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時代學術期刊傳播價值
時間:2022-05-27 09:33:28
導語:5G時代學術期刊傳播價值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5g重塑了人、物、環境彼此的關系,制造了嶄新的信息傳播場景,使信息呈現的場景更加多樣,為傳媒業創新產品形態、優化用戶體驗帶來了更多可能。場景與內容、社交形成的新的“價值組合”成為傳媒產品出版創新、服務方式創新以及業態創新的新驅動要素。互聯網時代學術期刊的服務屬性愈加凸顯,學術期刊實現從知識生產向知識管理、知識服務的出版理念與出版方式轉變是時代新要求,[1]“互聯網+知識服務”成為提升學術期刊服務功效的重要方式。學術期刊要將技術轉化為知識服務的生產力,必須以積極的姿態擁抱新技術,應用好新的信息傳播場景,拓展信息傳播渠道,實現知識信息的精準化和精細化傳播,提升學術期刊的知識服務功能和傳播力。本文就5G背景下學術期刊傳播中的場景應用進行探討。
一、5G引發的傳播場景變化及其對學術期刊傳播的價值
場景,通常是指在一定的時間、空間內發生的一定的任務行動或因人物關系所構成的具體生活畫面,是由人、事件、時間、地點等多重維度構建出來的一個小世界。場景有現實場景(包括有形的現實場景和技術支持下的現實增強環境)和虛擬場景之分。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移動傳播原有場景的迭代以及新的傳播場景的出現,現實場景與虛擬場景的邊界日益模糊,[2]人、信息與媒介技術的關系愈加密切,為信息傳播提供了更加人性化的環境支持。4G時代移動互聯網主要建立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連接,5G網絡高速度、泛在網、低時延的特點所創造的新型連接方式為萬物互聯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5G技術保證了用戶在移動過程中和熱點區域內數據傳輸的高速、連續和無縫的體驗。移動端設備正從隨身變得貼身,將日常生活場景不斷切割細分,同時又在有限時空里努力開放擴張,用戶能夠通過日常的生活場景感知信息和快速高效解決問題。5G催生出的“場景”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場景的全連接性。海量的機器設備、自然物和人工制造物以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連接在一起都有可能成為智能終端,構建出一個端到端的全連接社會。二是場景中人與物的共生關系。通過終端與終端的鏈接,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都成為信息交互節點之間并建立互聯互通的共生共在關系。三是場景的融合。實體空間和虛擬空間的融合、人與技術的融合、傳播媒介的融合,各種互聯網硬件終端、操作系統、軟件應用和使用場景越來越呈現出多功能一體化的趨勢,融合成為互聯網發展最鮮明的特征。場景中信息傳播的傳受之間、信息內容、傳播環境的融合使“線上”與“線下”行為的區隔進一步模糊甚至消失。四是場景的智能化、在線化構筑人們全新的生活場景。人機交互從目前的觸摸逐步過渡到智能交互,肢體語言(如語音和手勢)會成為最主要的方式,信息交互更加自然、方便。傳感器延長了人類的感官,也延伸了人們的感知力,由于定位系統不斷提升各種基于位置的場景服務功能,VR/AR/MR的信息在線讓場景重構“在場”效果。在傳統紙質閱讀和網絡閱讀時代,學術期刊普遍將用戶設定在特定的學習和研究場景中,不但傳播的場景固化,而且關注的焦點是內容本身而不是場景,致使學術信息傳播不關注用戶體驗,忽視用戶對信息傳播的時間、空間、環境、科技等多樣化需求。5G背景下信息傳播的移動化則打破了這種固化的場景,使得期刊內容與用戶實際生活場景發生關聯,并產生基于不同移動場景的內容傳播邏輯變化。[3]移動時代,場景的意義大大強化,場景思維成為移動互聯網時代影響信息傳播格局的新變量,內容媒體、關系媒體和服務媒體圍繞的都是“場景”這一新的核心要素。[4]可以預見,場景將成為洞察受眾對知識信息閱聽需求的重要考量和知識產品設計與服務的核心要素。在信息傳播渠道價值日益彰顯的當下,學術期刊傳播效果的提升需要實現由“做內容”到“玩內容”的轉變。場景成為提升內容價值的有效載體,為實現在場景中的有效傳播,學術期刊在生產流程和內容適配方面也要相應地做出變化與調整。基于場景的學術信息傳播就是以定位技術為支點,在特定場景中為用戶提供適配的信息與服務,這不僅意味著對用戶的理解與識別,更包含著對場景的洞察、應用與營造。學術期刊傳播效果取決于在特定時空環境下為用戶提供貼心的信息與服務的質量,就是要實現知識信息服務的內容、方式與相應場景有效適配,造就最佳用戶體驗。在“傳播碎片化,關注瞬間化”的現實背景下,學術期刊必須緊跟時代特點,與信息傳播時代特征密切融合,從而增強自己的傳播力。一直秉承“內容為王”立足的學術期刊有著先天的資源優勢,有著特定且穩定的受眾,合理充分利用場景,將信息精準推送到目標用戶群,實現學術期刊信息發送與受眾的有效鏈接,這是新時期提升學術期刊知識傳播力和實現知識價值的重要環節。
二、5G背景下學術期刊信息傳播與場景的適配
出版業是對新技術最為敏感的產業之一。5G背景下,學術期刊亦應與時俱進,走出以往相對“嚴肅”“古板”的傳播場域,走進充滿活力的生活和生活場景之中,擴大受眾范圍,將更多的潛在用戶變成現實用戶、忠實用戶。如今,“終端隨人走、信息圍人轉”,移動互聯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主流人群信息消費主要集中在移動互聯網。1.信息傳送與移動生活場景的適配5G創造了更多的物聯網,建立起一個更智能、更鏈接的世界。萬書互聯、人書互動、紙電融合、人人閱讀,5G技術的應用催生了碎片化生活場景的不斷擴增,也為用戶提供多層次、專業化、智能化、有聲化、場景化等更加全面的服務,“移動化+場景化”將成為時代出版的主題建構方式。如今信息的移動化傳播打破了傳統固化的信息傳播樣態,信息傳播與用戶實際生活場景正在發生著密切關聯,信息交互深度地嵌入日常生活的場景之中,從日常生活中尋找有價值的傳播場景變得非常重要。[5]移動互聯網時代信息的傳播更加碎片化,碎片化信息的傳播需要移動場景。在信息傳播碎片化的今天,不怕信息被撕得支離破碎,怕的是碎片落在無人問津的地方。今天在移動媒體的標題中,越來越多地出現了“一分鐘讀懂”“兩分鐘了解”“十張圖讓你知道”等字眼,這作為一種信息呈現的“吸睛”方式,在移動終端開始大行其道。對于學術期刊的內容生產來說,實現人們對碎片化時間的高效利用,迎合人們快節奏生活下的閱讀新需求,也要堅持移動優先的戰略,借助移動生活場景的力量實現知識成果的傳播和流動。在不影響學術期刊應有的專業、嚴肅形象的前提下,塑造“別樣風格”,為滿足不同受眾心理開拓空間,[6]使不同移動端內容有形式與風格差異,不同端點有不同的目標用戶。總之,實現信息傳送與移動生活場景的適配是學術期刊為順應時代信息傳播特點必須做出的策略調整。2.內容與場景的適配網絡出版時代,內容即傳播,內容所具備的流動屬性使其正在掙脫傳播媒介的束縛而成為平臺、流量的共同關注點。用戶擁有良好體驗的基礎是產品本身,學術期刊的價值在于內容本身。學術期刊信息傳播的場景適配根本上還是內容與場景的適配。[7]因此,學術期刊一方面要將傳統內容進行改造使其適合特定場景下的傳播,另一方面根據特定場景推送與場景適配的內容。不論是文字、圖片,或者現如今比較流行的視頻表達方式,只要場景化的內容描述得足夠清晰,抓住用戶的痛點和需求,讓用戶認可這種方式,也需要這個產品,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去激起用戶的現實與潛在需求。5G時代,傳感器、定位系統等智能設備的使用為收集用戶消費數據提供了方便,用戶自己所處的場景也傳達給了媒體,學術期刊信息的推送需要通過場景來掌握受眾群體的閱讀特征,經過大數據分析準確地進行受眾畫像,人工智能可以識別出個人的生活習慣和偏好,通過對各類信息的收集和適配分析進而為受眾提供與之需求相適配的知識產品,實現信息的精準傳播,使用戶獲得更好的信息接收體驗。5G環境下,場景適配的精準度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學術知識產品的發送要以為受眾提供具有場景適配性的內容產品為開端,聚集具有相同特征和需求的受眾群體,在洞察受眾消費需求的基礎上,推送相關知識產品,進而讓用戶對相關知識產品形成“心理依賴”“消費期待”。學術期刊有著特定的受眾,以知識付費的方式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不僅是提升知識服務功能的有效途徑,也是知識價值回歸的體現。面對信息的繁雜,學術期刊應通過平臺搭建屬于自己的知識店鋪與傳播場景,深耕內容價值,逐步沉淀用戶變成特定的知識消費群體。深度與廣度內容的產出是構建學術品質圈層的基礎,學術期刊要以深度與廣度的內容促進興趣人群與目標群體的聚圈,通過圈層影響力傳遞品牌價值和聚攏用戶。3.多元知識產品與傳播場景中多種終端和媒介的適配基于5G形成的萬物互聯的連接社會中,所有的節點變成數據節點,一切自然物和人造物都有可能以數字化、智能化的方式被連接在一起形成智能終端。知識產品的形態與終端、媒介有一定的適配性,相互匹配才能產生好的傳播效果,學術期刊應創新知識服務的產品形態,實現與多種終端和媒介的適配,使產品適應于多場景、多平臺、多群體的需求,給用戶以良好的消費體驗,這是學術期刊內容生態流量構建的基礎。為應對信息傳播的多種終端和媒介,學術期刊的知識產品打造應做到以下幾點。一是要多樣化。技術進步提升了原始數據的收集、挖掘和分析能力,知識產品的系列化、多元化更加容易生成。5G背景下,由于多種呈現終端的存在,用戶的使用習慣與偏好都有所不同,用一次采集、N次加工、多渠道、多終端,實現多元化傳播與多種終端的適配,以內容的深度與廣度鏈接擴大受眾面。同時也關照到多種終端的聯動性,如可用二維碼進行終端閱讀轉換。學術期刊信息傳播內容包括論文和相關支撐材料、學術前沿與活動資訊、科研工具和方法等,在產品形式上有文、圖、視頻、音頻等更豐富的選擇和組合,[8]使優質內容實現多樣化、立體化、可視化傳播,既“可讀可聽可看”,又“可互動可分享可體驗”,既有思想又有溫度,既有“高大上”要求,又適于屏媒的“小微活”展示。二是特色化。特色就是品牌,有特色才有生命力。每個期刊都有自身的專業特色、學科優勢。學術期刊的知識產品構建應體現自身的特色、優勢,基于具體傳播場景,在“小(小入口)、專(專業性)、精(精細化)、優(優品質)”方面著力,由點進入,以點帶面,逐步形成一種知識網絡的聯動與共進。三是社交生活化。社交信息在今后將擁有更高的關注度。互聯網催生出眾多的社交媒體,都具有深度介入生活的性質,學術與生活時常是緊密聯系,生活中學術信息在朋友圈和微信群轉發,裂變式傳播給其他的學術研究者,對學術信息的傳播有很好的導流作用。四是可視化。知識日益呈現出復雜化的特征,人們越來越依賴于形象直觀、飽含豐富內容和具有視覺沖擊力的圖像信息來接受知識,迎合了信息傳播碎片、即時、場景、移動的發展趨勢,是與5G傳輸技術進行適配的產品樣態。如學術期刊利用抖音等短視頻進行信息傳送,與圖文相比視覺更利于學術場景氛圍的塑造、知識信息的傳達和闡釋,更有利于增強用戶的閱讀黏性。4.“學術場景”營造與知識服務的適配場景是連接產品價值與消費者需求的媒介,營造學術場景是為了把知識產品和消費者需求進行更好的適配,促進學術傳播。5G網絡的廣帶化、泛在化、智能化、融合化解決了4G移動互聯網時期VR的發展難題,為情景創設提供了有力的技術支持。未來知識產品推送應依靠智能技術為用戶創造和匹配多元的具體場景,將知識產品與服務以各類介質包裝,并精準抵達用戶。學術期刊所服務的用戶有一定的群體特征,特定或潛在用戶偏好的“變現”要由特定的外部情境因素激發,構建具有“學術味”的場景以及由此而形成的學術虛擬社區能極大激起用戶的閱讀興趣與圍觀。[9]5G時代,由于圈層多重疊加、無限細分的特性,每個圈層不僅有獨特的表達方式,更有獨特的文化內核,它能夠跨越平臺、跨越個體、跨越代際而聚攏同樣興趣的人。學術場景創設,就是有目的地引入或創設具有一定學術色彩氛圍的具體應用場景,使用戶產生對學術知識信息了解的動機、興趣,或有意愿接受其服務,從而幫助用戶更好地關注與接受學術信息,并在業緣關系驅動下形成與拓展用戶群。學術期刊的受眾主要是科研工作者,這個特點決定了學術期刊的用戶所在的場景是相對容易把握的,根據所屬學科或領域的科研工作特點創設“學術場景”也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當然,網絡環境下所構建學術場景是現實與虛擬相結合的,以虛擬場景為主。學術場景的營造是圖像學、交互仿真、人工智能、多傳感以及力、聲、光等技術的組合。就學術傳播來說,這種場景除了注重知識的邏輯編排、觀點提煉、輔助材料鏈接以及知識的延伸,也要注重融進技術與藝術的成分,在增強場景美感的設計上著力,提升現場的體驗感與沉浸感。
三、結語
無論媒體傳播的內容、關系還是服務,在信息傳播的移動時代,“場景”的價值大大強化,成為信息有效傳播的一個新核心要素。對學術期刊來說,知識的場景化傳播可實現學術期刊在品牌打造、擴大受眾、知識變現等方面的“賦能”,學術期刊應在精準識別場景、關注用戶需求,打造多元知識產品、創設學術場景等方面著力,使知識服務的內容、方式方法與場景有效適配,提升學術期刊傳播效率、效果。當然,學術期刊影響力的形成與社會效益的實現都要建立在學術內容優質原創的基礎上。畢竟,無論傳媒生態、媒體格局、傳播方式、產品形態如何變化,優質內容依然是“硬通貨”、是核心影響力。創新不忘守正,“內容為王”依然是學術期刊出版必須堅守的基本原則。
- 上一篇:水利工程測量內業工作軟件數據研究
- 下一篇:數據流技術對汽車維修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