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職業教育論文

時間:2022-05-25 11:39:03

導語:航海職業教育論文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航海職業教育論文

一、民國時期商船實用教育回顧

(一)商船學校的課程設置規范化

民國第一部學制:“壬子癸丑學制”于1913年頒布。其中對商船學校的課程設置明確規定,有助于實業教育規范化。該學制包括一系列學校法令章程,其中《實業學校令》規定:“實業學校以教授農工商業必須之知識技能為目的。”將“知識技能”設為根本目標,“必須”一詞便體現出注重實用性。實業學校種類分為:農業學校、工業學校、商業學校、商船學校等,可見,商船學校與農業、工業、商業處于同等地位。商船教育的發展在民國時期的教育領域和國家發展領域占有著積極重要的地位。對商船學校的課程設置主要分為“航海科”和“機關科”兩個專業。“航海科”專業課程包括:“商船運用術”、“海上氣象學”、“造船學大意”等;“機關科”主要課程有:“力學及應用力學”、“電氣工學大意”等;與當今的航海類和機電類課程有相通之處。“通習課程”為“修身”、“國文”、“外國語”、“數學”、“物理”、“地理”、“圖畫”、“體操”、“實習”并酌情加“化學”、“法制”等課程,與當今的公共課程相類似。該學制在課時安排、課程設置及教授方法等方面都有明確列出。

(二)職業教育體系日趨科學化

1922年頒布的新學制(壬戌學制),在民國時期的教育歷史中起到分水嶺的重要作用,第一次確立了職業教育在學制上的法律地位,用“職業教育”代替“實業教育”稱謂,至此職業教育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教育體系。在學制上采用“六三三四”學制,職業教育貫穿學制始終,小職、初職、中職、高職自成一體又與普通學制相穿插。此時頒布的《新學制職業科課程標準》將課程設置為:“職業學科”、“職業基本學科”、“非職業學科”三大類,與當今的專業課、公共課、職業素養課在含義上基本對應,職業教育體系在新學制頒布后日趨科學化。自壬戌學制以后,商船職業教育在學制建設、課程建設等方面日趨科學化,為日后航海教育事業所沿襲。

(三)航海職業教育的黃金時代

在國家教育部的有力支持及規范標準下,職業教育發展日趨完善,甚至在局部地區創造了相當繁盛的景象,例如:廣東商船航海教育是眾多商船職業學校中的佼佼者,經過廣東航海講習所、廣東航海學校、廣東省立海事專科學校、廣東省立潮汕高級商船職業學校等在不同歷史階段的不斷探索,將航海職業教育發展到黃金時代。其他地區的航海類職業教育也都發展較好,培養了眾多優秀的航海人才,推動了中國航海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民國時期商船教育對當今航海職業教育的啟示

(一)走中國特色航海職業教育之路

民國時期的商船教育發展過程是一個“舶來品”的本土化過程,從“西學為用”開始,商船實業教育才在中國生根發芽。從單純學習西方先進的航運技術到深入學習航運教育制度,圓滿地完成了商船實用教育在中國本土的自我升級過程,其創建的航海黃金時代就是最好的證明。以史為鑒,回顧這個探索過程不難讓我們將當今航海職業教育的探索與之聯系起來。當今航海類職業教育應立足本國航運國情、職業教育現狀,學習他國先進理念,又融合自身航海教育實情,走中國特色航海職業教育之路。

(二)“現代學徒制”在當今航海類職業教育中的應用

民國時期的船政教育是古代“學徒制”向“現代學徒制”進化中的探索過程。在我國學校教育誕生之前“,學徒制”一直是人類社會技術傳承的主要手段。至民國時期,以傳授科學知識為主要內容的學校教育取代了傳統學徒制,然而學徒制并沒有消亡,而是以不同形式得以保留。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學徒培訓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合作教育制度。2014年2月26日,總理主持召開了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任務措施,提出“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的現代學徒制試點”。可見,我國在發展高等職業教育的重點為落實“現代學徒制”。只有“現代學徒制”才有可能提供航海職業教育情境學習所需要的真正的內容。職業教育與一般普通院校不同,其注重與各自特色相符的對接產業,將就業情況視為重中之重。課程設置與教學方法等幾乎與企業需求形成無縫對接。可見,早在民國時期,船政教育就已將傳統學徒制進行升華,旨在為航海職業教育創建新的學徒制模式。

(三)“商船教育”中的“校企合作”

從商船教育的“商”字就可看出,民國時期的航海教育緊密聯系于商業市場,航海教育向航運事業傾斜。改變了清末近代的福州船政局、輪船招商局等以國防建設為根本目的的教育體系。商船教育和航運企業的無縫對接,演化至當今教育的“校企合作”模式。在該模式下,航海教育有針對性的為企業培養人才,注重實用性與實效性,實現學校和企業的“雙贏”。但是,當今“校企合作”過程中多遇到“學校熱、企業冷”的尷尬局面,阻礙了航海類學校依托企業進行的實踐教學發展和畢業生就業遠景。民國時期的商船教育是由國家頒布學制,體系內進行學校類別劃分,對課程設置、學制安排等進行統一規劃,包括對“實習”課程設定統一標準,可見民國時期的商船教育,國家、政府對其發展的關注和做出的統一標準很好地推進了航運企業和商船教育的雙贏。這對當今在航海類職業教育的“校企合作”中,國家、政府應是否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提出了反思。

(四)統籌規劃航海類院校中職、高職、本科銜接建設

民國時期的商船學校實行的教育體制是雙軌制,即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并行,二者又可交叉。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的相互交叉,最根本的就是實訓技能和理論知識的相互促進過程。當今我國航海類院校擁有本科及以上學位的學校數量較少,例如:大連海事大學、上海海事大學、集美大學、武漢理工大學等,專科院校則數目較多,層次差別較大,如: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廣州航海高等專科學校等屬于專科院校中較優秀的,但航海類職業院校,從中專至高專,教學內容、水平差別較大,銜接性不良。在這樣的情況下,“3+2”、“3+4”分段式教育模式尤顯重要。“3+2”是指中職3年+高職2年或高職3年+本科2年;“3+4”是指,在中職院校學習3年后,進入本科進行4年的繼續學習。分段式培養的目的是將中職、高職、本科在專業上貫通培養,利于專業體系的發展和學生的個人發展,更有利于學校的生源質量以及服務企業效果的提升。

(五)航海類職業教育課程設置科學化

民國時期商船教育的課程設置呈現在教育部頒布的課程標準中,國家對其課程設置、教學方法等有明確導向作用。各學校結合自身特點,不斷更新課程,使之形成科學的體系。當今航海類職業教育的課程設置需國家加大推進力度,增強導向作用,更需結合不同地區、不同學校進行因地制宜的科學化課程設置,在注重專業技能課程的同時,也關注對學生整體素養的提高。

(六)注重培育航海精神

民國時期涌現的眾多有識之士,將自己的一腔熱血貢獻給航海事業及航海教育事業,在如此積極向上的氛圍下,培育了眾多航海人。原廣東航海講習所所長陳元瑛對首屆畢業生的期望為:“夫航海之具,莫重于指針。航海之責,莫重于司柁……彼岸雖遠,終能達到。擬航海者,非常處宴境也,當夫驚濤駭浪,烈風暴雨,尤貴不屈不撓,努力以赴……適為航海,身入社會,不啻風雨同舟,應思共濟,宜各竭其智能,為群眾造福,斯不負其所學”。民國時期對航海精神的培養尤其關注,當今航海類職業教育應借鑒,使“為群眾造福,斯不負其所學”的思想豎立在每個航海人心中。我國古代航海歷史源遠流長,是當今航海教育不可忽視的重要部分,從航海人文精神的高度提升職業教育素養,在招生宣傳、選修課課程安排、校園文化建設、社團文化建設中,全面貫徹航海文化及航海人文精神。

作者:陳洪達單位: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