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M通識教育機制研究

時間:2022-02-24 10:38:13

導語:BIM通識教育機制研究一文來源于網友上傳,不代表本站觀點,若需要原創文章可咨詢客服老師,歡迎參考。

BIM通識教育機制研究

摘要:隨著國家和地方政府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bim技術越來越重視,各企事業單位對BIM人才的需求也進一步加大,目前BIM人才短缺已經成為阻礙BIM技術發展的主要制約因素之一。作為人才培養的主力軍,如何進行BIM人才培養成為了各高校必須面對的重大課題。文章采用全新的視角,將BIM人才培養納入通識教育的范疇,為BIM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思路和解決途徑,可以為各工程類高校BIM人才培養所借鑒。

關鍵詞:BIM技術;人才培養;通識教育;機制

自2011年5月20日建設部《2011—2015年建筑業信息化發展綱要》開始,國家和地方政府及建設行政主管部門對BIM技術越來越重視,建設行業各企事業部位對BIM人才的需求也在逐漸增大。BIM人才目前的主要培養方式主要分為幾類:①由社會機構或軟件公司組織短期BIM應用技能的培訓,一般采取短期集中授課的方式進行,屬于速成型,培養效果一般;②企業內部組織培養,通過理論基礎學習、軟件學習和工程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來組織,效果較好,但周期較長,且無法大量培養;③目前培養人數最多的方式是學校培養,通過系統的理論與實踐教育,大批量地進行BIM人才的培養,理論上可以系統地培養高素質的BIM技術應用人才,但從目前的人才培養現狀來看,受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困難、教學設備費用高昂、BIM師資短缺、相應教材缺乏等諸多因素的影響,BIM人才培養效果并不理想[1]。文章將BIM技術部分內容轉入通識教育范疇,從理論上解決了學生對BIM的基礎認知和學習興趣的問題,為各高校繼續進行專業BIM知識傳授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

1BIM的內涵

從BIM(建筑信息模型)這一詞匯引入中國開始,關于BIM內涵的爭議就一直存在,盡量國內眾多專家在這方面做出過極大的努力,并一再在各級各類報刊雜志上發表相關文章來闡述關于BIM內涵的觀點,但由于傳播途徑的問題及一些軟件開發商有意識地推廣介紹等多方面的原因,目前國內工程界對BIM的理解主要存在兩個方面的意見:①BIM應當叫做建筑信息模型化,即BIM是將建設項目多方信息整合在一個或多個三維模型中去的手段和實現的過程;②應當叫做建筑信息模型,即美國BIM國家標準所提出的“BIM是建設項目的兼具物理特性與功能特性的數字化模型和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決策的可靠共享信息資源。[2]”從更嚴格的意義上來講,以上兩種被很多人所接受的理解都無法完整地表述BIM的真實內涵,BIM更應該是一種思維方式的變革,從傳統的做法升級到使用BIM來進行工程管理的思維變革,或者說,BIM就是一種管理思維,以有實時交互功能的信息化模型為基礎,在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中應用模型信息為建設項目的實施管理服務。

2BIM的通識教育內涵

從傳統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內涵來看,BIM作為一種現代工程管理思維,是典型的工程技術學科知識,具有明顯專業教育特性,理應歸屬專業教育范疇。周光禮認為,“通識教育強調目的的內在性,專業教育的立場是需求決定論,通識教育建立在理性主義的基礎上,專業教育建立在經驗主義的基礎上,超越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將理性行動者作為解決問題的基礎,從而開創一條通過專業教育實現通識教育之目的的道路”[3],為BIM作為通識教育內容提出了可行的方案,即以專業教育的形式實現通識教育的目的。劉學東分析了斯坦福大學通識教育改革之后認為,斯坦社大學的通識教育實現了由“以學科為中心”向“以能力為基礎”的轉變,體現了以思維能力為核心的通識教育價值觀,也為BIM作為通識教育內容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即BIM思維方式應作為一種基礎能力來進行培養,以思維能力的培養作為教育的核心內容,這要求我們對BIM這種現代工程管理思維進行更深層次的剖析,厘清這種思維與專業技術的界限,提煉出系統的現代工程管理思維模式。盤丁銓認為,工程管理中存在兩種管理思維,即理工科思維和哲學思維[4],從技術角度出發需要建立理工科思維,從工程整體而言則需要哲學思維。BIM是基于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的管理思維,同時,也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思維方式,因此,BIM思維是一種全新的管理思維,涵蓋了理工科思維和哲學思維兩方面,其具體表現為,一方面,BIM技術作為一種技術手段,提供、維護和應用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化模型,為建設項目的全方位管理服務;另一方面,BIM技術應用需要從建設項目的基本原理出發進行研究,分析項目建設過程中各項事物的本質,將建設項目的管理作為一種服務行為來考慮,關注社會效應。BIM技術類的課程實際上應該可以分為兩大類:①入門部分知識,作為通識教育來組織比較合理;②專業技術部分知識,這類內容顯然是專業教育范疇,不能作為通識教育來組織。

3BIM通識教育機制的構建

BIM通識教育主要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正確理解BIM的概念,了解BIM的本質,形成BIM思維,為后續的BIM專業知識打下基礎,也為后續的建設項目管理提供理論保障。構建BIM通識教育機制,實質上就是以通識教育的模式組織上述內容的教學。目前,大多數高校在開設BIM類課程時,都會開設諸如“BIM導論”之類的課程,將這一課程改造成BIM通識教育課程就可以達成我們的目標。BIM概念上存在諸多的爭議,在BIM導論課程中應引導學生看清這些爭議的關鍵點所在,合理地理解這些爭議,并在這些爭議當中去發現BIM的本質,借以形成BIM思維。要建立合理的BIM通識教育機制,必須從以下方面入手:①要求高校老師更新思維方式,正確理解BIM的內涵,不被網絡上大量的各種宣傳沖暈了頭腦,理性地把握BIM的本質是一種基于服務行為的思維方式;②要求編寫適應BIM發展形勢的教材,以教材作為基點,對學生BIM思維的形成起到引導作用,這類教材要從哲學的角度對BIM技術進行剖析,提供BIM在建設項目全生命周期中的應用思維模式,引導學生不僅僅把BIM技術當作一種技術手段來考慮,更要接受并形成BIM思維;③課程教學過程需要改革,當前網絡中存在大量的BIM相關內容,如在百度中輸入“BIM”進行搜索,將查到51,300,000條網頁記錄、約43,400篇新聞,如果老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采用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模式進行理論灌輸,極有可能造成學生的厭煩心理甚至逆反心理,更可怕的是,還有可能對老師的教學內容產生懷疑,在大量的網絡內容面前,非常容易迷失自我,最終導致BIM通識教育的失敗。在BIM導論的教學過程中,應當不排斥網絡上的相關知識,以哲學的觀點引導學生辯證地看待這些知識,批判性地接受教師課堂傳授的知識,并在網絡海量相關知識中吸收有用的部分,引入多種教學模式(如翻轉課堂、自主學習、小組協作等)來培養學生自我教育與提升的能力,進而形成自己的BIM思維。

4BIM通識教育效果檢驗

任何教育模式都需要一種教育效果檢驗機制來保障教育目的的完成,BIM通識教育當然也不能例外。目前,教育教學效果檢驗的方法無非是考試(查)、課程作業、課程論文、課程結業答辯等幾種方式。BIM通識教育的目的中,關鍵是BIM思維的形成。通過課程考試(查)的方式來評判學生是否具備了BIM思維,操作上難度相當大,極度考驗老師的出題水平,很難形成一種長效的機制。課程結業答辯的方式將使課程考核復雜化,極大地加重了老師的負擔,也存在極大的隨機性,在通識教育類課程教學中不適合使用。課程作業在課程學習過程中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大量地參考網絡上BIM相關知識,了解當前BIM發展現狀,在老師的及時引導下批判地接受BIM理念。課程論文檢驗學生對BIM思維的形成狀態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對老師的評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藍墨云班課是北京智啟藍墨信息技術有限公司針對課堂教學開發的一款基于移動網絡環境的手機應用軟件,同時也提供了網頁版功能,可以實現師生在課堂內外的即時教學互動。目前,我校對BIM導論教學效果檢驗采取的方式是課堂作業與課程論文相結合的方式。具體來說,首先以藍墨云班課為教學手段,針對每堂課的學習內容提供學習指引,引導學生自主進行網絡學習,以團隊協作的方式完成課堂作業,為充分調動全體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利用藍墨云班課中的學生互評功能由學生相互進行成果評價;其次,老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主要任務是對學生的作業和評價結果進行點評,以藍墨云班課所提供的投屏功能適時顯示學生的作業成果及相應的評價信息,讓學生可以直觀地看到所有的成果,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正確理解BIM概念,批判地學習網絡上BIM相關知識;最后,課程結束后,每個學生自擬選題,以自己對BIM的理解為主線,寫出課程論文,提交給老師進行評價。三個階段中的成績占比為作業及評價占50%,由學生自主完成,老師點評及引導部分根據學生的表現給出平時成績占20%,最終的課程論文占30%。這種成績評定方式強調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與自主評價,有效地引導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協同合作能力、通過評價他人成果進行二次學習,淡化的老師在課程成績評定中的權威地位,更容易讓學生接受教學改革的思維。

5結論

文章分析了BIM的內涵、通識教育的內涵,提出了BIM是一種工程管理思維的概念,并在此基礎上構建了BIM通識教育機制,提出了BIM通識教育效果的檢驗辦法,為BIM技術入門知識教學提供了一種新的思路和操作模式,可以為各高校在BIM人才培養方面提供借鑒。

參考文獻:

[1]白庶,寇倩茜,李微,等.土建類本科院校BIM人才培養實踐與思考[J].土木建筑工程信息技術,2015,7(4):99-102.

[2]張人友,王珺.BIM的內涵[J].工業建筑,2012,42(S1):34-36+43.

[3]周光禮.論高等教育的適切性——通識教育與專業教育的分歧與融合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2):62-69.

[4]郭漢輝.工程項目管理中BIM技術的運用[J].工程技術研究,2017,(7):136-137.

作者:毛廣湘 單位:湖南城市學院土木工程學院