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步法設計與實現

時間:2022-09-09 04:41:00

導語:六步法設計與實現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六步法設計與實現

摘要:在教學實踐中,教學組織方法對教學效果有著直接而重要的影響。“六步法”作為指導教學活動開展的一種方法,各個環節之間相輔相承,非常適合職業教育中“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模式。

關鍵詞:六步法;工作過程;教學方法;項目教學

“六步法”的六步指:信息、計劃、決策、實施、控制、評價等六個工作步驟,通過模擬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工作過程之中,學習和掌握與工作過程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學會從工作過程的全局出發分析、解決問題,從而獲得與工作崗位更貼近的工作能力。

本文介紹了“六步法”的構成,并以“構建小型局域網絡”為例,說明了采用“六步法”開展教學活動的組織方法和時間安排,總結了“六步法”的教學優勢和存在問題。

教學活動中,教學方法和教學過程對學生的能力培養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德國職業教育的教學活動組織中,最常用的是“六步法”,在赴德學習期間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想一想我們在實際工作過程中是如何解決問題的呢?表面看起來解決不同問題的方法沒有什么明顯的相同點,但仔細分析一下,我們就不難發現,解決問題一般都要經過獲取信息、制訂方案、方案評審選優、實施方案、實施過程控制、效果評價等六個環節。正是通過不斷地重復這些環節來解決遇到的問題,我們才得已不斷提升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素養,以此習得并積累相關工作經驗,進而可以解決一些新的問題,即提升了“行動能力”。

“六步法”教學就是借鑒以上解決問題的一般步驟,將其引入到教學過程中,用于指導教學活動組織與開展的一種方法。我們將這六個環節抽象為:信息、計劃、決策、實施、控制、評價等六個工作步驟,結合“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教學模式,模擬企業真實的工作環境,讓學生親身參與到工作過程之中,學習和掌握與工作過程相關的知識和技能,學會從工作過程的全局出發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獲得與工作崗位更貼近的職業能力。

一、“六步法”構成

作為教學活動的組織方法,“六步法”經常應用于理實一體化的項目教學。下面以“計算機網絡”課程中的“構建小型局域網絡”項目(如圖1所示)為例,解讀“六步法”的具體內容。

圖1“構建小型局域網絡”項目的“六步法”示意圖

(一)信息

信息是指學生獲得與項目(工作過程)相關的知識和信息的階段。信息內容要根據教學環境、專業教學大綱、學生情況、教學目標、情境設置等進行有針對性的準備,如,可以通過教師講授、學生自學、師生討論、案例示范、小組協作/競賽下的學生演講等形式開展活動,通過教材、文字/音/視頻資料、因特網等途徑獲取信息,并對信息進行適當的整理、分類、歸納,去偽存真,盡可能充分地掌握信息。

信息在以后的各階段中還可以根據需要補充獲取。獲取信息的目的是對后續工作提供理論支持和工作指導。信息階段宜以學生為行動主體、教師主導形式完成,具體可根據教學條件、學情等統籌安排。

(二)計劃

計劃階段的主要內容是根據已經獲得的信息,分析項目目標及需求,設計與規劃完成項目的步驟與方法,形成一個初步可行的方案。

計劃階段通常是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小組協作形式開展,采用計劃書、進度表、流程圖、標簽等形式記錄和展示成果。計劃的主體是學生,教師是引導者、參與者、協助者。

(三)決策

決策是通過一系列活動最終確定實施方案的過程,有多個方案時要評選出最優方案。

決策分為組內決策和組間決策兩種形式。組內決策可以在小組成員充分討論的前提下,由小組表決或由組長作出決定。組間決策即在各小組的方案之中評優,這也是一種常用的決策方法,但注意不要因為小組間方案評優,影響到后續方案實施階段的積極性。

決策的主體是學生,教師對方案的決策可以提出建議但無須過多干預。需要說明的是,學生可能會有錯誤的決策,但錯誤也是一種學習的過程,甚至通過修正錯誤的方案達成既定目標,可以讓學生獲得更大的提升空間。

(四)實施

這一步由前三步的務虛轉為務實,即實施設計方案。實施方案前一般應由教師或擔任“項目主審”角色的學生進行方案審查簽字,然后根據方案在小組內部分配角色,做方案實施說明。

實施階段除了要用到已有的知識、技能和學習與項目相關的新知識、新技能外,更重要的是通過“工作過程”學習“過程性”知識,同時檢驗決策的正確性。學生的角色可以根據項目需要設置有組長、操作員、記錄員、監督員、報告員、協調員、計時員等,可以每人承擔一個或多個角色。學生在實施方案時要記錄所遇到的問題、問題的解決方法和最終的結果等。遇到不可解決的問題時,還可以經向教師或“項目主審”申請,根據實施過程對方案中不合理、不完善的地方進行修訂、補充(可以使用記號法、標注法,并鼓勵使用不同的顏色以示區別和強調),最終達成項目目標。

實施階段的主體是學生,教師作為陪伴者,不建議直接參與解決問題。

(五)控制

控制的目標是保障教學目標明確、組織有序,通過督促、引導促使學生實施“有效地學習”。

教師和學生均是控制的主體。教師可以通過提問、布置作業、監督檢查、計時、評價、獎勵等形式,引導、控制,督促學生完成工作任務,也可以通過輪流作業、競賽、組內/組間互評等形式達到控制目的。組長、計時員、監督員等成員也負有監督、控制職責,以規范小組成員的行動方向。其中,計時員、監督員、協調員也可以進行組間計時、監督和協調工作。

控制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實施階段的控制尤為重要。控制的重點是檢查進度和目標的實現程度,在各階段教師要隨時巡視、觀察、監控學生活動的開展情況,及時發現學生的困難和錯誤,參與學生的問題討論或提供適當的幫助、指導和示范,規范學生行為,協調、引導、督促學生完成工作內容,保證教學目標的實現。

(六)評價

評價階段的目的側重在復習、總結教學內容,檢查、拓展教學成果,同時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評價方法。評價活動可以通過課業收集、成果展示、匯報演講、小組自評/互評、教師點評、學生反饋等形式開展,其中學生反饋主要是對教學設計、教學組織及實施控制等方面的評價。

評價的主體是學生和教師。評價不僅是對學生“工作”成果的肯定,更是為“六步法”的下一個教學循環做好準備。教師可以通過評價活動,及時發現教學過程中的瑕疵,從而可以在新一輪的教學設計和實施時,通過調整與改善,提升教學質量。教師要善于引導學生進行鼓勵性、發展性評價,使評價過程成為一個學生參與下一步學習的激情加油站。

二、“六步法”的實施

“六步法”的各個環節之間相輔相承,信息、計劃、決策三個階段是基礎,實施、控制階段是重點,評價階段是項目的總結和提升。各階段的教學時間安排可根據教學內容和學情確定。

下面,以教學中“構建小型局域網絡”項目為例,說明借助“六步法”開展教學活動的組織方法和時間安排。在此項目之前學生已經學習了網絡基礎知識,并具備網卡安裝、網線制作等技能。項目的網絡結構如圖2所示,具體安排見表1,完成項目約需要16課時。

圖2“構建小型局域網絡”項目網絡結構示意圖

“六步法”教學的班級以20人左右為宜,每小組3~5人,應有組長1名。對于大班教學,每組人數可適當增加,或增加指導教師,以保證有效的教學控制和指導力度。為了保證較好的教學效果,促使學生既開展競爭又養成協作習慣,分組可采用報數法、抽簽法、拼圖法、自愿結合法、指定法等。

“六步法”對于教師的組織能力和實踐能力要求較高,以有實踐經驗的雙師型教師為主,也可以通過搭配基礎教師與專業教師共同完成一個教學項目。

“六步法”的教學設計應因學情制宜,如:

項目目標明確還是給予一定的靈活性;

給定具體的表格/文檔讓學生填空或參考,還是給定要求,讓學生自主或部分自主地設計文檔;

實施文檔中是否要求編寫工藝規程(如模塊端接、電源的使用、布線規范等事項);

評價形式和標準是由教師給定還是由學生自主設計等等。

在教學設計中,教師要依據學情,考慮教學環境、教學目標、信息的提供方式、計劃與決策的引導方法、實施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可能發生的情況與干預控制、評價形式設計與評價結果利用等內容,并作出統籌安排。項目的設計在兼顧教學目標的前提下,應具有多層次和提供不同的可能性,如,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能力狀況,設計分層次的規定任務和拓展任務,既保證執行力較差的學生可以完成規定任務,維護學習的自信心,又促使所有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都得到能力的提升。

在教學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注重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尊重差異性,呵護學生的自信心,教師在教學活動中作為支持者和幫助者,陪伴學生完成整個學習過程,保證學生在各個學習環節中隨時可以得到教師的參與、指導和幫助。

三、“六步法”的優勢與存在問題

在教學實踐中,利用“六步法”組織教學取得了不錯的教學效果。其優勢主要體現在:

1.在模擬的真實工作環境下完成全面的職業訓練,促使學生獲得過程性知識和技能;

2.有利于借助以學生為主體的學習過程,通過競爭、協作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習興趣,激發持續的學習熱情;

3.有利于養成協作、溝通

下一頁習慣,養成從全局出發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習慣,提高學習的自覺性和實現有效地學習。

“六步法”非常適合于在理實一體化課程中,開展“以工作過程為導向”的項目教學,通過“說出你的意見,幫助小組做決定”提升學生的參與意識;通過既競爭又協作的實踐過程,促使學生提升“方法能力”、“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并最終轉化學生以“專業能力”、“個人能力”、“社會能力”為表征的“行動”。

實際教學中,學生們對通過“六步法”開展教學,從陌生到接受,思考問題的方式更貼近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了鍛煉和提高。但也存在一些問題:

1.在查找信息階段,學生自覺自律性、主動性較差,特別是上網查找資料時,學生的行動需要加強巡視和規范;

2.學生的解決問題的能力有待提高,諸如:面對眾多的資料,學生往往不知道如何取舍,面對問題,不能夠通過知識遷移和協作探究解決問題,表現為對教師的依賴性強和對能力強的學生依賴性強;

3.參與與協作能力較差,部分學生不能很好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之中。

以上問題需要在以后的教學實踐中引起足夠的重視,和尋求更好的解決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