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黑麥越冬率及產量狀況

時間:2022-07-12 04:36:10

導語:小黑麥越冬率及產量狀況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小黑麥(Triticale)是由小麥(Triticum)和黑麥(Secale)屬間雜交及雜種染色體加倍形成的一個新物種,它結合了小麥和黑麥雙親的特性,具穗大、粒多、抗寒、抗病和抗逆性強等優良特征。20世紀70年代,在我國西南、西北高寒山區作為糧食種植,而今小黑麥又發揮了它的生物產量高和營養品質好的特性,使它在黃河、淮河、海河流域平原作為新的飼料作物種植數十萬公頃[1-2]。連云港市位于江蘇東北部,北緯33°59''''~35°07'''',東經118°25''''~119°48,土壤主要為濱海鹽土,土壤有機質含量為0.4%~1.0%,表層含鹽量0.2%~0.7%?,F有灘涂10.67萬hm2,其中潮上帶8.6萬hm2,已開發利用7.8萬hm2,尚有待開發面積0.8萬hm2[3-4]。因此,在連云港引進抗性強的作物種類與品種,評價其抗逆性及產量,篩選適合于在當地種植的品種,對開發與利用后備土地資源,促進農業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引進春性小黑麥3個品種在連云港種植,考察其越冬率及主要產量性狀,探討在連云港種植小黑麥的可能性,為沿海灘涂的開發與利用供理論依據和品種資源。

1材料與方法

供試春性小黑麥品種為東飼小黑麥1號、北聯7號、新小黑麥5號,種子由東北農業大學農學院提供。以當地種植冬小麥品種煙農王和煙農19作對照,種子購自連云港種子公司。在10月份水稻收獲后秋播小黑麥和冬小麥,單因素隨機區組設計,4次重復。定點調查冬前和冬后的苗數,計算越冬率。麥田管理同大田,翌年6月份收獲。收獲前每小區取10株樣本,考察株高、有效分蘗數、主穗長、有效小穗數、主穗粒數、主穗粒重等性狀,并測定千粒重和小區產量。用SPSS17.0處理試驗數據,并做統計分析。

2結果與分析

2.1小黑麥與冬小麥的越冬性能春性小黑麥品種東飼小黑麥1號、北聯7號、新小黑麥5號的越冬率分別是94.44%、88.78%和90.72%,高于冬小麥品種煙農王和煙農19(見圖1)。對越冬率進行方差分析,F=3.05,小于F0.05=3.26,即小黑麥與冬小麥間的越冬率沒有顯著差異,小黑麥在連云港種植能夠正常越冬。

2.2小黑麥與冬小麥主要農藝性狀分析對小黑麥和冬小麥各品種的主要農藝性狀進行了方差分析,各性狀參數的平均值、標準誤及差異顯著性結果見表1。從表1可見,有效分蘗數小黑麥與冬小麥間差異未達顯著水平,其他各性狀值小黑麥均高于冬小麥,小黑麥表現出較強的生長優勢。主穗長、主穗粒數各品種間差異顯著;株高、主穗小穗數、主穗粒重、千粒重、產量在品種間差異達極顯著水平。經Duncan檢驗發現,在株高、主穗長、主穗小穗數、千粒重等性狀上小黑麥均顯著高于冬小麥;主穗粒重和產量以新小黑麥5號表現最好;北聯7號和新小黑麥5號的千粒重較高,顯著地高于其他3個品種。新小黑麥5號產量最高,為5999.11kg/hm2,顯著地高于北聯7號、煙農19和煙農王。

3討論

3.1小黑麥在冬麥區秋播的可行性東飼小黑麥1號、北聯7號、新小黑麥5號是春性小黑麥品種,在高寒山區或土壤條件比較差的地區一般春播作為糧食作物種植[2]。將這3個小黑麥品種引種到連云港秋播,越冬率在88.78%~94.44%之間,與當地種植冬小麥越冬率無顯著差異,能夠正常越冬。連云港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與山芋為主,糧食平均產量6000kg/hm2左右[4]。小黑麥莖稈粗壯,對鹽漬、干旱等惡劣環境條件適應性較強,秋播時大多數產量性狀表現優于冬小麥,產量在5044.14~5999.11kg/hm2。其中,新小黑麥5號的產量比冬小麥對照品種煙農19和煙農王高21.21%和46.97%。盡管小黑麥的株高普遍高于冬小麥,并且連云港的風較大,但小黑麥沒有出現倒伏現象。因此,在連云港地區可以種植小黑麥。

3.2小黑麥的開發與利用小黑麥除了具有良好的抗性外,還有較好的營養品質,在生產上有多種用途。在一些國家小黑麥已經成為重要的飼料來源,對畜牧業和農業調整有重要的意義[5-6]。本試驗中選用的春性小黑麥3個品種各具不同的利用價值。東飼小黑麥1號為飼用型小黑麥,在黑龍江省種植可以再生,早期刈割再生性良好[7]。北聯7號為啤酒型小黑麥,可以部分替代大麥用作啤酒制作[8],新小黑麥5號是糧飼兼用型小黑麥,2007年通過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品種審定。在生產試驗中,新小黑麥5號子粒產量分別為6037.50kg/hm2、8136.75kg/hm2和10216.65kg/hm2,比對照增產13.00%、16.79%和5.69%,增產幅度達極顯著或顯著水平[9]。在連云港種植小黑麥這3個品種,除能夠增加糧食作物產量外,還可以為發展畜牧業提供飼料,為發展地方啤酒工業提供原料,具有良好的應用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