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松繁育技術分析論文

時間:2022-03-02 11:42:00

導語:落葉松繁育技術分析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落葉松繁育技術分析論文

一、生物學特性

日本落葉松為陽性喜光樹種,在自然分布區內呈純林或在混交林中呈優勢木居第一層。自然分布區屬內陸性冷涼氣候帶,該氣候帶年均溫7—8℃,北界平均最低氣溫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氣溫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間,雨熱同季。日本落葉松最適土壤為灰化的火山堆積土,石灰質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長良好。

二、適生區域

日本落葉松原產地的分布區在北緯35°8’~38°5’之間,垂直分布于900-2800m范圍內。我國秦嶺以南的暖溫帶和亞熱帶山區是日本落葉松適生區。我國溫熱帶地區適合日本落葉松生長,可大力發展日本落葉松。

三、日本落葉松的繁育技術

日本落葉松可采用播種、嫁接、扦插三種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兩種方式一般只在品種改良和遺傳育種上采用,而生產上往往采用播種繁殖。現就播種繁殖方式介紹如下:

1、圃地選擇與整地作床

選擇交通方便,地勢平坦,排灌良好,土層深厚,土質疏松,較肥沃的中性或微酸性沙壤或輕壤土育苗。冬季整地,每畝施有機肥750kg,深翻30cm,播種前均勻噴灑1∶10倍的硫酸亞鐵溶液,待干后耙平作床,床高15cm,寬lm,床間距25cm。2、種子處理與播種

播種前將種子用0.5%的高錳酸鉀溶液浸泡消毒4小時,用清水洗凈后再倒人45℃的溫水中浸泡24小時,撈出稍稍晾干后與三倍于種子體積的河沙混合,然后置于發芽坑內催芽。發芽坑應挖在背風向陽處。坑深50cm,寬50cm,坑上覆蓋塑料薄膜,晚上加蓋草簾,每天將種子均勻翻動一次,待有30%的種子裂嘴后即可播種。

播種期在3-4月,當地表溫度在10℃以上時即可播種。播種量為4-4.skg/hm2,播種前苗床要灌足底水。采用條播,溝距10-15cm,溝深1cm,播后覆蓋1cm厚的細沙壤土,

并蓋一層稻草,蓋草后以不見地為宜,并立即噴水,以后每天少量多次噴水,經常保持床面濕潤。當幼苗有30%-50%出土時開始揭草,幼苗出齊后將草揭完,揭草要在陰天或傍晚進行,揭后及時澆水。

3、苗期管理

出苗后要適時澆水,少量多次,保持苗床濕潤,并注意松土除草,除草結合松土進行,作到除早、除小、除了。為了防止日灼和立枯病,在苗床上方須搭前棚,保持透光度在60%-70%。在6月上旬和7月中旬施兩次肥,每畝施尿素2.5kg。為防止病蟲害發生,待苗木出齊后每隔15天噴灑一次濃度為1%的波爾多液。

四、日本落葉松的營林技術

1、整地方式及規格

一般采用穴狀、魚鱗坑和水平溝整地。在新采伐跡地、雜草較少的棄耕地,灌木較稀的立地條件上,采用穴狀整地,規格為40cmX40cmX30cm;荒山、老采伐跡地,灌木和雜草較密的立地條件上,應先進行割灌后再整地,魚鱗坑整地規格為50cmX50cmX40cm,或采用水平溝整地,規格為溝長70-100cm,寬40-50cm,深為30一40cm。

2、造林季節及密度

春、秋造林均可,但以春季的3-4月為好。采用2年生的1-2級合格苗造林,在立地條件較好的地段上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頃1600-1700株為宜,株行距2X3m;在立地條件相對較差的地方造林,造林密度以每公頃2500株為宜,采用2X2m的株行距或采用1.6X2.5m的株行距均可。

3、幼林撫育

造林后3年內每年5月和8月各除草撫育一次,第二年和第三年的5月份分別追肥一次,每次每公頃施用尿素15kg。造林11年后進行第一次撫育間伐,間伐對象是病蟲木、風倒木、雪折木及被壓木。間伐后的林分密度以每公頃1500株,郁閉度在0.6左右為宜。

五、病蟲害防治

從我國引種日本落葉松的情況來看,主要須防治的是早期落針病。防治方法可采取營造針闊混交林的方式,對過密的林分,應清除被壓木、病弱木,并適當修剪枝條以減少病源,對發病較重的林分,可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采用400-600倍的代森胺噴灑樹冠1-2次。

摘要:日本落葉松為陽性喜光樹種,在自然分布區內呈純林或在混交林中呈優勢木居第一層。自然分布區屬內陸性冷涼氣候帶,該氣候帶年均溫7—8℃,北界平均最低氣溫一9.4℃,南界平均最高氣溫28.7-33.3℃,年降水量在110-250mm之間,雨熱同季。日本落葉松最適土壤為灰化的火山堆積土,石灰質土壤和砂壤上也能生長良好。日本落葉松可采用播種、嫁接、扦插三種方式繁殖。嫁接和扦插兩種方式一般只在品種改良和遺傳育種上采用,而生產上往往采用播種繁殖。

關鍵詞:落葉松繁育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