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業分類經營論文
時間:2022-01-06 05:12:00
導語:林業分類經營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林業分類經營是充分發揮森林多種效能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林業經濟體制改革的切入點和突破口。林業分類經營的內涵是:按照國民經濟發展對林業不同的主導需求,對各種不同類型的森林資源分別確定經營方向和管理措施。實施林業分類經營戰略關系到林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定位,關系到如何合理調整林業產業結構布局,關系到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林業的三大效益。
實現林業分類經營,基本指導思想是根據森林主體功能的發揮來經營森林。商品林追求的是投資的經濟效果,其經營行為完全是一種商品生產行為。商品生產行為主要受市場經濟規律約束。因此,對于商品林經營不宜采取太多行政手段去管理,也不宜采用嚴格的計劃去控制,而應由企業根據市場作出選擇。生態公益林則以森林生態公益功能的發揮為主要經營目的,而生態公益功能則不可能直接體現為經營者的經濟效益。因此,必須通過宏觀調控,以總體功能最佳為指導,協調經營行為,理順經營與受益、投入與產出的關系,才能保證其經營走上良性發展道路。
林業分類經營其實質是林業經營的集約化與細分化。通過分類經營,可使經營對象整體功能發揮最佳,實現高效經營,使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利用,這即有利林業的可持續發展,同時對協調社會經濟的發展,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等都是十分必要的。
2林業分類經營發展趨勢
以往森林按林種一般分為五類,即用材林、經濟林、防護林、風景林和薪炭林。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這種分法已不適應林業管理和市場經濟的需要。林業經營管理體制改革勢在必行,實行林業分類經營。這是一項涉及林業經營管理體制、經營機制、經濟政策、管理措施和組織形式等多方面的深層次綜合配套改革。新的林業分類經營管理體制,是根據社會對林業生態和經濟的兩大需求進行分類,以生態利用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為公益林,以直接經濟效益為主要目的的森林劃為商品林,介于二者之間的劃為兼用林,以最大限度地發揮林業的整體效益,保護生態環境。
3實行林業分類經營改革的必要性
3.1實行林業分類經營可使商品林真正走向市場長期以來,林業受生產周期長,見效慢,產出投入比低,不能實現正常的投資回報等因素影響,很難吸引到足夠的投資而成為粗放經濟的傳統產業的典型代表。尤其是在計劃經濟體制下,生產經營部門經營自主權有限,生產經營活動往往是服從計劃而不是根據市場經濟規律實施經營,林業不能徹底走向市場。
實施林業分類經營,可用市場經濟規律指導商品林的經營,使林業部門能夠選擇經濟效益好的經營對象來經營,從而使商品林經營者的利益得到保證。同時,在有較高投資回報后,亦可吸引社會生產資源流向林業部門,部分解決林業生產投入不足的問題。
3.2實施林業分類經營可使生態公益林得到有效的經營和保護生態公益林的主體功能是森林的生態防護效益,這種效益的受益主體往往不是森林經營者,這就形成了受益者不經營不投入,而經營者主體投入不受益的矛盾。在分類經營不能有效實施的情況下,生態公益林成為只有投入沒有產出的經營對象。由于不能理順投入產出關系,權益與責任關系,生態公益林不可能實施有效的經營,大大降低了防護效益。4實行林業分類經營改革的措施探討
4.1進行林場劃類經營。林業實施分類經營首先應解決森林的劃類經營問題。措施上可根據林場資源構成情況把國有林場劃為兩大類型,即經營商品林為主的林場和經營生態公益林為主的林場。對于商品生產型林場按規范的管理方式管理,占用林地資源應繳納林地占用費,國家投資形成的資產應折成股份,在林場分配過程中,國家股份所得應上繳代表國家行使資產管理職能的管理部門,林場的經營活動照章納稅,林場的經營活動投入應通過國家計劃解決,這部分資金又可通過向受益部門收取森林效益補償費解決。在不影響森林生態防護效益的條件下,允許林場積極從事商品生產,增強林場的經濟活力。
4.2進行林場森林資源劃類經營。對各林場劃類經營后,還應對各林場的資源劃類經營。生態公益型林場其經營投入主要通過經營管理投入預算由國家投資解決。商品經營型林場由于存在兩類資源,還必須對森林資源劃類經營。對于商品林完全由林場自主經營,國家或主管部門少干預;對于生態公益林應實行森林效益補償制,解決其經營投入。實施時,可由主管部門向受益部門征收,林場則通過稅費減免或先征后返方式按其擁有生態公益林數量多少,根據經營管理投入大小確定林場的補償額。
4.3建立與分類經營相適應的資源林政管理制度,加強對森林資源管理機構的監督。必須按照分類經營的要求,重新制定和調整各類森林的經營方案,實行不同的森林采伐利用政策和管理制度,按照資源管理與資產管理并重的原則,進一步實現對森林資源的分類管理,管住管好公益林,放開搞活商品林。
4.4完善林業分類經營的組織形式。對商品林業建設,采取和探索森林資源國家所有權的多種實現形式,采取股份制、股份合作制、承包、租賃、拍賣等多種經營形式,促進商品林走市場化、集約化、基地化、林工貿一體化的產業化發展道路,真正達到“搞活商品林”的目的。對公益林建設,強化政府的組織管理,對具有一定規模集中營造的生態林,應主要采取工程項目建設和林場管理的組織形式。此外,還應當在實行預算管理基礎上,積極引入造林承包、管護承包以及招投標等管理方式,以提高公益林建設和管理效率。
4.5改進分類經營條件下對森林的經營方式。根據公益林和商品林經營的不同特點,選擇不同的經營方式。公益林建設應根據不同地區的自然條件和經濟條件,因地制宜地采取封山育林、飛播造林、工程造林以及衛生伐、景觀性質撫育、病蟲害防治等有利于生態公益林保護的經營措施,以充分發揮森林的生態功能。根據立地條件和林分特點采用不同的作業法,以天然林(以自然演替為主)作業為主,其次是人工復層林作業和培育天然林(擇伐或漸伐)作業,不采用人工單層林(皆伐)作業。商品林要定向培育,實行產業化經營,實行高投入、高產出、高效益的集約經營,在利用較少林地提高木材和各類林產品供給能力基礎上,進一步把更多的天然林資源保護下來,使其發揮更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林業分類經營改革是一項社會系統工程。林業分類經營改革不僅涉及到林業內部的管理體制、運行機制、組織形式、經營方式、經濟政策的各項改革,也涉及到社會各方面利益關系的重新調整,需要社會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共同參與,這是確保這項改革成功的關鍵。
摘要: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人類對環境的影響日趨劇烈。與此同時,森林的生態環境調節功能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林業不但是一個物質資料生產部門,同時也是生態公益功能生產部門。新時期的社會發展對林業提出了新的要求,不僅要滿足社會對木材等林產品的多樣化需求,更要滿足改善生態狀況、保障國土生態安全的需要。如何調整林業分類經營方式,充分發揮林業在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基礎茂盛作用。是我們當前面臨的重要問題。
關鍵詞:林業分類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