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復合經營模式論文

時間:2022-04-24 04:05:40

導語:林業復合經營模式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復合經營模式論文

1揚州市江都區林業復合經營現狀

揚州市江都區位于江蘇省中部,里下河南部平田地區,南鄰長江,氣候溫暖,雨量充沛,人多地少,經濟尚發達。全區總面積1330.3km2,其中耕地面積72000hm2,有林地面積13400hm2,四旁植樹2090萬株,林木覆蓋率達20.4%。其中可用于復合種植的面積約1340hm2,其余多數為公益林和零星竹林。社會發展及江都區優良的氣候資源孕育了花木產業,全區花木總面積13330hm2,其中約3330hm2為喬木類花卉。喬木類花卉為大苗,株行距大,行間可復種其它植物。全區合計有4670hm2林木、花木復合種植規模,占林業總面積的25.3%。近年來,林木、花木下種植小麥、大豆、水稻、花生、山芋、蔬菜、食用菌和苗木,林下種草養羊,圍林養雞、鴨,大規格苗木開發復合種植地被植物(如沿階草、金邊黃楊、玉簪等花卉),林地開展旅游等,年創產值逾3億元,平均產值6萬元/hm2左右,不僅提高了群眾的收入,同時也提高了土壤肥力,改善了林地的水氣資源狀態。

2林業復合經營模式

2.1林牧復合經營模式林牧復合經營是在樹林中放牧或在樹林的行間(株間)種植牧草,進而進行牧業生產的經營模式,以取得經濟效益,提高復合經營效益。

2.1.1林間種草養羊。造林后的新造林地,林間裸露地面積大,正常管理需除草、施肥、澆水、治蟲等,為了提高造林短期經濟效益,林間種草養羊是一個復合經營的有效途徑,江都區昭關林場曾進行過較長時間的種草養羊經營。方法是利用新造林或中、幼林林間隙地種植黑麥草、苜蓿等飼料植物,飼喂圈養羊(林中放牧羊易啃食樹皮,對樹木生長有影響)。實踐證明,新造林種牧草每年可養羊340只/hm2,年產值30萬元左右。隨著樹齡的增大,麥草產量每年以5%~15%的比例遞減,當林木郁閉度達到0.70時,牧草生產受限,林間種草牧羊終止。

2.1.2圍林養雞、養鴨。圍林(即把樹林用網圍起來)養雞、養鴨是林牧復合經營的有效方法之一。丁伙大禹風景竹園就利用竹林的條件實行圍竹養雞,取得了可觀的復合經營效益。

①生態效益。圍在竹林內飼養的雞,在覓食時,以捕捉害蟲(天牛、竹螟、刺蛾、土壤中的蠐螬等)為食,減少了竹林害蟲的防治,節省了農藥開支和治蟲的用工開支,同時也減少了環境污染,竹林害蟲減少的同時也提高了竹林的質量。

②間接經濟效益。在竹林內養雞,每只雞每年可排便(鮮糞)11~13kg,直接給竹林增施了有機肥,同時也減少了肥料資金和施肥用工支出,既促進了竹林的生長,使竹林多發筍、多成竹,又增加了竹林的產出、收入。竹園用移動雞舍,每年換一片竹林,竹林輪流養殖,效果更好。

③直接經濟效益。竹林生態環境好,無污染,雞、雞蛋質量高,自然升值。竹園雞蛋的價格是普通市場雞蛋價格的2倍,蛋雞淘汰后的價格為市場常規雞售價的3倍左右,而且市場供不應求。通過雞蛋及雞的銷售,對風景竹園進行了大量的宣傳,提高了知名度。

④社會效益。在竹園雞質量好、經濟價值高理念的引導下,江都區出現了類似竹園雞的養殖,如生態雞(樹林內養的雞)、果園雞、桑園雞、花園雞等生態養殖項目,在這些環境下培育出來的食用雞、蛋不僅價值高,市場也十分看好。

2.2林農復合經營模式

充分利用新造林、幼林的行間隙地,復種糧食如水稻、三麥、棉花及其它經濟作物,取得林農復合經濟效益。

2.2.1池杉林—水稻模式。江都區淥洋湖地區開發池杉造林時,利用池杉耐水濕的特性,湖灘上造池杉林時設計大行距(20~30m),小株距(2~3m),進行池杉林中種水稻,實現長樹、種糧兩不誤,起初3年水稻產量無明顯減少,3年后水稻產量略減,隨著樹林的成林,水稻產量將慢速降低。在糧食產量未有太大妨礙的情況下,保有了一片疏林的蓄積,增加了一份長期的經濟效益。

2.2.2林業—三麥及經濟作物如棉花、花生、山芋、油菜、蔬菜、瓜果等模式。造林后,林權所有者(單位或個人)為了充分利用土地,在林間隙地套種三麥或棉花、花生、大豆、山芋、油菜、瓜菜等經濟作物,實行林農復合經營,取得短期經濟效益,實現了以副養林,以短養長。新造林的復合經濟效益通常為3萬~5萬元/hm2。隨著新造林郁閉度的增加,林中隙地的逐漸減少,光照時間的縮短,其復合經濟效益也相應減少。一般森林郁閉度達到0.6時,此類復合經營便停止,轉向其他項目的經營活動。

2.3林漁復合經營模式

充分利用林間的河、塘、溝等水面養殖漁、蝦、蟹等水產品,取得短期經濟效益。邵伯鎮韶關林場、真武鎮林場分布在湖灘,地勢低洼,營造的池杉林十分耐水濕,林內水溝、水塘較多,林漁經營模式較為普遍。

2.3.1林間養魚、蝦、蟹模式。改造林地中的自然河塘,使之具有養魚、養蝦、養蟹的條件,飼養魚、青蝦或螃蟹,取得短期經濟效益,林漁模式經濟效益高,一般為10萬~30萬元/hm2水面,但投入也高,主要是飼料、種苗的投入。

2.3.2林內養龍蝦模式。利用林內的水溝或水池、河塘,稍加改造,即可養殖龍蝦。龍蝦養殖經濟效益高,通常為20萬元/hm2。龍蝦適應性強,對江都區的河塘、水體、水草都能適應,繁殖系數高,生長速度快,一般當年就能上市,經濟效益較好,而且比較穩定。

2.4林業間種植食用菌模式

森林郁閉度達到0.6以上時,林內光照少,濕度大,不適宜經濟農作物的生產,區昭關林場曾利用池杉林進行了較長時間的食用菌生產,生產品種主要有蘑菇、平菇、香菇、金針菇等。食用菌生產只需微弱的光照或散射光,幼齡林的后期及中齡林內的光照正好適應食用菌生產,食用菌市場價格高,一般產值為20萬元/hm2左右,而且食用菌收獲后的菌渣是林地很好的有機肥料。

2.5林業—花木、苗木經營模式

利用新造林、幼林的林間隙地復合培育花木、苗木是江都區林業復合經濟的重點模式,花木、苗木市場好、產值高,一般為6萬~10萬元/hm2。

2.5.1林業—苗木模式。新造林中間隙地多,陽光充足,管理用工多。淥洋、昭關、濱湖等多家林場利用新造林地發展苗木生產,既管好了新造林,又生產了苗木,全區這種復合經營模式的生產面積比較多。林地種植苗木的土地利用率因新造林的生長而減少,每年以5%~10%的速度下降,因為林苗的生物學特性一般為陽性至強陽性,林木覆被率達60%時,林間的光強度不足以使林苗正常發育。

2.5.2林業—地被植物模式。林地郁閉度達到0.60以后,林間光照減少,可適應耐蔭的地被植物生長,丁伙鎮花農在郁閉度大的苗木花木地塊復合種植沿階草、細葉沿階草、闊葉沿階草、麥冬、八角金盤、石蒜和各品種扶芳藤等耐陰地被植物,收入一般為3萬~5萬元/hm2。

2.6行道樹大苗—花木生產模式

行道樹大苗培育株行距大,一般為3~5m,田間隙地多,光照較充足,丁伙鎮、仙女鎮、大橋鎮的花農摸索了大型苗木復合經營的技術,在培養的大苗下復合種植綠籬、綠坪苗和地被植物,如大葉黃楊、金邊黃楊、小葉黃楊、金葉女貞、金森女貞、紅葉石楠、石楠、紅葉小蘗、紅花繼木、法青等苗木。一般年收入為6萬元/hm2左右。

2.7林業—生態休閑模式

依托林業綠色有機產品和生態景觀開發農家樂以及生態休閑旅游項目,如邵伯淥洋湖濕地公園、丁伙樸園、樊川宏大獼猴桃園、丁溝欣榮葡萄園、丁伙大禹風景竹園。該模式剛剛起步,根據外地經驗,該模式的經濟效益也是相當可觀的。

3農林復合經營模式效益分析

3.1經濟效益

林業復合經營模式的運用,極大地提高了單位面積的經濟效益,增收3萬~30萬元/hm2,因復合種植的作物品種而異,復種農作物收入低一些,復種經濟作物收入高一些,養羊、養蟹效益更高。同時,林下復種時,翻土、施肥也正好給樹木松土、施肥,使林木生長更好,同時也減少了林地管理的支出,降低了營林成本,為林業集約經營創造模式。

3.2社會效益

3.2.1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江都區地少人多,土地資源十分金貴。林農復合經營模式把不同發育階段林木的林地利用率提高了15%~60%,變相地開發了土地資源。

3.2.2增加就業機會。林業復合經營模式的應用,創造了大量的社會財富,也需要大量的勞動力,江都區林農復合經濟的生產,每年要消耗一大批勞動力,增加了4萬~5萬人的就業機會。這類產業充分利用了社會上的閑散勞力和半勞力,增加了農民的收入,使社會更加和諧、安寧。

3.3生態效益

3.3.1增加了綠地覆被程度。林業復合經營的種植、養殖生產,提高了新造林地的覆蓋率,減少或控制了林間隙地的裸露。土壤水分含量將提高10.3%~15.2%,對改善新造林的林間氣候、水土保持都起到極其重要的作用。

3.3.2豐富社會商品。林間復合經濟生產的瓜、果、蔬菜、羊、雞、禽、蛋、菇、糧、棉、油商品豐富了社會市場供應,這些均為無公害農林副產品,深受消費者歡迎。

3.3.3光能、土壤肥力得到了充分利用。樹林生長到幼林后期至中齡林階段,林中的直射光減少,散射光增多,林下復合種植耐蔭的植物(沿階草、吉祥草、食用菌等)充分利用了散射光能。林下的復合種植,使林中的光、熱、水資源重新分配、充分利用、合理利用。植物吸收利用了表土層的肥、水資源,而樹由于根系深利用了土壤深層次的肥水資源,實現了土壤肥力深層次的利用。

4林業復合經營模式的應用

樹林是一個有機生物綜合體,是光、溫、水、氣、土、生物、微生物資源共同作用的一個復雜體系,只有諸多因子的合理分配、協調作用、合理使用才能取得復合經濟的最高效益。

4.1新造林(1~3齡)應用模式

新造林樹苗幼小,占地少,林間的隙地較多。此階段林間光照充足,林苗需要精細呵護,此階段的復合經濟模式擬應以復種棉花、三麥、油菜、蔬菜、大豆、山芋、花生、各種瓜果或育苗模式為主。此類復合種植需施肥、澆水、中耕防治病蟲等,同時也是新造林成活生長期所需要的,實現了林業復合種植一體化管理,促進了新造林的成活生長,達到林業、經濟雙贏的局面。

4.2幼齡林(4~10齡)應用模式

隨著樹木的生長,幼林期林間的直射光照逐漸減少,林中郁閉度有所加大,濕度逐年增加,但仍有較好的光照條件。因此時的幼林樹苗壯實,經得起雞、鴨等禽類的摩擦和壓力,林業復合經濟模式擬應圍林養雞、種草養羊,也可以繼續復合種植瓜果蔬菜,或進行食用菌生產。

4.3中齡林(11齡以上)應用模式

樹林長到中齡階段,林內郁閉度加大,光照減少,濕度增加,各種生物、微生物活躍,此階段的復合經濟擬應以復種耐蔭花卉、地被植物和生產食用菌為主,光照、水氣均能

4.4因地制宜林—水產模式

利用樹林中河、溝、塘發展水產模式是經濟效益較高的一種復合經濟模式,但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水面。對原有水溝、河、塘要進行改造,實行標準化養殖,增加防逃措施、增氧設備(水體溶氧少),充分利用魚池周圍的隙地種植牧草,提供魚的飼料,實現林、漁經濟雙豐收。

作者:景德珍單位:江蘇省揚州市江都區丁伙鎮林業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