檳榔栽培產業管理論文

時間:2022-08-03 05:57:00

導語:檳榔栽培產業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檳榔栽培產業管理論文

論文關鍵詞檳榔產業;中國檳榔;生態;附加值

論文摘要概述了我國檳榔發展狀況;并就加強瓊臺湘三地合作,提升我國檳榔產業發展水平提出建議。

檳榔(ArecacatechuL.)為棕櫚科(Palmaceae)檳榔屬常綠喬木。檳榔果實為我國重要常用藥材;檳榔樹姿挺拔優雅,是熱帶地區城鄉的優良觀賞植物。

1我國檳榔栽培概況

我國引種檳榔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西漢司馬相如作《上林賦》時寫到“……留落胥余,仁頻并閭……”。其中的“仁頻”指的就是檳榔。我國古籍《南方草木狀》(公元304年)對檳榔植株形態作了很詳細的記載。海南和臺灣兩省是我國檳榔的主產區,云南、廣東、福建、廣西等省區也有少量種植。

1.1海南省檳榔栽培概況

據報導,截至2006年底,海南省檳榔種植面積達5.31萬公頃,占中國大陸檳榔栽種面積的99%,收獲面積2.33萬公頃,總產量7.48萬噸,產值18億元以上。目前檳榔已是海南省熱帶作物中僅次于天然橡膠業的第二大支柱產業,已成為海南省東部、中部和南部200多萬農民增加收入、脫貧致富的重要途徑。海南省檳榔產量保持在平均3129kg/hm2左右,單株產量約1.9kg(按種植1650株/hm2計,下同。)。

1.2臺灣省檳榔栽培概況

在我國臺灣省,檳榔被列入果樹類。2001年產檳榔16.51萬噸;2004年檳榔面積5.3萬公頃。臺灣的檳榔號稱“綠色黃金”,全島均有種植,以屏東、嘉義、南投、花蓮、臺東等地為多,合計占全島總產的74.5%。栽植容易,回收成本快,利潤好,1996年檳榔產值3.47萬元/hm2(人民幣)。農民栽植檳榔意愿高,導致檳榔栽植面積不推自廣,急速增加。至1999年臺灣栽植檳榔的面積已達5.7萬公頃,檳榔年產值超過133億元(臺幣),占農畜產值的4.2%,僅次于水稻,為果品類之冠,已成為臺灣的高經濟作物。臺灣島雖然不是檳榔栽培的最適宜區,但卻保持著世界單產7832kg/hm2的紀錄;單株產量約4.75kg(國外以馬來西亞單產最高,為1625kg/hm2)。

2檳榔的中醫藥價值及其主要用途

檳榔果實為我國重要常用藥材。檳榔種仁是我國四大南藥(檳榔、砂仁、益智、巴戟)之一。檳榔在我國的別名眾多,常用的有榔玉、仁頻、賓門、檳榔子、橄欖子、青仔、洗瘴丹等等。檳榔性味苦、辛、溫,歸胃、大腸經,具有殺蟲、消積、下氣、行水、截瘧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蟲積食滯、脘腹脹痛、水腫、腳氣、痢疾、絳蟲病、膽道蛔蟲、血吸蟲病等,外用治療青光眼等癥。其果皮(大腹皮)、花、花苞(大肚皮)和根等也是常用中藥材。嚼食檳榔可使胃腸平滑肌張力升高,增加腸蠕動,促進消化液分泌,使食欲增加。適量食用檳榔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成熟的果皮(榔殼)稱大腹皮,主治腹脹、水腫、小便不利等癥,也是輕紡工業原料,經加工后,可制成優質纖維隔板,可作塑料填充物,還可用來編織地毯等。除藥用之外,其未成熟的果皮在海南、臺灣、廣東、云南、福建、湖南、廣西等省區的一些地方,群眾有咀嚼的習慣?;ò芍胃顾?,健胃,療腹脹,散氣滯,止霍亂。檳榔葉可編織扇子、草帽等工藝品,也可扎掃帚;果含單寧和紅色染料,可分別提取栲膠和植物性色素;未成熟的果皮,也用于提取鞣料、單寧,供制皮革、染料和藥用。新芽還可作蔬菜(臺灣同胞稱之為“半天筍”)。

3檳榔產業現狀

檳榔加工的主要產品有2種:榔干和榔玉。

榔干商品名稱為棗檳榔,是當年9月至翌年1月間采摘果實已充分生長而種仁未變硬的青果加工制成的產品。榔玉也稱食用檳榔,是用3月以后成熟的果實加工制成的產品。將采下的果曬2~3d,再用干柴文火均勻烘焙,每天翻動1次,約3d果皮變黑可取出,冷卻后用錘子打破果皮取出種仁,再曬1~2d即可成榔玉。100kg鮮果可制成17~19kg榔玉。

據王祝年報導:20世紀90年代以前,海南檳榔主要供藥用和省內人們自己嚼食,銷往湖南的產品很少。1991年后,湖南檳榔市場急劇擴大,從湘潭等地走向了湖南省各地,并擴展到了廣東、江西、河北、北京、上海、浙江等14個省市,使食用榔干的需求量猛增。自1994年起,檳榔產品結構發生很大變化,從生產藥用的榔玉改為生產嚼食的榔干。目前,海南省已基本上不生產藥用榔玉,即使生產也大多用質量較差的殘次果實加工,其量很少,遠不能滿足國內需求。因此需依靠進口補充。

海南每年銷售到湖南的檳榔產值有6~7億元,但經過湖南加工后,產值就達到40~50億元。因湖南人在海南檳榔初級產品上,開發出了很多附加值很高的產品。

4加強瓊臺湘三地合作,提升我國檳榔產業

隨著人們對檳榔保健功能的認可,檳榔產業的前景被廣泛看好。如何發揮海南(瓊)的土地、氣候優勢,臺灣(臺)的種植技術優勢,湖南(湘)檳榔加工技術優勢,共同打造“中國檳榔”品牌,值得關注。

4.1加強瓊臺合作,提高檳榔種植水平

臺灣同胞種植檳榔技術水平高。有臺胞2002年在我所附近租地種植檳榔,因其管理水平高,2006年整園檳榔開花,單株花苞5~6個,比海南本地種植戶的檳榔園開花早、多。海南的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而檳榔種植技術則相對落后。加強瓊臺合作,優勢互補,還可解決部分農戶盲目開山種植檳榔導致水土流失等生態問題。

4.2加強瓊湘合作,提高檳榔加工水平

瓊湘兩地檳榔加工合作前景廣闊。一是湖南的檳榔加工技術領先;二是海南的土地成本、勞動力成本相對低廉。加強瓊湘合作,提高檳榔加工水平,有利于檳榔產業鏈的延伸,提高檳榔產品的附加值,充分發揮整體效益。

參考文獻

[1]江澤林,海南省優勢農產品區域布局研究[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5.

[2]陳良秋,萬玲.我國引種檳榔時間及其他[J].中國農村小康科技,2007(2):48-50.

[3]洪清煌,黃朝宗,王德男,等.果樹[M].臺灣: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臺灣),1989.

[4]周江梅.臺灣農村建設動向[J].臺灣農業探索,1998(1):32.

[5]鄭金貴.閩臺、榕臺、漳臺農業的比較與啟示[J].臺灣農業探索,1998(2):18.

[6]陳良秋.提倡科學施肥提高檳榔種植效益[J].海南農墾科技,2006(1):29-31.

[7]鄧建華.請湘企到海南加工檳榔[N].海南日報,2007-06-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