蘑菇與蔬菜間作技術

時間:2022-07-16 03:43:47

導語:蘑菇與蔬菜間作技術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蘑菇與蔬菜間作技術

菌菜間作技術是聊城東昌府區近幾年發展起來的保護地高效利用技術之一。根據食用菌和各種蔬菜正常生長發育所需要的生態條件,通過間套作,將食用菌與各種蔬菜進行科學搭配種植,改善生態環境,增收一茬食用菌,獲得菌菜雙豐收,可大大提高經濟效益。根據本地生產經驗,主要由以下幾種模式。

一、矮秧蔬菜間套食用菌

1.耐寒性較強的越冬蔬菜與低溫性平菇間作。如大棚中栽培越冬的白菜、芹菜時,冬前施肥、整地,按高畦80厘米寬、低畦60厘米寬,高低畦間的畦埂和高畦。1月中旬將地畦內填入配制好的培養料,并接菌種,選低溫性菌種。2月下旬出菇,4月上旬收完。高畦上的越冬蔬菜要多層覆蓋保溫,爭取2月底倒茬,栽培早春喜溫性蔬菜。

2.喜溫性蔬菜間作平菇。這種方式多在大棚春、秋季節栽培時進行。間作方式基本與越冬菜一樣,隔畦或隔行間作種植。不同的是此期間棚溫較高,要選用中溫性平菇。

二、高秧蔬菜間套食用菌

食用菌生長發育釋放出CO2,增加蔬菜的光合效率;同時,栽培食用菌的基質還可為蔬菜生長補充營養,改善根系條件,形成良性循環。

1.番茄間作平菇。番茄8月中旬育苗,10月初定植,株距40厘米,行距70厘米,同時裝平菇栽培袋,進行菌菇絲培養。11月初扣棚,此時番茄已長至50厘米左右,行間已有較好的遮陽度,將已長滿菌絲的栽培袋平擺在番茄行間。每袋在菌蕾飽滿的位置開3個出菇口,潮菇后進入覆土管理。在番茄行間挖深20厘米、寬40厘米淺溝,將栽培袋脫袋后移入溝內,將挖出的土覆在菌棒上,灑水使覆土隨水充滿菌棒之間的間隙。出菇過程中不噴水,以防濺起的土粒落在平菇上,這樣的土粒落在菇體上后,會很快被菌絲固定,難以用水洗掉。當土壤干燥時,可灌淺水,水量不能過大,以防菌棒漂起,以少量多次為原則,每潮菇收獲后,先撒施尿素,并接著灌水。

2.黃瓜間作香菇。黃瓜在9月中旬育苗,10月中旬寬窄行定植,寬行50厘米,窄行30厘米,在寬行中建寬40厘米的3層架。第1層間距10厘米,其他層間距40厘米。11月初將已換色完畢的香菇菌棒脫去外袋后,移入架中。香菇的出菇部位多在接種穴上,一般無需另外接口。必要時也在適當的部位劃開2~3個口,供出菇用。進入春季后,菌棒已出菇4~5批,料中水分損失嚴重,需將菌棒移出浸水。水中加尿素1%、糖1%、過磷酸鈣1%。浸水24小時后移出,用塑料薄膜集中覆蓋,保溫、保濕,有利菌絲恢復。7~10天后,移出棚內出菇,當菌棒上出現雜菌污染,可采取先殺后切絲的措施,即先用0.1%多菌靈或5%新潔爾滅或3%~5%碳酸液,涂抹病斑處,然后挖除或切除,再用石灰清水洗滌,晾干后再放回原處,香菇在5月下旬結束。

3.大棚早春黃瓜套種平菇。在大棚早春黃瓜栽培時,將黃瓜種植在寬80厘米、高15厘米的高畦上,每畦種2行,行距60厘米,每畦2行設人字形支架,支架黃瓜間放置塑料栽培袋,當黃瓜秧蔓爬架后,再在架下放置已發酵菌絲的平菇栽培袋。平菇采用低畦栽培法,要先整畦栽培平菇,后定植黃瓜。低畦深10~15厘米、寬15厘米左右。

低畦做好后,將事先已配制的平菇培養料填入畦內,經接種后壓實。一般需要配好的培養料20千克/平方米左右,菌種2千克/平方米左右。接種壓實后,緊貼畦面覆蓋薄膜保溫,膜上蓋草遮蔭。待菌絲布滿畦面時(播種后20天左右),把貼在畦面上的薄膜揭起加拱架改作小拱棚,棚上蓋草簾遮蔭,畦面稍見光,并保持18℃左右的畦溫,約10天左右可見菌蕾。從播種到第1次采菇約需4~5天,可采收2~3茬,一般可采收平菇20~25千克/平方米。大棚早春黃瓜套種平菇,一般應選用低溫性品種,2月上旬播種,3月上旬出菇,4月中旬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