錄音藝術專業教育對比研究
時間:2022-07-30 09:22:58
導語:錄音藝術專業教育對比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我國錄音藝術專業高等教育經歷了70余年的積累與創新,已經發展成為傳媒類院校學科體系中重要的組成部分。聲音創作人才的培養不僅可以提升我國文化事業與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水平,更將影響我國文化強國方略的實施及未來文化藝術事業的走向。本文將以CIPP評價模式為基礎構建四個對比維度,探討錄音藝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通過中外學科建設差異的對比分析,對國內聲音相關專業的發展現狀進行總結,以期對進一步提升聲音藝術創作人才的高等教育水平提供科學依據。
關鍵詞:錄音藝術專業;高等教育;比較研究;人才培養;CIPP模式
教育部在2021年“關于加快構建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體系”的目標中明確提出推進高等教育“中國模式”的要求,即加快構建世界水平、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發展理論。因此,了解國外相關專業發展現狀并進行有效的比較研究,從而推進教育評價改革,推動形成中國特色的高等教育發展道路,是我國高等教育伴隨時展的要求,具有理論價值。隨著文化產業不斷細分發展,聲音技術與藝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在我國目前的高等教育體系中,錄音藝術專業受其存在發展時間短、理論基礎弱、學術起點低等因素所限,人才培養模式與學科體系建設仍處在摸索階段。結合國外先進教育教學經驗推動我國聲音藝術學科及相關專業的改革創新,這是行業發展與高等教育水平發展的要求,具有現實意義。CIPP模式由美國學者StufflebeamD.L于1967年提出,由背景(Context)評價、輸入(Input)評價、過程(Process)評價和成果(Product)評價四部分構成,是目前公認的設計合理且應用廣泛的教學評價手段之一。為實現上述目標,筆者將以國內的代表性院校,如中國傳媒大學、北京電影學院、山西傳媒學院等,與國外多所開設相關專業的代表性院校,如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伯克利音樂分校、美國斯坦福大學、美國西北大學、英國約克大學、馬來亞大學等作為研究對象,從Context-Input-Process-Product(CIPP)評價模式的四個維度出發,即教學目標、教學要素、教學過程和教學成果四個層面,展開中外高等院校聲音藝術相關專業的比較分析,以期對提升我國錄音藝術專業高等教育質量提供理論保障。
一、Context:中外高等院校錄音藝術專業的教學目標對比
目前,我國聲音藝術高等教育主要以錄音藝術專業為主。在目前開設該專業的40余所不同層次和培養特色的高校中,還將其細分為音響導演、錄音工程、音樂編輯、電影錄音、電影聲音創作、電子音樂制作等不同培養方向,主要培養具有錄音技術和聲音創作藝術等多學科交叉知識,能夠在傳媒領域從事聲音藝術創作、設計與錄音技術應用等方面工作的創新性、復合型人才。雖然培養方向有所差異,但在培養體系上仍然包含基礎理論部分,如電學、聲學、高等數學、計算機技術等;藝術理論部分,如藝術概論、音樂理論、影視理論等;專業理論部分,如錄音技術、錄音設備、后期制作技術等;專業應用部分,主要是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進行聲音藝術創作與創作的基本能力培養。經過調研與數據統計,國外的聲音類專業(AudioEngineering)教學目標與我國有較大差異。第一,在專業設置上更為明確。影視聲音制作的學生一般歸類于電影制作專業,音樂聲音創作的學生歸屬于音樂專業,通過主修與選修課程的配合完成。主修課程主要以實踐類課程為主,一般不超過三門,其他各類課程都是通過選修完成。學生可以根據自身興趣和能力選擇需要的課程,通過獲得學分達到畢業要求,具有較大的自主性和靈活性。第二,國外的聲音相關專業更為細化,培養目標更為明確,這與國外聲音創作行業的整體化與規范化緊密相關,也受到認知水平的影響,以培養高水準專業型人才為主。
二、Input:中外高等院校錄音藝術專業的教學要素對比
高等教育教學水平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共同構成專業教育的要素系統。錄音藝術專業在其特定的培養目標下對生源質量、師資水平與教學設施等方面都有特色鮮明的要求,從這三個方面的對比也凸顯了錄音技術與藝術相結合的專業特色,具有代表性。1.生源要素分析。我國各高校錄音藝術專業目前仍以自主招生的方式為主,要求學生具備不同層面的基礎知識,但相較于其他藝術類專業的專業技能考核來說,聲音類專業的學生多數不具備更多的專業知識,主要考核的是學生的基本素養,包括文化常識、聽辨能力、音樂特長等綜合能力,但以文化成績作為錄取依據是主流趨勢,也就是將藝術測試作為入門門檻,而考生的文化水平仍是決定性因素。近年來,隨著聲音學科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考生開始有針對性地準備招生考試,甚至在高中階段就學習并掌握了一定的錄音技巧,但此類考生不超過總體報考人數的10%。目前我國錄音藝術專業的地域性發展也呈兩極化趨勢,優勢院校及生源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兩地,其余各地方高校的學生存在質量參差不齊,評價標準不一的問題。第一,國外開設聲音藝術專業的院校包含公立綜合性研究大學及專業研究中心、專科研究性大學、州立大學、私立音樂學院、私立培訓機構等多種不同層次的高等院校,招生以申請制為主,定位清晰;第二,專業招生人數普遍低于國內,教學資源利用更為充分;第三,更為注重本科階段能力的提升,錄取原則普遍低于我國,但畢業量化指標更高;第四,更加重視研究生階段的高階人才培養,本科層次的專業教育以應用知識為主,專業知識體系構架相較國內的專業教育來看不強。2.師資力量分析。目前,在我國近40余所開設錄音藝術專業的各高等院校中,專業專任教師人數平均不到10人,此外還包括校外專家、外聘教師、跨專業兼任教師等,構成了本科教育的師資團隊。其中絕大部分中青年教師畢業于國內高校,近年來也有越來越多的海外留學生回國加入聲音學科的高等教育建設隊伍,但從整體來看,仍然存在專業教師師資匱乏的問題。近年來,以中國傳媒大學音樂與錄音學院、北京電影學院聲音學院為代表率先開展了與行業一線從業人員在教學活動中的交流合作。而國外院校專業教師隊伍大多為行業優秀從業人員或具有雙重專業背景的教師構成,具有更強的創作創新能力和科研能力,而我國大部分專業教師仍存在與行業接軌不深的問題,教師專業水平受限。此外,學科建設缺乏國際交流,師資隊伍建設可以說是我國錄音藝術高等教育發展的最大短板。3.教學條件分析。錄音藝術專業發展需要依靠設備支撐,包括錄音環境、錄音設備,軟硬件設施等,隨著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音頻設備的更替也是日新月異。從教學條件的整體水平來看,我國錄音藝術專業的現有教學設備設施略高于世界平均水平,多數院校都建有或在建符合國際標準的錄音棚,混錄棚,聲音編輯室,以中國傳媒大學的音樂錄音棚和北京電影學院的Dolby混錄棚為例,均是能夠代表世界最高標準的高等教育教學資源。但此類教學資源的生均數偏低,利用度不高,與國外相關錄音教學資源相比,最大差異還是在設備的可持續利用方面。教學設施同樣需要更為專業的人才和更為完善的管理機制,與教學活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
三、Process:中外高等院校錄音藝術專業的課程對比
課程是人才培養的核心要素,近年來各高校不斷推進教學改革以適應傳媒行業對人才的新需求。通過對中國傳媒大學、山西傳媒學院、美國斯坦福大學相關大學中聲音藝術相關專業的課程體系進行比較,統計分析出國內外不同大學在學時分配、課程結構、教學內容及考試形式等方面均存在較大差異。通過圖1可以看到,在總課時上國外大學聲音藝術專業本科階段的總課時低于國內大學,專業課所占學時相差不大,但公共基礎課時遠低于國內大學。從學時分配上來看,國內聲音藝術專業開設的基礎課門數、課時數、學分數占整體比例的40%以上,而國外高校普遍低于30%。一方面體現出國內高校對學生基礎學習的要求性更強,學習更為扎實,學科構建更為體系化;另一方面也突出了教育側重,在選修課程的選擇上國外高校選擇余地較大,學分構成靈活,更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在教學內容上,國內專業課程仍以講授為主,學生實驗創作為輔,除了高階的個別課程是綜合性應用教學方式外,學生基本上是由教師安排課堂內容并完成實訓要求,在期末一般以筆試與實操考試相結合的方式獲得學分。國外院校基本上在大一階段就會開設關于設計和應用類的專業課程,如EngineeringDesign,RecordingStudioTechniquesandApplication等,主要以項目教學與小組實驗為教學模式,以成果評定和參與答辯獲得項目評定與學分。在課程建設上,目前我國錄音藝術專業強調在傳媒領域間的專業聯合,重視創作創新,教育成果與產品創新緊密結合。國外則更為強調跨行業技術創新,鼓勵學生進行獨立研究,并拓展新技術的應用領域,教育成果與科研創新緊密結合。從整體上來看,各高校都把握了音頻技術發展對傳統錄音行業的影響與促進作用,在發揮各院校優勢學科發展態勢的同時,不斷提升學生的應用水平與專業素養。
四、Product:中外高等院校錄音藝術專業的教學成果對比
與國外相比,我國錄音藝術專業的教學成果體現出多元化的突出特點。從在校生的成果展示方面來看,除了各高校基于專業特色所設立的專業獎項、聯合創作獎項以外,還形成了全國性的聯動機制。目前面向全國高等院校錄音專業師生的專業級獎項——“聲音學院獎”由中國電影電視技術學會于2015年設立,至今已成功舉辦6屆,吸引了全國各地高校積極參與,并形成了較高的口碑與行業影響力,為錄音藝術專業學生提供了廣闊的交流學習的機會和學習成果展示窗口,但創作成果的創新性、科技性方面仍缺少突破口。此外,從畢業生數據統計來看(如圖2),近年來我國每年畢業于錄音藝術專業的畢業生已近千人,近70%的本科畢業生選擇繼續留在聲音藝術領域繼續深造或完成就業,整體上呈現出就業維度寬、層次多的特點,這也得益于我國媒體行業的迅猛發展,就業機會遠高于國外,這也是我國錄音藝術專業的又一優勢所在。隨著教學成果的日趨豐富,這也將反作用于教育教學資源的豐富,推進聲音藝術理論體系的完善,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水平,形成良性循環。錄音藝術專業高等教育伴隨傳媒行業發展逐漸獲得重視,隨之推動聲音學科在媒體傳播中的地位、應用及與相關學科關系的研究。通過上述分析可以總結出,我國聲音藝術高等教育仍處于成長期,努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關鍵環節。同時要合理利用我國在教學資源、教育保障環節的優勢,充分發揮行業優勢,促進校企合作,注重學生實踐創新能力的提升。此外要加強國際交流,拓展教學思路。總之,推進聲音藝術專業高等教育水平,有利于國內聲音創作領域的拓展和學科隊伍的建設,有利于進一步提升我國聲音創作的技術水平,縮短與國際一流教育教學水平的差距,有利于豐富聲音藝術科學理論與實踐成果,為進一步推進傳媒行業發展提供有據可依的參考與借鑒。在結合多樣的教學理念的發展過程中,錄音藝術專業仍要立足國內實際,真正形成中國特色、世界水平的高等專業教育范式。
參考文獻
[1]姚國強,赫鐵龍,梁婧.創建與傳承:中國影視聲音學科及錄音專業的發展歷程與思考[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6(03).
[2]孟越.基于CIPP模式的傳媒類院校實踐教學評價體系探析[J].傳媒,2020(09).
[3]徐昌和.中美學校評價比較研究:組織、標準與實施[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4.
[4]井泉.中國特色錄音藝術學學科建設的回顧與展望[J].藝術教育,2016(09).
作者:孟越
- 上一篇:高校流行演唱專業教育發展探討
- 下一篇:創新創業與專業教育課程體系建設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