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友梅對現代音樂教育的貢獻
時間:2022-03-03 03:55:37
導語:蕭友梅對現代音樂教育的貢獻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摘要】蕭友梅(1884—1940年)是我國知名的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和音樂理論家,他對我國音樂教育,特別是專業音樂教育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后人尊稱他為我國現代音樂教育事業的奠基人和專業音樂教育的開拓者。蕭友梅將自己的一生都奉獻于音樂教育事業,孜孜不倦、無怨無悔。文章通過闡述蕭友梅的音樂教育思想以及教育教學實踐成就,以說明蕭友梅對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的貢獻。
【關鍵詞】蕭友梅;音樂教育思想;內容;核心
20世紀20年代的中國正處于一個動蕩不安的時期,西方列強的入侵、“”的進行,使中國傳統文化發生了一次歷史性的轉折。在這樣的歷史背景下,也促使中國音樂文化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階段。1927年11月27日,蕭友梅與蔡元培在上海創辦了中國第一所獨立的高等音樂學府——國立音樂院(后改名為國立音專)。在辦學教學期間,蕭友梅不僅對西方音樂進行傳播,還將中國傳統音樂整理重建。從建校開始到蕭友梅去世的幾十年間,培養出了數以千計的中國音樂人,他的音樂教育思想深刻影響了我國音樂教育,對我國現代音樂教育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一、蕭友梅的音樂教育思想及主要內容
(一)蕭友梅音樂教育思想的形成背景
19世紀下半葉,中華民族遭受到沉重打擊,戰火連連,內憂外患,中國的政治局面對中國傳統文化造成了一定影響。從“維新變法運動”到“”,中國進入一個新的歷史轉折點,傳統思想開始動搖,西方列強入侵致使中、西方文化發生了劇烈碰撞。此時,西方音樂教育思想也不斷傳入中國,從此中國本土文化也走向了一條改革創新的道路。這些都對蕭友梅的音樂教育思想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受歐洲發達國家音樂教育思潮的影響
1912年,蕭友梅赴德留學,他不僅在萊比錫大學學習教育學,還擠出時間在萊比錫音樂院專修音樂理論。他在德國學習范圍相當之廣,除了理論作曲之外,還研修了教育學、音樂學、鋼琴演奏、配器法、指揮學等與音樂藝術相關的課程。而后幾年他又前往英國、法國等地“研究兼視察其國民學校……并搜集人類學材料”。因此,當時歐洲發達國家的音樂教育理念、教育制度、課程體系都深刻影響了蕭友梅后來的音樂教育思想。
(三)中國本土音樂教育思想的影響
當時維新派的“情感教學”同樣對蕭友梅產生了影響。維新派的兩個代表人物——梁啟超和康有為均對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做了強調,并在維新思潮的影響下建立了一批新式學校。學校里開設包括音樂、樂歌、琴學等課程。
(四)蕭友梅音樂教育思想的核心
1.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蕭友梅對中國傳統音樂的態度始終是“采取其精英,剔去其糟粕”。而他對中國傳統音樂的價值給予肯定,在原有的基礎上繼承、創新并發展。他曾說:“在科學進步之日,工具總多少帶有國際性質,不必抱殘守缺,固步自封。我有長處,固當保存之,發揚之;人有長處,亦當‘迎頭趕上’,工具只求其利,蓋愈利則愈易表現音樂之內容也。”
2.高質量辦學
高質量的師資隊伍是一切教育中最寶貴的資源。蕭友梅始終認為聘用高水平的教師任教是保證教學水平、培養優秀人才的核心。他將自己的能力發揮到極致,又先后聘請了一批水平很高的外籍音樂家任教。其中有俄羅斯鋼琴家查哈羅夫、意大利小提琴家法利國,蘇聯聲樂家蘇石林也被蕭友梅請到音專任教。這些曾被作曲家、鋼琴家齊爾品稱為“世界一流的教授”,為音專的高質量教學水準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3.重視藝術教育的實踐
藝術實踐對于音樂院校的教學具有一定理論性和實踐性意義,蕭友梅深刻認識到音樂教育的社會功能性和專業音樂教育對其他音樂教育的促進作用。因此,國立音專十分重視音樂創作和音樂表演實踐。學校從1928年5月12日舉行“第一次學生音樂會”起,建立了經常性、不定期的音樂會演出制度。蕭友梅也經常抽空到電臺進行“音樂的勢力”的演講,這都能看出他為提高全民音樂素養所做出的貢獻。
二、蕭友梅對中國現代音樂教育的貢獻
(一)在音樂創作方面
蕭友梅作為中國第一代作曲家,對我國專業音樂創作具有開創性的意義,他改變了中國歷史上“集體創作”和“依曲填詞”的創作傳統。我們可以將他的創作分為三個時期:德國留學時期(1913年—1920年);北京任教時期(1920年—1927年);主持上海國立音專時期(1927年—1940年)。他的創作體裁包括歌曲(合唱、獨唱曲、藝術歌曲、群眾歌曲)、鋼琴曲、室內樂、管弦樂曲等多種形式。在德國留學期間,他創作了鋼琴曲《哀悼引》《夜曲》和《D大調弦樂四重奏——獻給多拉•莫蘭多芙女士》,還有銅管樂《在暴風雪中前進》和《鋼琴曲——附大提琴補足調》等。其中,《哀悼引》是一部鋼琴曲和管弦樂曲,據目前所知,此曲是由中國音樂家創作的第一部西洋管弦樂隊作品。在北京任教時期,他的作品有《卿云歌》《華夏歌》,以及《今樂歌集》《新歌初集》《新學制唱歌教科書》等一些用于專業教學的教科書,還有管弦樂《新霓裳羽衣曲》。從這些作品中不難看出,他的創作是為了音樂教學的需要。還有一些關于宣傳愛國、民主思想以及教導學生珍惜光陰的歌曲,代表作有《五四紀念愛國歌》《國難歌》《晨歌》等,以及歌唱作品《問》《南飛之雁語》。他的創作為后世音樂作品的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二)在音樂理論方面
現階段我們能見到的最早有關蕭友梅的音樂文章,是他于1907年至1908年連載在中國留學生刊物《學報》上發表的《音樂概說》一文;而最晚的一篇音樂文章是他于1940年寫成,在1946年出刊,為趙梅伯《合唱指揮法》一書做的序言。在這期間的30多年中,他所作的音樂著述,按《蕭友梅文集》統計大概有:音樂專著和有文字論述的音樂教科書7種;為北京大學音樂研究會、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音樂科和國立音樂專科學校編寫的教材5種;專題音樂論文13篇;推介性、評論性、綜述性的文章、演講、談話、序言等近50篇。1907年2月,蕭友梅發表的《音樂概說》一文,在當時中國新學界輸入西洋音樂的潮流中,所列舉的和聲學、作曲學等,確實尚屬前所未有的先例。蕭友梅在1928年5月出版的《普通樂學》一書,將音樂理論與技術上的常識及音樂史的概要做了全面的論述。從中看出蕭友梅已經開始從音樂理論與音樂史的具體闡述入手,溝通中西方的音樂文化。蕭友梅的著作《近世西洋音樂史綱》,闡述了當時巴洛克音樂鼎盛時期至古典樂派最具代表性的作曲家和作品,讓學生很容易掌握學習西洋音樂史的關鍵。蕭友梅還設立了“鋼琴的歷史與彈奏者”一章,讓學生的學習范圍更廣、更精。蕭友梅1934年發表的《歐美音樂專門教育機關概略》一文,對當時音樂教育以尤為發達的意、法、德、俄、美五國的一些知名院校做了詳細的介紹。這篇專題論文是國人撰著的關于歐美音樂教育的第一份報告,至今仍有一定的參考價值。《17世紀以前中國管弦樂隊的歷史研究》是蕭友梅在德國畢業時期完成的博士論文,這是一部闡述我國古代教育的專著,記錄了從上古時代至中世紀之間一些朝代的音樂變更,至今仍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三)在音樂教育教學方面
蕭友梅在擔任國立音樂院院長和國立音專校長的10余年間,培養了數以千計的專業音樂人才。這一偉大創舉在中國歷史上是罕見的,縱觀歷史,沒有哪一個音樂院校可以像國立音專一樣。其中,最為知名的代表人物有賀綠汀、江定仙、劉雪庵、錢仁康、冼星海、呂驥、李煥之、丁善德等,這些曾在國立音專學習過的人多數成為我國現代音樂界的代表人。蕭友梅親自為普通學校編撰音樂教材,并大聲疾呼要普及中小學的音樂教育。他以培養音樂師資為主要目的,對偏遠地區的音樂師資匱乏相當關注,為此他向教育部征求每年報送兩名學生到國立音專學習,在完成學業后返回家鄉工作,為我國音樂的發展注入了更廣的人脈。社會音樂教育是面向全體國民的教育,蕭友梅對這一塊從不放棄,他認為通過音樂藝術可以陶冶情操,感受藝術氣息,振奮精神。他也通過各種手段宣傳,包括音樂會、書籍、廣播等一切可用途徑,使人們逐漸接受和了解音樂教育。
自從1927年蕭友梅在上海建立國立音樂院以來,雖辦學條件十分艱苦,但在不同領域都有所成就,很多國家或者私立的音樂教育機構建立起來。如私立武昌藝術專科學校、私立廣州音樂專科學校等。這些在專業音樂教育機構中任教的教師,大部分都是來自上海國立音樂院。作為我國知名的音樂教育家、作曲家和音樂理論家,蕭友梅為我國的專業音樂教育,不管是音樂理論、音樂創作還是學校教育方面都首開先河。他還為傳播西洋音樂、改進中國音樂奠定了基礎。
作者:曹姝莉 單位:鄭州師范學院音樂與舞蹈學院
參考文獻:
[1]廖輔叔.蕭友梅傳[M].杭州:浙江美術學院出版社,2009.
[2]陳聆群.蕭友梅音樂文集[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11.
[3]伍雍誼.中國近現代學校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4]金橋.蕭友梅與中國近代音樂教育[M].上海:上海音樂學院出版社,2006.
- 上一篇:人的生成和哲學教育研究
- 下一篇:音樂傳承與音樂教育的關聯與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