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力度探討

時間:2022-10-19 09:39:12

導語:學術期刊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力度探討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學術期刊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力度探討

學術期刊是不同學術觀點、不同思想學派交流的平臺,具有知識傳播、學術評價、文化建設等重要價值。總書記在與黨外人士共迎新春時,談到一件大事:中共中央決定,2021年在全黨開展中共黨史學習教育[1],鼓勵動員全體黨員深入了解黨史,從中汲取經驗,堅定馬克思主義理想信念。學術期刊中所反映出的理論觀點、思想傾向等對整個思想理論戰線和社會輿論具有一定的導向作用,為此,突出學術期刊的政治導向功能,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力度,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現實意義。

一、我國學術期刊及其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教育的關系

1.我國學術期刊的辦刊理念從近兩年的學術期刊辦刊方向和文章內容來看,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的力度顯著增強,體現了學術期刊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辦刊理念。首先,學術期刊應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其次,學術期刊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是繁榮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內在要求。哲學社會科學的繁榮發展,需結合時代背景,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國情緊密結合,促進理論的創新,豐富中國特色的哲學社會科學的內涵體系和方法體系。再次,學術期刊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是中國期刊的顯著特征和巨大理論優勢。學術期刊之所以能夠發揮其在學術領域的導向作用,關鍵在于其具有顯著的社會主義屬性。堅持弘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建設的新成果,有助于學術期刊持續、穩定發展。由此觀之,學術期刊必須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辦刊理念,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在期刊意識形態方面的指導作用。2.我國學術期刊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教育的關系闡釋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它發揮著馬克思主義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沒有學術研究,就無法實現理論創新。而宣傳普及教育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大眾化的重要環節,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與宣傳普及教育之間是理論創新和實踐工作創新的關系。學術研究是前提和基礎,宣傳普及教育是結果和目的。兩者各具特色,互不相同又緊密聯系,不可分割,兩者統一于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之中。學術期刊不僅是科研成果展示的載體和重要窗口,也是學術探討的前沿陣地[2]。傳播和弘揚馬克思主義是學術期刊的重要使命和社會責任。學術期刊在推動學術進步的同時還要發揮學術期刊的導向作用,要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研究成果。總書記在致中國社會科學院建院40周年賀信中明確指出,希望中國社會科學院的同志們和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努力為發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國際影響力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3]。2021年5月9日,總書記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中指出,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回答好這一重大課題,需要廣大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共同努力,在新的時代條件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4]這也表達了總書記對辦好哲學社會科學期刊的期望。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最新研究成果,促進哲學社會科學等領域的發展,是新時代賦予學術期刊的重要使命。

二、當前學術期刊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面臨的機遇與挑戰

當前,學術期刊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具有必然性和應然性。網絡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為學術期刊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創造了新的機遇和條件,豐富了學術期刊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途徑和方式。但另一方面,學術期刊在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過程中也面臨著不少挑戰。1.學術期刊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面臨的機遇首先,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為學術期刊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提供了技術支撐。在網絡信息技術的推動之下,學術期刊實現了數字化轉型,方便了作者、讀者,提高了學術期刊的人性化辦刊水平。總書記指出,要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5],作為學術傳播主要媒介和陣地的學術期刊必須深刻領會總書記的講話精神,積極探索新媒體時代學術期刊的轉型道路。隨著中國知網、萬方等數據庫的發展和普及,我國學術期刊的數字載體越來越成熟。一方面,部分期刊已設計專門的網頁來宣傳期刊內容,提升了學術期刊的知名度;一些學術期刊在數字化傳播過程中踐行了“開放獲取、免費使用”的公益學術理念,進一步提升了人性化辦刊水平,實現了學術資源的有效共享,有力地推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另一方面,通過專門網頁和平臺,作者、編輯、讀者、專家能進行多元互動,進一步提升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層次,增強了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傳播效果。其次,網絡信息技術的發展推動了學術期刊的整合式發展。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內,我國學術期刊在出版模式上相對粗放分散,集約化程度較低,影響了我國學術期刊的整體競爭力,不利于學術的繁榮和發展。學術期刊與網絡信息技術的有機結合,推動了學術期刊的整合式發展,實現了學術期刊資源的共享、共建,提升了辦刊質量,發揮了學術期刊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引領和帶動作用。特別是大數據、云計算的廣泛應用,實現了對數字化學術期刊的有效整合。通過分析學術期刊大數據庫,對當前學術期刊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的好經驗、好做法進行總結,進而通過共享、共建的模式將這些經驗和做法分享出去,可以提升學術期刊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的整體性和主動性。2.學術期刊加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面臨的挑戰隨著網絡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新興媒體的出現豐富了學術信息的傳播路徑,學術信息獲取途徑呈現多樣化,用戶閱讀習慣出現移動化、碎片化。新媒體憑借其海量資訊(包括很多非學術資訊)、傳播速度快、傳播面廣、更新及時、搜索方便、定位精準等優勢,快速占領市場,分散了受眾的注意力,影響了學術傳播。學術期刊不再是讀者了解學術前沿知識的主要途徑,也不再是作者學術成果的唯一渠道,如微信公眾號、學術討論平臺等的出現,為學術成果的分享和學術觀點的碰撞拓展了空間,同時也分流了傳統學術期刊的用戶和作者[6]。以紙質為載體的傳統學術期刊因出版周期長、時效性差等缺點,讀者需求出現下降趨勢,期發行量也隨之減少。不少學術期刊有電子版,有些還有“兩微一端”,但不夠重視與新媒體的融合,難以做到“人有我優”“人有我特”,最終難以吸引讀者。雖然當前還沒有出現純粹學術新媒體,學術期刊在學術信息源上還處于壟斷地位,但這種壟斷地位會隨著學術信息傳播途徑的多元化而逐漸減弱。對于學術期刊而言,應看到未來可能會出現相對獨立的學術新媒體對學術期刊的學術信息源進行分流。當前,我國學術期刊在經營管理上還相對落后,市場競爭力弱。在此背景下,學術期刊必須正視學術信息傳播途徑多元化導致的用戶流失,主動將網絡信息技術運用到學術期刊建設之中,進一步提升學術期刊的馬克思主義宣傳力度,謀求學術期刊新發展。

三、學術期刊加大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力度的實踐路徑

新時代學術期刊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更為復雜,這就要求學術期刊在發展過程中更要堅持黨性、彰顯特色、繁榮學術。在鞏固成績的同時,還要主動謀求自我變革、自我創新,引入更為先進的網絡信息技術,充分發揮學術期刊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載體作用,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效果。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優良作風,重視學術期刊的問題研究,傳播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充分發揮學術期刊的引領功能。1.積極探索學術期刊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在新媒體融合的背景下,傳統期刊發展模式亟需改變,探索新的數字出版模式。傳統學術期刊要找準定位,利用新媒體的優勢發展,抓好學術期刊與新媒體融合的關鍵與措施。具體來說,在數字出版和媒體融合發展的背景下,傳統學術期刊的編輯和管理人員要改變觀念,樹立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意識。媒體融合不是簡單的媒介拼接,而是在出版流程、內容、經營、管理、平臺、技術、渠道等方面融合發展,真正做到刊媒融合發展。傳統學術期刊也可以通過微博、微信、社群、短視頻等方式便捷地進入公眾的視野,擴大潛在的受眾覆蓋面;學術期刊還可以按照大眾的閱讀需求及習慣,協助科研一線人員對論文進行形式和內容加工,借助新媒體平臺,增強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的時效性。2.確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的重點學術期刊作為社會主義文化建設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要不斷開拓馬克思主義理論發展的新境界,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新成果,更好地展現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魅力,促進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學術期刊在網絡信息時代受到了一些不利影響,應充分發揮學術期刊在意識形態領域的價值引領作用,注重在學術和理論上展現新時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的最新成果。在文章內容選擇上,要契合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并對實踐經驗進行理論概括和總結,積極探索符合中國國情發展的客觀規律,推動馬克思主義理論中國化的創新發展。宣傳和推廣馬克思主義理論是提升學術期刊思想理論水平的主要措施,應將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作為一項長期工作來抓。在具體實踐過程中,要刊發一批高質量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文章,提升馬克思主義理論的說服力、吸引力和號召力,有效地發揮學術期刊的傳播、宣傳功能。突出學術期刊的學術性,通過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吸引優秀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骨干為學術期刊提供高質量的學術文章,持續提升學術期刊在社會上的影響力和號召力。3.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要與思想建設相結合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關鍵期,社會利益格局正在發生新的變化,意識形態領域也遭到西方價值觀念的滲透。我國雖然建立了相對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但現有的市場主體不夠成熟,一些人對個人利益過分關注,很容易受到西方個人主義、消費主義價值觀的影響。甚至于還有人認為“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就是要擺脫一切觀念的束縛,就是要徹底放棄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指導,就是要突破馬克思主義“思想禁區”,進而試圖改變整個社會輿論導向,這種錯誤思想極為危險。總書記指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和話語權體系,增強我國哲學社會科學的國際影響力[3]。在這樣的背景下,學術期刊更應該發揮社會輿論導向功能,將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與思想建設相結合,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作風,實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創新,更好地解決當代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并為世界發展和解決全球性問題提供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不被西方的話語權體系所影響而致迷失方向,提升中國學術期刊的話語權地位。4.持續提升學術期刊的號召力和影響力學術期刊的理論創新一定要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相結合,要基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實踐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進行創新,在提升學術期刊的號召力和影響力的同時,加深讀者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解和認同。一方面,學術期刊在理論創新過程中要始終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馬克思主義理論創新不等同于概念創新或邏輯創新,是要真真切切結合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出現的新問題、新情況,自覺運用馬克思主義理論來加以分析和解決。另一方面,在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的推進過程中要對不同群體采取不同普及、推廣措施。就學術期刊而言,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讓更多的受眾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更為深刻的認知,通過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方式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體系建設。在意識形態領域要強化馬克思主義對大眾的吸引力和凝聚力,使之能夠理解和把握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精髓。總之,學術期刊既要注重自身的學術性,也要注重期刊的政治性和導向性,堅守學術陣地的同時,加大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宣傳力度。特別是在網絡信息時代,學術期刊更應該找準自身定位,樹立旗幟,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理論宣傳陣地的作用,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走向和價值導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