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評價機制介紹
時間:2022-12-12 11:23:54
導語:學術評價機制介紹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chuàng)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近期,《自然》(Nature)暨自然科研總編輯菲利普•坎貝爾爵士(SirPhilipCampbel)代表自然科研旗下期刊簽署了《舊金山科研評估宣言》(SanFranciscoDeclarationonResearchAssessment,簡稱DORA),該宣言旨在改進評估科研產出質量的方式,其中包括停止使用基于期刊的單一指標來評估科學家的貢獻,尤其是期刊影響因子(ImpactFactor)。頂級學術期刊的這一行為立刻引起了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資深文學研究期刊編輯鄒建軍先生在《不可只以影響因子來評價學術研究》一文中,積極評價了這一事件:“這個宣言和他發(fā)表的高見,在世界科學界與學術界引起了強烈的關注,被認為一場科學評價史上的革命。看到這個報道之后,我為他們的良知所感動,也為他們的行動而敬佩。”
鄒先生根據自己長期從事學術雜志編輯的經驗,列舉了七條理由,充分論述了單一期刊指標的弊病,以及過度依賴它對學術研究造成的負面影響,對高校教師造成了嚴重損害,體現了一位學人的正義感和道德感,充滿了一位學者的學術良知與人文關懷。根據《舊金山科研評估宣言》,影響因子“創(chuàng)立之初本是用來幫助圖書館員判斷采購哪些期刊的工具,而不是用來衡量論文科學質量的指標”,因此,該宣言建議科研資助機構、研究機構等有關各方“在資助、任命和晉升的考量中,停止使用基于期刊的指標,如期刊影響因子”。鄒先生曾去南京大學核心期刊評價機構調研,他認為無論是北大核心還是南大核心的評價機構,從來沒有把核心期刊目錄作為評價學術論文的唯一標準,還呼吁各高校不要以此為準來評價學術,也不要以此為準來評價刊物。以此而言,國內學術期刊評價機構與該宣言的主張是完全一致的。從某種意義上講,目前學術評價體系中的種種問題,不是直接由期刊評價指標造成的,而是由科研資助機構、高校科研管理部門過度依賴“影響因子”這一單一指標所造成的。唯“影響因子”是瞻的評價方式,引發(fā)了諸多學術問題:第一,研究者會優(yōu)先考慮將文章投向影響因子較高的雜志,但是此類雜志數目有限,而其出版運作牽涉的面又十分復雜,許多時候超出了學術的范疇;第二,科研資助機構、高校科研管理部門只看重“影響因子”高的雜志,而忽視“影響因子”較低的雜志,甚至只看發(fā)表期刊的級別,完全不顧學術成果本身的價值;第三,將自然科學的評價標準運用到人文學科。自然科學的研究講究前沿性,最新的發(fā)現最具價值,并且容易引起廣泛的關注;而人文學科更注重研究的獨立性,并且總是不斷回溯過去。在人文學科中,有的研究領域是相當冷僻的,這類學術論文不僅難發(fā),而且即使發(fā)表在所謂的高級別期刊上,也很難引起學術界的廣泛關注。《舊金山科研評估宣言》呼吁“評估科研要基于研究本身的價值而不是發(fā)表該研究的期刊”,并且進一步豐富了評價期刊的指標,加入了同行評議。鄒先生也為科研評價提出了一些可行的方案,“學術影響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應從多個方面進行補充性的修正,才可以更加科學與準確。正確的做法是不看刊物與報紙等發(fā)表媒介,而是看論文本身。同行專家的匿名評審、第三方獨立的評審機構、國外學者所參與的通訊評審等,比起引用率來會全面得多、科學得多”。可以看出,學術評價需要學者的參與,同行評議才是學術評價的關鍵因素,這幾乎已經成為中外學人的共識。
盡管自然科研出版集團已經停用了單一科研指標,但是使用單一指標由來已久,科研人員在決定向何處投稿時,仍會以影響因子作為主要考量因素;減少對影響因子的依賴對于研究機構和科研資助機構來說,也是一項重大的挑戰(zhàn),因為此類機構在短期內無法改變科研評價能力不足的現狀。雖然鄒先生對《自然》及其總裁所做出的選擇持非常樂觀的態(tài)度,這一行動會使全球學術空氣發(fā)生轉變,讓科學家和學者看到光明;但是筆者對此持謹慎的樂觀態(tài)度,科研評價是世界性難題,由于長期對單一指標的過度依賴,積弊已深,學術評價機制要變得更科學、更人性化,也許還有比較長的路要走,從根源上杜絕學術腐敗。
- 上一篇:文化市場產權界定及規(guī)制分析
- 下一篇:體育法制建設現狀與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