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產業化可持續發展措施
時間:2022-04-11 04:45:00
導語:林業產業化可持續發展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產業化經營,從發展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是一種新的發展模式;從制度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是一種基本經營制度的改變和重大的制度創新。作為林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必然產物,是對傳統的、小生產經營方式的揚棄和超越,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中生產關系的變遷對生產發展的必然反映。而可持續發展理論則是從歷史及哲學的高度,對人類所走過的發展道路(具體來說是對工業文明)反思的結果。它作為一種嶄新的發展觀及思維方式,是對唯經濟的、掠奪性、自利主義的傳統發展觀的揚棄和否定。在推進林業產業化的進程中,我們必須弄清這兩者的本質內涵,擺正這二者的關系。從哲學層面上看,可持續發展是發展的“世界觀”問題,因而需要發展的哲學理論來回答;而產業化則是一個發展的“方法論”問題,因而需要發展的經濟學理論來回答。不同的發展觀會有不同的發展目標、發展戰略、發展道路及發展模式,會得到不同的發展展結果。因而發展觀是發展問題中最根本性的問題,是選擇經濟發展模式的前提,是制訂經濟政策的依據,是評價經濟結果的尺度,是指導經濟工作的總綱。林業產業化無論從內涵、目標及手段上都是與可持續發展觀相統一的。因此,在實施林業產業化進程中,關鍵在于如何將可持續發展觀細化為發展戰略,融合于產業化進程之中,用以指導產業化的過程。
一、轉變發展的價值取向,確立生態文明及可持續發展觀,實施生態發展戰略
在推進林業產業化的進程中,要想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完成發展價值取向的轉變及發展觀的革命。自上世紀70年代以來,工業文明觀面臨著越來越嚴峻的挑戰。可以斷言,本世紀是生態文明觀居主導地位的世紀,從工業文明觀到生態文明觀,是人類認識過程的大飛躍,同時也是價值觀念的大轉變。所謂生態文明,是指人類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又主動保護客觀世界,積極改善和優化人與自然的關系,建設良好的生態環境所取得的物質與精神成果的總和。確立生態文明及可持續發展觀,要求在林業產業化進程中,將生存觀與發展觀有機的結合起來,在堅持以經濟發展為中心的同時,必須堅持以生態文明觀為取向,在生態文明的意義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著眼于戰略高度,把經濟發展中的全局性利益與局部利益緊密結合起來,把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結合起來.,實現生態經濟效益的最優化。為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必須從那種粗放的開發資源和發展經濟的戰略,轉移到合理保護、集約式開發資源和發展經濟的生態發展戰略上來。實施生態發展戰略必須做到以下幾點:
(1)由于林業承擔著中國21世紀農業、生態環境與整體發展的重大使命,在可持續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必須把林業發展置于基礎產業地位,切切實實地在政策、投資、稅收等方面將林業作為一個重要的基礎產業來辦。將林業產業化與江河治理、水土保護及環境保護、扶貧攻堅結合起來,實行整體推進、綜合發展的策略。
(2)按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對林業生態環境資源的產權給予明確的界定,使林業生態環境資源資本化。在制度上,建立合理的生態效益的補償機制,運用生態經濟學原理指導林業產業化運動(因此說生態經濟學是生態文明階段的政治經濟學和生存發展經濟學)。
(3)在產業化推進過程中,實施區域發展診斷、實際效果的測定及發展程度的評價,在全國范圍內分期分批逐步形成可持續發展工程和示范區域網絡,提供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區域可持續發展的產業化模式。
(4)對于森林資源、根據“生態利用”原則,采用“地域分工,分類經營,總體協調,效益最佳”的方針,建立森林資源的多項利用制度。從而實現在保持自然資源質量和持續供應能力前提下經濟的持續發展,在不超越環境系統涵容能力和更新能力前提下的人類社會的健康發展。
(5)加強農林復合生態系統及社區林業的建設。為提高森林生態系統的時空利用程度,從而提高復種指數和經營指數,在同一塊土地上既生產農作物,又生產林產品或其它種植業或養殖業產品。實行喬、灌、草結合,充分利用上、中下層空間,林中放牧,林牧結合,以林養地、采葉養牛、羊、豬、兔,林地培養食用菌和名貴藥材等,這也即是所謂生態林業或立體林業模式。所謂社區林業又稱社會林業或鄉村林業。它是通過杜區群眾的積極介人和參與森林保護、管理等經營活動,建設森林資源,改善鄉村環境,擴大農村社區就業機會,提供薪材及林產品。生態鄉、生態村及生態縣是以村、鄉、縣等為經營單位,根據生態經濟學原理,建立起來的綜合經營、良性循環的典型生態經濟系統。
(6)加強自然資源保護和保護區的建立與管理。為保證環境質量和保證在收獲與更新循環平衡基礎上資源的持續產量,以及物種保護,要求進行自然保護,即保護整個生物界賴以生存、生活和生產的大自然—自然環境和自然資源。建立自然保護區,是實現自然保護宗旨的重要措施,它是指國家用法律形式確定的、長期保護和恢復的自然綜合體。具體來說是在自然環境整體內劃定一定空間范圍,包括地域水域,在其所屬范圍內嚴禁開展直接利用自然資源的一切經營性、生產性活動。自然保護區是保護管理和改造生態系統的戰略基地。總之,產業化中的可持續發展問題是一個科學、技術、經濟、社會(即STES)協調發展問題。只有逾越學科界限,超越部門利益,跨越時空范圍,把可持續發展概念從意愿變成行為,從口號變為科學,從政府行為變為各經濟組織和群體的共識,變縱向為橫向、聯宏觀與微觀、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從技術手段、管理體制和觀念行為人手,把經濟活動嚴格置于可持續發展的觀念控制之下,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堅持“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基本原則.實施科技發展戰略
在林業發展政策相對穩定和不斷增加投人的基礎上,科學技術的進步在產業化進程中將起決定性的作用。要實現林業經濟的犬發展,根本出路在于通過不斷提高林業投人的科技含量,提高資源的利益效率,進而提高林業生產的比較利益。與這一目標要求相比,我國林業科技發展水平和林業科技工作還存在大差距,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是在多出重大突破性成果,加速新品種、新技術更新和加快成果轉化與推廣方面,還遠遠不能適應林業生產和市場變化的形勢;2.是深化科技體制改革,優化學科和專業結構、適應林業大力發展林特產品加工等方面的需求,組織引導更多的科技人員深人林業生產的主戰場方面也還很不夠;3.是在促進規模經營和種養加、林工貿一體化、加速林業產業化進程方面,還嚴重不適應林業形勢和任務的需求,林業科技人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尚未得到充分發揮。實施科技發展戰略必須重視以下幾個問題:
(1)政府是推動國有科技發展的主體,各級政府切忌將科技發展戰略變成口號戰略。在科技發展戰略中,政府的作用主要有:1.不斷增加對科技的投人;2.制定詳盡且切合實際的區域科技發展規劃,并組織實施;3.制定各種政策,規范科技行為、引導科技方向,鼓勵支持群眾性的科技活動。其中,科技發展規劃是核心,它主要解決“集中有限資金,集中主要力量,突破關鍵技術”,“解決部門分隔,各顧一頭,不能形成合力,也形不成氣候的問題,’;也可以調動和組織科技人員解決產業化及可持續發展中的主要科技問題等。通過科技發展規劃把從科技發展考慮問題與從產業化發展考慮問題結合起來,圍繞林業產業化的目標,在林業基礎科學研究及應用研究上有所為有所不為,出現一批突破性技術,形成以高產優質高效為核心,能合理利用林業資源,保持生態平衡的新技術體系。
(2)林業科技體制改革要有重大突破。要根據林業科研的特殊性建立林業科技與經濟有效關聯的新型林業科研體制,加速科技經濟一體化及林業科技成果的產業化進程。
(3)林業科技推廣要有重大突破。首先是林業科技推廣觀念的革命,由以技術為中心向以人(廣大林農)為中心的工作重心的轉移;其次是林業科技推廣機制的轉變,由單純行政手段推廣轉變為行政手段和市場機制相結合;第三是穩定林業科技推廣隊伍,提高推廣人員的科技素質和推廣水平;第四,堅持林業科研隊伍及機構、林業推廣隊伍及機構、林業經濟組織及林農的密切協作,加快林業科技推廣的速度。
(4)普及現代林業管理知識,提高林業產業化經營決策水平。人們已經把信息技術作為新科技革命的重要內容,但往往忽略了林業經濟管理和決策技術的發展和它對林業經濟發展的重大意義。現代林業的實質是發達的科技型林業,墓本特征是現代科技、現代裝備、現代管理和現代農民,管理在現代林業中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現代林業管理技術包含了信息和計算機應用技術,但內涵比信息技術更豐富,包含了經濟決策科學和方法,例如從市場預測、產量預測、投人決策,到生產過程中的因地、因時、因品種的差別管理技術等等。所以加強軟科學研究,提商軟科學的地位,對實施林業產業化及可持續發展中的科技發展戰略具有重大作用。軟科學研究至少在四個方面起著決策參考作用:1.對產業化及可持續發展中科技問題提出政策建議;2.對林特產品需求和市場價格做出正確預測;3.對林業資源管理政策提出方案;4.對科技項目的立題、科技成果的推廣從技術、經濟、生產、生態等方面進行可行性論證。
(5)大力開展“讓公眾理解科學技術”活動。“讓公眾理解科學技術”活動起源于英美等發達國家,至今巳有100多年歷史,許多新興的工業化國家在這方面也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就。“讓公眾理解科學技術”活動本質上屬于一種廣義的科學技術的傳播和擴散過程。它主要是通過各種有效的途徑,如期刊雜志、電視、電影、報刊及群眾性集會上傳播科學知識,報道科學技術的近況和新發現,宜傳新產品中所包含的新的技術等。在推進林業產業化,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過程中,開展“讓公眾理解科學技術”活動的重要意義在于:各級政府、科研及技術推廣機構應通過大量有效措施宣傳新產品、新技術、新的經營制度等,加快林業新技術擴散.不斷提高林農及職工隊伍的科學素質。
三、充分挖掘人力資源的潛力,實施人才戰略
在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中,我國擁有巨大的人力資源優勢。在21世紀中經濟的發展、綜合國力的增強,越來越取決于勞動者的素質,取決于掌握了先進技術及具備創新能力的知識分子的數量和質量。世界范圍的經濟競爭、綜合國力的競爭,實質上是人才和國民素質的競爭。誰擁有掌握先進思想和技術的人才及高素質的職工隊伍,誰就將是21世紀的勝利者,就能在21世紀的國際競爭中處于戰略主動地位。如果說20世紀仍然屬于“財富源于物質資源”的時代,那么21世紀將完全進人“財富源于人力資源”的端新的時代。林業產業化是世紀之交林業經營制度的重大變遷,它擔負著發展山區經濟、推動林業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不斷提高林業產業的綜合素質,實現廣大林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重大歷史使命,所以充分利用我們所擁有的人力資源優勢,挖掘人力潛力,就成為推進林業化,實現林業可持續的重要戰略之一。
(1)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可持續發展觀念,在宏觀上能有效指導林業產業化發展的,復合型領導人才。它們懂法律、通政策、曉專業;能創造性的解決可持續發展中的新問題、新情況;能牢牢把握發展的大局和正確方向,掌好舵。他們政治品質高尚、業務素質精湛,為人民服務信念堅定;這樣一支干部隊伍能夠成為引導林業產業化,實現林區經濟、社會及生態持續發展的中堅與核心。
(2)培養和造就一大批懂經營、善管理的企業家隊伍。林業產業化的核心是產加銷、林工貿的一體化發展,因此擁有一大批高素質的企業家隊伍是至關重要的。所謂企業家是以企業資產增殖為經營目標,通過產權市場競爭的過程將自己的知識財產(即人力資本)與企業的物質財產結合在一起,從而在經營中占有企業的整體資產,獨立、創造性的組織和指揮企業,根據市場需要進行生產、流通、服務等商品經濟活動,并承擔經營風險的專門經營者群體。以上定義具有以下四個的內涵。其一,企業家是先進生產方式的開拓者和創造者,因此,他們必須實際占有企業的全部資產,并承擔由此產生的風險。如果企業家對企業資產沒有支配權,那么,他們就無法主動按商品經濟的原則去優化組合生產要素,也談不上對舊的生產方式進行變革。其二,企業家是經營管理的專家,尤其具有適應市場經濟的創新管理知識、技能、經驗和能力。否則,他們就沒有能力對落后的生產方式進行創造性的革新,當然也就沒有資格獲取企業資產的實際支配權。其三,企業家是社會化大生產的具體組織者,他們的經營目標是實現企業資產的增殖、企業生產率的提高和生產規模的不斷擴大。其四,企業家具有現代商人的本質,他們經營和發展企業的經營原因,一般在于追求超常收人這個利益動機。因而,他們是以自己擁有的知識財產權作為資本,直接參與企業剩余產品(凈利潤)的分配。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優秀企業家隊伍主要有兩種途徑:其一,建立一種能使“經營”能使人脫穎而出的激勵機制,并使他們的權益通過契約的形式予以保障,逐漸使他們成長為合格的企業家。其二,實行企業家的社會選聘制。企業家階層是在競爭中形成的,靠傳統的任命制或選舉制,都很難產生合格的企業家,只能形成或單純偏重國家利益(且主要又是地方或主管部門的利益)的“官員式經營”,或單純偏重職工近期利益的“工會式經理”,無法形成“國家一企業一職工”三元制衡機制。當代合格企業家所追求的目標既不是“利潤最大化”,也不是“產值最大化”,而是“企業增長最大化”,這就要求企業家必須從長遠、綜合及宏觀的角度,作出正確的“籌資決策”、“投資決策”、“產品開發決策”及“收人分配決策”等。
(3)培養或造就一大批具有較高技術創新及市場開拓能力的專業技術人員隊伍。推進林業產業化,實現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必須依靠科學技術的進步,而科學技術的進步必須首先積累足夠數量與質量的技術國家、一個民族,要想技術上自立,要想持續發展,必須有自己的知識積累、技術積累和人才積累。而知識積累和技術積累,都體現在人才身上,因此,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優秀的科技人才是推進林業產業化,“科技興林”、“科教興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的基礎性工作。在此必須做好以下工作:其一,提供足夠科研經費,在制度上保證科技人員在研究與開發費用有穩定的來源;其二,引導科技人員正確選題定項,將它們的研究與開發工作緊緊的與經濟發展的實際需求結合起來,加快其成果的轉化工作,使其研究與開發的成果能很快的轉化為生產力和對市場的有效供給;其三,不斷地改善他們的待遇,消除他們的后顧之優,使他們全身心的投人研究與開發工作。
(4)大力提高普通勞動者及林業職工隊伍的科學文化素質。就整個國家和民族而言,提高其科學文化水平主要靠基礎及學歷教育,但對于一定時期特定產業的發展而育,主要靠對職工隊伍的技術培養。一支具有較商科學文化素質的職工隊伍能有效參與產業的技術創新活動,能有效吸收、轉化和利用技術進步及創新的成果,而且也是新技術擴散的主要途徑。林業產業化發展的重要趨勢之一即是:林產品加工的高附加值化、林業資源開發利用的縱向深化、林產品科技及知識含量的不斷增加。這一重大的發展趨如果沒有一支具有較高科學文化素養的職工隊伍.是難以適應并予以把握的。總之,可持續發展要求“以人為本”,人才戰略是林業產業化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相統一的基石。所以,人的素質問題,既是一個很復雜的人學理論問題,又是推進林業產業化進程中一個極重要的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戰略問題,必須給予高度重視。
- 上一篇:提升新農村建設整體水平方案
- 下一篇:農村環境綜治工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