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貿易文化交流的現狀及對策
時間:2022-01-27 11:40:08
導語:中俄貿易文化交流的現狀及對策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中俄作為全面戰略合作伙伴,文化是決定兩國能否進一步深化合作的關鍵因素。以中俄貿易中的文化交流為研究對象,描述中俄貿易文化交流現狀,詳細分析兩國文化交流存在的問題,針對問題提出針對性的加深兩國貿易文化交流合作的建議。
關鍵詞:中俄貿易;文化交流;中國;俄羅斯
近年來,中國與俄國的貿易往來顯著增多。2014年中國成為俄羅斯第一大進口國、第二大出口國。隨著中俄雙方的緊密合作,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凸顯。文化是貿易合作中不可忽視的因素,文化業附加值超高、可持續較長,可以幫助中俄貿易實現快速增長,中俄貿易離不開文化交流。因而,研究中俄貿易中的文化交流,發現其存在的問題,并提出深化合作的建議,對于中俄全面戰略協作伙伴關系的深化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中俄貿易文化交流現狀
(一)合作領域拓寬、加深,交流活動規模化、品牌化
初期的兩國文化合作領域僅限于教育、文化領域,交流活動表現為出國留學、參觀考察,隨后合作交流領域擴大,在科技、新聞出版、藝術、文學、影視、旅游等諸多領域進行了研討會、展覽、演出、推介會等交流活動。中國與俄羅斯文化部于2013年11月簽訂的2014至2016年的《合作計劃》明確指出,兩國要加大并深化民間藝術、戲劇、博物館、文物保護與修復等文化領域的合作與交流。中俄兩國的文化交流不僅合作范圍較廣,而且雙方進行文化交流的頻率較高,舉行了很多規模大的活動。2006年至2007年,超過300萬人次參與包括經濟高峰論壇、文化節、投資促進周等500多項活動在內的“中俄國家年”,此次交流活動使得中俄雙方民眾對彼此的文化有了較為深入的了解。2009年至2010年為“中俄語言年”,中國22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超過1億的民眾參與了將近300場俄語文化活動,俄羅斯23個地區將近1千萬的民眾參與了200多場漢語文化活動,成為俄語和漢語學習熱潮的催化劑。2012年至2013年為“中俄旅游年”,雙方一共舉辦了224場文化交流活動,每年有超過300多萬的交流人數,成為中俄文化交流的新載體、新平臺。2014年至2015年為“中俄青年友好交流年”,中俄均處于教育改革期,將在這一周期內舉辦100多場活動,讓雙方的青年相互往來、加強交流。中俄在規模化的系列文化交流年中,產生了多種多樣的知名品牌文化產品,比如國家年期間的“漢語橋”、語言年期間的大型多媒體教學節目“你好,中國”、旅游年期間的“紅色旅游”等。
(二)交流平臺已經搭建,合作機制日趨完善
中俄文化交流始終由政府部門主導,成立了人文合作委員會,不斷地針對科技、藝術、教育、旅游等文化領域的問題進行溝通與合作。俄羅斯華人聯合會于2000年成立,清華大學于2003年成立了中俄文化交流與研究中心,國家漢辦于2006年在俄羅斯開設了第一所孔子學院,教育部于2009年開始組建中俄大學生交流基地,中國文化中心于2012年在莫斯科揭牌運營,國際文化金融交易所聯盟于2015年成立,這些都成為兩國加深文化交流的主要平臺。而雙方通過交流平臺開展的比較成功的活動已經定期、機制化,比如兩國的“國家年”“語言年”“旅游年”等文化交流年作為中俄推廣文化交流的成效顯著的平臺與載體,已經形成了一定的活動舉辦機制,比如電影周、投資周、青少年交流周、文化節等活動都是定期舉辦的。而對于黑龍江省而言,文化大集是黑龍江與俄羅斯定期舉辦的文化交流活動。
二、中俄貿易文化交流存在的問題
(一)中俄文化交流存在不平衡現象
這種文化交流方面的不平衡表現在交流主體、數量、區域、內容四個方面。交流主體方面,仍以官方或者半官方為主,單純民間或者商業的文化交流甚少;交流數量方面,用郭沫若先生的“洪流與溪澗”形容相當貼切[1]。這種數量的不平衡源于18世紀,當時世界掀起了中國熱,中國的青花瓷等文化產品大量涌入俄羅斯,19世紀亦是如此,而20世紀則是俄羅斯對中國的文化輸入遠遠超過中國對俄羅斯的文化輸入。特別是改革開放后,中國人民對俄羅斯文化特別是藝術團的需求與日俱增,但俄羅斯人民對我國的藝術表演需求較小,因而到我國表演的俄羅斯藝術團數量遠遠超過了我國到俄羅斯表演的藝術團。交流區域方面,中俄雙方并沒有實現各個地區的深入文化交流,我國是與俄羅斯臨近的區域對俄羅斯文化非常熟悉,而其他地區僅僅是了解、甚至不關注俄羅斯文化,像黑龍江省會哈爾濱民眾最喜歡吃紅腸、列巴這些俄味食品,但廣西這些南方城市就很少有人吃過甚至知道這種食物。俄羅斯亦是如此,到我國留學的俄羅斯學生大部分來自毗鄰我國的伊爾庫茨克地區,而莫斯科等地區的留學生數量很少。交流內容方面,不平衡體現在交流比較單一,過多地停留在語言和傳統文化的交流上,而忽略了雙方藝術等方面最新文化成果的交流。這些不平衡現象均說明了中俄文化交流活動還不夠深入、全面,而產生的根本原因在于中俄雙方民眾對對方文化的認同度不高。比如,雙方文藝演出團隊數量的差距主要是由于雙方民眾的需求不同,兩國近十年來一直討論聯合拍電影的事宜,由于彼此文化認知不同,直至2014年11月才首都合作開拍《最后決戰》。
(二)中俄文化交流存在不適應因素
兩國文化交流不適應因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指民眾的文化素養不高。中國教育特別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普及讓民主素質有所提升,但對中俄文化的了解并不夠全面,導致在中俄貿易往來的過程中出現低素質的行為,不僅經濟受損,而且造成了不良影響。特別是在上個世紀末現代中俄雙方進行貿易來往的初期,俄羅斯輕工業品緊缺,我國部分文化素養較差的商人將不合格的商品銷往俄羅斯境內,這使得誠實守信的俄羅斯人將中國商人認定為“騙子”,盡管已經過去20多年,但現在的俄羅斯人對中國人仍舊保留著“騙子”的認知。另一方面是指中俄交流所需的復合型人才匱乏。這種復合型人才既要熟練掌握應用中、俄兩種語言,又要對兩國的文化有深刻的理解,還要具備藝術、旅游、教育、出版等一種或者多種專業技能[2]。盡管東北部分地區的學生從初中就開始學習俄語,但是俄語畢竟沒有跟英語一樣在國內普及教育,加之俄語教學水平不高,使得掌握兩種語言的人才并不多,而復合型人才更是少之又少。伴隨中俄兩國合作關系上升為全面戰略協作伙伴,復合型人才的匱乏將成為制約雙方文化交流的關鍵因素。
三、中俄貿易文化交流深化的對策建議
(一)深化文化交流,實現平衡發展
1.扶持民間交流
民眾是文化交流的主體,要想深化文化交流,必須將交流的主體由政府轉變為民眾[3]。政府應該多鼓勵民間團體、企業等自發組織與民眾生活密不可分的文化交流活動。比如我國廣電可以放寬對俄羅斯電影的播放限制,讓國內更多的大眾可以通過熒屏來了解俄羅斯文化。我國的中醫藥企業可以到俄羅斯舉辦中醫診療的相關知識展覽,讓俄羅斯民眾對我國的中醫文化有更深入的理解。
2.各個地區設立中俄文化交流中心
在我國各個城市,特別是三、四線城市全面建設文化館、劇院等文化交流所需的場所,完善文化交流所需的基礎設施,實現文化基礎設施在全國一、二、三線城市的全面及四線城市大部分覆蓋。在各個城市設立中俄文化交流中心,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利用多樣化的優惠措施,鼓勵內地民眾積極地參與到中俄文化交流活動中。雙方民眾只有通過活動才能彼此熟悉,對對方的文化產生認同。因而只有更多地區的民眾參與到交流活動中,才能實現中俄文化交流的區域平衡發展。
3.創新文化交流的產品
除武術、京劇等俄羅斯人所熟知的文化外,我國應該對文化傳播產品進行創新。根據俄羅斯與我國的差異,特別注重在藝術、影視、旅游等幾個領域的深入,將中國現代生活、中醫、民間工藝等俄羅斯人所不熟悉、感興趣的文化元素融入影視作品、旅游產品等方面,可以大大拓展中俄雙方在內容方面的文化交流。
(二)改善中俄交流中的不適應因素
1.提升民眾的文化素養
應該針對不同的人群采用不同的教育形式來實現民眾整體對俄文化素養的提升。對俄文化交流最關鍵的人群是基層文化人員,應該定期以網絡等形式對他們進行語言、文化背景知識等方面的培訓[4];對俄貿易中,商務人員的素養直接決定了我國的對俄形象,應該對他們進行法律、商務禮儀等方面的培訓;出國旅游的民眾,應該對他們進行俄語、日常生活禮儀、人文素質等方面的培訓。總之,文化素養的提升是一個長期的過程。
2.培養復合型人才
在部分地區設立中俄大學,或者在某些大學中開設與中俄文化交流相關的專業,主要用以培養中俄貿易與文化交流所需的復合型應用人才。比如,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來華旅游,而我國俄語導游十分緊缺,這大大降低了旅行社的服務質量。可以在部分學校的旅游管理專業中下設中俄旅游管理分支,培養精通俄語、熟知俄語文化與中華文化、掌握導游技巧的俄語導游。像黑龍江這種與俄羅斯保持密切往來的貿易大省,可以在哈爾濱開設中俄大學,針對中俄貿易合作方向培養一些實用性的人才。總之,要做好培養復合型人才的長效機制,為對俄文化交流工作提供強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證。
【參考文獻】
[1]崔英蘭,王劍.開啟中俄文化交流的嶄新窗口[J].中國文化報,2012(12).
[2]遲雯萍.以中俄文化交流推動俄羅斯入境旅游市場研究[J].經濟發展研究,2014(01).
[3]韓冰霜.中俄文化交流問題研究初探[J].現代交際,2015(07).
[4]崔云華.中俄文化交流問題研究[D].黑龍江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1.
作者:徐勝利 單位:綏化學院外國語學院
- 上一篇:高中化學教學中綠色化學思想的應用
- 下一篇:蔬菜出口貿易現狀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