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對科研人員的培養作用

時間:2022-08-31 11:12:22

導語:期刊對科研人員的培養作用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期刊對科研人員的培養作用

中國科協、、教育部、科技部聯合印發的《關于深化改革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中提到:國家創新能力根植于知識創造、匯聚與傳播及其生態環境。科技期刊傳承人類文明,薈萃科學發現,引領科技發展,直接體現國家科技競爭力和文化軟實力[1-2]。科技期刊是科學家先進思想、前瞻性理論技術傳播媒介和載體,學術交流、學術爭鳴、科學技術傳承的重要渠道和工具。在學術期刊上的數量和質量,是世界各國衡量科學工作者和成果的公認指標,也是國家、企業、研究機構科技水平和成就的重要標志。在推動、引領科學技術發展,對科研人員培養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石油勘探與開發》作為石油科技類影響力較強的期刊,長期以來,堅持有計劃地實時跟蹤勘探開發前瞻性動向,捕捉信息,實時追蹤。在多年不懈的努力下,系統而持續地刊載了大量優質論文,充分體現了期刊對石油科技進步的推動作用,也體現了期刊對科技的傳承作用,發現培養并推薦了一大批優秀學者與科研人員走上國際學術交流舞臺,努力向一線科研人員學習,近年來影響力大幅提升。

1《石油勘探與開發》的國際學術地位對作者的吸引效應

《石油勘探與開發》自從2012年進入國際著名數據庫SCI后,影響因子不斷攀升,2019年達到了2.845[2],近5年來年增長率達16%(見圖1),緊隨石油行業內國際頂級期刊《美國石油地質家協會會刊(AAPG)》之后(AAPG的影響因子為2.95[2])。在SCI石油工程類期刊排名第三,位于Q1區,在全球地學類SCI期刊200種期刊排名第63,位于Q2區。論文被全球125個SCI期刊引用[2],2019年,全球153種SCI期刊引用《石油勘探與開發》,《石油勘探與開發》躋身國際一流期刊。據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2020年版)》,《石油勘探與開發》2019年復合影響因子、期刊綜合影響因子分別為5.084、4.243,在石油天然氣工業學科92種期刊和地質學學科103種期刊中均位居第一。近10年《石油勘探與開發》13篇論文入選“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近5年連續被評為“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中國權威學術期刊”“百種中國杰出學術期刊”。2020年《石油勘探與開發》入選“全國石油和化工期刊百強排行榜”及精品期刊40強排行榜,排名第一。正是這種顯著的學術影響力,對國內外的作者產生了極大的吸引力,來稿量逐年遞增,在來稿錄用率不到4%的情況下,連續10年每年的來搞量都保持在1500篇以上,有力地增強了期刊與作者特別是一些潛在的交流與互動。

2大力發揮期刊對科技人員的發現與推薦作用

科技期刊是培養、發現和推薦人才發展的重要陣地與舞臺,科研人員發表的論文質量和數量也是業績考核、職稱評定、專業水平評定的重要指標。隨著期刊的國際學術影響力的不斷提高,國內甚至國外同行對期刊的投稿熱情也不斷高漲,我們在學習貫徹科協等五部門文件精神的同時[3],也更加清晰地理解和認識到在科研人員從事的科研活動中,科技期刊不僅對科研成果的宣傳、交流起著重要作用,而且對提升科研人員的學術地位起著重要作用。當前,我國科技創新體系正在逐步完善,一大批創新基地正在建立,科技期刊通過精心謀劃,可引導經費與人力的投入,從而為科技創新項目研究的推進、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以及國家科技創新人才的培養作出貢獻[4]。

2.1堅持不懈跟蹤科研課題,發現優質成果與作者

《石油勘探與開發》為中、英文雙語全球發行,為了更加迅速、精準地獲取最新的科研成果,為了更加及時地反映科研生產第一線的重大創新成果,編輯部主要負責人根據編輯所學專業分組,帶領團隊多次奔赴油田、科研院校等科研一線,提前精心策劃、選題,現場調研,對一些重大科研項目進行全方位深度跟蹤,將前期的項目背景調研、開題立項,中期的科研項目研究以及最后項目驗收、成果總結等貫穿始終,將編輯、作者、專家的身份不斷切換融合,協助作者精準提煉最新的學術觀點,刊載出最新的重大科研成果,進而培養基層高級科研力量[5]。對于一些復雜的科研攻關項目,采用持續不斷的滾動式追蹤,從2010年開始,持續10年對四川盆地寒武系龍王廟組的勘探實踐追蹤過程中,我們也保持著連續約稿組稿,10年來期刊刊載了18篇此熱點文章,幾乎每年都會了解到最新成果,尤其以鄒才能院士為代表的團隊2014年所發表的文章《四川盆地震旦系—寒武系特大型氣田形成分布、資源潛力及勘探發現》在海相油氣勘探領域引起了很大的反響,至2020年該論文下載量超過萬篇次(據石油勘探與開發官網統計)。對國內外的海相油氣的勘探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同時,也迅猛提升了期刊的影響力,在多年不斷的持續追蹤與組稿約稿工作中,我們也發現并推薦了一大批從事此項科學研究的優秀人才,吸引了更多國內外知名優秀學者的來稿。根據斯坦福大學JohnP.A.Ioannidis教授團隊與Elsevier旗下MendeleyData的“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World’sTop2%Scientists2020)”,《石油勘探與開發》編委會副主任鄒才能院士也榮登全球2019年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鄒才能院士、編委張水昌教授榮登終身科學影響力排行榜(1960—2019年)。擔任期刊主編的戴金星院士,以及趙文智、鄒才能、劉合、賈承造、李寧等著名專家學者的早期“成名之作”和后續的研究成果大多是在《石油勘探與開發》上刊出的。一路走來,在編輯部團隊持續的科研追蹤下,他們對期刊貢獻了很多影響力強、學術水平高的論文,期刊也因他們的加盟發展迅猛。可以說學術是科技類期刊的靈魂,作者是期刊的保障。為了培養并建立穩定的優質作者群,編輯部每年評選出勘探院優秀論文獎、優秀作者獎,這些做法對優秀作者產生極大的鼓勵,吸引了更多優質稿件。《石油勘探與開發》同時也開展了國際化約稿,持續關注當下石油行業在國際前沿科研熱點,精心策劃選題“人工智能技術在油氣田開發、石油工程中的應用”等系列專題,特約包括美國人工智能和數據挖掘技術的先驅、美國能源部非常規油氣資源顧問、西弗吉尼亞大學Shahab教授在內的8位全球著名學者論文,邀請10個國家的審稿人審稿,并于2020年第2期集中刊出多篇優秀論文,與國外知名學者及其團隊建立密切聯系。國際化約稿不僅提高了期刊影響力,而且不斷引入國外先進技術,引起了此研究領域的眾多學者極大興趣與持續關注,引導基層科研力量向國際新領域探索發現,對石油行業的新技術、新理論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2.2關注重要科技成果信息的來源

編輯部主要利用學術會議進行選題策劃,組稿約稿。各種大型的學術會議會往往會邀請很多業內的頂尖科研團隊作會議報告,是許多重要科技成果的重要信息來源。編輯團隊在會上不僅可以把握當前學術前沿動態和未來發展方向,增強專業素養和職業敏感度,更可以面對面接觸業內專家,有的甚至可以在會場討論學術觀點,對突出的科研成果進行集中組稿約稿[6]。而我們尤其重視石油行業的各類學術交流會,學習并踐行“走出去”“下室(國家重點實驗室)上會(重要的學術會議)”,摒棄“等稿來”的工作作風,積極主動參加國內大型學術會議。我們在會前把大會報告的題目按照研究方向指派給參會編輯并分組跟蹤,各個編輯小組在會場認真聽取報告后,篩選并獲取優質“靶向”論文,實時與作者建立溝通,清晰了解作者的研究動向與思路,及時獲取最新的重大科研成果,進而邀約高質量的稿件。在論文審改環節,主編與編輯在專業視角下堅持認真仔細、嚴謹負責的工作態度,贏得了眾多科研團隊的一致好評,也受到很多國內學者的青睞。通過學術交流會這個平臺,編輯部與許多科研團隊建立了良好的關系,在組稿約稿和審改過程的反復交流中,挖掘和培養并擁有了一大批優秀的作者和審稿專家[7]。

2.3提升編輯團隊素養,與作者建立緊密聯系

《石油勘探與開發》編輯部尤其重視論文的編輯,編輯的科研能力和學術鑒賞力對論文的提升起到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隨著國內外期刊日趨激烈的競爭,對編輯人員綜合能力的要求越高,高素質的編輯隊伍是期刊發展的靈魂,對期刊發展起了決定性作用[8]。期刊的主編為中國科學院院士,執行主編為常年從事勘探工作的教授,他們在石油行業內具有很深的造詣,期刊在不斷發展中也逐步培養了一支專業出身的學術型編輯。作為優秀的科技期刊編輯不僅應具有較高的思想品質、知識水平和業務能力,還應具有較高的科研能力、學術鑒賞力和社交能力[9]。編輯部幾位從科研一線轉過來的中年編輯經常回到曾經工作過的科研一線,跟蹤課題進展,甚至在做好本職工作的同時承擔研究課題,從事相關專業研究和編輯學研究,與專家學者聯系緊密,不斷提高專業素養和業務水平,以便更專業地處理稿件。編輯對稿件的處理不僅是對稿件進行文字潤色和格式規范,還體現在對稿件學術成果的鑒賞、提煉和潤色。編輯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學術鑒賞力有利于判斷來稿的學術內涵和參考價值,有利于鑒別論文中研究方法的合理性和結果的準確性,有利于提高刊發論文的質量[9-11]。編輯團隊對于來稿中的很多學術觀點、科研數據、學術術語、重要圖件等的把關持有非常嚴謹、專業的態度。期刊作為石油行業的學術型期刊,在學術觀點的鑒別方面,尤其杜絕沒有經過科學驗證的泛泛而談,由于很多科研人員習慣于科研“報告式”寫法,甚至直接采用從國外一些文獻中簡單翻譯后的“拿來主義”,造成許多重要結論缺乏科學依據。對于此種情況,編輯部會經過討論,邀請專家,去偽存真,協助作者提煉出正確的學術觀點。在涉及地球化學、同位素測定等基礎研究類論文中,很多學術成果來源于大量的實驗室數據支撐,所以數據的真實性尤為重要,編輯部會跟蹤實驗室,建議作者做重復實驗,多次驗證確保實驗結果真實可信。在專業術語的使用方面,編輯務必認真謹慎,一定要基于經典的理論體系,切記獨創各類不規范的學術術語,誤導讀者。在涉及較多大型復雜地質圖件的石油勘探類文章中,由于期刊大多編輯來自科研一線,掌握各類專業繪圖軟件,熟悉地質制圖規范,對大量復雜圖件的成圖要求極高,需要不斷與作者討論修改,大到構造格局、小到井位符號均嚴格按照制圖規范反復錘煉、精修,確保每張基礎圖件要有充分的數據支撐,每張成果圖件要與論文中科學論證過的結論緊緊相扣,每幅圖的配色也要反映地質規律。在涉及較多高難度的公式推導的石油工程類稿件編輯過程中,編輯對于很多重要公式都需要與專家協作,聯系作者多次推導公式,修正錯誤,確保公式的使用嚴謹規范。所以,在石油類各欄目論文文字、公式以及圖件等的編輯中,需要主編與編輯團隊付出大量的心血,也需要作者、專家反復精修,將科研成果以最科學、嚴謹的面貌呈現在期刊上。由于期刊編輯自身有過豐富的科研經歷以及較強的科研能力和學術鑒賞力,也曾身體力行地撰寫過科研論文,在審讀和編輯加工稿件時,就會從作者的實驗方案和結果以及分析討論中發現其科研成果的創新性,也會在作者修改稿件時給予針對性、啟發性的指導,還能做到與專家協作,校正來搞中的公式推導等學術問題。同時,編輯也會深刻體會到作者科研成果的來之不易以及撰寫論文的艱辛,協助作者將其淹沒在論文中有價值、有影響力的部分顯現出來[10-11]。在這些與專家、作者的互動中,編輯采用的多種措施很好地幫助、指導了大批作者。尤其是來自勘探開發生產一線的作者,使他們在學術嚴謹性、理論性、表述標準化等方面受益匪淺。

2.4搭建國際石油科技人員交流的橋梁

《石油勘探與開發》近年來刊出了一大批具有國際影響力的文章,吸引了來自全球35個國家的作者的投稿。據統計,英文版在國際著名期刊ScienceDirect平臺2020年下載量為25.4萬篇次(見圖2),近10年來翻了20多倍,讀者遍布美國、英國、加拿大、馬來西亞、澳大利亞、泰國、巴西、印度等124個國家,將最新的科研成果向世界呈現出來,極大地擴大了期刊的影響力。據不完全統計,《石油勘探與開發》刊出文章后的1周到3個月時間內,90%以上的作者都會收到國外的函件,有的國外讀者對中提到的石油科技類軟件產生了極大興趣,聯系到作者,國外高校愿意將作者不遠萬里派到中國來學習先進的科學技術,不僅促使作者走向世界,更將先進的科學技術推向國際。

3結語

期刊對科技人員的發現、培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一個積極進取的期刊編輯部,就應該致力于積極策劃、主動組稿約稿,通過不斷獲取重大科研成果來提升期刊的影響力,吸引并培養高水平的科研人才。編輯部堅持不懈跟蹤科研課題,在投身于專業課題研究的過程中發現許多重大科研成果與優質作者。在主編“走出去”的理念下,帶領團隊“上會下室”與作者建立緊密聯系,定期舉辦優秀作者評選做法極大鼓勵了作者,吸引培養了大量優質作者。在編輯稿件的過程中,對編輯、作者提出高標準、嚴要求,去偽存真,跟蹤實驗,規范學術術語,協助作者精編各類地質圖件,校正各類推導公式等,充分發揮學術型編輯作用,與作者共同進步,提高作者編寫學術論文的水平,踐行發現、培養優秀科技人員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