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醫學中的健康行為養成教育

時間:2022-00-00 12:00:00

導語:探究中醫學中的健康行為養成教育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探究中醫學中的健康行為養成教育

【摘要】通過分析中職護理專業學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及健康行為調查問卷的結果,結合中職衛校專業課程教學特點,運用制作手抄、小組討論、頭腦風暴、案例分析、自我監控、同伴教育等方法,在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中滲透健康行為養成教育,提出課程教學應成為中職護理專業學生健康行為養成教育的重要途徑。

【關鍵詞】中醫學基礎課程;健康行為;養成教育;課程滲透

健康體格的形成、生活質量的提高與居民健康行為的養成密切相關,良好的行為與生活方式是人們健康的有效保障。筆者從2013年2014年連續兩年對桂林市衛生學校一年級護生的國家護生體質健康測試及健康行為進行調查,結果顯示:270名護生中體質健康測試成績總分不合格的達37.4%,64.5%的護生低于正常體重;牛奶、豆漿等優質蛋白攝入不足者達86.3%,偏食挑食者達76.3%,有暴飲暴食行為者達55.2%,睡眠時間不足9小時者達52.7%,運動不足者達68.9%。可見,中職護生的體質狀況及健康行為不容樂觀。因此,對護生進行健康行為養成教育,改變其不良行為生活方式,維護和促進其身心健康,對國家未來護理一線人才的補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中職衛校護理專業所學專業課程中均不同程度涉及健康行為與疾病形成的關系,但教師多以直白的講授為主,護生作為傾聽者、局外人接受健康知識,卻并不與自身的健康行為產生關聯,這也是導致護理專業學生(以下簡稱護生)健康知識的知曉程度與健康行為的執行程度不成正比的主要原因之一。筆者兩年來以課堂為主陣地,以桂林市衛生學校2013級和2014級各一個班級共125名護生為實施對象,在中醫學基礎課程教學中滲透健康行為養成教育,不斷改進、豐富養成教育的方法,取得了一定效果,在此與同行商討。

一、課程滲透養成教育方法

在為期一個學期的中醫學基礎課程中,筆者先后運用了制作手抄、小組討論、頭腦風暴、案例分析、自我監控、同伴教育等不同的滲透健康行為養成教育方法,改變了傳統的專業課程課堂教學方式,提高了教育教學效率。(一)制作手抄。健康知識手抄報的制作,需有相關的健康知識為基礎,又蘊含想要呈現給觀看者的健康觀點,資料的收集、篩選和制作的過程,是護生主動攝取健康知識、強化健康理念的過程。例如,在“藏象”一章的教學中,筆者主要強調不同季節需保養不同臟器,考慮到在健康行為調查中顯示的護生不注意用餐衛生、晚上入睡過晚等情況,以課后作業的形式,要求護生獨立或合作完成“春季養肝”的手抄報。護生結合教材,上網查閱資料,制作成健康養生宣傳小報,在此過程也強化了春季注意用餐衛生、保證充足睡眠才能保障肝臟不受外邪入侵、獲得足夠血液保養修復肝臟功能的意識。(二)小組討論。小組討論是一種有效的打破學習者思維局限性、學會傾聽他人觀點的手段,是一種自我教育的過程。例如,針對中職生普遍存在的抗挫能力低的心理問題,在“陰陽學說”的教學中,以陰陽的相對性展開討論,擬定“人生順境與逆境的相對性”的討論話題,增強護生面對挫折時的心理調適能力。又如,針對護生偏食挑食、飲食結構不合理、運動習慣缺乏的問題,在“藏象”一章的教學中,擬定“從人體之氣的生成來源入手,你將如何增強自己的氣?”這一討論話題,引導護生得出結論:豐富全面的飲食有助于獲取充足的水谷精氣,清新的生活環境加上規律足量的運動可增強肺功能從而吸入更多的自然界清氣,由此身體之氣得以增強,功能活動才能健旺。(三)頭腦風暴。頭腦風暴能激發護生的發散性思維,有利于護生在最短的時間內實現最大程度的反思。例如,在“藏象”一章的教學中,強調了后天之本脾胃養護的重要性,要求護生通過頭腦風暴列出自身存在的易損脾胃的不良飲食習慣,如暴飲暴食、過食酸辣甜食、進食時間不規律、營養攝入不全面,等等。在全班護生的激發參與下,中職生普遍存在的各種不良飲食習慣被他們自己挖掘出來,大家共同探討不良飲食習慣引發疾病的經歷和案例,其自我教育的作用遠遠超出了教師的說教。(四)案例分析。案例教學要事先經過周密的策劃和準備,使用特定的案例指導護生提前閱讀或組織護生開展討論,啟發護生思維,有助于提高護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能力。例如,在“病因病機”一章的教學中,筆者編制使用了一個案例:“學生小王和小李一起去路邊攤吃了炒粉,不多久小王就腹痛腹瀉了,小李卻沒事。是什么原因呢?”要求護生課前討論、課堂交流,教師點撥。通過案例分析,護生認識到正氣與邪氣在發病中的重要作用,得出“提高正氣,避開邪氣是防止疾病的主要手段”的結論,更意識到“病從口入”、注重飲食衛生是預防胃腸道疾病的關鍵。(五)自我監控。自我監控又稱“自我管理、自我調整”,它實質上就是學習者對自己的認知活動進行不斷的內化指導過程。護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雖然意識到了維持健康行為的重要性,但能否對自身的不良健康行為進行改變并維持下去?筆者在“經絡”一章的教學中,為了加深護生對十二經脈流注次序這一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同時也加強對自身健康行為的監控,設計使用了“十二時辰養生自我監控單”,護生先對照十二時辰養生要求進行自評,找出需要調整改變的不利于健康養生的行為習慣和生活方式,制訂改變計劃,以一個月為期限進行自我監控,每天做好自評記錄。一個月后進行反饋評價。結果顯示,42.6%的護生身體狀況明顯改善。健康行為自我監控達到了短期效果。(六)同伴教育。人們通常愿意聽取年齡相仿、知識背景和興趣愛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見和建議。處于青春期的中職生尤其如此。同伴教育就是利用青少年的趨眾心理,對青少年進行教育的方式。在本門課程的教學中,筆者設計制作了《護生健康行為自我監控手冊》,以一個學期為限,要求護生自愿結對,確定一個同伴教育者,制定挑戰口號,按照手冊中要求養成的健康行為習慣去指導自身的行為。每周進行一次健康行為評價,評價方式除自評外,還有同伴教育者和宿舍其他成員的評價,每周一次“宿舍健康之星”評比,每月一次“班級健康之星”評比;“世界睡眠日”、“中國學生營養日”等特定節日同伴教育者一起制作健康手抄報。利用同伴的教育作用,強化了護生的健康意識,鞏固了護生的健康行為。

二、效果

多種教育方法的課程滲透,在極大提高護生對中醫學基礎課程學習興趣的同時,也增長了護生的健康知識,促進了護生不良健康行為的改變和良好健康行為的養成。對125名護生體質健康測試成績及健康行為調查問卷結果的統計學分析顯示,護生運動時間延長、運動量增加,膳食習慣和飲食結構改善,身體素質得到明顯提升。其中3名護生成為學校女子足球隊主力,參加市級足球比賽,榮獲高中組第二名。

三、討論

課堂是中職護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專業課教師有著豐富的健康知識,與護生接觸時間多,應當成為對護生進行健康行為養成教育的重要力量。改變傳統的說教形式,采取豐富有趣的方法,激發護生的參與,指導護生的行為,能顯著提高護生健康行為養成教育效果。為確保健康行為養成教育課程滲透效果,筆者提出三點建議:(一)圍繞專業課程知識開展滲透教育。在專業課程教學過程中進行健康行為養成的滲透教育,必須緊緊圍繞課程知識點展開,否則會使護生認為教師是在牽強地說教,易產生抵觸情緒。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滲透,且注意滲透教育方式方法的選擇,或小組討論,或頭腦風暴,或案例分析,或評比競賽,可以使護生既感到新鮮,又感到實用,不知不覺融入到滲透教育活動中,潛移默化達成滲透教育效果。(二)發揮同伴教育的積極正向作用。在護生自愿結成同伴教育隊子之時,教師應給予適當指導,注意健康意識和矯正能力的強弱搭配,否則可能會導致相反的教育效果,即兩個同樣存在較為嚴重的不良健康行為且改變動機不強的護生,結伴后敷衍了事、隨意打分、協同“作弊”,同伴教育的積極作用未表現出來,反而消極影響增加。(三)自我監控期間要加強氛圍營造。教師在通過課程滲透催生護生的行為轉變欲望、組織護生自查自省不利于健康的行為之后,在其自我監控期間,還應該通過讓護生寫標語、定口號、小競賽等形式和持續課堂滲透宣傳等手段營造深厚的外部氛圍,促進護生健康行為的初步改變和有效維持,最終鞏固形成良好的健康行為習慣。

總之,課程教學滲透是卓有實效的健康行為養成教育途徑。教師付出熱情和努力,持之以恒,方法多樣,加強引導和監控,必能達到效果,促進護生健康行為養成,提升護生體質健康水平,為國家未來護理一線人才補充做出積極貢獻。

作者:鄧芝伶 黃英華 陽文菊 單位:桂林市衛生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