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病蟲害發生主要原因與措施
時間:2022-02-24 03:17:37
導語:林業病蟲害發生主要原因與措施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病蟲害對林業建設產生較大危害,對其可持續發展、林業生態穩定十分不利,相關管理部門認為有效防止病蟲害發生的意義不容忽視。對林業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依據分析結果針對性提出營造混交林、大范圍推廣科學營林技術、應用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措施、強化林業病蟲害監測預報等一系列防治措施,以期對林業健康發展有所幫助。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原因;防治措施
林業健康發展對國家可持續發展和人類社會進步意義重大,但是當前如何有效維持林業健康可持續發展仍面臨諸多困難,其中病蟲害對林業健康發展構成極大威脅。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呈現出多樣性之突出特點,導致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難度較大。主要圍繞林業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進行分析,據此提出針對性防治措施。
1林業病蟲害發生特點
第一,范圍大。林區面積大,這也是導致林業病蟲害工作難以順利開展的一個重要因素,此外,病蟲害發生后會在短時間內蔓延開,造成林業病蟲害受災范圍廣,發生林業病蟲害面積大。第二,種類多。林業病蟲害往往呈現出多樣性特點,比如杉木炭疽病、板栗疫病等。不同的林業病蟲害相應的防治措施存在一定差異,造成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面臨巨大挑戰。第三,根治性差。并不是每種林業病蟲害都能夠被徹底根除,部分林業病蟲害即使經過科學治理后仍會反復發生,對林區健康、樹木生長所產生的危害非同一般,增加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困難程度。
2林業病蟲害發生的主要原因
第一,人工林面積增加。我國天然林資源比較少,人工林較多。在現階段大力促進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人工林隨之增多,而人工林普遍為單純林,導致其生物多樣性明顯減少,林內生態系統不具備或者喪失自我防御能力,不可避免面臨日益嚴峻的林業病蟲害問題。第二,天然林被大面積砍伐。林業經濟收益往往依賴于木材、林業副產品等,單純為了促進其經濟發展,大面積樹木被砍伐或被售賣,甚至將其轉變為耕地,造成林內生物鏈被破壞,加劇林業病蟲害問題。第三,防治體系不完善。當前諸多林區仍不具備十分先進的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無法獲得滿意的防治效果,并且林業病蟲害防治技術往往推廣進程緩慢。再者,部分林業工作者并沒有系統掌握林業病蟲害防治知識或者缺乏經驗,導致無法在出現林業病蟲害時采取與之對應的恰當防治措施,造成林業病蟲害范圍持續擴大。第四,造林技術缺乏科學性。人工造林往往過于重視林業經濟效益,而并沒有對生態效益足夠重視,在種植過程中沒有充分考慮所種植樹木其自身特性、種植環境等諸多因素,以至于種植手法不科學,無法形成完整的生態系統。簡而言之,人工林不具備自我恢復能力,無法對各種災害形成有力防御[1]。
3林業病蟲害防治措施
第一,樹種搭配以營造混交林。林業建設過程中盡可能減少單純林,在條件允許情況下引進優良樹種,進而營造多樣化、多樹種的混交林,樹種多樣性能夠增加與良好維持林區生物多樣性,使得林區生態系統更具完善性、趨于穩定,從而能夠為林區健康發展建立有效的防御機制[2]。第二,大范圍推廣科學營林技術。在人工林種植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多種因素,比如樹木本身所具有的特點、土壤環境等,據此在合適的土地上種植最為適宜的樹木。此外,也要充分重視人工林種植前的育苗工作,種植過程中也要做好定期清理工作,為樹木定期修剪枝葉與施肥。第三,應用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措施。病蟲害防治方法多樣,比如可采用以蟲治蟲、以鳥治蟲等生物防治措施,還可充分利用人工防治、藥劑防治等。但是防治工作的開展與有效需要對防治對象有清晰認識,需要準確知道害蟲的特點,充分利用其趨光性在內的諸多特性施以必要的防治措施,如黑光燈誘殺等。對癥下藥方能保證確切的防治效果。第四,強化林業病蟲害監測預報[2]。學習并引進先進的林業病蟲害監測技術,進一步完善林區監測預報系統,加強對病蟲害的監測,有利于實現對林業病蟲害發生、發展情況等獲得更為客觀、準確掌握,還能夠對危險性較大的病蟲進入林區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此外,依據長期監測結果,進一步完善數據庫,不斷優化林業病蟲害監測體系,能夠在第一時間采取有效的防治干預舉措,從而避免出現大范圍的林業病蟲害。
總之,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刻不容緩,人造林面積持續擴大、天然林大面積縮小等多種問題進一步加劇林業病蟲害,于國家、人們都十分不利。因此,及時開展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能夠避免出現巨大的經濟損失、不可挽回的生態損失,進而保持林業資源良好發展。
參考文獻:
[1]王曉莉.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7,37(16):201.
[2]馮東紅.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的措施初探[J].農技服務,2017,34(14):102.
作者:古玉平 單位:定西市安定區林業和草原局
- 上一篇:林業培育及病蟲害防治管理措施
- 下一篇:生物化學實驗教學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