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保旅游產業發展
時間:2022-03-08 04:16:00
導語:水保旅游產業發展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1水保旅游產業的提出
涇川縣是西王母民俗文化的發祥地,縣內有西王母宮、南石窟寺、溫泉等歷史和天然旅游資源。近年來,隨著生態和人文環境建設的發展,我縣積極探索開發水保旅游產業的路子??h內2480條溝壑基本綠化,建各類水保蓄排工程3·68萬座(處),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達82·4%,林木覆蓋率達34·9%,林草覆蓋率達59·5%,先后涌現出茜家溝、官山溝、田家溝等治理開發典型。2002年《人民日報》發表長篇通訊《涇川人的自豪》和評論員文章《山川秀美大有希望》,充分肯定了我縣生態環境建設所取得的成就,同年縣委、縣政府提出“生態立縣,旅游活縣”戰略,要求把涇川的旅游產業盡快納入西部特色旅游的大體系、大框架中,從此全縣大力發展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水保、生態工業、生態旅游業等以生態為基礎的產業。
1.2水保旅游產業的發展現狀
生態旅游被譽為是21世紀的朝陽產業、無煙產業,它集生態、社會、經濟、示范效益于一體,能使廣大旅游者在享受旅游快樂的同時也受到應有的警示教育。黨的十六大報告強調生態環境建設,把改善生態環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促進人與自然的和諧,使整個社會走上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這為生態旅游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向往美好是人類固有的本性,追求獵奇是人類活動的客觀規律,在現實生活中,人們總是設法適時避開煙霧籠罩、交通擁擠、噪音充斥的現代城市,而回歸大自然中去欣賞藍天白云、青山綠水,呼吸新鮮潔凈的空氣,感受鳥語花香、清風明月中的詩情畫意。水土保持生態旅游正是挖掘自然旅游資源,將自然景觀與人文、現代休閑娛樂融為一體的旅游業。我縣在距縣城較近的臨近國道312線的溝道、山坡開展園林式治理,開發、建設水保旅游產業基地4處,景區面積達820hm2。
(1)田家溝生態風景區。該區是在田家溝水保試驗示范站基礎上培育出來的。治理前,流域內林木稀疏,水土流失嚴重。至2001年底,經過各類水保措施的綜合配置、優化組合,共修通道路10條7·2km,完成綜合治理面積80hm2,治理程度達85%,其中建各類觀光經濟園26hm2,興修大型提灌工程1處,發展魚塘2hm2,建淤地壩2座、骨干壩1座,發展壩地8hm2,走出了一條立足山地果樹生產,種草、養畜、育苗多種經營,建立高效經濟循環體系的水保生態農業的路子。2002年,為進一步挖掘水土資源潛力,擴大經濟效益,以田家溝試驗示范站為中心,計劃用3~5年時間建成國道312線上的王牌旅游景點。經邀請省內外水保、旅游界專家、學者現場論證,縣“四大家領導”聯席會議批準,按照“因勢造景,因景造勢,分年實施,縱深開發”的要求,建設田家溝生態旅游和休閑度假為一體的水保生態風景區。目前,主景區面積擴至240hm2,區內實現了“三通”,建有觀光果園、珍稀植物園、珍奇動物園和蒙古營、亭閣、百鳥園、狩獵場、水上樂園、垂釣中心、兒童樂園、西王母民俗園、九龍池、飛流瀑布等人文景點20多處,造型園林、亭臺樓閣、假山疊石、古橋石廊等園林景觀建筑多處,建成2幢620m2民居式別墅1處,兩層仿古式綜合服務樓1幢,修建延安式窯洞4孔、蒙古包4座,可接待百人團體及會議,充分體現了風景旅游、文化展現、休閑度假的特色。
(2)官山溝生態旅游區。官山溝是我縣水土流失治理程度最高、森林郁閉最好、林草品種最多的示范流域,它由最初修梯田、營造水保防護林到多品種配套的生態林,進而發展成為現今園林式的生態旅游區。流域內溝坡、溝道曲徑蜿蜓,參天大樹籠罩著溝溝岔岔,地表為厚厚的枯枝落葉和腐殖質層所覆蓋,踩上去軟綿綿的。林內飛禽走獸隨處可見,加上空氣新鮮、環境優雅,給人以“天地合一”的感覺。該溝已成為涇川縣周邊地區人們避暑、休閑、療養的好去處,1992年被共青團甘肅省委列為青少年生態道德警示教育基地?;亟逃龔V大青少年從小事做起,從我做起,呵護身邊的一草一木,同時警示廣大游客弘揚生態文明,保護生物多樣性,倡導科學、健康、環保、文明的生活方式。
(3)瑤池溝人文生態景區。涇川縣是西王母文化發祥地,“西王母降生處”的王母宮山即坐落于涇河和河的交界處,古絲綢之路依山腳走過。該溝多年來實行園林式治理,已修建各類小型蓄排工程20處(座),溝內和山坡花木繁茂,四季常青,三季有花,溝水清香宜人,王母大殿群體建筑被繁茂的花木環抱,這種融自然美和人文美為一體的景觀,很具生態價值和游覽價值。
(4)高峰寺生態度假區。高峰寺位于縣城南面山坡上,2001年被縣政府列為生態度假區。該區按照城市水土保持思路建設,在興修的水平梯田埂坎上密植速生白榆進行雙鎖邊,田塊內栽植側柏、刺柏、油松、雪松等常青樹種10萬余株,興建花園6hm2,建成小型水保蓄排工程150處(座)。
2水保旅游產業對縣域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
(1)有利于鞏固、提高水保治理成果,改善生態環境,促進資源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我縣水土流失治理程度高達82·4%,要鞏固、提高已有的治理成果,發展水保旅游產業是一種可行的做法。經過綜合治理的小流域水土、林草資源豐富,按照“資源—開發—旅游”的產業鏈,把水保產業的路子逐步延伸到對小流域資源進行園林式整治方面,以供人們旅游,可獲取可觀的經濟收入。
(2)改善了縣域投資環境,為我縣吸引了更多的發展資金。環境形象對吸引投資具有重要作用,生態工業之路是西部大開發的理想選擇,水保生態旅游景區無疑給涇川環境錦上添花,今后會有更多的資金投入到秀美涇川建設中去。
(3)游客在進入景區欣賞美好景觀的同時,無疑會看到黃土區嚴重的水土流失是如何得以遏制的。水保措施的科學配置,形成了完善的綜合防護體系,景區內以旅游收入為主的產業使游人看到水土保持產業的重要性和高回報性,從而吸引社會力量和民間資金投入到水保建設中來。
3今后發展的建議
(1)以深化改革推動水保旅游業快速發展。具體地講就是把資金、土地、技術、投勞、投物等進行折股,采用股份合作制經營,建立健全水保旅游經濟的融資方式和經營機制,同時在拍賣“四荒”地使用權上堅持公開、公正、公平和講求實效的原則。
(2)縣委、縣政府要加強領導,協調各部門積極為水保旅游產業的發展搞好服務。水保旅游經濟是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產物,它要與市場聯動,政府部門應建立信息網絡,及時向旅游景區提供準確可靠的市場信息。
(3)堅持有效保護、合理開發、永續利用的方針,做到開發有序,實現經濟、社會、生態效益三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