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校園經濟責任審計的評論

時間:2022-03-04 11:47:50

導語:議校園經濟責任審計的評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議校園經濟責任審計的評論

本文作者:寧崗工作單位:西北大學審計處

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指標體系

違紀違規情況評價指標⑴部門違紀違規情況評價①財務收支真實性財務收支真實性主要根據被審計單位提供的會計資料反映的財務收支數據與審計組實施審計后認定的數據進行比較來確認。評價可分為真實、基本真實、不能真實地反映財務收支狀況三個層次:①凡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賬、證、表數據與審計認定的數據相符或差錯在2%以內的,認定其會計資料真實地反映了被審計領導干部任期財務收支狀況;②凡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賬、證、表數據與審計認定的數據基本相符(差錯在2%-5%之間)的,認定其會計資料基本真實地反映了被審計領導干部任期財務收支狀況;③凡被審計單位提供的賬表反映的數據與審計認定的數據有較大差距(差錯在5%以上)的,應認定其會計資料不能真實地反映被審計領導干部任期財務收支狀況。②財務收支合法性財務收支合法性主要根據審計組實施審計后是否發現被審計領導干部個人及其任期內本單位存在財務收支違規違紀事實來確認。這是評價被審計領導干部任期經濟責任的又一項重要指標。評價可分為符合、基本符合、違反、嚴重違反財經法規四個等級:①凡在財務收支方面未發現違規違紀事實的,可認定為被審計領導干部任期內財務收支符合財經法規的規定;②凡在財務收支方面有違規違紀事實的,但數額較小(相對資金總量在2%以內),情節輕微的,可認定為被審計領導干部任期內財務收支基本符合財經法規的規定,但對違規違紀事實要披露;③凡財務收支方面有違規違紀事實的,相對資金總量在2%—5%之間,情節較輕的,應認定為被審計領導干部任期內財務收支有違反財經法規的行為;④凡財務收支方面有違規違紀事實的,并相對資金總量在5%以上,或金額雖然不大,但存在私設“小金庫”、“賬外賬”問題,有重大違紀案件的,應認定為被審計領導干部任期內財務收支有嚴重違反財經法規的行為。⑵個人違紀違法情況評價一般采用定性指標,主要審計其是否存在以下違紀違法行為:①用公款報銷個人開支。②存在貪污、挪用、私分和長期無償占用公款、公物。③行賄、受賄或借基建和大宗物資采購之機撈取好處費。8.職工滿意度評價職工滿意率=問卷滿意份數÷審計調查問卷總數×100%該指標用于評價部門教職工對領導任職期間工作的滿意情況,是考核其“為人為本”管理理念的一項重要指標。

高校領導干部經濟責任的審計評價

要做好經濟責任的審計評價,還必須設計評價方法。經濟責任的審計評價可采用綜合評價法(即結合定性及定量指標進行評價的方法)。綜合評價按百分制進行考核,根據評價內容分項確定分數,依據審計結果確定得分,按照得分多少來區別:優秀(90分以上)、良好(80—89分)、基本稱職(60—79分)、不稱職(60分以下)四個檔次進行綜合評價。如果經審計發現被審計領導干部在財務收支中有嚴重違法違紀問題,不論得分多少均評價為不稱職。在此假定初始總分為100分,分值分布如下:1.資產狀況初始值為10分⑴資產保管不善、未有效使用的,扣1—5分。⑵資產購置、處理不合規的,扣1—3分。2.預算狀況初始值為10分預算編制脫離實際的,扣1—3分。3.自籌經費狀況初始值為10分⑴自籌經費不合法不合規的,扣1—8分。⑵自籌經費全部用于人員支出、未考慮部門發展的,扣1—3分。⑶自籌經費能夠兼顧學校、部門、職工利益的,加1一2分。4.內部控制制度狀況初始值為15分⑴內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的,扣1—5分。⑵內部控制制度未有效執行的,扣1—8分。⑶激勵機制不合法、不合規,職工滿意度低的,扣1—3分。5.任期內費用控制狀況初始值為15分⑴人員經費支出結構不合理,扣1—3分。⑵招待費用支出不合規性,扣1—3分。6.違紀違規狀況初始值為30分⑴部門違紀違規①存在專項資金挪用及亂收費情況,扣1—10分。②存在公款私存、私設小金庫情況,扣5—10分。③存在虛假開支情況,扣1—10分。⑵個人違紀違法①用公款報銷個人開支,扣1—10分。②存在貪污、挪用、私分和長期無償占用公款、公物,扣1—10分。③行賄、受賄或借基建和大宗物資采購之機撈取好處費,扣1—10分。7.職工滿意度評價狀況初始值為10分,職工滿意率未達到80%,扣1—5分。需要注意的是:在進行經濟責任審計評價時,可根據實際需要增減評價指標、確定各分項分值,重新調整分值分布。例如,例如增加經濟責任目標完成情況的評價,科研經費管理的評價等。8.如果該領導任期內簽訂有經濟責任目標時,增加部門經濟責任目標完成情況評價,初始值為10分,經濟責任目標未完成的,扣1—10分。9.如果涉該領導任期內該部門有科研任務,增加任期內科研經費管理情況評價,初始值為10分,科研經費管理不善,扣1—5分。總之,審計人員既要認真理解和領會國家的各項相關行政法規以及干部政策,又要熟悉技術性法規,才能公正地進行審計評價,完成審計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