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公共空間適應性設計分析

時間:2022-03-25 04:15:55

導語:社區公共空間適應性設計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社區公共空間適應性設計分析

摘要:通過對陽光社區公共空間的調查分析,了解老年人對公共空間的實際需求,挖掘出社區公共空間與老年人需求之間的潛在關系。根據具體情況提出改善社區環境、提高社區公共空間的可逗留性、安全性、完善適應性公共設施的策略,從而優化社區現狀,提高社區內居民的生活條件,改善社區居民的活動環境,重現活力社區,提升社區居民幸福感。

關鍵詞:社區公共空間;適應性;安全;無障礙

隨著老齡化趨勢的明顯,人們對社區公共空間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從某種意義來說,社區公共空間就是今天的城市客廳,容納著不同人群的需求,也是城市發聲的載體,客廳活動越活躍,證明公共空間適應性越強。

一、社區概況

陽光社區位于江蘇省鹽城市河東新城都市走廊內,是鹽城市開發區境內較早規劃的。社區北臨經濟開發區招商中心,西臨當地兩所高校,文化氣息濃郁。社區內居民來自九個村,主要來自江西村和巨墩村,社區內共有1903戶,8721人,其中60歲以上的老年人占比18.5%。隨著居住區居民的老齡化現象不斷遞增,社區公共空間在使用方面也暴露出很多問題,如老年人健身設施安全化問題、休息涼亭無障礙化問題等等。老年人是公共空間活動的主力軍,公共空間品質和人性化設計都直接影響著老年人的生活,因此,社區公共空間的適應性設計已成為當前社區改造的主要問題1。

二、社區公共空間現狀

1.綠化環境讓位其他空間。由于社區建設時間較長,當時的綠地面積與停車面積配比不能滿足目前的使用狀態。停車位緊張,目前甚至犧牲了部分綠化的空間來維護停車的秩序,讓原本公共空間就比較小的社區更加局促。2.公共設施分布不均且利用率低。目前公共設施集中在社區東南角,其他區域沒有安排。對于部分身體條件不是特別好的老年人來說,超出了步行承受范圍,限制了他們的出行。在設施周邊沒有擺設座椅便于休息,導致老年人鍛煉之后無法就地休息。大多數老年人選擇就近原則,坐在路邊休息或自帶的小板凳。尤其在有雨雪天氣的情況下,公共空間便成為一片擺設。3.道路安全存在隱患。普通的道路在社區建立時已經形成,當時沒有考慮今天的車流量問題。目前道路安全性較差,大量停放的汽車占用了步行道,這樣就不利于行人的出行,尤其對于高齡老人來說更是限制了其活動的空間,造成了安全隱患。4.社區無障礙通行較弱。社區主次干道及樓棟間出入口存在高低差,雖用不同材料做以區分,但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輪椅、推車等出行工具在社區將無法通行。5.夜間照明較弱。社區雖在各個路口增設了照明和探頭,但夜晚公共空間照明力度依然不夠,部分燈具因樹木生長因素,被樹木遮擋較多,形成燈下陰影面積較大,反而給夜晚出行帶來不便2。

三、老年人交往行為需求

在陽光社區調研期間,我們采訪、跟蹤、調研部分老人和社區工作人員,通過發放問卷、跟蹤記錄、定點拍攝、訪談等形式展開工作。通過選取社區活動節點和記錄對比老年群體活動方式,最后總結出老年群體活動和個人活動的特點。該社區老年人休閑活動的時間主要集中在6:00—10:40am和13:00—16:00pm這兩個時間段,活動類型分為聚集交往型和休閑休息型活動。從活動地點來看樓棟周圍空地、車庫門前和社區廣場,尤其是陽光充足的社區廣場成為老人首選活動的場地,反而社區活動中心活動的老人比較少,主要原因是活動空間小,開放時間有限、進出室內有臺階上下較麻煩等。老人的活動范圍幾乎都控制在離家15分鐘的步行路程之內,在中途會有間歇交談等活動。在公共空間進行交往性的活動老人,會主動與他人攀談交談,積極性較強,反映了老人的交往需求。比如下棋、打牌等活動,以此來滿足自己的精神需求,消減自身的孤單,更好的融入社會、融入社區生活(表1)。通過以上調研分析,總結老年人的社區行為主要表現為:交往性、群體性、就近參與性和固定性。根據陽光社區的年齡分布狀況,創造和設計出適宜老年人活動的公共空間環境顯得尤為重要。

四、適應性設計要點

適應性設計應考慮到老年人的行為行動特征并充分兼顧到他們心理和生理兩方面因素,從實際環境設計出發,著眼于人性化、情感化的設計,賦予空間情感和生命3,從而真正滿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社區適應性設計應從以下幾點出發:1.健康安全需求。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各方面機能的衰退使得老人的反應和行動會比較緩慢,長時間地活動容易產生疲勞和不適感。在社區公共空間設計時應該動靜分開,有目的的規劃不同活動空間。給老人提供健康活動場所,可以進行跳舞、健身操、打太極等各類活動。普及健康鍛煉知識,讓老人自己學會調理身體,盡量保證空間的通透,呼吸清新的空氣、欣賞美好風景,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也非常有益。2.交往安全的需求。陽光社區的老人大部分來自臨近村落,所以比較容易建立熟人團體,在交往中會抱團互助,但也有部分老人希望安靜獨處。這就要求我們的公共空間在規劃時要設置好空間功能,條型座椅便于老年人安靜獨處;圈型或折角型座椅便于三三兩兩聊天或團體交流,容易吸引其他老人的注意。當然獨處的坐凳要注意空間的通透,便于老人觀察周邊情況,否則容易帶來不安全感。3.交通安全的需求。老年人的活動特征一般體現出就近性和習慣性。會選擇自己經常去的、熟悉的空間,具有固定性。為了保證老人在途中的安全,在道路的設計上應該考慮到道路設施的安全要求,必要的人車分流路線,在較長的路線路程中適當增加中途休息座椅,降低安全隱患,增加出行的舒適性。4.無障礙的道路交通空間環境。道路作為連接其他空間的橋梁,更是存在安全隱患的最大區域。老年人行動能力不便,安全便捷是道路建設的首要要求。步行道應避免從停車場和機動車道穿過,道路公共空間最好做到人車分流。在材質上,應當選擇平坦、防滑、利于通行作為首要前提。不宜采用鵝暖石或凹凸不平的地面材料,也不能過于光滑,要方便拐杖和輪椅的使用。在一定的空間還要注意設置輪椅回轉空間的設計。5.緣石坡道設計。緣石坡道是位于人行道口或人行道的兩側,人行道路緣石是方便輪椅乘坐者進入人行道的一種坡道。為方便輪椅的行駛,設計時應該考慮其坡度變化和扶手的設置。6.夜間照明設計。老年群體因視力衰退,不易在夜間辨識物體,因此,為了方便出行,也為了增加熟識度,社區的夜間照明可以做到個性化設計,在滿足照度的同時方便老人記住熟悉的路。社區公共設施的建設與老年人生活的質量直接相關,公共設施不但要求考慮其環保性的要求還更應該考慮空間設施和老年人的關系,操作的舒適度、安全性。各類設施應符合人性化適老化的設計,在不污染環境、低損耗、可循環利用的基礎上,設計出符合老年人需求且保證其實現功能而又安全舒適度產品,從而構建適老化人、機、環境和諧關系。

五、結語

社區公共空間的適應性設計,不僅體現了以家庭養老為基礎的國家政策,也符合城市規劃的要求,這有利于提高資源分配的效率,也更迎合了老年人居家養老的意愿4。社區公共空間環境的建設,將是居民對社區幸福感最直接的體會。因此,提供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對老年人的社區生活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作者:王燕 李盼 周德超 單位:鹽城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