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生態養魚技術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02 07:48:00
導語:稻田生態養魚技術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論文摘要從稻田條件、魚種選擇、養魚設施建設和管理等方面介紹了稻田養魚技術,以期指導稻田生態養殖的推廣。
稻田養殖可充分利用水體,改良水質,實現互利共生。在稻田里養魚有許多好處:首先,可以充分利用稻田里的水面;其次,稻田里養的魚可以吞食大量的害蟲,減少了農藥的使用,既降低了成本又減輕了污染;第三,魚糞是良好的有機肥料,可減少化肥的投入,促進稻苗生長。
1稻田條件
應選水質好、水源充足、進排方便、保水好、連片面積較大的低洼、淺灘。稻田的水源和土質要好,保證在養魚后不怕缺水;稻田的地形地勢保證在雨季中不會被大水淹沒。施足基肥,視水稻生長情況,少量追肥,一般不用除草劑和農藥。水稻應選生育期短、耐肥抗倒狀、抗病害的高產品種,采用大苗移栽,栽足基本苗,寬行密植。
2因地制宜選擇魚種
稻田水淺,受氣溫影響大,盛夏時水溫有時可達40℃;在餌料方面,稻田中雜草、昆蟲和底棲動物較多,浮游生物較少。因此,稻田中適宜養殖耐淺水、耐高溫、性情溫和、不易外逃的雜食或草食性魚類。稻田養食用魚以鯉魚為主,培育魚種可以草魚為主,適當搭配鯉、鰱、鳙及鳊魚、團頭魴等。有條件的地方,也可養雜交鯉、羅非魚、鯽魚等。
3養魚設施建設
3.1加高增寬田埂
農田整修時,須將田埂加高增寬,必要時采用條石或三合土護坡。田埂高度視不同地區、不同類型稻田而定:丘陵地區應高出稻田40~50cm,平原地區應高出稻田50~70cm,冬閑水田和湖區低洼田的田埂應高出稻田80cm以上,田埂頂寬50cm以上。
3.2開挖魚凼和魚溝
開挖魚凼和魚溝是稻田養魚的一項重要措施,魚凼最好用條石修,也可用三合土護坡。魚凼面積占稻田總面積的8%左右,每田1個,由田面向下挖深1.5~2.5m,由田面向上筑埂30cm,魚凼面積50~100m2。田塊小者,可幾塊田共建一凼,平均1hm2稻田擁有魚凼面積750m2。魚凼位置以田中為宜,不要過于靠近田埂,每凼四周有缺口與魚溝相通,并設閘門可隨時切斷通道,寬溝式稻田養魚以溝代凼,同樣以放凼的要求設計和設工,其面積可按本田面積80%~100%設計,溝寬1.5~2.5m、深1.5~2.5m,長度則按田塊而定,其位置可橫貫田中部,或田邊,但離田埂應保持80cm以上距離,以免影響田埂的牢固性。
3.3開好進、排水口
進、排水口的地點應選擇在稻田相對兩角的田埂上,如此,進、排水時,可使整個稻田的水順利流轉。進、排水口要設置攔魚柵,避免跑魚。攔魚柵可用竹、木、砂網、尼龍網、鐵絲網等制作,安裝時使其呈弧形,凸面向田內,并插入田埂157cm以上,左右兩側嵌入田埂口子的兩邊,攔柵務必扎實牢固,若在進水口內側附近加上一道竹簾或樹枝籬笆,可有效地防止魚頂流躍逃與攔截渣雜塞攔而引起阻水或倒欄。
4科學管理
4.1適時放養
4.1.1放養種類及規格。放養鯉魚,一般放養當年魚種3.3cm以上,鯽魚在3cm左右即可放養。
4.1.2放養密度。放養草魚為主的稻田一般是培育魚種,可放養草魚夏花1.95萬尾/hm2左右,再搭配混養鰱、鳙、鯉、鳊魚等6000~7500尾/hm2,氣溫高、生長期長、養魚條件好的則可多放;反之,應酌情少放。
4.1.3放養時間。如當年魚種應力爭早放,一般在秧苗返青后即可放入,早放可延長魚在稻田中的生長期。放養隔年魚種不宜過早,約在栽秧后20d左右放養為宜,放養過早魚會吃秧,過遲對魚、稻生長不利。晚稻田養魚,只要耙田結束就可投放魚種。魚放養后要絕對禁止鴨子下田,以免養魚失敗。
4.2專人管理
養魚稻田要有專人管理,每天檢查巡視,做好防洪、排澇和防逃工作,特別是下大雨要防止田水漫埂、沖垮攔魚設備,造成逃魚。平時注意維修及清理進、排水口的攔魚設備,曬田前要疏通魚溝和魚溜,田埂漏水要及時堵塞。
4.3適時調節水深
養魚稻田水深最好保持7~16cm,養魚苗或當年魚種水深保持10cm左右,到禾苗發蔸撥節以后水深應加到13~17cm,養2齡魚的水則應保持15~20cm。
4.4做好防暑降溫工作
稻田中水溫在盛夏期常達38~40℃,已超過鯉魚致死溫度(當年鯉魚38~39℃,二年鯉魚30~37℃),如不采取措施,輕則影響魚的生長,重則引起大批死亡。因此當水溫達到35℃以上時,應及時換水降溫或適當加深田水。
4.5病害防治
稻田養魚主要魚病有細菌性腸炎、寄生蟲性鰓病、皮膚病,掌握魚病流行季節,定期藥物預防能有效地防止魚病發生。另外,還要注意防治水蜈蚣、水斧蟲、黃鱔、水蛇等敵害。
- 上一篇:女童教校別扭探討論文
- 下一篇:生菜遮蔭栽培技術管理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