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氏松莖象試驗管理論文
時間:2022-07-17 02:44:00
導語:蕭氏松莖象試驗管理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室內用蕭氏松莖象成蟲對白僵菌無紡布菌條進行爬行接觸,感染死亡率可達73.8%。在信豐和安福林間安放無紡布菌條防治蕭氏松莖象,效果分別可達74.3%和72.8%。
蕭氏松莖象Hylobitelusxiaoizhang屬鞘翅目Coleptera象甲科curculionidae松莖象屬Hylobilelus,主要危害濕地松PinuselliottiiEngelm.、火炬松P.taedaL.等國外松;以幼蟲侵入寄主基部樹干和根頸部蛀害韌皮組織,嚴重的切斷有機養份輸送,導致樹木死亡[1-4]。該害蟲自1988年在江西省安福縣首次被發現以來,先后又在其他55個縣區陸續發生,危害面積已達12萬hm2,林木枯死率達5-30%;在一些發生嚴重的林區,如永修縣云山墾殖場,林木枯死率超過60%以上。調查結果顯示,蕭氏松莖象危害濕地松還能減少20-30%的松脂產量。蕭氏松莖象大范圍的發生與危害對江西省林業建設和林農生產造成了巨大的經濟損失。
蕭氏松莖象是一種隱蔽性極強的鉆蛀性害蟲,其卵、幼蟲、蛹和大部分越冬成蟲都生活在基部樹干內,環境十分穩定,用化學藥劑很難殺滅樹皮內的害蟲[5-8]。目前生產上主要采取人工捕捉幼蟲的方法降低蟲口密度,但效率十分低下,且防治費用巨大。尋找一條經濟、安全、有效的途徑來控制蕭氏松莖象的危害已成為林業生產上的難點問題。
研究表明,蕭氏松莖象成蟲是該害蟲唯一裸露的蟲態,成蟲具有夜出活動習性,即晚上上樹取食松枝、交配和擴散,清晨起爬回樹桿基部棲息[3,4]。樹桿是蕭氏松莖象成蟲活動的必經之路。白僵菌是一種對害蟲致病性很強的蟲生真菌[9-12]。利用白僵菌的致病性,我們研制出一種白僵菌無紡布菌條的農藥新劑型。利用蕭氏松莖象成蟲必須上、下樹的生物學習性,把菌條綁在林間樹干上,使成蟲反復接觸和感染菌條上的孢子而死亡?,F將試驗結果報告如下:
1材料與方法
1.1材料
1.1.1白僵菌無紡布菌條的制備白僵菌菌種采自安??h林間的蕭氏松莖象僵蟲。僵蟲帶回室內后,在無菌的條件下,接種于SDAY培養基上培養。長出菌落后,及時挑取無雜菌落移接于試管斜面,獲得純白僵菌菌株。然后挑取一部分菌落放在SDAY培養基上培養2周后,獲得大量的分生孢子,用無菌水配制成1×107孢子/mL的懸浮液,接于健康的蕭氏松莖象成蟲體上,獲得100%的感染死亡率。然后,將分離所得的菌種在都昌縣白僵菌廠進行研制并生產出80cmX8cm白僵菌無紡布菌條,經測定菌條含孢率達2億/cm2,平均活孢率為85%。
1.1.2供試成蟲蕭氏松莖象成蟲為安福縣林間所捕,并挑選健康一致的成蟲作為試蟲。
1.2方法
1.2.1室內無紡布菌條對蕭氏松莖象成蟲的感染試驗按王四寶等(2004)用無紡布菌條測定松墨天牛的方法[13],將成蟲放在菌條上爬行2S后,單頭分別移入干凈的試管內,并加入新鮮松枝進行飼養。試管內同時放入濕潤棉球以保濕。接種后逐日觀察成蟲死亡和僵尸情況,統計感染率。
1.2.2林間無紡布菌條防治蕭氏松莖象試驗3月初,在信豐縣、安??h各選擇3塊濕地松林,面積分別為6-9hm2,樹齡10-15年生,樹高10-12m,胸徑9-12cm,密度2000株/hm2,郁閉度0.8-0.9,植被蓋度90%,林間有蟲株率65%~95%。其中2塊試驗地分別按8條∕畝的密度將無紡布菌條綁在1m高樹干上,第3塊試驗地作為對照,分別調查各試驗地的蟲口密度。10月份,當第一代幼蟲都在3齡以上,分別于各試驗地隨機取樣30株調查第一代幼蟲平均蟲口密度,按下式計算各處理防治效果[14]:防治效果(%)=(施藥區蟲口下降率+對照區蟲口上升率)÷(100+對照區蟲口上升率)×100。
2.結果與分析
2.1室內無紡布菌條對蕭氏松莖象成蟲的感染試驗
表1白僵菌室內感染蕭氏松莖象成蟲結果
天數
(天)
供試蟲數
(頭)
死亡蟲數
(頭)
死亡率
(%)
感染死亡數
(頭)
感染死亡率
(%)
3
87
1
1.15
1
1.15
7
1
1.15
1
1.15
10
29
33.33
29
33.33
12
12
13.79
12
13.79
13
11
5.74
5
5.75
15
2
2.3
2
2.3
16
2
2.3
2
2.3
17
2
2.3
2
2.3
18
4
4.6
2
2.3
19
4
4.6
1
1.15
21
5
5.75
3
3.75
24
3
3.45
3
3.75
25
1
1.15
1
1.15
27
2
2.3
總計
87
79
90.8
64
73.56
表1可知:蕭氏松莖象成蟲接觸無紡布菌條10d后死亡蟲數最高,為29頭,死亡率為33.33%,并且全部因為感染而死亡。接種27d后,總死亡率達90.8%,感染死亡率為73.6%。這說明白僵菌無紡布菌條對蕭氏松莖象成蟲有較高的致死率和感染率。
2.2林間無紡布菌條防治蕭氏松莖象試驗
表2林間防治試驗結果
地點
樣地號
施藥前蟲口
密度(頭/株)
施藥后蟲口
密度(頭/株)
施藥后蟲口
變化率(%)
防治
效果(%)
信豐
安福
1
2
CK
1
2
CK
0.68
0.71
0.65
2.3
2.5
1.9
0.25
0.22
0.86
0.64
1.1
2.5
63.2
69.0
32.3
72.2
56.0
31.6
72.0
76.6
78.9
66.6
從表2可以看出,在信豐,用無紡布菌條處理的2塊試驗地蕭氏松莖象蟲口密度分別下降63.2%和69.0%,平均下降66.1%;防治效果分別為72.0%和76.6%,平均為74.3%;而對照區的蟲口密度上升32.3%。在安福,處理的2塊試驗地蕭氏松莖象蟲口密度分別下降72.2%和56.0%,平均下降64.1%;防治效果分別為78.9%和66.6%,平均為72.8%;而對照區的蟲口密度上升31.6%。這說明無紡布菌條能明顯抑制蕭氏松莖象種群的上升。
3討論
白僵菌是一種致病性很強的蟲生真菌,廣泛用于害蟲的生物防治[9-12]。吳伯希等曾采用噴粉法在林間進行防治,效果不理想[15]。這很可能是因為噴粉使白僵菌分生孢子難以接觸到蕭氏松莖象成蟲;同時南方春季頻繁的降水雨水也會沖刷掉白僵菌分生孢子,使林間難以維持穩定的菌源;此外,菌株也是影響防治效果的重要因素[13]。因此,獲得強毒力菌株、改進白僵菌的施用劑型是防治成功的關鍵。本試驗所用白僵菌菌種采自安福縣林間的蕭氏松莖象僵蟲,測定結果表明該菌株對成蟲的毒力很強。無紡布具有極強的吸濕能力并能吸收大量的營養成分,可以作為白僵菌培養基的適宜載體,有效地改善白僵菌孢子存在的微環境。本試驗表明,用白僵菌無紡布菌條接觸感染蕭氏松莖象成蟲,10天后就能使成蟲致病。在信豐、安福的試驗初步證實,林間安放白僵菌無紡布菌條后,蕭氏松莖象下一代蟲口密度分別平均下降了66.1%和64.1%;林間平均防治效果分別為74.3%和72.8%。注意到在蟲口密度較高的安福林區,安放白僵菌無紡布菌條后蕭氏松莖象下一代蟲口密度還是比較高。這很可能是因為試驗區范圍較小,再加上蕭氏松莖象產卵期長,其周圍林區的蕭氏松莖象成蟲會爬行到試驗區產生后代,顯然,周圍林區蟲口密度越高,進入試驗區的成蟲就越多。盡管如此,本研究仍然可以說明無紡布菌條能明顯抑制蕭氏松莖象種群的上升。
調查發現:蕭氏松莖象在植被蓋度高、陰暗潮濕的林區發生嚴重,而在植被裸露、土壤干燥、陽光充沛的林分很少發生[1]。研究證實,在溫度25℃、濕度95%以上的溫濕條件下,蕭氏松莖象種群繁殖最為適宜[16]。適宜溫度和濕度的結合是白僵菌對害蟲快速致死的重要條件[9]。研究表明:95%的濕度與25℃的溫度組合,是引起害蟲較高致病率所需的理想溫濕度條件[17-18]。因此,蕭氏松莖象種群繁殖和白僵菌致病所需的適宜溫濕度條件恰恰相同。
蕭氏松莖象3月初羽化出孔活動,5月中、下旬成蟲開始大量產卵。3至4月是成蟲的補充營養期[3,4]。在這一時期蕭氏松莖象成蟲性不成熟不能產生后代。成蟲相當長的補充營養期為林間無紡布菌條接觸和感染成蟲提供了充足的時間。白僵菌無紡布菌條在林間可以不斷地促進孢子的萌芽和再生,持續地增加林間的帶菌量[12]。十分有意義的是,安放菌條的林間還發現一些食葉性害蟲的幼蟲和其他鞘翅目的成蟲被感染,這表明無紡布菌條還可以兼防鱗翅目和鞘翅目等其它林業有害生物。因此,菌條和早期感染蕭氏松莖象及其他昆蟲所形成的僵蟲結合在一起會更加持續地增加林間的帶菌量,更有效地抑制蕭氏松莖象種群的上升。因此,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從初步的試驗結果來看,無紡布菌條極有可能成為控制蕭氏松莖象最有效的新型生物防治劑型。
參考文獻:
[1]溫小遂,施明清,匡元玉,等.蕭氏松莖象發生成因及生態控制對策[J].江西農大學報,2004,26(4):495~498.
[2]李宗順,劉玉生,彭金福,等.蕭氏松莖象生物學特性及其防治研究[J].林業科學研究,1998,11(2):198~202.
[3]Wen,X.S.,Kuang,Y.Y,Shi,M.Q.BiologyofHylobitelusxiaoiZhang(Coleoptera:Curculionidae),anewpestofslashpine,PinuselliottiiEngelm.[J].JournalofEconomicEntomology,2004,97,1958~1964.
[4]溫小遂,匡元玉,施明清,等.蕭氏松莖象成蟲的取食、產卵和行為[J].昆蟲學報,2004,47(5):624~629.
[5]文志忠,李國純,龍煒,等,應用16%蟲線清乳油防治蕭氏松莖象的研究[J].森林病蟲通訊.2000,3:22~24.
[6]林仲桂,雷玉蘭,彭珍寶,等,蕭氏松莖象幼蟲食性、危害及防治技術[J].中國森林病蟲.2004,23(1):9~12.
[7]朱凡,王明旭,戴立霞等,蕭氏松莖象的防治試驗[J].中國森林病蟲.2004,23(3):25~27.
[8]高發祥,閻水發,雷永松等,蕭氏松莖象生物學特性及防治方法研究[J].湖北林業科技2005,2:28~31.
[9]何恒果,李正躍,陳斌,文良柱,蟲生真菌對害蟲防治的研究與應用[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2004,19(2):167~173.
[10]林華峰,蟲生真菌研究進展(綜述)[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1998,25(3):251~254.
[11]馮明光,徐均煥,屠國興,殺蟲真菌制劑的開發與應用前景[J].杭州科技,1999,(4)19~21.
[12]王濱,樊美珍,李增智,真菌殺蟲劑劑型的研究與應用(綜述)[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2003,30(2):206~209.
[13]王四寶,黃勇平,張心團,等,松褐天牛成蟲高毒力病原真菌篩選及林間感染試驗[J].中國森林病蟲..2004,23(6):13~16.
[14]華南農學院主編植物化學保護[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3.
[15]吳伯希;曾廣騰;徐堅;等,蕭氏松莖象白僵菌病的初步研究[J].江西植保2003,26(3):103~107
[16]溫小遂,施明清,匡元玉.濕度對蕭氏松莖象取食繁殖及存活的影響[J].江西農大學報,200527(1):89~92.
[17]孫魯娟,吳孔明,郭予元,不同溫、濕度下白僵菌對棉鈴蟲幼蟲的致病力[J].昆蟲學報,200144(4):501~506.
[18]林華峰,樊美珍,李增智,等,1998,不同溫濕度下白僵菌對松毛蟲的侵染致病效應[J].應用生態學報,1998,9(2):195~200.
- 上一篇:蕭氏松莖象營林管理論文
- 下一篇:國有企業改革中政府角色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