梯田設計與生態文明建設分析

時間:2022-04-11 04:22:48

導語:梯田設計與生態文明建設分析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梯田設計與生態文明建設分析

摘要:隨著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的全面開展,遼西地區高度重視土地整治,將新建梯田與改造既有梯田相結合,建設生態文明農業。梯田的工程設計是在實測數據基礎上將FastTFT與ArcGIS軟件相結合,采用方格網法確定梯田斷面設計的相關參考因素和計算方法,優化設計階式梯田,為遼西地區發展梯田生態工程的設計和實施提供量化、程序化和標準化參考。

關鍵詞:方格網法;ArcGIS;優化設計;生態文明

在全國制定并實施土地整治規劃、加快建設高標準基本農田的基礎上,遼西地區在農村土地整治的開展上以生態文明建設為主導,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促進耕地集中連片,提高耕地質量,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嚴格保護耕地。針對全國土地整治中梯田設計的經驗進行深入研究,確定適宜遼西地區的最優梯田斷面,建設保水、保土、保肥的有效耕地,提高耕地的合理利用率,益于坡耕地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實現生態文明建設。

1項目概況

項目位于遼寧省葫蘆島市建昌縣境內,地處中緯度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居半濕潤易干旱地帶。特點是春季干旱少雨、風大,氣溫回升快,蒸發量大;夏季氣溫高,多暴雨、冰雹;秋季少雨、降溫快;冬季氣溫低,寒冷少雪。區內降水年內及年際間變化均較大,年均降雨量565.6mm。年平均氣溫8.2℃,多年平均無霜期156d,多年平均日照時數2915h,是我國北方太陽總輻射量最高的地方。風向隨季節變化而轉換,春季以偏南大風為主,日變化大,晝大夜小;秋冬季節以寒潮偏北大風為主,氣溫急劇下降;夏季為雷雨陣性大風。受河谷、山川、平原的影響,風速差異較大。建昌縣地層巖狀為侏羅系和第四系,中性火山巖,上部以灰色礫巖、泥巖為主,下部以粗面巖礫巖為主。各區片地質構造并不復雜、工程地質條件比較簡單,滿足規劃的建筑物工程的要求。地下水類型為松散堆積孔隙潛水,含量較豐富,沖洪積最大厚度通過曲線分析,最深100m左右,最淺在35m左右,平均在50m左右。地質年代為第四紀孔隙潛水區,由亞粘土、砂礫卵石組成,主要含水層巖性為砂礫卵石,有少量亞粘土夾層,以花崗巖為主,水位埋深35~40m,區內地下水層潛水類型。水質為重碳酸鈣鈉型,礦化度0.2~0.5g/L,適于灌溉,單井涌水量2100~4680m3/d。

2梯田優化設計及其原則

2.1梯田優化設計。梯田是在坡地上分段沿等高線建造的階梯式農田,是改善農業生產條件與治理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目前現代梯田的設計需要在累計大量經驗的基礎上提出優化方案,充分運用生態學、系統學等科學方法,因地制宜的采用生態技術,防止或減少對生態環境造成破壞,實現梯田生態系統的文明建設。建昌縣內部分荒草地經土地適宜性評價后,確定適宜開發為耕地。由于地形為緩坡,少部分零星地塊已被農民開荒,但耕作土層薄,土壤侵蝕較重。周邊既有耕地田面不平、存在深溝,內有小規模梯田以及零星樹木。規劃采取新建梯田與改造既有梯田相結合的措施。2.2梯田的優化設計原則。根據田塊面積、機械作業、灌溉排水等要求,同時考慮地形、地貌的限制,將新建梯田與改造既有梯田相結合。以道路為骨架劃分耕作區,在耕作區內布置寬面(5~20m或更寬)、石坎(1~3m左右)地埂的梯田,田面長200~400m。開發的新增耕地大部分地形有波狀起伏,按“田成方、壟成行”原則分塊布設,順著總的地勢呈扇形,盡量依照等高線布設梯田水平石坎,區內梯田埂線略有弧度,不能保證一律為直線。

3結論

為梯田生態工程的設計和實施提供量化、程序化和標準化的參考。本文在借鑒多地區梯田設計和建設方案經驗的基礎上,以建昌縣某區新建梯田與改造既有梯田工程為例,以生態文明建設理念為主旨,對遼西區域梯田的布局和設計進行了分析,證實了遼西地區建設梯田生態工程項目技術上是可行的。體現梯田工程的生態效益。以土地整治為依托,優化土地利用結構與布局,積極推進梯田生態工程建設的進程,加快生態文明建設,整體改善生態環境,創造梯田景觀。本次梯田工程設計的每一個環節均是生態文明的體現,做到數量、質量、生態相統一。

參考文獻

[1]張忠平.加大坡改梯建設力度提高梯田綜合開發效益[J].調查研究,2012(09):62-63.

[2]毛勇,魏新平,喬永杰.土地整理中水平梯田田面寬度優化研究[J].人民長江,2008(13):70-71.

[3]王相國,王洪剛,王偉.丘陵區梯田優化設計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1(03):125-127.

作者:胡艷 單位:遼寧華藝建筑工程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