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居住環境設計論文
時間:2022-05-20 03:24:23
導語:低碳居住環境設計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低碳居住環境具有經濟實用、節能環保的特點,強調空間的藝術性與思想內涵,突出資源利用的綜合性和低功耗,是綠色、健康的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在以低碳生活理念為指導的居住環境設計中,設計師結合建筑本身的結構特征,借助一定的技術手段,由內而外對建筑進行組織創造,力求打造出舒適、美觀、低能耗、低排放的空間環境,滿足居住者的各項生活需求、提升其生活品質與精神追求。
2低碳居住環境設計的基本原則與要求
2.1節能環保與整體性原則
當下,國內居住環境設計普遍存在環境污染大、材料資源浪費等問題。節能環保,就是要擯棄高排放、高消費的居住環境設計思想,以低能耗、環保節約的基本理念指導設計工作的展開。建筑空間包括室內、室外和過渡空間,其中室內空間是建筑價值的主要體現,但這三者是一個有機整體,室外空間與過渡空間的設計同等重要。居住環境設計是對已有建筑環境的深化與再造,通過對各空間的統一組織協調,能夠實現室內外空間的有機互滲、達到與城市大環境融合協調的目的。在居住環境設計中,不能單純追求視覺協調,還應盡量避免生活垃圾,如污水、噪聲、油煙等對外部環境的干擾破壞。
2.2以人為本原則
住房是人類生存品質的重要影響因素,是其安居樂業的前提和基礎。在居住環境設計過程中,應在節能環保、愛護自然的前提下盡可能多地為居住者提供便利與關懷,滿足居住者在生理、心理方面的獨特需求。值得注意的是,“以人為本”不代表人的需求凌駕一切,人類的追求舒適生活的同時必須與自然環境中的人事物平等共處,為追逐物質享受而犧牲環境、破壞整體和諧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2.3動態發展與科學創新原則
空間是一種非固定的開放系統,它始終處于動態變化和不斷完善調整的過程中。受時代和地域的影響,空間環境會不斷新舊更替、持續發展。動態發展原則就是要在設計中保留充分的發展更新空間,以順應社會活動、時代審美理念和人們生活方式的變化,并在設計中延續多層次多風格的多樣化理念。同時,要在居住環境設計中采用科學的表現手法,突出設計和環境本身的科技含量,系統、合理地展開整體設計,明確空間的分割與利用。科學創新原則在現代社會尤為重要,它是設計本身時代感的來源,同時能有效提升設計效率,在突出空間感染力的同時彰顯設計的文化內涵,帶來人視覺與精神的雙重享受。
3低碳居住環境設計的具體措施
3.1合理展開空間布局和植物配置
合理展開空間布局,讓室內外空間在位置、形狀、流通等問題上構成一個豐富統一的整體。結合住區的風向、日照,以及住宅本身的噪聲源、污染源及空間分布,科學開展采光、通風、隔熱等設計。借助植物、結構設施等構建自然風道,擴大住宅綠化率,降低室內外熱輻射,改善居住環境。尊重住宅所在地的地域環境特征,優化植物配置,減少對場地自然環境的干擾。順應自然生態系統的物質能量循環,科學構筑室內外動植物、水資源微生態格局。合理搭配植物和景觀元素,以室內植物、盆景等方式美化環境,提升室內植物匯碳系統的整體匯碳能力。
3.2采用先進技術,倡導能源的開發、優化和循環利用
選用安全、環保、低能耗的家居材料和家具,結合人體工學設計空間的使用功能,減少廚房、浴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倡導節約、理性、低排放的消費風尚,擯棄高消費、高能耗的生活方式。倡導能源的循環使用,盡可能使用再生資源、復合材料,減少資源浪費。充分利用二手配件、設備、家具等“舊元素”,將“舊元素”巧妙融合到新的環境空間中。盡可能在住宅區內實現能源集中供給,結合住宅區所在地的氣候特點和自然環境,借助先進的節能技術手段,進一步提高太陽能、風能、沼氣等新能源的普及率。盡量不使用碳基能源,逐步降低碳基能源在總能耗中的使用比重。具體來說,可以從以下方面入手:加大水資源循環利用;深化太陽能光電光熱技術的運用;逐步實現風力提水、致熱;建立社區污水循環利用系統和雨水收集利用系統。
3.3在空間設計和材料選用上堅持低碳原則
加強空間利用,協調好空間內部關系,合理布局,盡量節省交通空間,提升空間的利用率。盡可能避免對室內主體結構的更改,充分考慮陰陽面的結合,讓室內冬暖夏涼,以達到減少能耗的目的。統籌安排室內的通風、光照,利用自然條件減少空間設計中的材料使用,避免環境污染源。堅持使用低碳材料,減少裝修材料在生產、運輸及施工環節發生的碳排放。優先選用本地材料和秸稈、竹子等低碳替代材料,比如可用硅藻泥代替某些涂料、用復合石材替代天然石材。盡量少用混凝土、水泥,同時將裝修產生的廢棄材料二次利用,減少材料浪費。
作者:李金陽劉旭東馬小婷單位:沈陽建筑大學市政與環境學院
- 上一篇:實踐教學環境設計論文
- 下一篇:中學陽光體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