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中的音樂文本研究

時間:2022-12-08 08:26:48

導語:期刊中的音樂文本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期刊中的音樂文本研究

1世紀末20世紀初,維新改良派與民主革命派等思想傳入貴州,貴州不少學者受此影響,創辦了學堂、書店、書局等,為貴州最早一批期刊的設立奠定了基礎[1]。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淪陷區的大批文教、出版機構遷至祖國西南,為抗戰時期貴州期刊的發展注入了新血液。在音樂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方面,期刊成了貴州音樂文化發展的重要依托與主要媒介。本文對抗戰時期貴州《新歌曲》《貴州征訓》《貴州省政府公報》《貴州新生活運動促進會會刊》《貴州文獻會刊》5本刊物中的音樂內容進行了整理、歸納,發現刊物中的音樂文本豐富、內容涉及范圍較廣、抗戰主題鮮明。對于抗戰時期貴州期刊中的音樂文本研究,部分學者主要從歌曲分析、音樂理論等角度入手,對期刊中音樂文本的整體分析研究較少。本文以這5本期刊中的音樂文本為主要研究對象,希望由此挖掘抗戰時期貴州音樂文化的發展狀況,展現出抗戰時期貴州音樂發展的特色。

一、抗戰時期貴州期刊的發展概況

抗戰時期貴州期刊密集創辦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1世紀末20世紀初,維新改良派與民主革命派等思想傳入貴州,啟迪了民智,為期刊的創辦提供了一定的創辦基礎;二是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后,貴州遷入了大量的優秀文化人才和高質量的文教機構,為貴州期刊集中創辦提供了建設條件。如貴州最早的期刊《白話報》創刊于6年,同年創辦了《貴州教育官報》。隨著貴州期刊的發展進程,創刊數量不斷增加,種類不斷豐富,既有文藝期刊《抗建文藝》《藝風》《每周文藝》《民聲周刊》等,也有地方性行政刊物[2]。不過,抗戰時期貴州的音樂期刊并不多見。通過對《民國時期期刊全文數據庫(—14)》進行檢索,僅有《新歌曲》是唯一的專業音樂期刊。當然,抗戰時期的貴州期刊數量較多,也有不少期刊涉及了音樂內容。總體來看,抗戰時期的貴州音樂期刊(包含非專業期刊的音樂文本)與重慶、廣西等其他抗戰大后方地區相比,其專業音樂期刊種類與期刊出版數量相對較少。

二、抗戰時期貴州期刊中的音樂文本分析

抗戰時期,音樂是鼓舞人心、宣傳抗戰思想的重要方式之一。而音樂期刊則是傳播抗戰音樂的最重要載體。抗戰時期,貴州創辦的期刊通過刊登種類豐富的音樂文本,為貴州人民提供音樂精神食糧,也是在音樂教材匱乏的情況下,彌補音樂教材的重要方式。本文擬對抗戰時期貴州最具代表性的5本期刊中音樂文本進行分析研究。

(一)《新歌曲》

《新歌曲》,許慶民編,141年7月在貴陽創刊,是抗戰時期貴州專門刊登歌曲的重要專業刊物,也是現今唯一能找到的抗戰時期貴州音樂專業期刊[3]。該刊存續時間不長,其創刊與停刊在同一年,出版周期為月刊,存見第1卷1、3、4期,具體停刊時間不詳。該刊共刊載24首音樂作品,分別有軍民合作、保家衛國、故土眷念等題材。體現軍民合作的歌曲有《播種之歌》(仁蓀詞,張銳曲)、《春耕歌》(孫慎曲)、《墾春泥》(田漢詞,賀綠汀曲)等作品。歌曲描繪了一幅“日出東來又到西,軍民合作種糧食,敵人鐵蹄波浪來,共同結成鐵長堤的畫面”;保家衛國的歌曲主要有《短歌》《南歸雁》(楊友群詞,汪秋逸曲)、《鞏固統一》(張元群詞,蘇崖曲)、《民族之上》(呂癢詞,蘇崖曲)、《遠征轟炸歌》(光未然詞,夏之秋曲)等。通過歌曲號召群眾百姓,只有堅決抗戰、戰勝敵人,才能當家作主。作品多采用剛健豪邁的旋律、堅定有力的節奏,表達抗戰必勝的信念;故土眷念的音樂作品主要有汪秋逸創作的江南三曲:《淡淡江南月》《煙雨滿江南》《夜夜夢江南》等。通過優美、流暢的曲調,自由舒展的節奏,訴說作者對淪于敵手的故土無限的思念,細膩的情感唱出戰爭中流離失所的廣大同胞的心聲[4]。另外,還有一些音樂作品還涉及義演捐贈、抗戰環境描寫、西方歌曲介紹等。從《新歌曲》刊載的音樂作品來看,該期刊不僅是抗戰時期貴州唯一的音樂專業期刊,并且是一本專門刊登抗戰歌曲的歌曲刊物。該期刊主要有三個方面的作用和特點:第一,緩解了貴州“音樂教材荒”問題。抗戰期間,紙張匱乏、印刷條件惡劣,引發了“教材荒”的現象。音樂教材因期印刷難度較大,更為匱乏,不少地方被迫采用各類歌曲集作為音樂教材。在抗戰時期,《新歌曲》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貴州缺乏音樂教材的問題,為當時的師生提供了寶貴的音樂教學素材;第二,《新歌曲》刊登的作品體裁多樣,包含獨唱、重唱、合唱多種形式,推動了抗戰音樂活動的多樣化發展。期刊是歌曲傳播的重要載體,通過期刊發表的形式,比歌曲教唱、口口相傳的方式傳播地域更廣,并且有利于多層次傳播。《新歌曲》刊登的獨唱、重唱、合唱各類歌曲,促進了貴州抗戰歌詠活動多層次、廣地域的發展;第三,《新歌曲》中的歌曲內容對抗戰環境、抗戰主體、抗戰主題等多角度描寫,記錄了抗戰時期貴州音樂活動的時代特點。這些內容記錄了抗戰勝利的奮斗過程、記錄了貴州抗戰歌曲的發展歷程,為人們研究貴州、大后方抗戰音樂提供了第一手資料。

(二)《貴州征訓》

《貴州征訓》月刊,140年8月創刊于貴陽,由國民政府貴州省軍管區司令部創辦,是抗戰時期貴州重要的征兵訓練的刊物。本刊收集并發表的內容有國際形勢分析、國內外時事評論、兵役軍訓政訓之理論與實際、敵情剖析及抗戰文藝等[5],期刊只出版到第二期(館藏現存2期),期刊發行時間相對較短。從刊登的內容來看,《貴州征訓》以軍事政治為主,其中涉及一首音樂作品,是為激勵士兵抗戰而作,即《征兵歌》[6]。其歌詞里詳細講述了征兵的目的、征兵的方法、征兵的對象、征兵的數目、征兵的監督機制以及逃避征兵的處罰措施等。一方面,該歌曲體現了時代性,為宣傳征兵抗戰而創作,在一定程度上為抗戰宣傳起到了的作用;另一方面,歌曲在詞譜方面沒有體現出太多藝術性,歌詞在押韻上與旋律上較欠缺,感召力不強。最后歌詞實際上還揭露了國民黨反動派丑惡的征兵制度,批判了官僚階級享有的特權,揭示了廣大人民所承受的災難。

(三)《貴州省政府公報》

《貴州省政府公報》,127年創刊,是貴州省地方行政刊物。期刊以刊登訓令、法規、會議錄、各機關文告為主要內容[7]。其刊登的音樂相關內容主要有:《采用注音符號小冊》《中小學課程暫行標準》《中小學課程暫行標準(第二冊):初級中學之部》《中小學課程暫行標準(第五冊)(高級中學師范之科部)(音樂學)》《中小學課程暫行標準:高級中學師范科之部》《令發常識教材要點》《中小學課程暫行標準(第三冊)(表)》《中小學課程暫行標準》《通令各中學校照章授課》《中央法規:二年制短期小學課程標準總綱(附表)》(1)等內容[8]。從上述整理的內容來看,該刊涉及的音樂內容主要為教育方面。如音樂教育中的音樂符號、教材使用標準、音樂授課進程規范等。其時間段主要停留在抗戰初期,是抗戰時期貴州地方政府針對學校音樂教育中的音樂課程內容、課時設置等方面的法令法規。通過刊物公開發行的方式將音樂教育法令法規公布于大眾,有利于音樂教育政策的影響范圍擴大。在這方面,該刊推動了貴州地區學校音樂教育的發展,提高了抗戰時期貴州音樂文化水平。

(四)《貴州新生活運動促進會會刊》

《貴州新生活運動促進會會刊》創刊于6年,是抗戰時期貴州地方政治性刊物。該刊以“闡揚新運意義,靈通新運消息,以促進新運為宗旨,載有該會各種章則條例、文告、會議記錄、統計圖表”等內容。期刊中關于音樂內容的記載主要有《音樂訓練綱要》與《新生活運動歌》(6)等[]。其中《音樂訓練綱要》中描述了抗戰時期貴州學校音樂課的具體教授形式。即“用聽唱法的方式進行教學、側重唱歌詞,并對歌詞扼要解釋。歌詞的情感由教師充分暗示,歌曲的曲調在于重聽輕唱”[]。《新生活運動歌》是抗戰時期貴州地方政府為培養學生勞動觀念和勞動技能而創作推廣的歌曲,以此倡議“新生活運動”。通過梳理該刊發表的音樂文本可知,抗戰時期貴州的音樂教育重視歌詞的掌握,旋律主要強調“多聽”,這種方式為貴州抗戰歌曲的創作及群眾歌詠活動的開展積累了豐富經驗。在這種氛圍下,貴州地區的群眾歌詠的曲目主要表現出了通俗易懂的特點。從推動抗戰群眾歌詠發展的角度來說,通過教唱通俗易懂的抗戰歌曲,也是彌補抗戰時期專業音樂資源稀缺的重要手段。(五)《貴州文獻匯刊》《貴州文獻匯刊》,140年創刊于貴陽,是《貴州文獻季刊》的再版,是抗戰時期貴州的地方文獻刊物。該刊以發表貴州前賢遺稿為宗旨,主要欄目有文錄、撰著、詞錄、遺作、詩錄等[11]。該刊中收錄的音樂文本主要有年刊發的《遺稿十零(一):詩類:京師太學石經歌》《雷公山八景歌(并序)》《白木耳歌》與140年刊發的《洞仙歌》《倒崖歌寄覃生》等。其刊發的詞曲注重押韻,篇幅較長,歌詞多以文言文的形式進行創作,文學性較強,傳播廣度受限。歌曲的創作素材分別有愛情故事、自然環境描寫等。如歌曲《倒崖歌寄覃生》中闡述男女主人公因抗戰導致兩地分隔,指出戰爭對百姓生活造成嚴重的破壞[12]。相同創作方式的歌曲還有《洞仙歌》與《白木耳歌》,歌曲通過對貴州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的描寫,指出戰爭等原因對人們生活、生存方式的改變。

三、抗戰時期貴州期刊中音樂文本的價值和意義

抗戰時期,由于學校、文化人才等大量內遷,貴州的文化事業發展迎來了一個高峰。其中,期刊數量的大幅度增加就是一個顯性指標。隨著各類期刊的增多,尤其是專業音樂期刊《新歌曲》創刊之后,刊登的音樂文本不斷豐富。這些音樂文本通過期刊廣泛的傳播,推動了抗戰音樂的發展。音樂作為抗戰中的特殊文化武器,對凝聚貴州各族人民團結抗戰,增強抗戰必勝信念發揮了重要作用。通過梳理、研究抗戰時期貴州期刊中的音樂文本,可以進一步全面認識抗戰時期貴州的音樂活動。其中有關抗戰時期貴州期刊中的音樂文本涉及多個方面:如,有團結各方人士,為抗戰勝利凝聚力量的抗戰歌曲;有著力進行音樂技能推廣,為人民大眾提供音樂學習平臺,促進貴州地方音樂活動開展,推動貴州音樂理論與音樂實踐進步;另外,還有各類特載、專載、業務研究、文藝、通訊、法令等。這些內容為人們呈現出抗戰時期貴州音樂文化的多樣性,可以為研究者提供不同的研究側面。抗戰時期貴州期刊中的音樂文本在特定環境下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抗戰時期,貴州期刊中音樂文本扮演了多種重要角色。第一,促進了貴州地方音樂的融合發展。貴州少數民族音樂資源豐富,不過長期以來處于相對封閉的狀態。抗戰全面爆發后,隨著各種人才流向貴州,貴州地方音樂獲得了一個快速融合發展的機遇。期刊則為貴州地方音樂融合發展提供了一個平臺,通過刊物,對貴州傳統音樂有改造、豐富和沖擊的作用,創作出抗戰時期貴州人民大眾性、普及性和革命性,充滿戰斗精神和鼓舞作用的抗戰音樂,具有鮮明的時代性;第二,起到了促進音樂教育的作用。前文提到,由于“教材荒”,期刊中的音樂文本內容擔負了一定的音樂教材功能,貴州期刊中的音樂內容為貴州民眾學習音樂提供素材,為提高貴州民眾的音樂素質,促使民族愛國情感形成,起到了特殊的作用;第三,直接推動了貴州抗戰音樂活動的開展,起到了抗戰宣傳的作用,為后期貴州群眾演唱的歌詠活動奠定基礎。抗戰時期,貴州期刊中的音樂文本幾乎都和“抗戰”相關,既有號召奮起反抗的激昂曲調,又有對家鄉淪陷的痛苦回憶及懷念。并且,通過傳播獨唱、合唱、重唱等不同體裁的歌曲,多層次地推動抗戰音樂活動的開展,用音樂的手段,引領民眾積極抗戰。因此,研究抗戰時期貴州期刊中的音樂文本,對抗戰時期貴州部分人群的音樂素質的提高、民族愛國情感的升華產生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黨的領導下,貴州人民不僅豐富省內期刊種類,同時為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巨大的貢獻。

四、結語

抗戰時期貴州期刊的創辦地主要以貴陽為主。其中,《新歌曲》是抗戰時期貴州專門刊登歌曲的重要專業刊物,也是現今唯一能找到的抗戰時期貴州音樂專業期刊。該刊收錄的音樂作品全部是抗戰音樂作品,主題明確。地方性刊物中有不少關于音樂科目設置、課程、課時規劃等教學發展方案等文本,這些音樂內容在一定程度上彌補了抗戰時期貴州音樂專業期刊少的問題。對于抗戰時期貴州交通相對閉塞,加之戰爭壓迫,貴州期刊成為傳遞抗戰時事、傳播音樂文化的主要渠道,在抗戰時期的貴州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如一方面,期刊中的音樂文本推動了貴州抗戰音樂活動的開展,推動音樂學習氛圍的形成;另一方面,在貴州創作的抗戰歌曲也通過期刊流向全國,甚至有部分抗戰歌曲,流傳到敵后抗日根據地、國民黨統治區,并受到了抗日軍民的喜歡,起了鼓舞抗戰斗志的作用,體現了中國百姓與抗戰軍人在抗戰過程中的精神面貌,從而提升貴州在抗戰中的地位。因此,在抗戰這個特殊的時代,貴州最具代表性的5本期刊為分散在各地的音樂家們提供了一個音樂交流的平臺,推動了抗戰音樂知識的傳播,凝聚了抗戰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