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期刊質量提升計劃
時間:2022-11-10 11:44:01
導語:學術期刊質量提升計劃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一、高校學術期刊的特點
高校學術期刊與其他學術期刊有所不同,主要的特點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學術性強。如法學類的學術期刊,內容主要覆蓋法學理論、法律史、憲法、行政法、刑法、民商法、知識產權法、環境法、訴訟法、比較法等二級學科專業。不同的學術期刊內容的側重點也有所不同,可分為綜合類學術期刊和專業類學術期刊。如《法學家》和《中國法學前沿》屬綜合類學術期刊,側重于刊發反映我國法學研究最前沿的問題,對熱點法學主題和具有重大價值的話題予以重點關注和研究。《人權》屬專業性學術期刊,側重于刊發人權理論、中國人權、國際人權等領域的文章。(二)潛伏性強。高校學術期刊需要對專業領域的內容進行充分研究、調研和論證,成果轉化和社會效益具有滯后性。(三)穩定性強。在某個領域具有長久的研究,時間跨度較長,只有長久地辦下去,才能產生價值。所以,高校學術期刊的創辦不以創收為目標。(四)熱點度高。對當前熱點、難得問題的爭論和解讀,使其為法學領域提供交流思想、成果共享、求解難題、勇于創新的平臺。
二、高校學術期刊的發展現狀和面臨的問題
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高校學術期刊在出版體制、對外傳播、推送形式等領域都有著顯而易見的變化。基于特殊的管理模式,高校學術期刊在新形勢下仍面臨著一系列問題。(一)經費短缺。目前,很多高校學術期刊因不是核心期刊,而且存在學科的局限性,閱讀人群比較固定,因此期刊比較缺乏知名度和影響力。為了持久生存,大多數學術期刊的經費由高校科研處期刊項目撥付或與其他機構共同合作雙方出資,這導致每年撥付的經費幾乎維持原狀,很難有大幅度的提高,從而影響期刊的發展。(二)編審程序老化。現在部分高校學術期刊仍采用線下形式收取、評審、編輯和出版作者的稿件,質量和時效性難以保證。而國外的優秀學術期刊,運用在線系統進行線上操作,投稿、編輯、審稿、校對、出版、宣傳等環節更為快速和高效,降低了編輯成本,提高了編輯質量。(三)缺乏統籌規劃和制度保障。目前,有些高校因學術期刊人員不足、沒有刊號,限制期刊的定期出版,編輯部沒有專職主編、副主編、編輯、編委會進行期刊的日常運作和管理,基本由兼職人員代為勞動。另外,對一流高校的“雙一流”建設而言,實力較強的學科沒有主辦的核心期刊,這與學科實力不對稱。(四)學術質量有待提高。高校有些學科實力較強,但主辦的學術期刊在學科期刊排名中位置相對落后,期刊的學術影響力與高校的學科實力嚴重不匹配。(五)學術期刊社的職責有待調整每年,知名高校承辦的學術期刊大多都有國家社科基金的學術資助,同時高校也會有固定預算并配備事業編制名額的招聘人員負責期刊社的管理。期刊社無論是人員配備還是經費支持都好過學院主辦期刊的現狀,因此期刊社應在行政服務、編輯服務、出版服務等方面發揮更多的職能。
(一)傳播高校科學研究成果。就我國學術期刊的出版量而言,高校學術期刊的出版量占近一半。期刊的出版不僅為學術交流、知識傳播、文化傳承領域搭建了重要的溝通平臺,同時對高校的“雙一流”建設具有推動作用。(二)提升核心競爭力。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學者對學術研究領域內容的深度也有了更迫切的要求,期刊必須不斷提升文章質量,使其發表的文章的內容滿足學者的需求。只有高質量的學術期刊才能在當前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三)推動學風建設。高校學術期刊對預防學術不端,加強良好學風的建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只有嚴把編輯和出版關,使其運作更為規范化、合理化、科學化,才能避免學術不端行為的發生,創造良好的學術研究環境。(四)反映辦學特色高校學術期刊的建設離不開高校專家學者的付出和辛勤的勞動。作為學術研究成果的交流平臺和傳播媒介,期刊的建設也反映了該高校的辦學思路、發展戰略和學科特色。因此只有致力于打造優秀的學術期刊,才能更好地推動高校的學科建設、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為一流學科的建設和社會科學的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四、高校學術期刊質量提升計劃建設的目標
(一)樹立理念。在編輯隊伍的組建過程中,要加強對編輯人員的業務知識、專業能力、服務水平的提升。在征稿、組稿、評審、編輯、校對等環節加強管理,對學術期刊出版程序有整體的把控;以學術為根本,積極組建學術創新團隊開展課題研究,努力將優秀成果進行刊發和轉化,提高期刊的學術影響力。(二)確保質量。關于內部質量體系,高校內部要有穩定的編輯隊伍,為學術內容和編輯程序提供保障,管理日常行政事務;出版單位要有相應的制度扶持、資金支持和物質保障。至于外部質量體系,新聞出版總局要定期對期刊進行考核和評估,了解期刊的發展現狀和動態。只有內外部質量體系相結合,才能達到提升期刊質量的目的。(三)體現辦刊宗旨。在編輯出版過程中,高校學術期刊應緊跟時代的步伐,以“嚴質量、控程序、保品質、樹形象、展特色”為宗旨,抓住期刊的資源優勢,提高期刊的整體質量,達到學術效益和社會效益雙豐收的目標。(四)實現創新。高校學術期刊要想持久發展,創新是必經之路。期刊創新,要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結合自身特點,突破常規,與國際接軌,在發展戰略、出版內容、對外交流上實現創新,做到真正意義上的“走出去”。編輯隊伍要思維敏捷,觀念新穎,養成從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的習慣。只有不斷積累知識,才能在眾多的學術研究成果中實現創新。另外,要結合期刊的辦刊特點和當前的動態,主動約稿,多積累學術資源。積極走進社會,多閱讀、多觀察、多交流,實現從編輯模式到發展模式的雙向創新,實現期刊的繁榮發展,促進高校的“雙一流”建設[1]。
五、高校學術期刊質量提升計劃建設的舉措
為實現“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戰略目標,高校應對主辦的學術期刊提出更高的要求,創辦更多的國內一流學術期刊和優秀國際期刊,不斷提升期刊質量和辦刊實力,具體的舉措如下。(一)調整學術期刊社職能。高校可考慮將學院辦的部分期刊的行政職能和服務職能移至學術期刊社,由期刊社采取集中式管理和服務,以解決學院編輯人員不足的問題。(二)提供財務支持,建立制度體系。高校應專門設立期刊建設基金項目支持學術期刊的建設,通過撥款、與其他高校合作、社會籌資等形式,為學術期刊的日常運行提供財務保障。同時,各學院可根據自身情況為主編、副主編、專業編輯配備經費補貼。應制定期刊績效評估方案并開展評估工作,對評估質量較低、學術影響力較差的期刊提出整改方案;對出版質量較高、學術影響力較強的期刊予以獎勵,加強政策扶持,提升高校學術期刊的整體質量。(三)規范學術管理體系。高效的學術期刊應建立學術事務編輯部,負責期刊的學術性事務工作。可將專業性學術期刊下放至學院及各個專業學科,主編、副主編和編輯由各個學院任命,期刊的工作業績納入工作考核和績效評比,作為教師工作量的衡量指標之一[2]。(四)過程與質量監督。高校學術期刊要制作目標和發展戰略,注重專題特色和欄目特色,建立完善的期刊質量保障體系。第一,嚴把稿源和評審關。關注最前沿的學術研究,了解學術界的發展動態,努力吸引優質的稿件。與優秀作者建立長期聯系,加大專題約稿力度,提高核心研究領域的競爭力。加強政治審查、主編審查和匿名評審,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手段做好對文章的檢測,認真審查,分析結果,杜絕學術不端的行為發生。第二,嚴把編輯和出版關。建立編校機制,注重“三審一校一讀”環節,定期開展編校質量檢查,通過自檢、互檢、抽檢進行監督。在期刊的封面和專欄設計中,體現學術性和前沿性,做到內容與形象相統一。采購期刊協同采編系統,實現編輯程序的數字化和網絡化;期刊優先使用數字出版系統,實現出版程序的快速化和靈活化。(五)加大宣傳力度。建立互聯網傳播系統并進行,與各大重要的數據庫簽約加入網絡檢索平臺,定期郵寄給兄弟院校及與期刊有長期合作交流的作者、讀者。在學校召開專題研討會時,可與眾多機構、專家建立聯系,不斷提升期刊在學術界的影響力[3]。(六)學習辦刊經驗。編輯要與同類期刊建立長期聯系,了解辦刊模式,對選題策劃、欄目設置、編輯隊伍、評審程序、影響因子、加工出版等環節進行充分總結,了解創新之處及取得的成就等。如《湖北大學學報》在“倫理學與價值論”欄目中推出“考試誠信”專題文章。《金屬學報》有規范的編委會章程,編委會的組件、編委的權利和義務有完善的制度保障等。
為使學術期刊成為高校建設“一流大學、一流學科”的重要橋梁,高校需不斷思考,在辦刊體制、理念模式上有所突破,在優勢學科、辦刊特色上有所創新,使其更具有影響力,真正打造出符合當前科學研究需求的精品期刊。
作者:李婷 單位: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
- 上一篇:醫學期刊肺炎組稿策略
- 下一篇: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策略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