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地植物配置與樹種選擇論文

時間:2022-08-17 10:59:00

導語:綠地植物配置與樹種選擇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綠地植物配置與樹種選擇論文

摘要:居住區是城市園林綠地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分析居住區各類綠地的特點及功能的基礎上,結合重慶的實際情況,探討了重慶地區居住區各類綠地的植物配置樹種選擇

關鍵詞:居住區;植物配置;樹種選擇;重慶

居住區綠地是城市園林綠地系統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城市居民使用頻率最大、最廣泛的室外活動空間,因此是衡量居住環境質量的重要指標之一。

在城市總體規劃編制中,居住用地占建設用地的比例為20%~32%,而居住區綠地新區建設不低于30%、舊區改建一般不低于25%。大面積的居住區綠地對城市的生態平衡、城市美化以及人們心理的良好作用等都有著重要的意義。近幾年來,居住區不僅改進了單體住宅建筑的建設和商業服務設施的配套建設,也更加重視居住環境質量的提高。在綠化的基礎上注重園林藝術的應用,建成了一大批花園式住宅。

1居住區綠地類型

居住區內綠地分為公共綠地、宅旁綠地、配套公建所屬綠地和道路綠地,其中包括了滿足當地植樹綠化覆土要求,方便居民出入的地下或半地下建筑的屋頂綠地。

1.1居住區公共綠地

公共綠地是為全區居民公共使用的綠地,這類綠地根據不同的規劃布局形式設置相應的中心綠地,以及老年人、兒童活動場地和其他的塊狀、帶狀公共綠地等。

1.1.1居住區公園或小游園。全居住區居民就近使用、面積較大的公共綠地,一般位于居住區的中心位置。

1.1.2組團綠地。這類綠地是直接接近居民的公共綠地,一般面積規模不小于400m2,布局靈活,是以住宅組團內居民為服務對象,設置花木草坪、桌椅、花架、簡易兒童設施等,為居民提供一個休息、活動場所。

居住區公共綠地至少應有一個邊與相應級別的道路相鄰,綠化面積(含水面)不宜小于70%,并宜采用開敞式。

1.2宅旁綠地

宅旁綠地是最基本的綠地類型,包括宅前、宅后以及建筑物本身的綠化,是居住區綠地內總面積最大、居民最經常使用的一種綠地形式。這類綠地令居住區與外界之間、各幢樓之間分隔開,具有美化、阻擋外界視線、噪聲和灰塵的作用,能創造一個安靜、舒適、衛生的生活環境。

1.3配套公建所屬綠地

指居住區的各類公共建筑和公共設施四周的綠地,如中小學、商店、影劇院、醫院等用地周圍的綠地。其綠化布置不僅要滿足公共建筑和公用設施的功能要求,而且要考慮與周圍環境的關系。

1.4道路綠地

居住區的道路可分為居住區道路、小區路、組團路和宅間小路4級。居住區道路綠地是聯系居住區內外道路紅線以內的綠地,將居住區各類綠地聯系起來,是居民上班上學、日常生活的必經之地,也是居民散步的場所,對居住區的綠化面貌有著極大的影響。

2重慶地區居住區綠地植物配置及樹種選擇

居住區綠化應以中心綠地為中心,以道路綠化為網絡,進行統一規劃,不僅要自成體系,而且要與城市綠化系統相協調。合理配置植物對創造舒適優美的居住環境有很大作用。居住區綠地植物配置總的原則如下:

(1)按照植物群落學原理,依據植物的生態習性、生物學特性和園內自身的立地條件,合理安排各類觀賞植物;在植物的布局與配置上,力求使植物的個體美和群體美從景觀的角度得到更好更充分地展示。

(2)植物的配置方式上采用群植、帶植、片植、孤植等手法,沿道路兩側以帶植為主,主要觀賞區以片植為主,建筑和景點周圍以點植、孤植為主,而背景植物則以大面積的群植為主。

(3)適地適樹,多選擇鄉土樹種,堅持常綠與落葉相結合、喬灌草相結合的原則。

(4)注意植物的多樣化。在統一基調的基礎上,力求變化,創造優美的林冠線和林緣線;植物配置要避免雜亂、雷同,不同區域形成不同的特色。

(5)注意植物配置的季相景觀,充分利用植物的觀賞特性,進行色彩的組合與協調,通過植物葉、花、果、枝和干在一年四季中的變化來布置植物。

(6)注重公共綠地中水體景觀的植物配置。通過各類水邊、水際植物和水生植物的合理配置,形成各種良好的親水空間。

2.1公共綠地的植物配置

公共綠地的平面布置可以分為規則式、自由式和混合式(規則式和自由式相結合的布置)。公共綠地因其功能是為居民提供工余、飯后活動休息的場所,園路邊綠化樹種應避免多刺植物(如構骨、絲蘭、月季、玫瑰等)、過敏植物(如漆樹科)和有臭味的植物,多應用夏季遮蔭效果好的大喬木、四季花木、香花植物、色葉花木和豐富的地被植物。

公園和小游園的規劃布局有功能劃分,可設置兒童活動區、青少年活動區和老人安靜休息區等。兒童活動區宜安置適合不同人數游戲的半開敞或開敞空間。植物配置上要求利用植物將兒童活動區與游園其他區域相對分隔開,在該區域的植物材料選擇上盡可能做到多樣化,應該有不同的體型、生態習性、種類和品種的喬木、灌木、綠籬、攀援植物與花卉等,并力求有不同的種植方式,以擴大兒童在植物方面的知識領域,植物配置注意要有明顯的季相變化,如選用臘梅、海棠、山茶、杜鵑、紫薇、連翹、紅楓等。

老人安靜休息區布局應緊湊、忌空曠,緊湊的布局可給老人以安全充實感,而空曠的環境易造成不安全感、孤獨寂寞感和凄涼感;老人活動區應以自然式為主,多用自由曲線,少用直線,以增加輕松、愉快的感覺。該區域多用枝葉茂密、闊葉的樹種,并采取喬灌搭配、多樣種植方式混用為好,色彩在整體上以靜為主,但不可過于冷寂。植物配置應以柔和、使人恬靜舒適的綠色為主,適量的天然暖色的色葉樹種可給老人以溫暖之感,從而喚起他們的生活熱情。在重慶,此類色葉樹種有紅楓、合歡、石楠、銀杏、三角楓、紅葉李、紅繼木等。在圍墻或道路的轉角拐彎處,點綴一些色彩鮮明或姿態優美的植物,可彌補老人大多視力欠佳的缺陷,起到引導、轉換空間的作用。

2.2宅旁綠地的植物配置

宅旁環境綠地遍及整個居住區,其綠化狀況能反映出居住區綠化的總體效果。在綠化布置上應考慮以下幾個方面。

(1)綠化布局、樹種的選擇要體現多樣化,綠化布置要注意尺度感,以免由于樹種選擇不當而造成擁擠、狹窄的不良心理感應。樹木的高度、行數、大小要與庭院的面積、建筑間距、層數相適應。行列式住宅易造成單調感,可以選擇不同的樹種和布置方式,作為識別不同住宅單元的標志。

(2)住宅周圍常因住宅樓的遮擋而造成大面積的陰影,要注意耐蔭樹種的配置,以保陰影部位良好的綠化效果,如珊瑚、羅漢松、桂花、含笑、杜鵑、六月雪、海桐等都是喜蔭或耐蔭植物。

(3)樹木的栽植不要影響住宅的通風采光,特別是南向窗前不宜栽植喬木,尤其是常綠喬木,在冬天由于常綠樹木的遮擋,使室內曬不到太陽,而有陰冷之感。一般大喬木宜在窗外5m之距栽植。

(4)墻基、角隅的綠化,使垂直的建筑墻體與水平地面之間以綠色植物過渡,如麥冬、蔥蘭、巖石杜鵑等,角隅栽植珊瑚、鳳尾竹、棕竹等,使沿墻處、屋角綠樹茵茵,打破呆板、枯燥、僵直的感覺。

(5)多種攀援植物,以綠化花架、墻面、圍欄、矮墻,提高居住區立體綠化效果,遮蔽觀感不雅之物,如五葉地錦、爬山虎、九重葛、紫藤、絡石等。

2.3配套公建所屬綠地的植物配置

這類綠地不僅需要滿足所屬單位對其功能、特點的要求,而且應結合周圍環境,發揮其作為居住區綠地組成部分的重要作用。配套公建所屬綠地與居住區其他綠地相鄰布置,可以通過精巧低矮的花圍墻,使綠化空間相互滲透、相互增景,擴大綠色視野。

2.4道路綠地的植物配置

居住區的主要道路應綠樹成蔭,植物配置方式和樹種選擇應不同于城市街道,形成不同于市區街道的氣氛,使喬木、灌木、綠籬、花卉、地被相結合,顯得更為生動活潑。居住區道路和小區路車輛交通較多,栽植上要考慮行人的遮蔭與交通安全,應選用枝葉茂盛的落葉或常綠喬木作為行道樹,在人行道與居住建筑之間可多行列植或叢植喬灌木,以起到防塵、隔音和遮擋視線的作用。行道樹選擇姿態優美的落葉喬木,具有夏季遮蔭、冬季陽光充足、樹形尤佳的優點。在重慶地區適于作居住區道路行道樹的落葉喬木常見的有銀杏、垂柳、合歡、垂枝榆、黃葛樹、欒樹等;常綠喬木常見的有小葉榕、天竺桂、杜英、廣玉蘭、香樟等。

組團路以人行為主,樹種選擇上可以多選小喬木和開花灌木,特別是一些開花繁密或葉色變化的樹種,如合歡、紅楓、紅葉李、紅繼木、櫻花、臘梅、紫薇等,其配置方式應與宅旁綠地和組團綠地的綠化布局相協調統一,每條道路又應選擇不同的樹種、不同的斷面種植方式。

宅間小路供人行,在靠近住宅2m以內,只宜種植花灌木和草坪,2m以外小路的另一側可種植小喬木。各幢住戶門前宅間小路應選擇不同的樹種,采取不同的配置方式,形成不同的景觀,也便于識別家門。

3結語

居住區綠化是園林綠化的一部分,是以植物為主要材料的生態園林綠化,其目的是將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融為一體,以豐富的植物景觀為主體,兼容了文化休憩的功能,為居民創造最佳、整潔、舒適、優美的生活環境。

4參考文獻

[1]中國科學院中國植物志編輯委員會.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0.

[2]王志紅.淺談居住區綠地景觀建設[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03(8):166-167.

[3]金雅琴,李冬林.城市居住區綠化的植物配置[J].金陵職業大學學報,2003(4):92-94.

[4]李文驊.淺析居住區綠化的設計原則[J].現代農業科技,2005(9):77-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