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經濟問題分析和應對策略
時間:2022-08-28 11:29:54
導語:林業經濟問題分析和應對策略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1林業經濟的重大意義
1.1有利于推動新型支柱產業建設
林業是一項發展時間較長的行業,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我國支柱性產業之一。隨著社會進步時展,林業發展已經逐漸擺脫傳統的發展模式,逐步摸索出了新的發展道路,開發出了多元化的林業經濟形式,推動了新型支柱產業建設。同時,在一系列新經濟刺激政策出臺的背景下,林業經濟發展迎來了一個良好的發展機會。作為林業工作者,應該在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大力扶持下,加強對林業工作的重視,貫徹落實各項工作決策,促進新型支柱產業發展。
1.2有利于市場經濟
林業經濟作為市場經濟的一個構成部分,其在市場經濟蓬勃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助力作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起源于改革開放之后,隨著政策不斷放開,發展理念逐步創新,市場經濟進入了高速發展階段。同時,林業也在相關政策扶持下,有了大幅提升。尤其是在一系列種植、養護、病蟲害防治等技術不斷創新提高的背景下,林業發展有了堅實的技術基礎,能夠通過新技術新產品創造出更大的經濟利益。總的來說,林業經濟是市場經濟的一部分,與其他領域的經濟發展也具有緊密聯系,因此,林業經濟的良好發展是有利于市場經濟發展的。
1.3有利于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提出已經一些時間,其已經成為了各行各業的基本發展理念。這一發展理念,在林業發展中表現的尤為明顯。林業經濟的發展模式就是分片種植、分片開采,一般一個種植區的開采時間間隔在5~10a。較長的開采時間間隔,給林業種植區域留出了充足的生長空間,保證了林業自然資源的持續再生,使其能夠健康良性地一直發展下去。林業經濟在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同時,也直接帶動一些關聯行業實現了可持續發展。所以,林業經濟是有利于可持續發展的。
2林業經濟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的問題
2.1森林資源不斷縮減
對于我國林業經濟而言,森林資源不斷縮減是其發展過程中表現出的一個重大問題。森林資源縮減主要表現在2個方面:一是森林資源數量減少,二是森林資源質量下降。森林資源數量減少主要表現在我國人均森林面積不斷下降,2005-2014年,我國人均森林面積降幅接近6.8%。森林資源質量下降主要表現在森林資源的生長年限較短,木料材質不夠高等方面,這些問題都直接影響了林業經濟效益。導致森林資源縮減的原因在于樹木砍伐不夠合理科學,存在濫砍濫伐的情況;部分樹木的生長周期較長,存活率不高,導致在其成熟之前許多樹木就已經死亡;林業種植技術、養護技術以及管理技術不夠完善,導致在林業生產過程中存在許多不規范的操作,導致樹木質量低下甚至死亡,引起林木產量下降,森林資源縮減。
2.2林業企業自身建設不到位
我國林業企業的數量很多,在每個省市都有不少的林業企業。對于這些大大小小的林業企業,其存在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自我創新和改造工作缺乏,導致企業發展難以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與時展出現脫節,不能滿足經濟發展需求。許多林業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工作體制缺少變革,林業生產技術不完善,管理工作不到位。不僅如此,許多企業還存在規模、生產分散和粗放管理的經營模式。這些都給林業企業的自身建設帶來了不小的負面影響。
2.3體制改革不到位
林業體制改革不到位是林業經濟發展過程的一個老問題,其主要表現在改革緩慢和制度不完善2個方面。我國林業經濟在改革開放以后,發展快速,但工作體制的改革卻甚微緩慢,難以和經濟發展速度相匹配。不僅如此,體制改革也很不完善,其覆蓋范圍過窄,實施力度不夠,導致體制改革工作流于表面,沒有觸及林業經濟的實質。體制改革不到位,就會導致林業企業出現權責不一、政企不明等問題,使林業企業沒有足夠的自主權,對林業經濟發展形成了一定的制約作用。
2.4基礎建設薄弱
基礎建設薄弱是我國林業企業在發展過程中一直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生產機械化程度不高、林業生產專業技術缺乏、基礎設施建設不夠以及林業專業人才缺乏等方面。我國林業產業雖然存在時間很長,但是其發展是從改革開放之后才逐步開始的,所以其存在起步晚的基本特點。起步晚的原因直接導致林業企業的基礎建設時間不夠,無法進行全面的基礎設施建設,也導致專業技術發展時間較短,和世界先進技術存在一定差距。專業人才缺乏是制約林業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問題,由于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等問題,導致年輕人不愿意投身到林業經濟發展中。
3改善林業經濟發展的策略
3.1擴大天然林區
首先,擴大天然林區是促進林業經濟可持續發展的有效措施,需要擴大天然林區占比。其次,在對原有森林進行保護的基礎上,還應該擴大天然林的種植,通過種植適宜的林木擴大天然林面積,提升天然林的比重。在擴大天然林種植的基礎上,還需要加強相關保護工作。第一,嚴厲處置濫砍濫伐和毀林開荒的行為,一方面要緊密結合當地群眾,使其參與到護林工作中;另一方面應該配合林業執法部門,加強對這類行為的打擊,切實保護森林資源。第二,加強森林防火工作,制定完善的防火措施,組建火情巡視工作組,對林區進行全面巡視,切實排除火情隱患。不僅如此,還應該向當地群眾加強森林防火宣傳,使其參與到森林防火工作中。第三,加強病蟲害防治工作。通過引進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構建病蟲害防治工作體系,組建專業的病蟲害防治工作小組,落實病蟲害防治相關工作。
3.2優化林木結構
森林資源是我國較為匱乏的一類資源,再加上林木損毀的情況一直存在,林木結構不斷被破壞,導致我國林區的林木種植種類不夠豐富,結構較為單一,周期銜接不順,不利于進行市場經濟競爭。因此,林業企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引進更多品種林木,優化林區林木結構。首先,根據林區的土壤氣候條件,引進適宜種植的林木。例如,一類土壤條件適宜種植的林木除了當地林木種類之外,還有一些其他地區的林木也適宜種植。引進這些其他地區的林木,不僅可以豐富林區的林木種類,還可以增加林區物種多樣性,利于林木生長。其次,利用種植技術優化生長周期。能夠持續供應林木產品是林區的基本要求,但是林木的生長周期彼此之間存在差異,因此可以通過先進的種植技術,適當減少部分林木的生長周期,使不同林木之間能夠形成銜接。
3.3加強林業企業自身建設與體制改革
加強林業企業自身建設和體制改革,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具有共通性。加強自身建設,主要應該優化企業內部結構,明確工作和責任的對應關系,加強企業員工的工作意識,強化其職業操守,確保企業員工能夠在各項工作中盡心盡責,完成本職工作。不僅如此,企業自身建設還應該對企業進行重新定位,明確企業的發展目標和發展理念,運用科學的眼光看待企業發展問題,制定出合理的發展藍圖。體制改革這項工作已經持續很長時間,在新時期下,應該用全新的眼光看待體制改革問題。首先,要明確體制改革目標,就是優化林業企業的結構,促進林業經濟發展。其次,要明確改革思路,應該從上到下、從大到小、由大帶小逐步展開。最后,要深化改革,加強對各林業企業的改革工作驗收考評,針對其存在的改革問題提出整改意見,監督其進一步完善改革工作,確保體制改革落到實處。
3.4加強基礎建設
基礎建設是保證林業經濟發展的基礎,因此需要加強林業企業的基礎建設。首先,引進先進的生產機械設備,提升林業生產的機械化程度,減少人力投入。其次,創新林業生產相關技術,加強和其他林區的合作,進行技術交流與人才共享,甚至可以構建全面的技術合作關系,以此推動林業企業技術發展進步。再次,加強林區基礎設施建設。林區中有一些基礎設施,如供水系統、供電系統等。只有改善林區的基礎設施情況,才能減少當地居民對林區形成的破壞。最后,加強人才引進。由于林區工作環境較差。因此,可以大幅提升林區員工的薪資福利待遇,切實解決生活方面的問題,確保相關人員可以安心地留在林區進行工作。
4結語
林業經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林業產業的發展過程中,應當充分剖析林業經濟存在的一系列問題,并且根據實際制定相應的策略,以解決這些問題,促進林業經濟持續發展。
作者:農玉潔 陸曉枝 單位:廣西西林縣國有古障林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