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自引情況分析
時間:2022-12-05 09:54:48
導語:期刊自引情況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期刊定量評價采用了一系列的指標,例如影響因子、他引量、互引指數等,在這些定量評價指標中,影響因子目前雖然受到了一定的質疑,但它仍然是評價期刊的重要指標。影響因子之所以受到如此大的質疑和批評,這與影響因子的定義和過分使用影響因子有關[1]。在影響因子的定義中,被引用量是不區分他引和自引的,正是由于這種不區分的現象,有些期刊為了提高影響因子,盲目地進行自引,所以在2015—2016年版的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評價體系中,去掉了所有涉及自引的指標,只保留了他引量作為其評價引用情況的指標[2],但在2014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評價體系中仍然采用了一些自引的指標,并且認為期刊需要一定量的自引,只是將自引在期刊評價中的權重進行了下調[3]。自引可以反映學科之間的相互關系,可以揭示各個國家、學科、專業、團體、語種、雜志等之間的關系,作者在論文中的自引量往往反映科學研究的進展水平和動態,可以定量地鑒定學者的著述動態和征兆,掌握某一課題的進展情況,把握學科的發展,并能闡明科學社會發展的一些趨勢和規律,并且自引也是一些圖書館選擇期刊,實現文獻情報計量管理的一個指標[4]。因此,期刊自引是非常正常的現象[5]。然而,目前個別期刊為了提高期刊的影響因子,過分地進行自引,造成了期刊不合理的自引,出現了較高的自引率[1],影響因子被多方詬病,但目前很多評價體系仍然使用這一指標[6]。過高的期刊自引會掩蓋影響因子評價期刊影響力的作用,很多人從量上甄別期刊合理自引和不合理自引。早在20世紀80年代,影響因子的創始人E.Garfield指出專業期刊的自引率在20%左右,所以超過20%即被認為過度自引[7],這個值在期刊群整體評價中具有普遍的意義,但是對于單獨學科,特別是對于目前出現的新興學科,普遍采用的自引率并不確切。例如,郭建順等[6]對我國科技期刊自引率的研究中,天文學學科的平均自引率達到了0.38,自引率范圍為0.21~0.61,數學學科的平均自引率為0.13,自引率范圍為0.04~0.33,且期刊每年的自引率也有所變化。例如劉雪立等[1]在研究2005年至2007年我國醫學期刊自引率與過度自引的界定時認為2005年自引率超過31.6%,2006年自引率超過26%,2007年自引率超過23.8%就屬于過度自引[8]。對于我國期刊來說,能否簡單地以超過20%為過度自引作為唯一界定?是否更應該體現不同學科、不同年份自引率的差異性?為此,文章以2013—2015年版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統計年為2012—2014)的數據為基礎,對我國63個學科、約4000種期刊的自引情況進行了分析。
1材料與方法
1.1數據來源。數據來源于2013—2015年版《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自然科學與工程技術)》(簡稱“中國知網《年報》”)中的期刊綜合類他引總引比,統計年分別為2012、2013和2014年,每個學科取平均值,學科總類為63個,涉及期刊數量2015年版為4013種,2014年版為3947種、2013年版為3943種。1.2數據處理。自引率=1-他引總引比,對每年的不同學科平均自引率進行升序排列。對63個學科進行分析時,制作散點圖;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表示本學科內所有期刊的平均自引率,平均學科自引率為所有學科期刊的平均自引率,方差分析、相關性分析、頻率計算以及正態分布檢驗都使用spss軟件,多重比較使用LSD比較方法,相關性分析使用pearson相關性分析法。圖片制作使用excel、spss自帶作圖軟件等。
2結果與分析
2.12012—2014統計年63個學科平均自引率分布情況。2012—2014統計年63個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見圖1。圖1是將63個學科內期刊每年的平均自引率進行升序排列,然后作圖??梢钥闯?,3個統計年中63個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具有相似散點圖分布特征,不同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主要分布在0.05~0.20之間,物理學和天文學學科在3個統計年中都超過了0.20,在2012統計年中大氣科學學科平均自引率也超過了0.20,表現出自身學科的特點。圖12012—2014年不同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散點圖為了進一步分析每個統計年63個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分布情況,對每個統計年不同學科的平均自引率進行了頻度分析和描述性統計(見圖2)。從圖2中可以看出,2012—2014統計年間63個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均值分別為0.1417、0.1200、0.1213,通過單樣本K-S正態分布檢驗,3個統計年63個學科的期刊平均自引率具有正態分布的特點(檢驗值分別為p=0.193,0.128,0.143>0.050)。由圖2明顯看出,天文學和物理學超過了每個統計年期刊平均自引率的3倍標準差的范圍。同時為了考察這3個統計年之間的自引率是否具有顯著性差異,對3個統計年63個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作方差分析,發現3個統計年間63個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具有顯著性差異(p=0.004<0.050),通過LSD的多重比較,2012統計年的期刊平均自引率與2013和2014統計年相比具有顯著性差異,而2013和2014統計年差異不顯著(見圖2)。2.22012—2014統計年63個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與學科期刊數量的關系。為了考察這3個統計年63個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與每個學科期刊數量的關系,對每個學科的期刊數量和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的相關性進行了分析,結果如表1所示。表1中的數值為pearson相關性雙尾檢驗的p值。從相關性分析中可以看出,在2012統計年時,63個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與期刊數量具有顯著的相關性,而2013和2014統計年時卻不具有相關性,在這兩個統計年中,每個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并不會受到本學科期刊數量的影響,而2012統計年時受到了學科內期刊數量的影響,這可能正是2013和2014統計年與2012統計年的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具有顯著性差異的一個原因。2.33個統計年中期刊平均自引率最高學科和最低學科分析從圖1中看出,不同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主要分布在0.05~0.20之間,這種分布在3個統計年中都表現出了相似的現象。方差分析結果顯示,3個統計年間63個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存在顯著差異,每個統計年內有些學科的期刊平均自引率也存在顯著性差異。例如天文學和物理學在3個統計年的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都超出了當年平均學科期刊自引率的置信區間。為了研究這兩個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過高產生的原因,筆者將每個統計年中期刊平均自引率最高和最低的3個學科列出,如表2所示??梢钥闯?,2012統計年時,期刊平均自引率最高的學科為大氣科學、天文學和物理學,2013和2014統計年時均為物理學、天文學和核科學技術,進一步查看2012統計年4個自引率最高的學科,包含了核科學技術學科。從自引率最低的學科看,2013和2014統計年期刊平均自引率最低的3個學科均為醫學類,2012統計年除了系統科學外,也均為醫學類期刊,如果進一步分析每個統計年自引率最低的5個學科仍然主要為醫學類期刊,出現這種情況可能與學科范圍以及學科本身的封閉性有關。例如天文學學科包含了5本期刊,這5本期刊均為涉及天文以及天文研究技術等內容的期刊,其他學科的期刊很難引用此學科的內容,從而出現了較高的自引率。由于學科封閉造成了學科自引率較高,這也可以由學科期刊平均被引集中度的調查體現出來,從表2看,具有低自引率的幾個學科都具有較高的期刊平均被引集中度,而高自引的學科具有較低的期刊平均被引集中度。這在系統科學學科上有較好的體現,2012統計年時,系統科學雖然只有8本期刊,但是學科期刊平均被引集中度達到了22個,物理學學科雖然有43~44本期刊,但是期刊平均被引集中度卻僅為5~6個,這表明物理學學科內部只有個別期刊才有交叉現象,物理學科本身具有較高的封閉性,這可能與現代物理學主要為理論物理學以及物理學內部期刊分科明顯有關。
3結果與討論
期刊的自引體現了期刊刊發文章的一種連續性,同時也反映了作者在科學研究中的進展水平和動態,通過自引可以定量地考察學者的著述動態和征兆[5]。然而,目前有個別期刊為了提高影響因子,過分地進行自引,造成了期刊不合理的自引現象。因此在對期刊進行評價時,應將自引率控制在合適程度。目前認為自引率超過20%即發生了過度自引[7],這種將所有學科期刊自引控制在一個固定值的現象,掩蓋了不同學科自身的特點。由2012—2014年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所涉及的我國63個學科、4000種左右的期刊自引率與學科的關系可以看出,2012—2014年63個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存在較大的差異性,主要分布在0.05~0.20之間,且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的頻次分別符合正態分布,這也許就是使用固定值作為評定期刊過度自引的統計學基礎[6]。但在考察我國不同學科期刊3個統計年的自引率時發現,2012統計年時63個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與2013和2014統計年存在明顯差異,這種差異是否是由2012年不同學科期刊數量造成的還有待進一步研究,但是這也體現了平均學科期刊自引率年變化的特點。分析個別學科期刊自引率以及學科期刊平均被引集中度時發現,學科自引率變化與學科期刊平均集中度具有負相關的關系,自引率最高的3個學科表現出較低的平均被引集中度,最低的3個學科表現出較高平均被引集中度。中國知網《中國學術期刊影響因子年報》統計源期刊的數量遠遠超過了前人普遍使用的《中國科技期刊引證報告(核心版)》統計源期刊的數量,本研究所獲得的不同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與前人的研究在數值上有所不同,更能體現中國期刊自引率特點。使用一個固定自引率值并不能很好地判定期刊發生過度自引的情況,這也是很多文獻分學科、分年限研究期刊的自引率的原因[1,6-8]。雖然有一些文獻提出了各種計算期刊過度自引的方法,但是這些方法并沒有完全推廣開,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學科的自引率是否與學科內部期刊的數量具有一定的相關性,以及所有學科期刊平均自引率年變化影響因子是今后要研究的方向。a
- 上一篇:初高中物理教學銜接對策分析
- 下一篇:歷史文化與當代教學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