、官莊、坐莊、做莊、撤莊、逃莊、棄莊、爆莊、莊家、莊股、莊網、莊托,等等。這類用語常指莊家在股市中的資金實力、操作手法、做盤技巧、運作時間、成敗盈虧及形象類型。每一個詞語似乎都在陳述一個故事。這些故事經典的有:中科創業是如何崩盤的,億安科技是怎樣炒上一百元的。中科創業的故事很“精彩”,莊家是曾為文學青年的呂梁,他的合作者朱某事先收集了康達爾(中科創業的前身)90%以上的流通籌碼,呂梁組織機構資金接過了朱手上50%的籌碼,隨后又編織了“中科系”莊網,“網”進了中西藥業等七、八家上市公司,參與“莊網”炒作的機構有數十家,動用資金數十億,而這數十億資金大部分是通過循環使用股票質押從銀行獲得的貸款,中科系崩盤后,留給銀行的是大量的壞帳。億安科技的故事則更“神奇”,一個原名深錦興的4元多的股票,來一點“納米”題材,炒上一百多元,于是乎莊家與上市公司彈冠相慶,新聞會開到人民大會堂。一個又一個這樣的莊家故事,在股市敘說著。而故事蘊含的是具有文化性質?淖壹壑倒勰睢⒕衿犯瘛⑿形絞劍閡岳希ɡ怯澹臃晌罰賴率吒螅晃祭橋卓善鋇囊導ㄓ氤沙ば裕圃旒傯獠模靶賂拍睿轡衿媯杏恃菀锍傘笆忻溫省保稍蜓誚穡茉蜿鶯遙鈧帳艿繳撕Φ氖侵行∩⒒А?/P>
更有意思的是,莊家運作已形成明顯的地域特征,東部張揚,西部剽悍,南方詭橘,北方凜烈。與莊家有著千絲萬縷聯系的股評也形成鮮明的區域風格,有北方、南方之分,京派、海派之別。特征與風格的形成往往是文化的沉積,這就從另一個側面提供了莊家文化存活于證券市場的事實。
莊家做莊炒作股票,有三個條件:消息、資金、造勢。消息主要來自上市公司,有上市公司坦言:莊家厲害。不對,最厲害的是上市公司,沒有上市公司的消息配合,莊家一點用都沒有。資金主要來源于銀行。造勢者則為新聞媒體、咨詢機構、股評人士。于是,以莊家為核心,以上市公司、銀行、新聞媒體咨詢機構股評人士為羽翼的利益團伙產生了。為了團伙的利益,莊家與上市公司大搞內幕交易,銀行將違規資金源源不斷地輸入股市,他們肆無忌憚地違規或鉆空子操作,沆瀣一氣的做局投機,象中科創業之類的莊家乘機聚集幾十億上百億資金操縱一個系列的股票,聯手做惡莊。一些不負責任的媒體和證券咨詢機構則搖唇鼓舌、煽風點火、推波助瀾,散布虛假信息誤導股民,引來無數中小散戶落人圈套。
西方經濟學者在解釋華人社會經濟現象時有“關系資本主義”的提法,我國也有經濟學家警示:要警惕落入裙帶資本主義的泥坑。以上所述莊家利益團伙行為,事實上是“關系”,因素的作用和影響。裙帶關系本是中國文化中的落后傳統,而在現今中國社會的實際生活與經濟活動中,這種傳統被承傳并顯示出非同尋常的重要性,證券市場亦不例外。莊家就是憑借上層、上市公司、銀行、媒體等關系網絡,得以在股市興風作浪、呼風喚雨。可以說,“關系”,是莊家文化的內在特質。
莊家文化是中國證券市場特定發展階段的特殊產物,其生成是各種因素復合作用的結果。法制不備,有效制度與道德規范欠發達,這是莊家文化形成的重要因素。中國股市是在試一試的理念中誕生,是在摸索中磕磕碰碰前行,游戲規則尚未齊備,自利的閘門卻已開啟。有學者指出:我們在資本市場轉型的過渡時期,沒有進行及時、有效的監管,沒有用一只有形的手來制裁、制止違規行為。1995年327國債期貨風波莊家翻江倒海的折騰最終導致國債期貨市場關閉也使券商老大萬國折戟沉沙,其罪魁禍首是萬國證券總經理管金生,管金生也是因為327而鋃鐺入獄,但指控他的罪名不是違反期貨交易規則,而是受賄與挪用公款,因當時沒有證券犯罪的相關法律條文。然而,即使后來有了法律條文,諸如《證券法》,也并未發揮其應有的法律效用,這就給違法違規者有了可乘之機。同時,中國股市并非世外桃源,現代文明社會的浮躁與喧囂,功利與自利必將在股市得到反映,權力尋租、經濟腐敗、信用危機像病毒一樣蔓延到證券市場。在一個道德規范不發達的市場,而這個市場又是一個少有的暴利場所,市場參與主體根本無任何免疫力抵擋任何病毒的入侵,所以在價值選擇和價值追求上帶有濃厚的自利色彩并超越了法律規則與道德范式。
每一種文化都存在著價值評價問題,對莊家文化進行價值評價的結果是:它對中國證券市場的長遠、健康發展具有消極作用與負面影響。主要表現在:其一,市場參與者的股票買賣行為偏離了正常軌道。正常情況下,投資者買賣股票有一定的方向性,即對上市公司的業績進行分析后再做出投資決策。但在一個莊家文化浸淫的市場,投資者已失去了這種方向性,信奉的是“股不在好,有莊則靈”,尋莊、跟莊、與莊共舞成為廣大中小散戶的市場行為。其二,莊股的暴利效應,衍生了人們希求速利、一夜暴富的僥幸心理,助長了人們渴望財富的狂熱情緒。因渴望財富而形成的狂熱,正是股市泡沫產生的重要原因。過度的泡沫將導致股災,股災則會導致經濟崩潰。
莊家文化雖不是證券市場總體文化,卻已成為危及中國證券市場的一大毒瘤,當予以揚棄。需要注意的是,揚棄的是莊家經年積淀而成的屬于文化范疇的價值觀念、精神品格、行為方式,而不是莊家本身。在國際資本市場,每一個股市都存在著類似莊家的角色,人稱之為“坐市商”。用什么符號形式表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文化內涵。如果莊家自身來一次文化涅邡,變成按游戲規則運作的“坐市商”,帶給證券市場的將是生氣與活力。
二、文化重構與規范發展
從對莊家文化的分析中可以得到一個有益的啟示,中國證券市場要健康持續地發展,必須規范,必須在規范中發展,在發展中進一步規范。而文化重構的目的就在于促進中國證券市場的規范發展。
中國證券市場文化重構并非全盤否定,推倒重來,而是對原有文化因素的激濁揚清,去偽存真。在中國證券市場的建立與發展中,精英文化曾產生過重大作用。在計劃經濟的80年代,一批在美國華爾街闖蕩的富有遠見的中國留學生回國與國內經濟界的精英們為推動建立市場經濟的證券市場積極奔走,他們執著追求與不懈努力的精神,終于催生了中國證券市場這個嬰兒。而經濟學界的理論智慧使證券市場破譯了前進道路上的一個個難題而一步步走向成熟。精英文化的另一種表現形式是憂患意識,如一些專家學者及市場人士對中國證券市場的不滿與批評,正是股市憂患意識的表現。不滿表明這個市場存在缺陷,批評是為了建設。市場在運轉時、在前進中,要有人為之鼓與歌,更要有人為之憂與思。減否褒貶,聲音不同,不僅不會造成市場混亂,相反,卻可以促進市場的規范發展。如果當初沒有人將《基金黑幕》白之于天下,沒有人深揭股市暗瘡,也就不會有今天的重典治股。這種深含優秀傳統文化底蘊而又極具當代價值的憂患意識以及精英文化在證券市場中所表現出的積極進取、勇于開拓、大膽求索的精神,將作為文化基因傳承下去,亦將作為中國證券市場文化重構的基石。
中國證券市場文化重構的首要任務是加強制度建設,以形成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環境。關于這一點,管理層給予了充分關注并付諸實踐,制定了不少法律法規。但是,完整的制度建設應該包括兩方面:一是法律條文,二是人們在行動中恪守規范。厘定嚴格的法律條文很重要,但必須得到人們的普遍遵守才具有權威性和約束力,否則只能是一紙空文。因此,只有當人們將法律條文轉化成實際的行為準則時,制度才具有了真正意義。而證券市場實際的情形是,一些黑莊、惡莊為了利益最大化,敢于在法律的刀口上舔血,敢于以身試法,內幕交易、操縱股市的違法行為公行于市。要改變這種狀況,重要的是必須對那些違法者繩之以法,予以嚴厲懲處,以儆效尤,使市場主體有所畏懼而自覺守法。需要引起足夠注意的是,懲處要及時,不要在違法事件發生后才姍姍來遲,監管要均衡,不要搞一陣風。懲處不及時,會影響投資者信心;監管一陣風,風聲一過,沉渣又將泛起,市場也就難以走出“一管就死,一放就亂”的怪圈。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其所以是社會主義的,就在于它昭示了一種制度的文明,即在經濟運行機制與規則中強調人文精神,其中最重要的是正義精神,其主要表達形式是經濟正義和社會正義。而作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重要組成部分的證券市場同樣存在著對正義尤其是經濟正義的追求。
關于證券市場所追求的經濟正義的基本涵義,引用學者的觀點,結合證券市場的實際情況,可作如下表述:制度及規則公正、合理,維護投資大眾尤其是中小投資者的利益;經濟行為在追求利潤最大化的同時,遵循可持續發展原則;經濟行為體現“經濟人”與“倫理人”的統一。
制度及規則公正、合理,這實際上是制度建設的價值取向問題。證券市場是一個最大的利益角逐場,在這個角逐場中,由于信息不對稱、資金實力懸殊等原因,中小投資者始終是一個處于劣勢地位的弱勢群體,維護中小投資者利益應該成為制度規則制訂的重要取向。隨著市場的發展和中小投資者的增多,管理層已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這一點。從已出臺的一系列制度來看,公正、合理的原則貫穿其中,明顯地傾向于保護投資大眾的利益。但是,如前面所說,制度制定只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是要切實落實,將紙上制度變成現實。
證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主要表現在可持續融資與可持續投資,而莊家過度的惡意的炒作,只會使股價偏離價值而畸形高企,產生大量泡沫,其結果是這個市場既難以融資又無法投資。世界證券市場的歷史教訓值得注意:1720年英國倫敦股市在“南海泡沫”后一百余年未發行過一只股票;1929年美國紐約股市崩盤的結果是資本主義世界十年的蕭條;1989年日本東京股市崩盤后十年未能發揮作用,大公司無法通過股市融資,券商紛紛倒閉。保證證券市場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市場參與各方做出真正負責任的、長期的努力,而其中基金和券商的精英模范作用尤其重要,如果基金和券商仍醉心通過內幕交易、暴炒股價來獲取高額利潤,將會阻礙證券市場的持續發展。
西方經濟學把市場的利益主體稱為“經濟人”,即最大化地追求和實現個人利益的人。因此,“經濟人”的行為具有自利性。與此一致的是,資本追求自私。資本市場中“經濟人”的自利與自私驅使其挾資本流連于股市,流連于股市的資本不斷循環吞吐,使證券市場生生不息。但是,這種自利與自私若不加以恰當的引導與規范,就有可能被放大、被強化,從而有可能泛化為對證券市場的破壞性力量。上文所征引的倫敦、紐約、東京股市的悲劇,不能不說是投資者自利自私的極度膨脹、對財富的渴求達到瘋狂地步而導致的結果。引導與規范,一靠法律約束,二靠倫理調節。法律是依賴國家強制履行,且是事后懲處,成本高昂。倫理調節是依靠倫理道德之手運用道德和正義原則、價值標準、行為規范來調節人們的經濟行為,通過人的道德自覺與自律來遏制白利自私的膨脹、防范違規行為的發生。更為重要的是,倫理調節可以貫穿于“經濟人”的行為過程,這一過程也是實現“經濟人”與“倫理人”統一的過程。怎樣將兩者統一起來?然而,證券市場的財富陷阱與暴利誘惑,要使“經濟人”與“倫理人”統一于一體,并非是一件容易的事。證券投資基金曾經市場形象欠佳,就是因為基金本身過分突出了“經濟人”的逐利要求而忘記了作為“倫理人”應承擔的社會道德責任。關于基金的社會道德責任,人們已成共識,即保障股市穩定,分散股市風險。其實,何止基金未曾意識到自己的社會道德責任。道德失范,倫理無常在中國證券市場并不鮮見。可問題在于,連基金這樣的市場精英尚且如此,又有誰去扛起正義之旗?
談到正義,與證券市場有關的傳媒應該是“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從輿論上給予證券市場嚴格監督、公正批評,盡可能提供給投資者真實的信息、可靠的分析和有價值的投資參考。但在“呀”的誘惑與驅動下,一些媒體包括證券咨詢機構、股評人士已淪落為莊家的“御用文人”,不僅失責,而且失德。莊家違犯國家法律操縱股市可以繩之以法,而那些推波助瀾的“御用文人”卻可以遠離法網,因為暫時無“法”可治。在此情況下,道德自律與正義自覺就顯得尤為重要。一個嚴肅而負責任的媒體,應該而且必須堅持社會正義,恪守道德規范,遵守“公開、公平、公正”的市場原則,努力營造尊重事實、追求透明的輿論氛圍,而不是為黑莊惡莊造市搖旗吶喊,然后用一句“風險自負”來推卸一切責任。
總之,中國證券市場文化重構的首要任務是加強制度建設,將完備的法制與嚴厲的法治相結合,并在法治的基礎上強化市場主體的守法意識。與此相一致的是培育市場的正義精神,砥礪市場主體在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不忘對經濟正義與社會正義的追問。惟有如此,中國證券市場才會具有充沛的元氣,才會永葆花樣年華。
- 上一篇:淺析城市商業銀行問題
- 下一篇:文化市場管理情況調查論文
精品范文
10證券投資實訓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