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住區規劃設計研究

時間:2022-12-25 11:42:19

導語:中式住區規劃設計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中式住區規劃設計研究

1引言

近二十幾年來,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我國城鄉經濟社會也取得了巨大成就。經濟的發展促使人們對于居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已不在是過去那種單純的對于居住功能空間的需求,而是提高到較高的居住環境需求上,甚至于更高的文化品位。住宅產業不僅是建筑業的重要支柱,也是城市建筑形象的重要體現,是城市文化的物質表現。近年來,住宅市場各種歐式、美式及一些說不出風格的樓盤獲得了蓬勃發展;傳統民居由于空間、層數等的限制,卻日漸稀少。城市建筑在大踏步向國際化大都市邁進的同時,城市文化的個性和特色也逐漸喪失,城市建筑出現“千城一面”的現象,失去了地域與民族應有的特色。中式傳統建筑強調在有限的封閉空間內營造出大意境,這非常符合現代人對家的需要。基于對現代都市人精神和物質的需求,將中式古典建筑的空間序列與現代居住建筑的空間進行有效組織和優化,成為一種新的形式--新中式建筑。本文中,作者以江蘇淮安市金鳳梧桐華苑小區規劃設計為例,探索在現代住區規劃中如何融入中式傳統民居建筑的精髓,創造出符合地域城市特色的居住建筑,以期為建筑師進行現代中式住區規劃設計提供借鑒。

2項目概況

金鳳梧桐華苑小區地塊位于江蘇省淮安市延安西路7號,京杭大運河北岸,基地西起規劃道路、東面和南起面臨規劃中的運北西路、北側有道路連接延安西路。地勢總體較為平坦,臨近淮安市中心城區,交通便利,是淮安市區中綜合設施配套較好的地區之一。小區幽靜恬適,相對獨立的環境,內部寬大綠地的美景,造型典雅古樸的設計風格,先進完善的配套設施,形成一個集居住、休閑為一體的住區環境。項目總用地面積7.28hm2,地上總建筑面積16.73萬m2,地下建筑面積3.52萬m2,容積率達2.29,地形較不規則;因此,設計中以高層住宅建筑居多。

3住區規劃設計理念

3.1堅持“以人為本”的設計原則,創造“理想的家園”,實現小區居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生,將居民生活真正融入到自然環境中,為小區提供高品質的居民交往空間。

3.2貫徹“生態”與“可持續發展”的思想。小區以建設生態宜居型居住空間環境為目標,滿足住宅空間的舒適性、安全性及宜居性,著力提高住區居住環境的舒適度。

3.3利用現代建筑技術與材料傳承傳統民居建筑文化。淮安早在1986年就被國務院列為全國第二批歷史文化名城,城市歷史文化背景深厚,境內有著豐厚的民居建筑文化遺跡;加上本次項目地塊位于古運河沿岸,設計中自然將小區定位為現代中式風格,以傳承地域民居建筑文化。新中式建筑通過現代材料和手法修改了傳統建筑中的各個元素,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演化和抽象化,外貌上看不到傳統建筑的原來模樣,但在整體風格上,仍然保留著中式住宅的神韻和精髓。

4總體環境規劃設計

4.1總平面規劃

4.1.1住區建筑布局

考慮到淮安地處夏熱冬冷地區,借鑒傳統民居院落的布局形式,將住宅都南北向布置,以便能獲得良好的通風、采光及日照條件,不僅適合本地氣候特點,也符合地區人們的傳統生活習慣。住區總平面規劃主要依據地形展開,采取分片布局的形式。由于基地北側是多層住宅,東側雖沒有建筑,根據《江蘇省城市規劃管理技術規定》的要求也需要沿地界向西退一定距離,建筑高度越高退的越多;而小區要求高容積率,同時考慮小區開發梯次問題,設計時將東、北兩側布置多層住宅,其余區域為高層住宅。西側沿規劃道路布置四棟高層,平行布置,底層設二層商業用房,以解決小區相關配套設施用房。

4.1.2入口與規劃結構

住區西側是規劃道路,南接運北西路,北連延安西路,是理想的小區主入口方位;基地東北角是舊金鳳集團廠區主要道路,向北也可以連接延安西路,適合作為次入口兼作前期施工通行之用。小區整體由近似橢圓形的環道與其下方半方形道路組成主要路網,連接主、次出入口;另有兩條交叉的生態綠帶穿行其中,共同組成空間骨架;小區內部空間布置靈活,建筑擺放符合傳統民居特征,形成靜謐的總體空間格局。

4.2景觀環境設計

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住區環境設計尤為重要,人們不僅要在其中居住、生活,還要學習、娛樂、享受自然環境及滿足人際交往等需求;傳統民居封閉的院落式,一家一個小天地的建筑環境形式在現代就不太合適了。本項目設計中,筆者努力營造一種比較靜謐的、適宜交往的、半開半合的中式環境空間,滿足現代人們的生活需求。在小區的景觀環境設計中,主要采取集中與分散兩種布局形式。集中布置是在中間橢圓形環道的中心區設置小區中心綠化廣場,在地塊左下角區域設計一個組團中心廣場,用一條斜向弧形步道聯系這兩個中心廣場;北側一條橫向的生態綠帶穿過中心綠化廣場,不僅將中心綠地向四周擴散,也將城市綠化引入小區,豐富了小區綠化空間層次。此外,將兩個綠化中心周圍的高層住宅底層作架空設計,既解決了底層住宅的日照問題,又可作為鄰里交往的場所,還可以加強夏季導風效果,在炎熱的夏季為小區居民引入涼風,借鑒傳統民居中的穿堂風設計,節約小區能耗。分散環境布局就是利用住宅之間的小片空地,做成類似江南私家園林那樣的小環境,再用塊石或卵石砌筑小路與中心綠化相連通,使小區形成分散的、半封閉的小環境和半開敞的中心大環境相結合的、層次分明的景觀空間。

4.3道路與停車

根據城市道路交通的總體情況設計小區內部道路,用橢圓形和半方形組成小區環形路網結構,路面寬7m,橢圓和方形道路重合部分在日常管理時作步道使用,緊急情況下可打開供車輛通行,這樣最大程度的實現小區內部的人車分流,保證居民出行的安全與內部環境的完整性,有助于形成安靜、優美的內部景觀環境。為確保小區環境品質,除東側多層住宅區及沿中心環道設置了部分地面停車位,絕大部分停車都在地下解決,地下室停車庫面積達3.5萬m2,地面沿環道設置了4個汽車庫出入口,高層區居民可以通過單元垂直交通直接到達地下車庫,方便了居民出行。

5建筑設計

5.1戶型設計

根據項目總體定位及淮安居民傳統居住習慣,設計力求為住戶提供舒適、健康、安全的居住空間。具體做法是:

5.1.1在保持戶型方正實用的基礎上,力爭戶內通透明亮,主要臥室多設置在南向,以爭取獲得較多的日照。

5.1.2根據人們的家庭生活習慣,積極引入南向客廳的觀念,使住戶家庭白天活動空間能充滿陽光。

5.1.3考慮現代人的生活特點和個性需要,建筑多采用框架結構,使戶內空間可以靈活隔斷,可塑性更強;同時設置大陽臺,東西山墻戶型設大的觀景臺,引入美麗的運河水岸風光。

5.2建筑造型設計

本項目以中式設計風格為主基調,根據地方傳統民居,運用現代設計方法和新材料,創造有時代感的“新”而“中”的建筑,滿足現代居民的生活需求。淮安傳統民居大多是明清時期的,風格既有北方民居的莊重、典雅,也有江南徽式民居的精巧、秀美;建筑多外砌青磚,內襯木結構框架,正立面為木雕花門窗,青磚鋪地。本次方案設計中積極吸取傳統民居的一些做法,整體以白色外墻為背景色,搭配灰色面磚山墻等,細部簡化、抽象的雕花處理,現代簡潔流暢的線條,使住宅造型不僅具有傳統民居的古樸、典雅,而且頗具現代感。具體設計手法如下:1)所有建筑以白墻為基調,在建筑下部、山墻局部內凹砌筑灰色面磚,多層仿傳統民居做坡屋頂,深灰百葉,使建筑整體呈現白墻、灰瓦的傳統民居風韻。2)高層住宅出于視角、比例與尺度問題,取消傳統民居坡屋頂的做法,將女兒墻和陽臺框架提升上去作為屋頂部分的延伸,墻上開豎條形、小方形洞口,以減少建筑頂部的沉重感,再在女兒墻上加深灰色壓頂,加強高層住宅的傳統中式韻味。3)細部方面在陽臺欄板上做個凹灰條,高層頂部幾層陽臺做連通的玻璃窗,用深色鋁合金仿傳統窗花裝飾,上部做突出的抽象簡化方塊體等與傳統民居元素相呼應,體現傳統文化的現代傳承。總體而言,設計出來的建筑新中式的風格非常明顯,特別是高層住宅,雖然沒用坡屋頂,但是整體效果上看中式味道很足,也可說是對高層現代中式造型的一次有意義的探索。

6結語

全球化及城市化大發展的背景下,我國的居住環境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沖擊,各地傳統民居所剩無幾,新的建筑亂象叢生,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應引起建筑師的思考。吳良鏞先生指出:“我們要珍惜與愛護自己的傳統,對待傳統的態度不應該是簡單地抄襲,而應該是在學習與繼承優秀的傳統文化精神的前提下的發展與創新”。這對我國建筑師的設計創作深有啟發,經濟的發展與現代生活方式的改變,使得現代住宅不僅要吸取傳統民居建筑的精華,更要滿足現代人的生活需求,符合當代人的審美情趣。因此,建筑師必須深入挖掘傳統建筑文化的精髓,并將其運用到建筑設計中,創造出具有傳統民居文化意境的現代的新中式住宅建筑。

作者:胡海洪 周潮 宋康哲 單位:淮陰工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