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原創:關于幼兒語言教學改進的初探

時間:2022-07-03 09:42:00

導語:獨家原創:關于幼兒語言教學改進的初探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獨家原創:關于幼兒語言教學改進的初探

語言是人們進行交流和溝通的工具,兒童時期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也是最迅速的時期。因此,發展孩子口頭語言是培養孩子接受一切教育的基礎。幼兒語言的發展是幼兒園教育教學工作中的重要內容,幼兒言語發展對于幼兒個性的自主和諧,各方面能力的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作為一名幼兒園的院長,在幼兒語言教學改進這方面如何做到統籌協調,從系統和細節出發,從必要性和可行性出發就尤為重要。通過長期的教學總結和實踐,我對幼兒語言教學改進首先提出以下三點建議。

一、教師的觀念轉變和教師的語言強化。

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幼兒語言教育的效果。形象的語言,富有情感的語言,能感染幼兒,陶冶幼兒的情操;生動的語言,能迅速吸引注意力,振奮幼兒的精神,讓幼兒聽了便“入臨其境、如見其人、如聞其聲”。而老師的觀念決定了老師語言的內涵,而老師的內涵決定了語言的引導力。因為在整個教學行為中,老師的思想道德素質和人文教育理念,都是對幼兒心理素質和個性發展產生潛移默化的重要精神基礎。因此,我們應該把教師的觀念培訓作為幼兒語言教學的首要任務,要讓教師們意識到在幼兒語言教學中他們所處的重要位置以及不斷提升自身專業化水平的必要性。教師的豐富而深刻的語言內涵,決定了和諧語言氛圍的營造,促進了幼兒良好心理環境形成,同時也是家庭語言教育的楷模。

我們在教師的觀念和語言上應該有更高的要求,針對不同的環境,不同的活動和單獨的幼兒個體,在語言的引領上應該更加注意和規范;作為管理部門,對于教師的心理和語言進行及時的指導和監督。

二、民主氛圍的重要性。

“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在語言的教學方面尤其突出,因為語言是雙向的,首先是傾聽,然后是交流。僅僅讓幼兒傾聽而跟他們缺乏廣泛的交流,那么會直接影響幼兒語言的發展。居高臨下的指揮式教學已經不能適應當今世界幼兒發展潮流的需要,只有向平等互動參與式教學轉變,才能從根本上改變教師主觀意志單方面的主宰活動。教師善于傾聽幼兒的談話,有助于迅速了解孩子的心理狀況,同時平易近人的民主作風可以塑造良好的情緒氣氛有利于幼兒使用語言,幼兒一旦感到溫馨且放松,增加言語表達的積極性。民主的氛圍與教師的鼓勵相結合,讓幼兒自由地使用語言,無拘束地說出自己的思想和體驗,最終促進了語言教學活動的雙向交往。

三、幼兒自身語言團隊建設

要創造條件,讓幼兒積極地與同伴交往和合作。在和同伴游戲中,或合作完成某項任務中,幼兒往往會自然地用言語交往。幼兒之間用語言溝通和互相學習語言,比幼兒與成人進行言語交往和向成人學習語言更為容易。缺乏和同伴進行言語交往的幼兒,往往只會說“大人話”。讓幼兒在角色游戲團隊中學習言語表達。例如:故事《敲門》中,讓幼兒在游戲中扮演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寶寶等角色,自然產生了言語交往的需要,自愿地、沒有任何強迫地學會按常規習慣說話。在區域活動中引導孩子相互討論,構建自己的團隊,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能一邊操作,一邊交流。在發展幼兒口語表達的同時,也加強了孩子間的理解與合作。

其次針對幼兒語言教育的特殊性質,在實際操作方法上必須適應幼兒發展的客觀需要。在這里我主要探尋了以下三個方面;

一、體態語言在幼兒語言教學中的實際應用所謂體態語言,就是通過面部表情、眼神、體態、手勢等來表達人的感情和態度的無聲語言。體態語言是為了加強口語的效果,給聽話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在說話時借助身體形態表意。如果我們稍作觀察的話,就會發現,體態語言在幼兒教師的語言教學中出現的頻率最高。講故事、教兒歌、猜謎語、玩游戲,無一不有著體態語言的輔助。因為它形象生動,易為幼兒接受,因為它變化豐富又不需要什么輔助材料,所以深受幼兒教師的喜愛。

1、變化多樣,易為幼兒接受。

人的身體、頭、四肢都能變化出各種動作,加上豐富的面部表情,表現的內容就更加廣泛了。語言教材中的角色,總離不開人的各種體態動作,即使是各種動植物的出現,也都具有人類的語言和思想。因此,我們就可利用人的各種體態變化來表現這些內容。我們的教育對象是幼兒,他們最易接受的教學形式是具體形象的,而體態語言就具備了這些特點。運用體態語言讓幼兒邊學習、邊動作,還解除了幼兒呆坐聽講的煩惱。

2、能幫助幼兒學習理解新詞。

幼兒園語言教學的任務之一是豐富詞匯,它也是語言教學的基礎。在進行新詞匯教學時,有些詞單純用語言或是圖片進行教學,幼兒一時難以弄懂。如果我們用體態語言進行教學,幼兒便能很快掌握。如“皺眉”,將眉頭皺起來讓幼兒模仿;“發怒”,做出憤怒的表情;“害臊”,雙手扶住眼睛,做出怕丑的樣子;“伸手”,將手從胸前平伸出去等等。由于采用了體態語言教學,幼兒直觀地理解了詞義,所以能很快學會。即使有時想不起來,只要用體態語言提醒,他們便能很快地說出來。如小班幼兒入園一段時間后,問他來園時應怎樣?教師做出高興與再見的體態動作做提示,孩子便會很快說出:“要高高興興上幼兒園,與媽媽再見。”這種近似啞劇的提示,能引導幼兒集中注意,然后做出積極的語匯反映。可見,體態語言對幫助幼兒學習和理解詞匯有一定的積極作用。

3、能提高幼兒對語言作品的記憶。

幼兒園教學綱要要求幼兒記住一定數量的兒歌,會復述一定數量的故事。在教學中,教師為了調動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常運用一些教具。有時教具運用不當,不僅起不到輔助教學的作用,還會分散幼兒的注意力。體態語言就不同了,它表現的內容就是要讓幼兒學習的,它的各種變化可讓幼兒邊學習邊模仿。這樣一來就大大加快了學習進度,使幼兒很快掌握所學內容。如:教小班復述故事《下雨的時候》。我采用貼絨教具教學,由于孩子年齡小,而教具又無法做出表現教材內容的各種動作,兩節課下來,幼兒只記住了第一小節。后來,我采用體態語言教學,要求幼兒與教師一起做出各種表現教材內容的動作,并一起朗誦。在復述故事時,幼兒總搞不清雞、兔、貓的出場順序,有時還將對話搞混。于是,我就讓幼兒熟記雞、兔、貓的體態動作:雙手握拳,伸直中指和食指頂在頭上表示“小白兔”;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其它幾根指頭彎曲成握拳狀放在嘴前表示“小雞”;雙手手指伸直,曲肘放嘴前,手心向內,然后向兩側平拉開表示“小貓”;“看見”,就用一個食指指著眼睛;“前面”,就用食指指著前方;“說”,就讓幼兒指著自己的嘴。這幾個動作再加上面部表情,按故事情節教幼兒幾遍,他們很快就能分清哪種動物先出場,哪種動物后出場,

什么動物說什么話了,也就學會講這個故事了。教詩歌、繞口令等也一樣,只要教師合理編排好體態動作,幼兒就會學得既快又準確。

二、多媒體教學的內容化和針對性多媒體的教學內容都是為其目標服務的。不同目標下,多媒體講述教學過程的重點會發生變化。如果不看目標只看內容,就會以單一的程序代替所有的多媒體教學活動。我們應該注意以下三點:

1、利用“看圖講述”本身的優勢,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看圖講述”顧名思義,就是以圖片作為憑借物的講述活動,這里所說的“圖片”,可以是印制優美的圖片,可以是教師繪制的圖片,可以是拍成的照片,還可以是幼兒畫的或貼的圖片。這些圖片本身都給幼兒以形象的視覺刺激,因為這圖片記錄的都是一瞬間的事物,迫使幼兒要聯想,圖片中的情景發生之前之后和之內之外的情節,以此來激發幼兒的求知欲,使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去感知、理解和講述圖片的內容。所以,我們教師還應該在“看圖講述”教學活動之外,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例如在活動室布置一些故事的圖片和幼兒的照片等等,讓他們在愉快的環境中充分地、無拘無束地講述。只有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才能使每個幼兒都有較多機會講述,從而全面提高幼兒的語言能力。

2、創設情景,使幼兒成為講述的主人。

提到看圖講述的情景創設,也許會有人認為不以為然,認為看圖講述本身就是看圖片講述,還創設什么情景。我認為光看圖片進行講述有它的局限性,上面已提到:圖片所反映的只是一個瞬間,需要引導幼兒去聯想圖片之外的活動,因為幼兒所積累的生活經驗畢竟很少,他們的思維特點是具體形象的,所以光看圖片,往往不能充分發掘其思維、想象、語言表達的潛力,常常是在教師的反復誘導,甚至暗示下才算理解了圖片的內容。如果我們教師創設了情景,幼兒就會仿佛置身于圖片的情景之中,許多不能理解的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了。

3、通過多媒體的聲音教學,促進幼兒的傾聽能力。

多媒體靈活的操作,使作品生動形象,特別是影像和聲音能加深幼兒的理解記憶。在聽和看中,幼兒收集了許多信息,教師可以引導孩子將這些語言信息進行整合,及時有針對性的與幼兒交流,圍繞畫面中的內容提問,如:“故事中有什么?”“小鳥做了一件什么事?”……這樣即可了解孩子聽故事的效果,也利于老師發現幼兒個性化的學習需要。在續編故事《會爆炸的蘋果》中,教師將課件制作成動畫片形式,只有開始、結束部分,中間部分由幼兒通過操作在電腦中教師提供的素材圖片,自己創編故事情節,給了幼兒發揮想象的空間,孩子們的續編故事內容各式各樣,思維非常活躍;又如引導幼兒適當收看動畫片,并組織自己的語言,講述成故事給其他孩子聽。通過用幼兒感興趣的東西吸引他們的眼球,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幼兒注意力的集中,有助于幼兒良好傾聽習慣的養成。

三、早期閱讀成為語言教學的重要手段閱讀是思維和語言共同作用的過程。眾多研究結果表明,閱讀是學習的基礎,閱讀能力是學業成就的重要表現,也是一個人未來成功從事各項工作的基本條件之一。早期閱讀可以讓幼兒獲取大量的科學、語言、藝術、社會等方面的基本常識,還能通過閱讀提高幼兒的基本技能,早期閱讀良好習慣的養成成為以后的閱讀的堅固基石。早期閱讀教學上主要有以下三種方法:

1、強烈的感官刺激,留下深刻的印象。

有些閱讀材料只有通過反復的誦讀、強化后才能逐漸掌握,為了避免機械性重復,我們在教學過程中利用了投影、課件、光盤、錄音等直觀的教學方式,給幼兒較強烈的感觀刺激,給幼兒留下較為深刻的記憶。如滲透式教材閱讀材料中的古詩《一望二三里》,這是一首數字古詩,傳統的教學不利于幼兒掌握詩中數字的趣味,也理解不了詩歌的意境,我們就利用形象的課件,運用動畫與數字相結合的畫面,配以古詩朗誦,使幼兒不僅輕松學會誦讀古詩,還會理解詩歌中的意境美。還可以配以圖片讓幼兒邊翻閱圖片邊誦讀,幫助幼兒鞏固記憶。

2、運用角色表演或肢體語言作為表現形式。

在語言教學活動中,讓幼兒通過扮演。角色或肢體動作來表現閱讀材料的內容,也是鞏固幼兒對閱讀材料的記憶的一個最佳手段。如小班的語言活動《拔蘿卜》,情節簡單易懂,但由于故事中涉及到的角色有6個,先后出場順序幼兒容易搞混,我們編成歌曲配以動作,創造性地把故事的內容表演出來,這樣不僅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而且使幼兒的表演能力、創造能力、想像能力得到發展。

3、實際操作和語言活動相結合。

在語言教學活動中,可以用繪畫、折紙、拼貼、泥工、插塑、大型積木等操作,再現閱讀內容,加深幼兒對內容的鞏固和理解。如中班的綜合活動教材中有一個《你快樂,我快樂》的主題活動,其中的語言活動詩歌《我們的節日》,六句詩歌內容相互間沒有任何的關系,但是可以用一幅慶祝畫面來把詩歌內容表現出來,陽光紅紅、鮮花艷艷、歌聲脆脆、歡笑美美,這內容形象、顏色鮮明,幼兒邊操作邊閱讀,不僅提高了幼兒的創造能力,而且提高了幼兒的興趣。再如大班的語言活動《造廠房》,可以通過操作玩具積木再現繞口令的內容,這樣既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也使幼兒協調能力得到提高。

綜上來看,幼兒的語言教學是一個系統工程。它涵蓋了幼兒的聽、說、讀、寫,既觸發了幼兒的思考,又促進了幼兒的記憶,同時還要伴隨幼兒性格個性的養成。在教學中,我們不但要用科學的發展觀武裝自己頭腦,更要在以人為本的歷史潮流中找到自己的位置,為幼兒語言教學工作的更好更和諧發展貢獻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