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邊產業內貿易視角下的貿易影響論文

時間:2022-09-23 08:54:21

導語:雙邊產業內貿易視角下的貿易影響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雙邊產業內貿易視角下的貿易影響論文

一、世界產業貿易的發展現狀分析

產業內貿易是在一個時期內一個國家或地區在同一個產業部門的產品既進口又出口的現象。產業內貿易具有雙向性、多樣化、消費的互相替代性、要素的投入、生產過程與方法的相似性、同類產品的相互交換等。20世紀中葉以后,第三次革命推動了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世界經濟,大大促進了使國際分工的深度和廣度,由產業間和垂直型變化為產業內和水平型,不斷促使國際貿易由產業間的貿易轉變為產業內貿易。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一些工業化國家在產業內貿易中占整個貿易比例呈現增加的態勢,如1970—1980間,澳大利亞、美國、法國分別增加了5.4%、1.4%、3.6%;當然,伴隨經濟增長,發展中國家在產業內貿易也有了進一步的發展,與此同時,一些新興的國家也積極引進先進技術,制定相關政策,發展對外貿易的同時有力地促進了產業內貿易發展。

(一)世界產業內貿易的發展分析

縱觀世界貿易的發展,經歷了從產業間貿易,伴隨著世界經濟發展,區域化分工的進一步提升和細化,面對市場的消費需求,在產業內貿易,推進了同質和不同質產品發展,發達和發展中國家各不相同。對于發達國家,在戰后不斷升級了產業結構,為世界經中心發展打下了基礎,也影響和決定了在產業內貿易中的主導。近年來,在制成品貿易中,據世界銀行相關統計,發達國家占有重要地位,如國外一些發達國家產業內貿易有了很大的發展,如圖1所示,國外一些發達國家2012年的年制成品產業內貿易指數;一些發展中國家在全球貿易角色中處于邊緣地位,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引進先進技術和產業政策,大力促進了產業內貿易的發展,從世界產業內貿易縱向時間序列看,一些工業化國家產業內貿易所占比都呈現增加態勢。

(二)中國產業內貿易的發展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突飛猛進,不斷提高了人民收入水平,積極加強了與國外的聯系,增強了對外貿易,也增加了產業內貿易發展,從地區分布來看,我國亞洲主要的貿易伙伴是日本、香港、韓國、新加坡,歐盟的主要貿易伙伴為德國、俄國、英國,北美達是美國和加拿大,非洲較少。近年來,我國產業內貿易發展進步,與法國、馬來西亞、韓國等產業內貿易指數較高,大多是亞洲國家,歐盟、北美較少。在制成品貿易中,據世界銀行統計,中國主要貿易對象是美國和德國,產業內貿易有一定發展,但未居于主導地位。

(三)產業內貿易動因分析

本文根據研究視角,從規模經濟、產品差異、收入水平分析產業內貿易動因。

第一,規模經濟與產業內貿易發展

從全球經濟發展來看,國家與國家、地區與地區之間都進行國際貿易,這是主要基于國家與國家之間不能相互分割,在資源稟賦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都會選擇具有自身優勢的產品;在國際的國與國或地區之間進行貿易時都會選擇自己具有優勢或專業化的產品,進行產業之間的貿易。在貿易中,一個企業的生產規模越大,越會提高生產效率,會存在一定的規模經濟效應,在一些具有規模經濟特征的發展行業中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某種產品或生產規模都有一定市場限制,在更廣闊在市場中促進大規模的專業化生產。當然,消費者在市場中對產品的差異化需求會促使產業內貿易發展,一個國家或地區會生產具有差異性產品,獲得規模效益。

第二,產品差異與產業內貿易。

產品差異是制造和銷售中基于質量、知名度等所形成的產品的差異性,不僅僅在質量、性能等方面存在差異性,在產品的售后服務、廣告等方面也存在差異性,一般具有水平、垂直和技術差異性。水平差異性是同一類產品但一些不同屬性會產生組合,產生產業內貿易差異性,不僅是由于消費者對產品差異需求,也是由于不同國家產品消費的差異性。垂直差異是在檔次上產品具有一定的差異性,不同層次的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性不同,高收入群體和低收入群體的需求不同,對不同階級在市場上會有不同檔次的需求,國家之間會產生貿易,發達國家會進口低檔次產品,低收入國家會進口一些高檔次產品。技術差異是基于技術水平差異而帶來的差異性,也由于產品生命周期差異,在產品的創新階段、產品的成熟階段、產品成熟化階段而不同,在產品的創新時期,擁有充足的資金不斷研發新的產品,滿足國內外市場需求,以產品出口為主;在產品成熟時期,市場上會出現競爭對手,為維持市場,企業需要維持自身的優勢,擴大市場優勢和范圍,保持技術的優勢,會不斷驚醒對外投資;在產品標準化時期,在產品規范化基礎上,在相對優勢上不僅是技術優勢,更是勞動力優勢,企業會不斷投資,降低成本,研究開發新的產品,在需求的多樣性方面轉向差異化需求,形成產業內貿易。

第三,收入水平與產業內貿易。

產品的差異性、不同國家的需求結構多樣性、消費者收入水平、購買結構、為產業內貿易創造了可能性。一個國家或地區的收入水平越高,消費者的結構就會越加復雜,反之也亦然,消費者不僅注重了產品的差異性,也會關注產品的使用價值和價值。當然,對于一個國家的人均收入水平,需求結構也很復雜,進而影響了產品的貿易差異性。高收入國家和低收入國家關注產品藥店相異,高收入國家關注產品的使用價值而低收入國家關注產品的價值性,也會影響產業內貿易。因而,產業內貿易的動因也因收入水平的差異性,不同層次的人群需求偏差性相異,引起產業內發生貿易。

二、中國產業內貿易的發展影響因素分析

結合上述文獻,根據本文研究內容,本文變量因素選擇如下:

第一,GDP,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經濟發展速度,Havrylyshyn等(1983)認為一國經濟發展會對產業內貿易產生影響,實踐證明發達工業化等國家或地區的產業內貿易指數經過檢測都表現較高,非新興工業化國家產業內貿易指數不高,如美國59.4%,相比泰國為17.3%,本指標用GDP的增長速度表示,預計與產業內貿易呈現正方向關系。

第二,FDI規模,可擴大一個國家的市場份額,一個國家或地區為降低成本會利用當地的原料就地生產,進行專業化分工,不斷提升了產業內貿易水平,這可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同種產品不同生命周期生產廠商,就產品的初始階段和成熟階段,公司會不斷擴大投資水平和規模;一種是以跨國公司額生產網絡而增加,伴隨生產網絡和對外投資,對外投資規模越大,產業內貿易水平越高。

第三,HTME,高新技術產品發展,技術進步在對產業內貿易起重要作用。Dixit,A.(1984)認為一國技術水平主要表現在高新技術產品,如美國,本文認為產業內貿易的發展具有正方面的影響。

第四,TI,貿易均衡,根據Aquino(1978)等相關文獻研究,本文假設一國貿易越不均衡,會對產業內貿易的負影響大。

第五,FED,要素稟賦結構,Dixit,A.等(1977)認為如存在不完全競爭等,一些國家如果生產要素稟賦相同,會產生產業內貿易;杜楊(2005)也對此進行了相關分析,以兩國資本總量占GDP的比表示,認為兩國的要素稟賦差異大,產業內貿易指數越低。

根據上述變量和本文研究對象:以t為時間,我國與國家j的產業內貿易指數用IITjt表示,借鑒樊雅琴(2006)等相關文獻,構建模型為:IITjt=α+β1GDPGRjt+β2FDIjt+β3HTMEjt-β4TIjt-β5FEDjt+ηjt其中,α為常數項,βi(i=1,2,3,4,)為回歸系數,η為誤差項。本文的數據選擇為《中國統計年鑒2013》,是與我國貿易額較多的國家,根據數據的可獲得性和可測算性,根據本文選擇視角,本文選擇2000年、2007年,2012年數據,根據國際貿易標準進行產業分類,根據需要,本文在SITC第二位數層進行計算,以前二位為一個產業,進行產業內貿易指數計算,為了進一步確保研究的精確性,產品介于SITCRev.3中的5-8類之間。根據上述實證結果,得到回歸方程為:IITjt=60.120-3.940GDPGRjt+0.007FDIjt+1.130HTMEjt-0.352TIjt-0.801FEDjt+ηjt對上述實證分析可知,自變量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回歸結果顯著,擬合度較好,存在自相關的可能性也不大。高技術產品比對產業內貿易具有正向關系,伴隨高新技術產品與制成品比的擴大,產業內貿易指數呈上升的發展態勢,要素稟賦差異與產業內貿易負相關;對外投資與產業內貿易呈現正相關,雖然前者對后者較為模糊;經濟發展速度與產業內貿易具有密切關系,兩者之間具有顯著的影響,與預期相反,結果表明存在負相關,說明經濟發展速度不是產業內貿易的主要原因,也可能在統計方面具有一定的偏差,或許當兩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存在較大的偏差時,需求不一致,雖然發展速度較高,但產業內貿易可能性小。

三、結論與對策

通過上述的實證分析,充分說明我國的產業內貿易發展遠遠沒有達到很大的發展空間,雖然我國的外貿發展大力促進了產業內貿易,但影響遠遠不夠,主要是由于對外投資在國際間的貿易發展還較小,也由于各個國家之間的經濟結構、發展水平的差異性。從我國的高科技發展水平來看,還是低技術、低附加值,當然產業內貿易程度較低。結合本文研究,說明高科技水平、資源稟賦對產業內貿易發展的重要性,對未來我國產業內貿易發展具有意義。

第一,我國應該優化制造業結構,積極發展高新技術產業。

我國政府應該積極制定相關政策,積極促進高新技術產業出口,大力優化我國制造業結構,在引進先進技術的同時,不斷提高我國的技術創新能力。同時,我國要不斷摒棄低技術和低附加值的產品,積極提升技術創新能力,不能一味滿足于加工組裝,要提升自主創新意識和能力,在對外出口結構的調整中,優化出口結構,追趕發達國家。

第二,利用我國的比較優勢,增強我國的競爭實力和能力。

在我國企業以往發展的基礎上,繼續發揮我國企業的比較優勢,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在積極發展我國的加工貿易產業的同時,優化產業結構,促進國民經濟提升;我國政府在引進外資時,不僅注重外資的數量,也要注重引進外資的質量,差異化的對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采取合作共贏的對策。以提升我國競爭能力,促進產業內貿易發展。

作者:霍燕單位:陜西理工學院管理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